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皮影戲和兒童繪本都是與幼教關系密切的優秀藝術資源。開展繪本與皮影戲綜合藝術課程,讓繪本閱讀立體化,既能發揮皮影戲教育的最大潛能,又有利于傳承創新非遺、弘揚中華優秀戲劇文化,更是增強幼師生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推動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繪本;皮影;學前專業;皮影藝術課程
一、繪本皮影戲是教育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戲劇已被公認為對兒童學習極有助益的教育方式,尤以英、美兩國發展最盛。戲劇教育在各國所實施的方式不盡相同,基本上是由任課老師在課堂內所靈活運用的一種戲劇學習與教學的方法,稱之為DramainEducation(簡稱DIE)。皮影戲,又稱“燈影戲”“影子戲”“紙影戲”,是中國傳統戲劇形式之一,從古至今都具有重要的教化和娛樂功能。皮影藝術作為優秀的民間美術,不僅是優秀的視覺藝術資源,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其詼諧的戲劇表演方式也是當下兒童戲劇教育資源,有著很好的游戲價值和教育價值;更飽含了豐富的社會資源,具有很深厚的歷史、民俗研究價值,其綜合表演形式內容豐富且富于趣味。皮影的審美性、趣味性、游戲性、表演性、可操作性等,十分吻合幼兒園游戲活動和跨領域整合的先進幼教理念,與教育戲劇讓兒童從游戲的角度去習得應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的初衷如出一轍。兒童繪本是圖畫與人文知識相互結合的優秀讀物,且通俗易懂,具有人文性、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特征,是幼師生和兒童家長提供審美閱讀能力和增長見識的最佳窗口,其中蘊含的文學與美術元素是皮影戲創編的重要資源。
優秀的兒童繪本是藝術審美與情感傳遞的共同載體。開展繪本皮影綜合課教學和課外活動,在當下強調多元、跨領域的教學理念基礎上,打磨出更多更可行的教學模式與資源,讓學生享受多元化教學,達成藝術與幼兒文學等其他領域的整合教學方式,這也是圍繞培養幼師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而展開符合當代素質教育發展要求的新思路。繪本皮影戲在作為學習主體的“兒童”和作為載體的“皮影戲”之間,構筑了一道極為重要的橋梁。這不僅有助于實現一部分由幼教工作者對傳統戲曲的繼承,同時也可能催生出另一種新形態的校園戲曲表演藝術,更是專業教學與高校創新創業的有效開展和推廣模式。
幼師美術課中繪本與皮影戲的整合,借助皮影戲的綜合藝術特質和獨特藝術魅力,將皮影玩教具與兒童文學、繪本、動畫、音樂表演結合,拓寬繪本閱讀的途徑,深入推進幼教的繪本教學活動。從劇本素材、角色造型、綜合藝術形式的角度建立多元的整合形態,拓寬幼兒繪本閱讀的新形式和有效手段,形成“靜態”與“動態”閱讀的相互交融,進一步增強幼師生繪本教學能力;另一方面,以優秀的兒童繪本為藍本和資源,以皮影戲為載體,創設一種協同合作的建構學習模式,學生在主題活動中積極調動現有的五大領域知識經驗,在老師的引導下與團隊伙伴的交流中學會體驗、合作,并形成個人的方案,最終促進自身經驗的建構,以提升學生的藝術綜合運用能力和幼教職業實踐能力。為此,探究繪本皮影戲劇教學等系列活動的相互融合促進,對幼師生的人才培養是一項重要的開創性工作。
二、繪本皮影綜合課對幼師生專業職業能力建設的影響
繪本皮影劇表演有助于提升繪本閱讀鑒賞能力;有助于推進深層次閱讀;有助于提升幼師生的創作改編能力;有助于提升幼師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繪本故事的文學閱讀到繪本兒童劇的表演對提升幼兒教師的幼教職業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促進幼師生專業綜合能力的提升
繪本皮影綜合教學需要多種藝術手段和教育能力的支持,體現為一種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內容與形式的整合,能促進高專幼師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如學生運用皮影戲的編、設計、制作、配音、演出這種綜合表現形式將學前教育的各領域專業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對繪本中的圖畫進行角色造型再設計,重構色彩和表現語言,不但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繪本中圖畫的內容和含義,還可以通過自己動手畫皮影線描裝飾、做皮影影偶、演皮影劇目,加強繪畫與手工的綜合運用,或創編具有教育意義的皮影繪本劇目等,學生在劇本的提煉與改編中,更深層次領會兒童文學的精髓;在角色的設計與制作中,懂得動人物造型及其性格的表達,圖形與角色特性的塑造,真正掌握皮影道具的奧妙,領會影偶與眾不同的真諦;在影窗布置和背景樂的編輯中,提高綜合技術運用能力;在操作表演中懂得團隊合作與人際關系的重要性等。
可以說,繪本皮影戲課程的教學目的并非單純地學表演,是通過兒童劇目表演,在角色塑造中發展表演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劇本創編中幫助幼師生了解與反思兒童的心理和審美追求,創新兒童戲劇教育模式,重視戲劇教育的過程,而不過于看重戲劇的演出效果,這種綜合能力的訓練是提高幼師生綜合核心素養的一種有效手段。
(二)繪本皮影綜合教學能促進幼師生方法處理能力的實踐運用
幼師生專業課須掌握的各大領域教育實踐能力可通過繪本皮影戲主題形式進行展現和提高,在編排繪本劇的過程中滲透幼師生的兒童觀、教師觀、教育觀等,皮影劇目產生前,繪本主題的選擇、劇本改編、角色設計與制作、背景樂編輯和舞臺的布置等,排練演出之后推文的撰寫、配圖、發布及總結等形成幼師生較好的信息處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等。
(三)有效提高幼師生社會能力
皮影劇目的完成需要一個學習團體,在這個團隊中,有同學、師生之間和與觀眾之間的溝通交流。為了達到合作與共贏,要求較高的溝通技巧和經驗,從中鍛煉學生的決策與自我控制能力、適應與合作能力、解決問題以及創新能力等。
(四)與幼兒園課程活動無縫對接
繪本皮影綜合教學能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和課程相對接,為未來幼兒園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打好基礎,甚至可作為幼兒園課程。我校皮影團隊成員多次受邀到幼教機構表演繪本皮影劇目《你看起來很好吃》《西游記》《三只小豬》等,并進行課程推廣和指導。開展此類公益活動,樹立幼師生立德樹人的基本思想和服務社會的思想意識,體現本專業的社會服務職能;更促進了中華優秀的傳統藝術走進幼兒園的教育環境,引領未來幼師的課程建設意識,提升其核心素養,拓寬文化傳承與自信的有效途徑。
三、繪本皮影綜合課對幼師生專業職業能力建設的實施路徑
(一)整合學前教育專業各課程資源,形成相應課程體系
皮影戲整合課程培養學前教師對繪本劇創造的積極性,并搭建一個繪本劇劇場,讓幼師生整體、系統地理解美術學科的造型、色彩、表現與欣賞,將繪本和美術、音樂、表演等結合起來進行創編,把故事、繪本中平面的人物、角色制作成會表演的影戲,并學習運用影戲進行講故事、演故事,活靈活現地展現出繪本故事主題,繪本皮影戲續編也提升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透過戲劇游戲、繪本劇場把皮影戲立體化,發揮皮影戲教育的最大潛能。這種綜合能力的訓練是提高幼師生綜合核心素養的一種重要方式。
目前,我校皮影工作坊實訓室以皮影為載體與美術課整合,主要開設皮影藝術審美、皮影造型、圖案紋樣設計運用、皮影影偶設計制作、皮影版畫、皮影影偶手工制作等系列主題內容。高年級的繪本皮影劇目創編與表演,與幼兒文學等其他學科整合,包括皮影戲劇目的選題,對繪本或幼兒故事的劇本改編、角色設定與制作、臺詞的提煉,多媒體的運用,影偶操作指導和練習等。通過系列教學,以繪本《老鼠嫁女》為主題,課后作業展現出不同表現手法和風格多樣的美術作品,包括線描、刮畫、色彩裝飾畫、單色和套色剪紙,漏印版畫表現出來的畫面,也有用黏土、剪貼等手工方式制作的美術作品,更有結合皮影制作方式,制作出可活動的《老鼠嫁女》手工立體繪本,這可以說涵蓋了學前教育專業中美術課的基本教學內容。前期的這些美術活動,為后期本主題皮影戲的創編與表演也打下了基礎。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能整體認識美術課程,特別是美術與其他領域的緊密聯系。這種多領域的綜合訓練,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分學科教學所帶來的片面性弊端,激發主動學習熱情。
(二)構建教師科研團隊
吸納相關學科教師或幼教師資力量,形成教師團隊的合作,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領域教師合作共同體的工作效率,這樣更能促進課程資源的有效整合,擴大教師合作團體的影響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組建學生皮影社團,構建“老帶新”的學生團隊合作模式
發揮社團在學校中的紐帶作用,學校可以成立皮影藝術社團,引導高年級帶低年級,展現學生的教育實習能力,這種“老帶新”的小導師團隊模式是完成繪本皮影劇目各項任務的重要人才儲備模式。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發揮幼師生的創新性思維。同時,“老帶新”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導師及時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自我成長和完善。
(四)增設繪本皮影劇選修課程,提高幼兒教師的戲劇教育能力,實現幼教崗位對接
幼師生是要為幼兒園的課程與教學服務,倡導通過游戲、戲劇的表現方式啟蒙幼兒認知。繪本皮影選修課是一個很好的展示,融合專業技能,并與今后的就業相接軌的平臺。增設皮影選修,培養出一批能獨立開展繪本劇教學的師資力量,通過組織、協調,有效重組并合理運用各科知識技能,師幼、家長進行有效互動,顯現幼師生的職業能力,成為未來幼教隊伍中的骨干。應注意的是,教師應注重綜合課程的過程性、多元性、自主性考評。另外,開展校園影劇展演和比賽,讓學生提前參與兒童戲劇教育活動中。學校定期舉辦影偶的設計比賽,可突破傳統影偶造型,廣泛地吸收各種題材來設計影偶,鼓勵創編不同風格、展示豐富多元的影偶作品。開展戲劇課堂講座,普及有關知識和技能,讓未來幼師們對兒童戲劇教育有清晰的認識,增強融會貫通、綜合實踐的能力。
可見,學前教育專業繪本與皮影戲整合,依托美術課程創新教學,搭建美術、語言、音樂等多領域知識貫通和技能運用上的橋梁,以游戲活動和表演的形式,幫助學生獲得感性和理性的均衡發展,發展學生綜合素養和職業素養;構建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同時促進皮影藝術活態傳承。因此,把傳統的皮影戲植入學前教育課程,對培養合格的幼教及兒童偶戲教育隊伍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可在學前教育領域積極推廣。
(責任編輯:張貴志)
參考文獻:
[1]楊立梅.綜合藝術課程與教學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彭麗,武鋒強.“動靜結合”——高等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皮影校本課程的研究[J].美術大觀,2018(03):154-155.
[3]徐俊教育戲劇—基礎教育的明日之星[J].基礎教育,2011(3):68-74.
[4]宋靖博.從造型表現論皮影藝術與現當代藝術作品的某種關聯[D].中國美術學院,2016.
[5]周梅香.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探析——基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視域[J].高教論壇,2017(02):90-95.
[6]張金梅.我國學前兒童戲劇教育的范式分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4(02):92-100.
基金:2019四川幼專校級課題“繪本皮影整合課對幼師生職業能力建設的影響探究”,編號:SLB201905;2019年四川學前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創造性戲劇融入幼兒園語言教學的實施探索”,編號: CECER-2019-B13;2019綿陽職業教育研究中心“雙創”為導向的高職學前美術課程創新互動研究,編號:MZJYB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