□ 張育新 李大川 張春英
內容提要 吉林省與韓國江原道、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日本鳥取縣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近年來,相互之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傳統友誼。面向東北亞地區講好“中國故事”,不斷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是東北地區新聞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
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面向東北亞地區講好“中國故事”,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傳播出去,不斷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是東北地區新聞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
吉林省與韓國江原道、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日本鳥取縣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近年來,相互之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傳統友誼,各方通過高層互訪,加深了相互了解,為相互間媒體的交流與合作營造了良好氛圍。一直以來,吉林日報社非常重視與東北亞各國媒體間的交流與合作,尤其與韓國、俄羅斯的往來比較深入。在多年國際傳播交流中,吉林日報社培養了一支優秀的國際傳播采編、翻譯、活動策劃及科技團隊,以中韓、中俄報紙版面交換及新媒體稿件互換為基礎,以傳播優質內容為核心,以線下活動為輔助,打造交流合作平臺,建立長效溝通機制,積極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國際傳播路徑。
吉林省與韓國江原道1994年正式締結為友好省道關系。1994年7月7日,吉林日報社與韓國江原日報社正式締結友好關系。25年來,兩家報社一直保持著頻繁的業務往來,通過隔年互訪的形式,探討新聞業務,交流辦報經驗,溝通報社發展。2015年11月24日,“中國吉林日報——韓國江原日報版面交流協議”正式簽署。吉林日報社以《江原日報》為窗口,使用當地語言,向韓國讀者呈現了一個日新月異的吉林新貌,為吉林省與江原道之間友好交流架起了一座橋梁。截至目前,兩家報社共交流版面38期152塊。吉林日報社與韓國江原日報社的交換版面為東北亞各國媒體的合作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樣本。借鑒這種經驗,2018年10月,吉林日報社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報社正式簽署版面交流協議,截至目前,中俄交換版共刊發10期20塊版面,受到了兩地受眾的熱烈歡迎。
與此同時,吉林日報報業集團所屬吉林朝鮮文報社在集團的對外傳播及對外交流活動中,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績。2012年3月20日,吉林朝鮮文報·海外版在韓國首爾創刊,成為吉林省第一家實現“走出去”戰略的朝鮮文報紙。吉林朝鮮文報·海外版的落地,有效加大了吉報集團面向東北亞區域的對外傳播力量,更準確有力地向海外傳達了“中國聲音”“中國立場”。2010年開始,吉林朝鮮文報適應形勢發展要求,實施精品戰略,拓寬視野、精心策劃、勇于探索,取得了9年間7篇新聞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的優異成績。
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國際傳播產品形態日益向移動化、可視化、社交化轉變,互聯網和移動社交媒體已成為國際傳播的重要途徑。吉林日報社國際傳播媒體產品也從單一的文字報道逐漸拓展到視頻、音頻、H5、AR、VR等新領域,形成一個新的立體式全媒體傳播格局。2019年8月23日,吉林日報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報正式簽署新媒體戰略合作協議;10月14日,韓國江原日報社與吉林日報社簽署新媒體戰略合作協議。
目前,吉林日報與韓國江原日報、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報的版面互換、新媒體稿件互換已基本實現常態化。吉林日報同時也在探索利用境外新媒體賬號“借船出海”,擴大海外影響,創新性開展融媒體國際傳播報道,用海外讀者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發揮增信釋疑作用,從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2018年,吉林日報社“中央廚房”項目一期啟動實施,彩練新聞APP2.0版本上線……吉林日報媒體融合向縱深不斷推進,為進一步對外傳播優質內容提供了條件。吉林日報充分利用自身融媒體資源,將對外傳播內容輕量化、場景化,將簡潔生動、有溫度的、有趣味的優質內容推送給東北亞各國受眾。
“吉林大米”“長白山人參”“延邊美食”“查干湖冬捕”“吉林霧凇”等稿件通過江原日報報紙及新媒體展現在韓國受眾的眼前,一篇篇圖文并茂、生動鮮活的吉林資訊讓韓國民眾耳目一新。韓國地方媒體聯盟會員單位也在其平面及新媒體上轉發吉林日報部分稿件;江原日報的交換版面則在吉林日報及吉林日報報業集團所屬報刊城市晚報、吉林朝鮮文報以及吉林日報“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上同時發布。《一汽紅旗對你說》《大美長白山》《琿春發現東北虎》等短視頻稿件,都引起當地受眾熱烈反響。在韓國,相關稿件同時刊發在韓國本土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Naver上,使傳播效果達到了最大化。
在國際傳播選題上,吉林日報社精心策劃、嚴格篩選,主要著眼國外受眾關心關注的話題,注重貼近性實用性。例如改革開放40年的相關報道,我們不僅聚焦國家富強、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還會深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展現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這40年發生的變化。
稿件《一汽紅旗的故事》解開了外國人對中國第一代汽車品牌的好奇心,展示了中國民族汽車品牌的風采。《俄羅斯人在琿春》借助“他視角”,通過俄羅斯人講述“中國故事”,從情感上達到了融通和共鳴。短視頻作品《大美長白山》則通過韓國友人的視角展現長白山美麗的自然風光,同時更具體生動地向外國受眾展現了這些年來長白山在環境保護方面做的大量努力和取得的豐碩成果。這些內容用外國受眾易于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受到了當地受眾的一致喜愛。
2019年5月起,按照吉林省委宣傳部工作部署和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大調研總體要求,吉林日報社根據自身轉型發展的實際,進行了“面向東北亞區域講好吉林故事的對外傳播旗艦媒體建設構想”大調研活動。
通過各種形式的調研、征詢意見和建議,吉報集團對外傳播全媒體建設藍圖也逐漸清晰。以對外講好吉林故事、中國故事為己任,以東北亞合作進程即將加速和吉報集團轉型發展為契機,嘗試新聞供給側改革,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及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以吉報集團為龍頭,聯合省內主要新聞單位和多家東北亞問題研究單位,打造一個面向東北亞區域傳播,與國際傳播接軌,特色鮮明、多向交流的區域性對外傳播全媒體旗艦平臺。綜合運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絡等多種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等,全方位、立體化地用國外讀者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講述好中國故事、吉林故事,努力成為增信釋疑、凝心聚力的橋梁紐帶。全媒體對外傳播平臺不單純做新聞信息傳播,還要把辦媒體和對外文化交流、經貿交流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最后做到媒體搭臺,文旅唱戲、經貿唱戲、各方唱戲。
為實現國際傳播的長期穩定開展,吉林日報積極打造交流合作平臺,建立長效溝通機制。2016年吉林日報主導成立的東北亞地方媒體合作聯盟有力推動了東北亞各國地方媒體的交流與合作,目前正積極發展擴充新會員,不斷擴大平臺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2016年8月17日,第二十一屆東北亞地區地方政府首腦會議媒體論壇在長春舉行。在本次媒體論壇上,吉林日報社、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報社、蒙古國中央群眾雜志社、韓國江原日報社共同發起成立東北亞地方媒體合作聯盟,日本國新日本海新聞社以觀察員身份參與聯盟活動。根據四國媒體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媒體聯盟常設機構“秘書處”落戶在吉林日報社。聯盟成立以來,在對俄媒體合作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吉林日報社與《我們和俄羅斯》雜志建立友好關系,該雜志先后刊發5期推介吉林省旅游文化相關報道,受到了當地受眾的喜愛。同時,雙方共同策劃推進中俄青少年交流項目,多次進行交流協商,在合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 吉林日報社社長張育新(右二)為來自東北亞區域的各國媒體同仁介紹吉林日報的發展情況。

▲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報巴西列夫先生(右四)訪問吉林日報社。
豐富的媒體線下交流活動也有效助推了對外傳播工作的開展。近兩年來,吉林日報社先后策劃組織了2018韓國江原道投資推介會(北京)、“平昌到北京一路加油”長白山首滑活動,組織東北三省青少年到韓國參觀交流考察,組織第六屆GTI國際貿易投資博覽會考察等活動。2018年12月,吉林日報策劃的“中韓地方媒體文化交流合作項目”被納入中宣部“中華文化走出去”項目整體規劃。吉林日報面向東北亞的國際傳播工作影響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