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從化實驗小學 鄺艷婷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教學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發展。”“互聯網+作業評價”,這樣的方式更容易達到評價的目的和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業評價,是以作業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完成作業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測量,并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在這里所指的“互聯網+作業評價”,不僅僅限于呈現技術上的更新。并不是把傳統的作業評價直接照搬到“互聯網平臺”上,也不是僅指用智能技術或者數據分析來代替教師批閱評價,而是在作業的評價觀念、內容、手段和“互聯網”技術等進行多方面融合創新。經過我的教學實踐,本文將以“班級優化大師”“一起作業”“釘釘家校本”等APP 的運用為例,從以下五方面來闡述“互聯網+”小學語文作業有效評價的實踐與探究的思路和 做法:
“互聯網+”在線數據評價客觀、可靠,能在最短時間內反映學生提交作業的情況。不用教師用傳統的數數、計算的方法便可知道哪些作業題目得分高,哪些題目得分低。一改教師過去對作業的籠統評價“這道題目,同學們做得不理想”。各種神奇的作業APP,實現數據可視化是“互聯網+”在線評價實力可證之處。因為它們的后臺直接收集每位學生的作業數據并分析。這就意味著教師再也不用一道道題地查看,就精準地知道全班每位學生的軟肋在哪里,知道了癥結才能有效下藥,極大地節約了教師的時間與精力。如:“一起小學作業APP”里面的“作業日報”,教師可以全面掌握全班學生的完成情況:完成的學生、未完成的學生、沒訂正的學生、超時完成的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班平均得分、個人平均分、完成時間、用時;訂正情況:錯題數、訂正與否、訂正正確率。教師也可以全面掌握所有題目的正確率,每一道題的題目詳情:失分率、全對學生人數和名單、錯誤學生人數和名單。甚至教師可以點進“失分率”高的題目,查看原題,分析學生為什么失分。就如一年級學生線上完成“語文園地七的連一連”這道題。考查的是學習的名言與作者(出處)的搭配。“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與《論語》進行連線。“讀書百遍,而義自見。”與“董遇”相連。明明學生早讀已讀熟和會背名言,但失分率仍高,教師可進行分析:也許學生平時已熟讀并背誦名言,但對作者或出處根本就沒積累,或者教師本身在備課或上課時忽視了,所以導致學生就沒有掌握好,因此需要和學生回顧并背誦。這樣的數據客觀反映教師的某個知識點的教學是否有欠缺,也有效地反映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與否,教師可通過如此精準的數據評價分析全班,乃至每個學生的作業問題,或是普遍的錯誤有哪些,或是哪些知識點薄弱,或是某些學生自身掌握不好,這樣的評價就為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提供了可能與便利。若是普遍都錯的作業題目則需重新教和重點教,若只是某些學生錯的則需要個別輔導。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在線數據評價,為教師真正的因材施教提供參考,也為學生定制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提供類似一對一的體驗。
“互聯網+”像一場及時雨,教師通過它就能給予學生非常及時的評價。因為語文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用去一一統計、核對,就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做作業的情況,客觀地審視學生做語文作業的過程。而這情況有利于教師縮短時間更快速地作出評價。就如“一起小學作業APP”來說,學生提交作業后,教師可以隨時批閱、評價,只要上交一份作業就可以評價一份作業,而無須等待全體學生上交完畢才可以進行評價。這樣就能非常迅速地把評價反饋給學生。而且,也不用教師核對誰上交了,誰沒提交,系統會給出最準確的數據,誰先提交,誰后提交,誰沒交,甚至整個語文作業用時多久,這些通通不用教師去慢慢了解和登記。教師可以拿著這些第一手數據不費吹灰之力就進行反饋、評價:可以表揚早早完成作業的學生;可以提醒還沒完成作業的學生注意要抓緊時間完成;可以評價先交作業學生的態度和作業完成情況;通過“先交作業”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評價提醒后面“沒交作業”的學生注意問題,在面對當天作業中應做出如何的調整;同時,也可通過優秀學生作業一欄,及時展示一些交上來的完美作業,因此,沒提交的學生就能通過教師的評價從而對照自己的作業進行修改……又如:教師可利用“釘釘家校本”的“快捷評語”功能及時評價學生作業;還可以利用“釘釘家校本”的“打回訂正”功能,讓學生修改訂正再重新交,真正把在線及時評價,發揮到極致,尤其在作文的評價上教師的圈畫評價能及時反饋給學生。可見,“互聯網+”在線作業評價傳輸快,與傳統作業評價相比,顯得更高效的優勢。評價的及時性影響著評價的結果:“互聯網+”在線及時評價,大大縮短學生提交語文作業時間,還激發學生訂正作業的強烈欲望。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害怕作業,是因為擔心自己的作業被教師“差評”“×評”。顯然這樣的作業評價是學生深惡痛絕的。越是這樣,學生越是害怕作業,越是害怕作業,往往越是如此。看來,很多學生總是時時擔憂作業被教師評價得“一塌糊涂”。由此可見,學生多么渴望教師能體會自己做作業的“一片苦心”,而不是自己“一片真心”做出的作業被教師批得“一無是處”。因此,教師應理解學生面對語文作業付出的努力,盡管有錯,也應手下留情。什么樣的在線激勵評價是學生喜歡的呢?肯定的評價,充滿愛的鼓勵,殷切的希望……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評價。如:“語文的進步來自信心!”“語文作業讓你越來越優秀!”“努力定能騰飛!”“厲害嘛,你!”“方法真好!” “錯了沒關系,訂正就好!”……這些激勵的評價語能在每個學生的語文作業下顯示,并且學生可以在自己的語文作業APP 上查看教師的評價,做到不丟失,隨時可以回看。各種語文作業APP,自帶激勵措施也為教師的激勵評價助力,例如:“一起小學作業APP”用學豆激勵學生——教師派送“學豆”,學生就可以通過完成作業,與同學互相比賽獲得學豆,并用學豆兌換獎品;又如:“班級優化大師”用加分激勵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和加分,作業越優秀,得分則越高。日復一日,學生那顆害怕作業的心,就會被教師的溫馨評價融化。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 “互聯網+”在線激勵評價,能溫暖學生擔憂作業的整個心靈!

綜上所述,可見“互聯網+”有效的語文作業評價幫助教師分析作業的實際效果,調動了學生參與作業的積極態度,激發了學生改正作業的強烈欲望,溫暖了學生擔憂作業的整個心靈,養成了學生重視作業的責任意識,促進學生探索作業的全面發展。若進行“互聯網+”語文作業有效評價的實踐與探究,能打開語文作業的一片新天地,教師和學生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