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新,周 燦
(廣東省深圳市平樂骨傷科醫院/坪山中醫院,廣東 深圳518029)
腰腿痛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表現為腰腿部酸脹疼痛、下肢麻木,嚴重者伴有神經功能性障礙。腰腿痛患者急性期為3~7 d,出現行動障礙,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近年來,關于腰腿痛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多,但仍以腰部休息為基礎治療手段[1]。通常情況下,急性腰腿痛患者需要一段時間臥床休息,但長時間臥床會使患者產生肌肉酸痛感,采用舒適臥位墊可起到支撐和緩沖的作用。本研究觀察急性腰腿痛患者應用舒適臥位墊的效果,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深圳市平樂骨傷科醫院收治的67例急性腰腿痛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3例)和觀察組(34例)。對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33~68歲,平均(51.23±2.26)歲;急性期病程3~6 d,平均(5.26±1.23)d。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34~67歲,平均(51.51±2.31)歲;急性期病程3~7 d,平均(5.27±1.24)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腰痛的診斷標準[2];入院時有腰腿部疼痛,且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均>6分,且無其他并發癥;接受綜合保守治療;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治療,并進行健康宣教、病情監測、內科綜合治療。連續觀察1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增加舒適臥位墊護理。護理方法:急性腰腿痛患者臥床時,在膝下墊撐舒適臥位墊,呈屈髖屈膝位,每次至少30 min,不超過1 h,連續1周。護理過程中,適當調整舒適臥位墊的高度、長度,保持患者腰骶部、足跟部接觸床面,保障其舒適狀態。連續觀察1周。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疼痛程度,評分范圍為0~10分,評分越高表示疼痛和不適感越強烈。②依從性、舒適性評價。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分別對兩組依從性、舒適度進行評價,每個指標包括10個問題,評分范圍為0~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依從性或舒適度越高。③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對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進行評價,包括12個問題,評分范圍為0~100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越高。④焦慮、抑郁程度。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越嚴重,負面情緒嚴重程度越重。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疼痛程度比較 護理后,兩組疼痛程度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腰腿痛患者護理前后疼痛程度比較(分,x±s)
(2)依從性、舒適度、滿意度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舒適度評分、依從性評分、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急性腰腿痛患者的依從性、舒適度和滿意度評分比較(分,x±s)
(3)SAS、SDS評分比較 護理后,兩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急性腰腿痛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比較(分,x±s)
腰腿痛患者急性期需要接受內科綜合治療,患者主觀舒適度需高度重視。治療和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應以“舒適”為原則和基礎,由舒適感產生的護理服務稱為舒適護理。莊瓊霞[3]發現實施舒適護理的腰腿痛患者主觀感受和護理滿意度更高,充分體現了舒適護理的臨床價值。研究結果表明,采用舒適臥位墊的患者疼痛緩解更明顯,舒適度更高,患者依從性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更高,且負面情緒嚴重程度明顯降低,體現了舒適臥位墊的應用優勢。
分析舒適臥位墊的作用原理,患者在舒適臥位墊作用下,保持屈髖屈膝體位,利用腰椎間盤的低載荷,在外力作用下使骨盆前傾,牽拉腰椎呈前屈改變,增加椎間盤的負壓引力,減輕神經受壓,進而緩解患者的疼痛感[4]。同時舒適臥位墊有支撐作用,可以將雙下肢適度托起,讓其充分放松,提高屈髖屈膝臥位的穩定性,減輕患者腿部的不適感,提高患者的舒適度[5]。
綜上所述,急性腰腿痛患者應用舒適臥位墊,可有效緩解其疼痛程度,提高其舒適度和滿意度,緩解其不良情緒,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