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昱
【摘要】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提高地方高校辦學效率對深化教育改革至關重要。本文研究經濟水平、辦學條件和人員結構三方面因素對地方高校辦學效率的影響。
【關鍵詞】地方高校? 辦學效率? 經濟水平? 辦學條件
一、經濟水平對高校辦學效率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越好,則說明該地區各行業的市場競爭最為激烈,因此該區域企業發展對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也最為旺盛,在此情況下該區域對高等教育辦學效率的要求會逐漸提高并有利于教育資源的高效分配。
(1)區域經濟結構水平引導高校辦學效率的提高方向。地方高校發展與全國重點大學在對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服務上存在差異,它們主要是為了區域經濟發展而服務,所以辦學思路上具有明顯的地域色彩,而區域經濟結構水平則決定了該區域整體高校的人才培養方向、規模和層次。區域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人才規劃政策是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基礎的,因此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優化和調整會對區域人才需求產生影響,所以經濟結構水平會改變各高校的辦學思路和方向從而促進各高校辦學效率的變化。具體來說政府相關機構會引導高校根據各產業發展所需調整專業和學科設置,根據社會所需和人才市場情況來進行人才培養規劃和發展特色學科,以便所培養出的人才從數量和質量方面適合當地經濟發展所需,促進就業率的提高,也可避免某產業或行業人才輸出過多造成教育資源投入的浪費。
(2)區域經濟水平通過高校科研投入而影響辦學效率。科研產出是表現高校辦學效率的重要產出指標,而高校科研經費規模也反映了高校的綜合實力。現階段高校科研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財政撥款和區域各企業機構的資助。通常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越好的區域,教育發展較為領先且集聚了大量人才和資金,為了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相關機構和企業對科研創新力要求會較高,于是相應的科研項目投入也會較多,因此區域辦學效率較好的高校獲得的科研經費也會較多。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可知,2017年東部經濟發展較快的區如江浙地區政府財政的教育支出是最多的,江蘇省為1979億元和浙江省為1430億元,而經濟發展中等的區域教育支出相對少一些例如湖南省為1115億元,而西部經濟發展落后區域的教育支出是最少的例如甘肅省僅567億元。區域經濟水平發展不平衡會導致各區域高校所獲得的科研投入水平不盡相同,東部發達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好,帶動企業發展較好,高校在科研創新方面得到政府和企業的支持力度較大,高校可獲得科研創新的基礎資金和尖端設備的投入,從而利于科研產出方面的效益提高,而位于西部區域的高校受經濟發展限制所獲得的政府和企業資助要少很多,高校科研產出受落后硬件設施和科研設備的制約。
(3)區域經濟水平通過師資水平影響辦學效率。高校師資力量是決定高校人才和科研綜合輸出的最直接因素。一般情況下,只有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才能確保高校的高質量水平,提高學校在科研和教學方面的競爭力。從現實層面來看,優質教師資源分布在經濟發展較好的區域,經濟發達區域的高校教師工資水平相比于經濟落后區域的高校教師工資水平要高很多,工資待遇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熱情。教師工作是高校辦學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師為高校付出的工作包括教學和科研投入,因此整體教師團隊的素質和業務水平與高校核心競爭力是掛鉤的。一方面,高校的日常教學工作需要各學科基層教師開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應用的模式、方法和經驗對教學質量至關重要;另一方面,高校各類科研活動和項目發展需要專業知識深厚、經驗豐富和具有創新力的科研教師主持,具有適應性和創新性的科研活動需要科研教師投入很多不可計量的精力和時間。教師團隊構建和調整直接關乎高校辦學效率的變化,需要確保高校教師的薪酬待遇才能為其提供充足的工作動力,進而利于高校人才培養和科研項目的產出。
二、辦學條件對高校辦學效率的影響
高校是高等教育服務的實施主體,高校的辦學條件直接影響了辦學效率。高校辦學條件指的是影響高校資源配置的內部因素,反映高校的辦學規模,主要包括資金投入水平、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和機構設置四個方面。假設生均資源占有量不變的情況下,以上四方面因素的增加都有利于促進高校辦學效率的提高。
(1)資金投入對高校辦學效率的影響。這里的資金投入水平主要指的是固定資產、財政性經費投入、人均教育經費和教育資源結構。固定資產主要包括高校土地教學樓、圖書館和校舍等總用地、教學設備和圖書館書籍情況。這些固定資產的投入增加意味著高校辦學環境的變好,一方面可以吸引優質教師來此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高素質學生報讀,如果生均資源占有量不變或下降的情況下,就利于高校辦學效率的提高。但是當固定資產增加到一定規模后,規模經濟效率出現下降,生均資源占有量會出現增加,此時可能會導致高校辦學效率的下降。財政性經費投入和人均教育經費的增加,高校可以為教師和科研人員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待遇,利于提高高校師資水平和科研水平,從而提升高校辦學效率。
(2)教學水平對高校辦學效率的影響。高校通過建立團隊合作的機制,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提高學校整體教師的教學水平。高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說明教學資源在當地占據了優勢,利于吸引優質的教師加入進來,師資力量越強,則教學質量越有利于提升,高校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越多,從而提升了學校的整體辦學效率。
(3)科研水平對高校辦學效率的影響。高校科研水平是衡量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反映高校辦學效率的重要指標。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科研條件的支持,科研條件指的是搭建科研平臺所需的實驗儀器、設備和各項材料等。大部分高校的科研中心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布局不合理、資源配置低下且不共享、設備使用率低等。另外部分高校存在資金不足無力購買新設備的情況,而有些設備又重復購置形成了浪費。現階段的國家級科研平臺的設備等均是以高校獨特的科研優勢和為社會提供的服務為依據購置的,避免了閑置浪費的普遍情況形成了高效率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高校搭建國家級科研平臺為高校教學科研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并且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產生了積極促進作用,實現了高校為社會經濟服務的目的,從而利于高校辦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