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

3月3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環評和執法正面清單,簡化環評手續、減少現場檢查、減輕處罰等措施。
“力度不減,方向不變”。就在社會各界紛紛猜測環境監管執法要放松時,生態環境部3月1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指導意見》中的正面清單作了解釋,并明確表示,環境執法不是在放松,而是在疫情之下,在努力堅守職責的同時尋求轉變。在執法手段上,按照《指導意見》提出的,就是要更加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監管,及時提醒復工復產企業正常運行治污設施。
“千里眼”實現精準執法
新型傳感技術、物聯網、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大數據等非現場監管的信息技術,近年來在環境執法中得到了廣泛運用。這些技術手段可以協助執法人員識別可疑的違法排污行為,并為執法人員快速定位違法問題和企業。
“新技術成為環境執法監管者的‘千里眼,可以替代過去只有在現場才能完成的工作。”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提到,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在河北省滄州市開展了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試點(“千里眼計劃”)工作,綜合利用衛星遙感、氣象、空氣質量監測等相關數據,識別熱點網格,進行重點監管,提高了執法人員污染熱點識別的能力,這一技術在此次疫情期間就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千里眼功能,為疫情下的藍天保衛戰提供了‘無接觸式的環保配送服務。”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透露說,為進一步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解決突出問題,在強化監督現場工作不能如期開展的情況下,生態環境部利用熱點網格技術遠程指導各地開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工作。3月以來,生態環境部共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39個城市推送報警提示信息1989個,幫助發現各類環境問題1191個。
據介紹,生態環境部結合衛星遙感和大數據分析,查找大氣污染集中的熱點網格區域,對PM2.5濃度顯著高于周邊網格的情況發出“報警”提示,指導地方對這些“冒泡”的熱點區域開展有針對性地排查。
有了“千里眼”助陣,環境執法效能得到充分提升。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針對報警網格開展排查,S1552793網格內揚塵問題嚴重,兩天排查共發現47個問題。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馬投澗鄉1005420234網格多次報警,縣鄉兩級環境執法人員聯合對報警網格內的企業開展排查,發現一家正在生產的印刷企業存在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問題。
正如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所說:“基于衛星遙感監測和大數據分析等新型監測技術的熱點網格工作可以有針對性地加強執法排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減少接觸一樣能有效監管
3月25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舉行2020年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提到,“疫情以后,我們如何執法、如何既減少對企業的不良干擾又能夠有效執法,這塊我們要通過改革、通過現代科技來解決。”
發布會透露的信息表明,廣東采取提振經濟的措施,并不意味著就放松對環境的監管,對符合要求的企業免于或減少現場執法檢查,不等同于“不管不問”或“降低監管要求”。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何國森就表示,“我們準備對納入正面清單管理的企業,利用遙感、無人機巡查和在線監控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的檢查,及時提醒復工復產的企業正常地運行治污設施。”
記者了解到,在疫情期間,江門市生態環境局落實生態環境部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與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和民生保障密切相關、排污量小、吸納就業能力強的重大工程和重點領域守法意識強、管理規范的企業和項目,不進行現場執法檢查,但監管并沒有松懈,執法部門通過污染源在線監控平臺、大氣網格化監控系統、線上交流等多種方式,持續開展對企業的監督、管理和服務。
在東莞,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于3月9日在長安鎮啟動開展為期三周的2020年茅洲河流域生態環境專項執法督導行動。行動中,執法人員充分采用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有針對性地對超標排污、偷排直排、不正常運轉污染防治設施、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等生態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有效監管。
依托數據監控大平臺,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數據及日常監管情況為基礎,執法人員建立長安鎮工業污染源分布底圖,應用衛星遙感水污染溯源分析技術,通過遙感衛星數據、水質在線監控數據以及企業端在線監控數據分析精準鎖定重點污染區域、異常企業,生成污染源排污大戶、問題清單和疑似清單,并通過個人手機端的APP平臺實時記錄企業檢查、河道巡查及水質快速檢測情況,為專項執法行動提供精準輔助。“充分運用各種智能手段,不僅減少了對守法企業的打擾,也提高對違法企業的精準打擊。”東莞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介紹,科技手段的支撐提高了執法成效,真正起到打擊重點、服務多數的作用。
醫療廢物智慧監管新模式
“現在只需要一個工作人員每天花半個小時就能完成全市醫療廢物收集統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固廢處處長林衛強感嘆。這得益于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在疫情期間緊急研發的醫療廢物智慧監管系統,它讓醫廢處理監管從十幾個單位專人每天90分鐘縮減至固廢處一人每天30分鐘,在減緩工作壓力的同時提升了工作效率。
深圳市醫療廢物智慧監管系統主要包括醫廢監管一張圖、運輸車輛監管、視頻監控、收運聯單監管、監管臺賬、異常預警、智能日報等功能模塊以醫廢監管APP、醫院與處置單位填報APP。通過全面整合智能電子秤物聯網數據、二維碼收運聯單信息、車載視頻動態監控數據、車輛GPS軌跡數據,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及數據圖譜等先進技術,實現對全市所有治療醫院、發熱門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等機構醫療廢物產生、收運、處置的全過程閉環監管,防止新冠肺炎通過醫療廢物擴散。
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可以遠程查看醫療廢物處置的各個過程,并視頻連線監管部門—生態環境執法支隊和龍崗管理局、處置單位—益盛環保公司和產廢單位—市第三人民醫院(新冠肺炎收治單位),實現在線指揮調度。
深圳市益盛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為深圳市唯一一家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為加強監管,同時避免執法人員現場監督執法檢查造成二次污染,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委托天地互通公司在益盛環保公司安裝了15個攝像頭進行遠程監管。監管系統通過聯通視頻數據,把益盛環保公司的監控畫面連接至電腦及手機端,監管人員便可24小時實時監控整個處置過程,確保醫療廢物100%安全處置。
在末端處理上,監管系統還接入了處置單位的煙氣、廢水、廢氣等監控數據,確保醫療廢物焚燒后達標排放,將監督執法的觸角伸至醫療廢物處置現場。
該系統的上線,不僅減少了執法人員的現場監督執法檢查頻次,而且從醫療機構、收運處置單位到監管督導單位,由點到線,全面構筑抗“疫”智慧防線,實現疫情防控和醫療廢物處置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