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臻 劉強 肖磊 郭其云



摘要:消防救援人員在災害處置和搶險救援時必須確保自身安全。但從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洗消作業開展情況看來,還存在許多可能延伸風險的薄弱環節。重點從洗消程序、裝備配備、洗消規范意識和洗消作業開展情況等方面,總結消防救援隊伍在洗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科學有效地實施洗消作業的對策與建議,以期為消防救援隊伍開展洗消作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重大疫情;消防救援隊伍;洗消作業
在遍及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作為應急救援的“國家隊、主力軍”,面臨著各類災害事故處置和疫情感染的“雙風險”。在特殊時期,做好疫情期間事故處置后的洗消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全國各地消防救援隊伍在洗消作業實施、洗消裝備和器材配備等方面參差不齊,且我國尚未制定權威統一性的洗消規范標準,大大增加了各地消防救援隊伍精準科學開展洗消作業、保障消防指戰員安全的風險和挑戰。如何正視這些問題,發揮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體制優勢,進一步推動轉型升級,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值得深入探討。
一、消防救援隊伍洗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全國范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背景下,消防救援隊伍雖然能夠依照基本操作規程開展人員、裝備、車輛的洗消作業,但各地隊伍洗消裝備配備不統一、不齊全,人員洗消規范意識亟待增強,在洗消劑的選擇、配比、使用,警戒范圍劃定和洗消站搭建等方面相關基礎知識薄弱等問題普遍存在,相當程度地制約了洗消作業科學性與合理性。
(一)洗消標準不完善
2003年開始實施的《消毒技術規范》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經營、使用和檢驗消毒產品的組織,醫療衛生機構以及傳染病疫源地和其他一切需要消毒的場所。《WS/T 367-2012 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規定了醫療機構消毒的管理要求,適用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期間,中央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類防控標準和指導意見中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消毒內容,各級消防救援隊伍出臺的處置要則和行動指南也對洗消程序進行了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對各級消防救援隊伍洗消作業的實施起到了指導作用,但目前針對“一專多能”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洗消技術和程序,尚未出臺明確規范標準。
(二)基層消防救援站裝備配備不齊
由于洗消器材這類核生化特種裝備平時所用不多,一般集中配置于特勤和靠近高速公路的消防救援站,城區救援站只配備洗消粉等洗消藥劑和強酸強堿洗消器等基礎洗消器材,導致重大疫情突發時,大多數消防救援站并無及時的相應準備,全國各地隊伍需臨時采購配備大量的手提或背負式噴霧器、高壓清洗機、洗消帳篷等洗消裝備和醫用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消毒藥劑,“無準備之仗”往往令消防救援隊伍應對疫情措手不及。
(三)人員洗消規范意識薄弱
由于部分消防救援人員對病毒傳播機理和疫情危害程度了解不夠,對洗消技術和應用的理解只停留表面,缺乏相應的基礎知識,形成思想跟不上行動的局面,導致洗消措施落實往往“草草了事”。再者,在涉疫場所發生重大火災事故或其他災害事故,作戰持續長時間的情況下,指戰員疲于處置,對現場清理和洗消作業實施難免存在疏忽。
(四)二次洗消范圍界定不科學
疫情期間,消防救援隊伍在事故處置完成后的整理歸隊階段,需要在進入營區前對出動人員、車輛及隨車器材裝備進行徹底全面的二次洗消,但絕大多數消防救援站將二次洗消區域機械化統一設定在營區入口處,而沒有考慮安全防護距離等地理位置因素和風向等氣候因素,對于較難滅活的病毒或傳染源,仍存在二次污染的風險。特別是位于城區中心或地處繁華地段的消防救援站,營門與建筑物之間的距離較短,有的甚至不超過5m,這時在營門外進行二次洗消,污染水漬容易濺入營區,存在將病毒帶入營區的可能性。
相較于處置一般警情和社會救助,涉疫警情和涉疫勤務任務往往風險較大、徹底洗消困難,加之歸隊途中可能產生新的隱患風險,故將二次洗消區域設置在營區附近可能造成風險鏈的延伸。
二、洗消程序分析
洗消是對染有毒劑、生物戰劑、放射性物質和人員、裝備、物資、工事、道路等進行消毒和消除沾染的措施。疫情期間,消防救援隊伍開展的洗消作業屬于生物洗消范疇,其原理是通過各種物理和化學方法殺死清除體外的致病微生物,使其無害或不足以引發疾病。凡參與涉及疫區、疫情的滅火救援行動的人員都屬于洗消對象,及時、正確地應用洗消技術可以避免或減輕人員的傷害程度,保持隊伍戰斗力。
(一)洗消原則和方式
1.洗消原則
①洗消工作應在現場事故處置完成后,收整器材裝備準備歸隊前開展;②根據病毒或生物劑種類和性質,有針對性地選用相應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劑量處理;③應按照先重點后一般、先近后遠、先室內后室外、先人員后裝備的順序進行洗消作業。
2.主要洗消方式
①利用車載洗消模塊進行人員快速洗消;②搭建個人或公眾洗消帳篷進行大范圍人員洗消;③利用現有水罐車加入一定比例的藥劑通過噴霧水槍進行應急洗消;④利用(大跨距)高噴車臂架炮及重型泡沫車、高噴車的底部噴淋自保系統進行洗消、消毒;⑤利用背負式高壓噴霧設備進行洗消消毒。
(二)洗消流程
1.洗消站搭建
洗消站應設置在警戒區域的溫區與冷區的交界處,在上風方向選擇交通便利、平坦開闊的場地,至少包括執勤器材裝備洗消區、服裝衣物洗消區、救援人員洗消區、廢棄物存放區和車輛洗消區等模塊,若條件充足可搭建洗消帳篷。在洗消站內按照“器材裝備——服裝衣物——救援人員”的順序進行洗消。洗消站基本模塊設置如圖1所示。
2.救援人員洗消
著裝的受染者,需要在洗消站內使用適當種類和配比的洗消劑對其著裝及隨身攜帶裝備實施全方位的表面噴霧消毒,并嚴格按照外層防護服、戰斗服、作訓服的順序進行卸裝,裝備衣物集中處理后進入洗消帳篷或淋浴區淋浴。若存在局部皮膚或器官暴露情況,則應對手部、眼部、口腔或裸露皮膚進行局部洗消。手及皮膚消毒可用0.5%過氧乙酸溶液、75%乙醇等洗消劑擦拭污染部位1~3min,或口腔消毒可用0.02%過氧乙酸或生理鹽水沖洗15min以上。
3.車輛裝備洗消
對于一次性使用或不可回收的裝備衣物等,應當按照封存消毒——桶裝密封——集中搬運——焚燒深埋的步驟進行處理。執勤裝備、個人防護裝備和車輛則根據“噴、沖、擦、晾”的方法進行洗消,可使用次氯酸鈣、過氧乙酸或含氯消毒液的溶液(按照配比),通過噴霧器全覆蓋噴灑裝備或車輛表面進行消毒,藥劑留存20min以上,水帶應在消毒池中浸泡30min以上,待沖洗后用75%的酒精進行全方位的擦拭,晾曬須超過30min。
(三) 簡易洗消程序
在僅由轄區單一消防救援站處置的無疫場所一般警情或社會救助中,因處置時間短、參戰人員少,此時可采取簡易洗消程序對人員進行洗消,主要是利用消防車搭建洗消通道或利用拉梯搭建簡易洗消點。
1.利用消防車搭建洗消通道
通常利用兩臺水罐消防車并排停放,車身間距3~5m,利用警戒帶在兩車之間搭建寬1.5~2m的簡易洗消通道,并通過消防車出水形成霧狀水幕對通道內部進行密集噴淋。通道搭建在溫區內,救援人員依次穿過洗消通道,每人在水幕中央停留8~10min,完成洗消后進入冷區邊緣的出口。原理如圖2所示。
2.利用拉梯搭建簡易洗消點
在溫區內展開隨車攜帶的六米拉梯,利用一臺水罐消防車連接水帶,沿拉梯平直鋪設,利用警戒帶在拉梯兩側搭建寬1~2m的簡易洗消通道,水帶可連接多功能水槍或噴霧水槍,于拉梯頂部形成霧狀水幕對下方進行噴淋。原理如圖3所示。
在通過上述簡易洗消程序實施洗消作業時,需保持消防車出水壓力在合理范圍內,既能夠對救援人員表面沾染進行清洗,同時不會形成人員無法承受的沖擊力。
三、對策與建議
(一)制定針對消防救援隊伍的洗消規范標準
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出版的《Special Publication 981》對在突發事件中受到或可能受到化學、生物、放射性物質和核(CBRN)污染的消防救援部門及應急人員提供了人員、服裝、設備器材的洗消經驗參考。該標準對洗消站和洗消通道搭建、不同事故中針對感染源或放射源采取的洗消方法和洗消劑選擇、個人防護裝備和消防器材的脫卸和去污、人員存在皮膚或傷口裸露時的局部洗消步驟和廢棄物處理等方面內容進行了詳細說明。建議我國參照國外類似的成熟標準,出臺針對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洗消標準,規范各級隊伍應配備的基礎裝備和洗消藥劑,并明確在洗消站搭建、洗消方法和洗消劑選擇、個人防護裝備和執勤器材洗消、救援人員局部洗消步驟等方面的內容。
(二)進一步加強洗消裝備和藥劑配備儲備
裝備是隊伍戰斗力的基本保障,各地消防救援隊伍應當加強洗消類裝備器材的配備,至少保證每個救援站按照人員編制配齊相應數量的噴霧器、高壓清洗機、污水收集泵等基本洗消器材,根據轄區和隊伍實際情況,可配備快速洗消器、洗消噴淋器或公眾洗消帳篷等器材。同時應加強洗消藥劑儲備,特別是酒精、過氧乙酸、來蘇爾和含氯消毒劑等基本洗消劑。各級消防救援隊伍應加強與當地應急物資儲備庫的溝通交流,突出消防救援隊伍在災害事故處置中的主體作用,建立健全聯勤保障機制,在特殊時期為消防救援隊伍調撥所需的應急物資裝備,推動隊伍戰勤保障能力再上臺階。
(三)加強洗消相關培訓
由于消防救援隊伍開展大規模洗消作業主要是針對特定時期或處置危化品、生物試劑或放射性物質大范圍泄漏的情況,在平常時期實踐較少,指戰員相關知識薄弱的情況不止限于一域。在“全災種、大應急”的形勢任務需要下,各級消防救援隊伍可因地制宜突出洗消作業的重要性,將洗消演練納入每月演練任務清單中,在實操中不斷熟悉洗消措施步驟、強化洗消規范意識。同時,可根據隊伍實際情況,依托訓練基地,或聯合當地醫療、衛生等部門,每年組織開展1~2次洗消技術培訓或輪訓,重點加強指戰員對基本洗消藥劑適用范圍和配比制作;基本洗消器材的熟悉使用;化學、生物以及放射性物質污染的三類洗消方法和步驟等內容的指導培訓。
(四)合理設置二次洗消區域
對于人員感染風險較小的一般警情或社會救助,經過歸隊前的徹底洗消,人員攜帶傳染源的可能性較小,可將二次洗消場地設置在常年下風方向,距離營區100~300m的空曠地點。涉疫場所事故處置情況復雜,可能存在多個傳染源,尤其是涉及范圍廣、處置力量多的警情,此時二次洗消對象眾多、工作量大、耗時較長,且需要大量洗消器材,面對數量龐大且沾染程度不同的洗消人員,依靠消防救援隊伍單一的洗消力量很難實施徹底全面的洗消,建議各地消防救援隊伍加強與當地政府和醫療、衛生等部門的溝通協調,依托醫院、防疫站等力量資源,在當地定點設置大型洗消站點,承擔特殊時期重大事故處置完成后的人員洗消工作,并分解具體內容,細化責任分工,將此項內容列入當地政府的響應預案,形成長效機制。
四、結語
洗消作為消防救援隊伍特殊事故處置完成后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實施的方法和步驟流程上都應該有嚴格的規定。本文認為,在重大疫情期間要有力遏制病毒等污染傳播,除應配齊配強各級隊伍洗消器材裝備,加強相關業務學習培訓和演練以提升隊伍打贏致勝本領外,還應強化主觀能動性發揮,樹牢洗消規范意識,嚴格按照步驟和流程進行洗消操作。再者,平時要加強與當地醫療、衛生、物資等相關部門的協調聯動,不斷健全“大應急”體系,提升疫情應急處置能力。
參考文獻:
[1]邵建章.生物事故處置技術[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6.
[2]郭翠英.核生化洗消方法和策略[J].河北化工,2011(9):42-44.
[3]賈寧,徐偶川寧.洗消帳篷消除生物劑沾染的效果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1,30(01):62-64.
[4]楊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技術叢書·應急處置技術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5]IFSTA. Hazardous Materials for First Responders (5th)(5 edition)[M]. USA:Fire Protection Publications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