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閃閃

今年是廣東治污攻堅決戰決勝年。年初,廣東發布的治污攻堅“一號令”要求繼續攻堅劣Ⅴ類國考斷面;同時,在“一號令”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指出“今年消除劣Ⅴ類水主戰場將在東莞”。
任務艱巨,又逢新冠肺炎疫情。疫情之下的東莞治污攻堅主戰場情況如何?近日,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對石馬河流域上游鎮街進行專項督導。記者跟隨執法人員,記錄一天的環保督導過程。
高頻次檢測水質
推進治污工程建設兩手抓
“把井蓋撬開,先檢測一下進水水質。”上午,在清溪長山頭城市污水處理廠外面,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監督科辦事員詹澤誠將吊桶放入下水井打水,然后將進廠污水倒入試管,并滴入檢測藥劑,搖晃均勻。幾分鐘后,檢測結果出來,“總磷3.5毫克/升,一般的生活污水總磷在5毫克/升以下,氨氮、COD檢測也達標,是生活污水,沒有異常。”
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監督科主任科員譚嘉星告訴記者,這是一種快速檢測手段,通過和色卡比對,估算出檢測結果。“如果指標出現異常,就說明有偷排現象,隨后向上溯源確定區域,再一步步摸查找到污染源頭。”
檢測進水水質只是第一步,污水經過處理后直接排入石馬河,出水水質將直接影響治污攻堅成效。站在出水渠上面,詹澤誠再次打水、檢測,總磷0.1毫克/升以下,達到一級A標準,“每天都要到污水處理廠督導,一天要用掉四五十份檢測藥劑。”
污水處理廠之外,疫情導致管網鋪設等治污工程進度滯后也會影響石馬河的水質達標。隨后,執法人員來到聚富路,工人們正填埋管道。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東莞區域項目部生產副經理王建國介紹說,清溪鎮工程包括源頭雨污分流改造、次支管網完善、管網暢通等工程。“疫情差不多耽擱了一個月的工程進度,目前已經有476名工人進場復工。3月底,我們的人力投入能達到600多人,搶回工期,力爭6月底實現內河涌全部穩定達V類水標準。”
服務企業復工復產
督導污水處理兩不誤
生活污水之外,由于東莞企業數量眾多,工業廢水更是石馬河整治的心腹之患。“治污的工人夠不夠?”“污水處理藥劑夠不夠?”“有什么困難直接找我們就好。”……當天中午,在東莞市坤昱五金塑膠制品有限公司,譚嘉星邊查看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邊詢問。
“有安排工人值班,年前也特別儲備了30噸藥劑,足夠處理污水。”公司經理萬仁元說,企業創辦之初就修建了污水處理項目,平均每天生產廢水532.5立方米,經設備達標處理后可回用于生產,同時在污水處理端也安裝監控系統,生態環境部門可實時監測各項污染物的情況。污水處理車間外側,還安裝了智能水表控制用水量,工廠一旦超標用水,供水將自動停止。
據悉,目前清溪鎮294家涉水企業基本安裝了智能水表和在線監控系統,同時全鎮1492個工業地塊都完成雨污分流。不僅如此,在對涉水企業的督導中,東莞還探索出“五級管控督導模式”。這種模式先由專人定期對接入石馬河的排水口進行水質檢測,發現水質異常后,向上溯源至污水處理廠和接入石馬河的雨水排渠,隨后對納污主管網進行管控,再對納污次支管網進行管控,隨后摸排到具體排污企業進行監管,精準鎖定涉污企業。
“目前涉磷、涉氮企業排放整體比去年年底好,但仍有些斷面污水濃度偏高,偷排情況還未根治。”東莞市生態環境局清溪分局局長許峰指出,疫情期間有些企業認為生態環境部門監管會放松,出現偷排情況,“監管一直沒有放松。”監管之外,清溪生態環境分局在防疫期間也實施“容錯機制”“約談機制”“回頭看執法檢查機制”,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目前,清溪鎮8000多家工業企業已有6700多家復工復產。
“5+2”“白+黑”工作模式
強化環境監督執法
無論是生活污水還是工業污水,經過處理后最終都匯入石馬河,治污成效如何,河里見分曉。下午,記者來到石馬河馬灘段,見到河水清凈,市民三五成群在河邊垂釣。“這里的水質近來有明顯的提升,我還看到有白鷺掠過水面。”正在巡河作業的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二科科員梁鋒話音剛落,便穿越草叢來到河灘,拋出水桶打上水樣。回到岸上,梁鋒熟練地打開工具箱取出含有試劑粉末的檢測瓶,滴入河水樣本,再滴入藥劑,蓋上瓶蓋搖勻,動作一氣呵成。“檢測結果是氨氮低于0.2毫克/升,總磷大約0.2毫克/升,為Ⅳ類水的水質,屬于較好。”梁鋒向記者講解。
據了解,執法人員每天早中晚都會來河邊取樣,且沿河每隔一定距離就取樣檢測一次。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對比水質,逐段排查是否存在暗排口,根據檢測結果分析污染源是來自工業廢水還是農業面源污染。巡查企業的時候他們還會測量重金屬的含量。記者觀察到,梁鋒的雙鞋盡是污泥,褲子上掛滿芒刺。他笑言:“我們生態環境部門內部有一個‘笑話,說檢驗是否合格的巡河工,標準就是看你破損的鞋子、褲子數量。”
在上空,記者還留意到有無人機沿河盤旋,不時抵近一河兩岸的上方攝像,巡查可疑排污口。譚嘉星介紹,無人機主要用于片區偵察,尤其是河道灘涂、山林草叢等人難以徒步進入的區域,配合專項執法行動。“現實中也有一些暗排口,無人機發現不了,執法人員巡河的時候會用棍子等往地下插,排查部分暗管。”在污染防治攻堅與疫情防控雙重壓力下,執法人員堅持“5+2”“白加黑”的常態化工作模式,“這周是休息不了了,有些企業晚上生產,還得去督導。”譚嘉星表示。
記者從東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此次石馬河水質達標督導共發現重點河涌整治和管網建設問題32個,雨污分流工程問題18個,企業管控問題108個。目前已建立臺賬并交由各鎮按照督導要求立行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