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錫平



摘要:2019年底,新型冠狀病毒在全國各地及境外迅速蔓延,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疫情被WHO認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部分省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面對疫情,消防救援隊伍進行統籌防控,由于病毒具有廣泛未知、突發變異和極易感染等特點,對消防救援隊伍的個人防護、裝備配備和戰勤保障,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
關鍵詞:病毒;肺炎;疫情;消防
自2019年12月以來,武漢市陸續發現了多例由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2019-Novel Corona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統疾病ARD(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患者,病毒相繼在全國各地及境外迅速蔓延。世界衛生組織在2月11日至12日在日內瓦總部舉辦了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并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命名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該病作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已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按甲類傳染病管理。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是立足我國國情和災害事故特點、構建新時代國家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舉措,對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后,全國消防救援隊伍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應急管理部黨組部署要求,立足崗位職責,發揮職能作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社會消防安全服務指導工作。為指導各地消防救援隊伍全力做好疫情處置工作,從1月26日起,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先后制定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消防救援隊伍參加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方案》《疫情期間消防救援隊伍參加各類災害事故處置行動要則》和《撲救疫情集中收治定點醫院火災行動要點》。
消防救援局明確了各級消防救援隊伍參加疫情處置的職責任務、原則要求和內部管控措施,并對處置行動工作進行了規范,依托全國1.6萬特勤力量,制定了不同級別的跨區域調動方案,從力量調集、響應程序、戰勤保障、裝備配備、行動要求、安全防護等方面進行安排部署。全國31個消防救援總隊均組建了不少于200人的疫情專業機動處置隊伍,疫情較為嚴重地區的支隊組建不少于60人的疫情專業機動處置隊伍,根據地方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積極參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洗消防控工作,配合衛生防疫部門完成“病員轉運、疫區消毒、疑似洗消”任務。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沖鋒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給人民以力量,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而英勇奮斗。
一、2019新型冠狀病毒
2019新型冠狀病毒因其廣泛未知、突發變異和極易感染的特點而受到廣泛的關注,并引發了公眾因過度關注自身健康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2020年 2月7號,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研究團隊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刊登《138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研究報告,在138例患者中,病毒以“人傳人”的方式迅速傳播,針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所呈現的“早期輕癥,后期惡化”顯著特點而格外引人關注;同時在線的《武漢市以外地域13例新冠肺炎病例的盛行病學和臨床特征》研究通訊表明,13名患者中的12位曾到訪武漢或與病例有過密切接觸,說明可能存在活躍的病毒流傳。
2020年2月9日,以鐘南山院士為通訊作者的30多位專家院士在預印版平臺medRxiv上發表未經同行評議的題為《2019年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點》的研究論文,發熱(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見的癥狀,研究論文表明,在醫院和家庭環境中存在人際傳播。2月19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王辰院士表示了新冠病毒會長期存在的可能性,有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在人間存在的病,這種可能性完全存在。對此我們要做好準備,從流行病學的流行規律、從病毒學生物學規律、從臨床上防診治方面的措施、在生產生活中的防范措施,針對這個疾病的病原特點,做出相應安排。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國衛辦醫函〔2020〕145號),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病學特點:
(一)傳染源: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目前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特征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達85%以上,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性,在溫度達到56℃時、30分鐘和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殺滅活病毒,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患者,即便常見呼吸道病原檢測陽性,也建議及時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檢測。
二、消防應急救援
消防救援隊伍對標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職能定位,著眼“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要,著力從救援理念、職能、能力、裝備、方式、機制等6個方面推動隊伍轉型升級,探索形成了“扁平化”組織指揮模式、防范救援救災“一體化”運作模式,以及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搶險救援技戰術打法,做到科學指揮、高效救援,時刻聽從黨和人民召喚,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褒獎作為最高榮譽,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沖鋒在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作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嚴重威脅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大量的醫護人員為了拯救人民群眾生命日夜兼程,奮戰在疫情一線。消防救援隊伍作為國家專業的應急救援力量,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義無反顧地沖在最前線,各地成立了防疫洗消突擊隊,進入感染病例防疫區,進入定點隔離酒店,為醫務人員開展洗消作業,并為進出隔離區的人員提供洗消保護,為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為醫護人員筑起一道安全防護墻。
(一)個人防護
根據《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配備標準》(GA 621-2013),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分為軀體防護裝備、呼吸保護裝備和隨身攜帶裝備,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特點,消防員防疫洗消和應急搶險救援過程中應重點進行軀體防護和呼吸保護,其中防疫洗消防護可參照表1中SARS隔離預防標準。
1.消防員軀體防護
根據表2消防員軀體防護類裝備配備表1-21項裝備的主要用途及性能,基本能滿足消防防疫洗消要求,尤其推薦使用一級化學防護服,第11項內置純棉手套用醫用一次性手套代替,比較關鍵的足部防護,缺少專業消防防護鞋套。
2.消防員呼吸保護
表3中消防員呼吸保護類裝備正壓式消防氧氣呼吸器、強制送風呼吸器和消防過濾式綜合防毒面具是選配裝備,對比表4醫用呼吸防護用品種類及其標準技術,特別適合消防防疫洗消。
(二)裝備配備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疫裝備,主要是洗消裝備,運用物理和化學的處理方法,減少和防止由涉及病毒的人員和裝備攜帶的污染物蔓延擴散的過程。
1.簡易洗消裝備
針對疫情,簡易洗消裝備配備主要包括類別:
(1)偵檢類裝備:紅外測溫儀和電子氣象儀;
(2)洗消器材:洗消藥劑、洗消帳篷、排污泵、集污袋、專用儲水袋、簡易洗消噴淋器和噴射器具;
(3)輸轉器材:輸轉泵和收儲器;
(4)收儲器材:有毒物質密封桶、集污袋、圍油欄和吸附墊。
2.紫外線消毒裝備
由于新型冠狀病毒具有較強的隱蔽性、較廣的傳播性和較長的潛伏期,給消防應急救援帶來了很多不確定因素。由于消防救援隊伍是以班為單位進行滅火戰斗和應急搶險救援的,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要保證消防指戰員不被病毒感染,這就需要對外出參加任務的消防指戰員進行全身防護的同時,也要對用過的消防防護裝備、器械和車輛,進行全面消毒。特別是個人防護裝備,病毒可能會粘附在服裝、面罩、頭盔和空氣呼吸器的表面,甚至服裝、面罩和頭盔的內部,由于病毒對紫外線敏感,可采用紫外線照射的方式分別對每個人的個人防護裝備進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生物密封艙系統
由于消防救援隊伍需要配合衛生防疫部門完成“病員轉運、疫區消毒、疑似洗消”任務,特別是“病員轉運”,由于病員是強感染病毒攜帶者,需要和消防救援人員完成隔離,病員轉運應該采用負壓密封艙。比如美國生物密封艙系統CBCS(Containerrized Bio Containment System),集裝箱式醫療隔離艙,具備完整生物隔離能力,CBCS 總共有三間各自獨立的房間:一間病房,可以容納4名病患和4名醫護工作者;一間前室,用于醫護工作者穿、脫防護裝備和進行消毒;一間休息室,可以容納額外2名醫護工作者。
(三)作戰編成
根據疫情現場需要,科學制定處置方案,預先成立疫情處置行動指揮部,統籌疫情處置行動,督促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建立病員轉運、清理洗消、警戒防護、綜合保障等編成分隊,并明確各分隊具體職責,在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開展救援工作。具體任務為:
1.病員轉運分隊。在醫護人員指導下轉移病員;協助做好病原體的收殮、隔離、運輸等工作。
2.清理洗消分隊。對轉移的病員、疫情區域、疑似感染物品或者感染人群以及進入作業區的人員、裝備進行洗消;及時清理任務現場。
3.警戒防護分隊。做好任務現場警戒工作,維護現場秩序;做好參與處置人員的個人等級防護,確保自身安全。
4.綜合保障分隊。負責疫情處置所需的防護、洗消、衛勤等裝備和通信、交通、飲食等保障工作。
(四)現場處置
消防救援隊伍參與疫情現場處置,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與衛生、防疫、公安等部門建立信息通報和會商研判機制,及時掌握疫情發展和分布情況,會商研判疫情防控工作風險點,適時開展戰備教育,提高戰備等級,做好遂行出動準備。接到疫情處置任務后,第一時間調集機動隊趕赴處置。
1.安全警戒。全面評估污染區域、污染對象和污染程度的危害等級,合理設置警戒區域,采取隔離措施,豎立警戒標識,嚴格實施現場管控,限制無關人員進出。警戒區域劃定參考范圍:病原體周圍10米范圍內劃為重危區,10米至30米范圍內劃為中危區,30米至50米范圍內劃為輕危區,50米外劃為安全區。
2.個人防護。嚴格落實疫情處置防護等級要求,對進入任務區實施作業的人員進行安全防護檢查,督促落實以下等級防護措施。
3.疫區消毒。科學選用針對性消毒劑,利用便攜式噴霧器等消毒器具實施現場消毒,消毒劑用法用量參照下表。
4.病員轉運。按一級防護標準穿戴全套防護裝備,對病員實施隔離(在衛生防疫部門指導下進行),依托醫療機構運輸工具實施轉運,轉運完成后全面進行消毒洗消,更換全套防護裝備。
5.現場洗消。按照“劃定區域、出入管控、逐一洗消、登記移交”的程序進行。根據洗消對象范圍,科學選定相關脂溶劑作為洗消藥劑,采取重危區和中危區二次洗消、輕危區和安全區定點洗消的方式,利用個人、公眾洗消帳篷等移動洗消設備對車輛、裝備、人員進行洗消。
洗消應注意以下事項:
(1)建立洗消站,利用消防車、沐浴車、灑水車、洗消帳篷等,對所有參戰的消防人員、車輛和器材裝備等進行全面洗消。
(2)根據沾染物的特性、元素、表面介質的性質,以及洗消設施和處理廢物(液)的條件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洗消方法。
(3)洗消時要從沾染較弱處開始,逐漸向沾染較強處伸展。為了減少沾染擴散,可先對沾染最強處作一次粗略洗消。洗消劑不能反復使用。
(4)洗消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和廢液要集中收集,作技術處理。
(5)洗消大面積沾染時,要劃出“禁區”,嚴格禁止任何人隨意出入。
(6)病原體及其密集活動區域和密切接觸部位要重點洗消、多次洗消。已洗消區域和部位應做好標識。
6.清理移交。利用集污泵、集污桶等成套裝備器具,將消毒、洗消、轉運等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統一收集存放,會同衛生防疫部門集中處置。任務結束后,及時報告有關情況,移交現場。歸建后,再次對車輛人員尤其是個人防護裝備進行終極洗消。
(五)戰勤保障
消防救援隊伍防疫衛勤洗消戰勤保障,是指在隊伍參與處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時,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為一線作戰隊伍提供防疫、洗消必需的一些后勤供給,保證油料、消毒劑、洗消裝備、防護裝備等不間斷的供應,保證現場損壞的車輛裝備的快速搶修以及根據防疫洗消的天氣、時間為作戰人員提供飲食、服裝等保障。除此之外,還要預留至少滿足全體指戰員15天的疫情防護物資儲備量,并建立嚴格作戰秩序表,實時作戰人員分班分組輪流戰斗,對所有參戰消防員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檢測,并與未參與作戰消防員進行工作和生活隔離,隔離期限為14天一個周期。
三、結語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系統傳染病作為2020年開端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廣泛關注,消防救援隊伍作為國家級綜合性應急搶險隊伍,面對疫情,始終堅持沖在最前線,體現了鐵一般的紀律和“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的戰斗意志。由于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最終與人類共存,靠疫苗進行預防控制,消防救援隊伍在實施滅火和應急搶險救援任務之后,應該形成長效的消毒、病原學檢測和隔離機制,使得消防救援隊伍在服務人民群眾的同時,通過科學的方法更加積極完備地保障自身生命健康安全。
參考文獻:
[1]Wang D,Hu B,Hu C,et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China[J].JAMA,2020 Feb 7.
[2]Chang De,Lin Minggui,Wei Lai,etal. 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Involving 13 Patients Outside Wuhan,China[J].JAMA. 2020 Feb 7.
[3]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國衛辦醫函〔2020〕145號)[Z].
[4]GA 621-2013.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配備標準[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