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里實驗小學 朱 芳
2017 年9 月,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在小學各年級全面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充分肯定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性,也給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吳江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上級行政部門的重視下,在教研部門的引領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培養出一批批市、區級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和教壇新秀,數量每年不斷遞增,特別是有骨干引領的學校青年教師成長迅速。但是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力量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與城區學校相比,鄉村小學顯得薄弱。我以所在的學校及附近鄉村小學為例,探索鄉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建設的策略。
調查、走訪附近鄉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情況發現,鄉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存在以下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鄉村小學普遍存在師資緊缺現象。大多數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是由語數英任課教師兼職,其中超過半數以上教師同時擔任班主任。有3 所學校設一位專職教師,因此不管是中期活動指導,還是終期成果匯編,任務往往落在一人身上;少數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是由臨近退休的教師擔任,這批教師是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面對綜合實踐這門新課程認識不足。
70%的教師曾經誤認為該課程與活動課程沒有區別,對課程的認識遠遠沒有達到國家所希望的水平。并沒有認識到農村地區獨有的特色資源,不知道如何開展探究,為了省心省事,就運用學科教學方式給學生“講”綜合實踐活動。
超過50%的教師曾帶領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走古橋、訪故居、嘗美食、進企業……活動豐富多彩。但問教師開展這些活動的目的時一臉迷茫,存在“為活動而活動”的現象,缺少課程整體規劃。
(四)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夠重視
鄉村小學的家長認為學生就應該坐在教室里認真學習知識考個好成績,老師帶出學校“玩”,就是不務正業。因此家長沒有很好地配合該課程開展,教師的態度也不積極。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學校要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指導教師隊伍。每校配備一名專任教師,由其組織其他學科教師發揮專業優勢,主動承擔指導任務。
在課程實施中,指導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直接影響著課程質量。因此,基于以上鄉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現狀探析,建立課程導師 團,提高教師團隊的素養成了當務之急。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由教科室、教務處、德育處等職能部門,承擔起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規劃、組織、協調與管理等方面的責任。
學校各條線每月每周都會安排很多活動,最終都要匯聚到教師、學生身上,忙于應付,疲憊不堪。期初,學校分管領導召集各個部門一起研討,聚焦學校的育人目標,統整德育、教學、少先隊等各條線活動,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頂層設計,使活動開展有條不紊,又能追求活動的深度和廣度。以本校開展《童心戰“疫”》主題項目活動為例,多個部門聯動,采用跨界思維的方式,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學校德育、社團、少先隊、教研組、社會活動、自然生活等統整起來。(如圖1)
學校頂層設計落實到各部門聯動開展,發揮教師團體的優勢,年級組內圍繞主題,把各學科素養融合在一起,在主題活動過程中運用各科學得的知識去嘗試解決問題。如《童心抗“疫”》系列小課題《探究防疫消毒用品》活動,融合了多門學科知識點,組成年級組內跨學科導師團,由學生向各任課老師發出聘書,根據活動進展情況,適時進行指導。在信息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搜索引擎搜集有關消毒劑的資料。語文課指導閱讀消毒劑產品說明,將常見的消毒劑按照成分進行分類,數學課上計算配制不同比例含量的酒精消毒液,科學課實驗:不同濃度酒精對種子發育的影響,美術課上將探究所得的知識畫成海報、漫畫等,優秀成果在學校展出、評比和宣傳。整個活動以班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為主,學科教師根據需要適時給予指導。

圖1 童心戰“疫”系列活動設計
學科組導師團主要是同學科教師根據各年級段學生的特點,把同一主題活動進行難易程度區分?!锻膽稹耙摺薄分黝}活動,語文組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設計了不同梯度的主題活動。低年級:從七步洗手法等科學防疫知識作為切入口,學唱洗手歌,對學生進行衛生習慣教育。中年級:口語交際“都是貪吃惹的禍”從野生動物說起,結合當前疫情可能跟食用野生動物有關,教育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地球生態平衡。高年級:尋訪“最美逆行者”,對高年級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價值觀教育,面對疫情,勸告大家居家,自己卻逆行疫區的醫護人員、人民警察、社區干部、快遞小哥等堅守在一線崗位的工作人員,他們是最值得崇拜的偶像。
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形成學校、學生、教師、家庭和社會全方位的教育互助導師團,最終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提升。學生的家長中有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請這位家長到學校講述這些抗疫一線驚心動魄的故事;一位學生家長在鎮上經營一家醫療器械公司,請他來介紹口罩的生產流程、不同類型口罩的功能以及口罩的銷量等等,打造綜合實踐活動立體課程空間。
將中高年級的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果向低年級宣傳。以五年級為例,學生5—6 人組為一個導師團,到二年級各班宣傳口罩的正確佩戴方法,把設計的“抗疫飛行棋”推薦給小朋友們娛樂,把創編的課間兒歌教小朋友們誦讀:“同學好友雖親密,說話卻要有距離;萬一咳嗽打噴嚏,快用紙巾遮口鼻;沒有紙巾用肘臂,直接用手不可以。同學同學對不起,我要馬上洗手去!”高年級的學生導師團受到了低年級小朋友的歡迎,同時也體驗了當“小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導師團將學校內不同學科的教師組織起來作為學生活動的指導教師,甚至聘用家長來擔任兼職教師,發揮教師、家長和場館基地工作人員的整體優勢解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緊缺問題。
其中專職教師是“1”,兼職教師隊伍是“N”,專職是核心“1”,兼職是基礎“N”,“1+N”的導師團隊可以是緊密聯系型的,團隊成員參與每一個活動的設計、組織、指導跟蹤;也可以是分散自由型的,各自獨立指導活動,定期進行經驗共享,以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當然,還可以根據主題活動的需要和導師的需要,隨時調整合作方式。
第一,加強理論學習,訂閱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專業雜志、關注綜合實踐微信公眾號、省教研室綜合實踐專題網站、蘇州市網上教師學校網站等提供給教師學習參考,組織研討;第二,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通過邀請專家、名師進校上示范課、講座等方式,讓教師接受最前沿的理念,抓住機會送教師出去培訓和聽課觀摩活動,然后組織聽評課活動,通過系列活動,提升導師團活動質量。
完善導師團評價方式,突出發展導向,堅持以促進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發展為目標,為每一位教師“量身定崗”,發揮教師的優勢特長。使每一位教師達成“我能做主”,因在團隊中創造輝煌。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出現是順應世界課程改革趨勢和學生自身需求而提出的,對于指導教師也是一個新的挑戰。堅持“人人都是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思路,在學校、家庭、社會這片溫潤的土壤中,鄉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導師團隊能相互取長補短、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