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香,宗先國,論 攀
(濱州市水文局,山東 濱州 256609)
潮河水系水質污染較重,多年來是濱州市水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成效顯著,水系水質明顯改善,碳源、氮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總磷污染明顯減輕。
潮河是黃河與徒駭河之間人工開挖的一條獨流入海的排水河道,起自濱州市經濟開發區雙劉村之西沙河,流經濱州市經濟開發區、濱城區、沾化區和東營市河口區,因其下游匯入洼拉溝等濱海潮溝而得名。全長73.5 km,其中20 km為東營市河口區與濱州市沾化區的界河,流域面積1.14萬km2。支流在濱州市境內主要有西沙河、新立河、秦臺河、朝陽河,在東營市境內主要有褚官河、太平河。
潮河干流水質分析采用2010—2019年共10年102次水質監測數據,2010年、2011年監測斷面均為西張,2010年監測4次,2011年監測5次,斷面監測濃度值即為水質評價代表值;2012—2019年監測斷面為賈家橋、西張橋,2019年監測9次,其它年份均監測12次,水質評價代表值采用兩斷面的算術平均值。
根據《山東省水功能區劃》,潮河干流為農業用水區,水質目標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Ⅴ類。根據《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按Ⅴ類限值統計超標參數、超標倍數和年度超標率。主要超標項目為總磷、氨氮和COD,根據《水環境監測規范》統計年均值。因潮河氯離子含量較高,不采用化學需氧量、采用高錳酸鹽指數作為水質代表項目。
潮河干流102次監測中,95次評價為劣Ⅴ類水質,7次評價為Ⅴ類水質,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水域功能。7次Ⅴ類水質分別為2013年1次、2017年2次、2019年4次。2019年共監測9次,有4次滿足水質目標要求,水域功能有恢復趨勢。
潮河支流秦臺河為濱城區污廢水的接納河道,西沙河為濱州經濟開發區污廢水的接納河道,且非汛期基本無天然徑流。因此,河流大部分時間是有水皆污,常年為劣Ⅴ類水質。
1)水質參數年度超標率變化。水質參數年度超標率統計見表1。由表1知:10年來,年度超標率最高的水質參數為總磷,2010—2018年在75.0%~100%,最低的年份2019年仍然為33.3%;其次為氨氮,2010—2014年在75.0%~100%,最低的年份2017年和2018年仍然是25.0%;高錳酸鹽指數超標率降低幅度很大,2012—2015年在50.0%~83.3%,最低的年份2018年為8.3%;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和總磷自2017年起超標率降低趨勢明顯。
2)水質參數年最大超標倍數變化見表2。由表2知,年度最大超標倍數最大的水質參數為總磷,最大為45.8倍,減小幅度很大,最小為1.5倍;其次是氨氮,最大為10.5倍,減小幅度較大,最小為1.1倍;高錳酸鹽指數最大超標倍數較小,為2.2倍;三個參數的年最大超標倍數出現在2013年或2014年,之后大幅度減小。
3)水質參數年均值變化。水質參數年均值統計見表3。由表3知:總磷、氨氮和高錳酸鹽指數的年均值均在2013年達到最大,2014年起減小趨勢明顯;總磷的減小幅度最大,從18.7 mg/L減小到0.42 mg/L;氨氮減小幅度較大,從16.8 mg/L減小到1.62 mg/L;高錳酸鹽指數減小幅度較小,從25.6 mg/L減小到10.6 mg/L總磷、氨氮和高錳酸鹽指數的年均值均在2013年達到最大,2014年起減小趨勢明顯;總磷的減小幅度最大,從18.7 mg/L減小到0.42 mg/L;氨氮減小幅度較大,從16.8 mg/L減小到1.62 mg/L;高錳酸鹽指數減小幅度較小,從25.6 mg/L減小到10.6 mg/L。

表1潮河水質參數年度超標率統計表 %

表2潮河水質參數年最大超標倍數統計表

表3潮河水質參數年均值統計表 mg/L
綜上所述:1)碳源、氮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有機污染程度減輕。高錳酸鹽指數年均值自2016年起能夠達標,2017年起年度超標率最高為16.7%,說明碳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氨氮年度超標率在2014年達到最高、為100%,年度最大超標倍數在2014年達到最大、為10.5倍,自2017年起年均值能夠達標,說明2017年起氮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總磷超標程度減輕趨勢明顯,水質明顯好轉。年度超標率、年度超標倍數最大的水質參數均為總磷,年均值、年最大超標倍數均出現在2013年、自2014年均減小,但年度超標率2015—2017年仍然為100%或91.7%、自2018年降低,說明2018年起總磷污染控制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19年總磷年均值接近達標值,總體水質達標頻次明顯增加。3)“十三五”期間水污染治理成效顯著,水域功能逐漸恢復。分析超標水質參數自2016年以來的年際變化情況,三個水質參數最大超標倍數明顯減小、超標率明顯降低、年均值趨向達標,2019年達標次數增加、水域功能有恢復趨勢,說明“十三五”期間水污染治理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