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誠

“政府大力推進企業復工復產,但絕不姑息無牌無證、偷排直排違法行為,不能讓‘老實人吃虧!”
“對違法排污的嚴懲就是對我們守法經營的保護、支持和鼓勵!”
異曲同工。上述東莞市虎門鎮領導和電鍍企業老板說出的話,從不同側面展示了東莞堅決依法治污、推動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決心。
日前,記者再次來到去年4月全國人大執法檢查時發現問題的東莞市虎門鎮電鍍印染專業基地,看到整改后的基地內部環境整潔,工廠生產秩序井然,企業復工復產良好。
“一進三出”,嚴管企業排污
“看,這是企業統一進水管,這些是企業生產廢水出水管。”東莞市生態環境局虎門分局工作人員,指著廠區門外一根根塑料管告訴記者。
“這個是生活污水排放口,這個是雨水排放口。”走進基地內一公司廠房,工作人員又在廠房門口掀開管蓋指給記者看。每個排放口都安裝了PH值、電導率監測設備、電動閥門、抽水泵等。
工作人員介紹說,若監測水質異常則啟動電動閥門,關閉排放口,并啟動抽水泵將污水抽回企業綜合廢水池作為生產性廢水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按照整治要求,生產車間內不得設置洗手間,車間內現有的洗手間也必須拆除或封堵。”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做是針對檢查中發現不少電鍍廠化糞池內重金屬普遍超標的問題來考慮的,“也是為了防止企業偷排和改善水環境。”
東莞虎門電鍍基地自上世紀80年代起由附近電鍍企業聚集發展而成,為東莞及周邊城市電子產業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電鍍服務貢獻。雖然基地有統一的電鍍廢水處理中心,但由于早期基地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管網布局相對混亂,以及部分企業守法意識不強,存在企業偷排隱患。去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現場發現基地B區直排嚴重超標電鍍廢水污染環境問題。事件發生后,東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責成市生態環境局會同虎門鎮開展整改工作。
為全面從嚴管控企業排污行為,在全面強化日常監管執法的基礎上,當地在整改工作創新采取“一進三出”的監管方式,即每家企業統一進水,生產廢水、生活污水、雨水各只設一個出口,實現生產廢水、生活污水、雨水分流管控。目前,基地B區內37家在產重污染企業(1家已搬遷)已全部完成涉水管道“一進三出”改造,實現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統一收集處理(生產廢水由基地污水處理廠處理,生活污水通過新建的截污管網輸送到寧洲污水處理廠處理)。另外,要求基地B區紅線范圍內的38家非重污染企業開展雨污分流改造,目前21家完成,14家正在施工,2家停產,1家已搬遷。同時,抓緊開展37家重污染企業的全過程智能監控建設,通過科技手段加強對企業的監管,杜絕偷排等環境違法行為。
“我們廠區紅線內雨污分流管道建設一次性改造花了40萬元,另外每年的污水處理費大概是70萬元。”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這是必須的也是值得的。企業生產必須把環保納入成本,電鍍企業要找個地方更不容易。現在可以放心安心生產。”
有獎舉報,深挖企業偷排
“開門,開門!”根據爆料人舉報,3月17日下午3點,東莞市及虎門鎮生態環境部門執法人員,聯合鎮公安、市場監察等部門人員,聯合執法,一舉端掉一個藏在某果園內的無牌無證電鍍加工作坊。
記者在現場看到,污染觸目驚心,藍色的電鍍廢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渠,各種生產原料隨地堆放。“這些都是毒水啊,老板真是喪盡天良!”執法人員表示,將根據現場線索,追逃違法人員。
“鐵證如山,我們將對舉報人員按規定給予不少于4萬元的獎勵。”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科工作人員介紹說。據東莞市生態環境局虎門分局工作人員介紹,這將是該鎮今年以來第3例根據線人舉報查實的違法案例。
據介紹,去年11月東莞在石馬河流域創新試行最高獎勵50萬元的涉違法排放含磷工業廢水有獎舉報,政策試行1個月內,收到各類違法線索近600條,取得積極成效,截至目前,累計核發獎金共1350萬元。從2020年1月1日起,東莞正式施行《東莞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暫行辦法》,擴大舉報范圍,適當降低門檻,調整獎勵額度,常態化施行線索溯源監管。截至3月12日,共受理有獎舉報22宗,目前已查實14宗,其中,根據首宗群眾舉報線索,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一舉打掉了偽裝成蔬菜配送中心的6家無牌電鍍,刑拘10人。
為全面推進環境執法工作,東莞市著力提升監管執法水平。重點抓好三方面的改革:一是生態環境監管與行政處罰相分離,將行政處罰權上收市一級,統一行政處罰標準;將環境監管職責(含調查取證權)全面下放至鎮一級,壓實屬地監管責任。二是調配市級現有編制人員下沉鎮街,從市局抽調53名執法人員下沉至各鎮街分局,切實增強一線監管執法力量。三是構建市—鎮—村三級監管執法體系。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組建一支“專職+專業”的村級專管員。
對此,許多企業拍手稱快,表示“對違法排污特別是無證無牌企業、直排偷排行為的嚴厲打擊,就是對我們守法經營的保護、支持和鼓勵,營造公平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