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妮 ,李 斌 ,王守廣
(1.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山東 濟南 250014;2.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9)
社會穩定風險存在于工程項目中,貫穿了工程項目的全過程。分析風險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方式、方法,預估各種風險因素和風險程度,預判可能存在的問題,制定相關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減少工程項目帶來的影響和損失,維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本文以東營市利津縣黃河灘區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為例,對工程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分析進行系統的論述。
利津縣黃河灘區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中,調查范圍涵蓋項目所在地的利津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包括利津縣發改局、國土局、信訪辦、交通局、黃河河務局、財政局、住建局、信訪辦、水利局等),陳莊鎮,8個行政村,730戶2 480人,大眾媒體及網絡論壇等。
風險調查綜合運用文獻法、觀察法、公示法、訪談法、問卷法等多種調查方法。通過調查對以下成果進行論述:1)項目與國家、黃河流域、山東省及黃河灘區的相關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的符合性;陳莊鎮8個村臺用地與利津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相容性;項目前期建設程序的合法性,包括項目領導小組、項目立項的合法性、項目前期取得的土地規劃選址意見、建設用地預審意見等審批文件,項目的水土保持、環境評價、地質災害評估專項報告等工作的情況等。2)收集擬建項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氣象、流域概況等自然環境以及人口組成、經濟收入等社會環境資料,分析項目建設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3)了解項目周邊關系,項目周邊敏感目標及所在地存在的歷史矛盾、文化習俗、社會背景等。4)調查各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和訴求,利津縣黃河灘區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識別出與工程相關的7個利益相關者,包括項目建設主體、縣級人民政府、鎮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項目區影響村莊、項目區群眾、參建單位。通過訪談、發放回收有效調查問卷330份,了解各利益相關者對工程實施的態度、對工程方案的意見,發現主要關注點及問題,掌握社會穩定狀況。其中,對公眾參與調查成果分析,主要包括對樣本戶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了解途徑、工程建設的正負面影響、群眾對該項目的態度、關注的問題、意見反饋等開展統計分析。5)了解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基層組織對該項目建設的態度和所關注的問題,各級政府部門及基層組織就他們比較關注的或本行業的問題進行分析。6)應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進行搜索,對新浪微博、大眾網、人民政府論壇等較為活躍的網絡論壇或者政府門戶網站進行研究,了解報紙、網絡等媒體對該項目進行的相關報道,掌握項目建設的輿論導向等。
根據項目工程性質、建設地點、建設內容等具體情況,結合同類項目引發的社會失穩現象,編制社會穩定風險因素識別對照表,將政策規劃和審批程序、項目技術經濟、征地拆遷及補償安置、生態環境影響、經濟社會影響、項目管理、公共安全、媒體輿情八類風險細化分解為49個具體風險點。邀請省內有關領域專家,具體辨識該項目實際存在的風險因素;在初步識別后,通過對縣級政府及其各部門進行座談,進一步判斷工程風險因素;并對受工程影響村進行調研,了解當地居民的真實想法和顧慮,對風險因素進行補充識別,匯總各專家、地方政府部門意見,初步識別出該項目的所有風險因素。
向縣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發放社會穩定風險因素識別及風險等級調查表,對風險因素的風險概率及影響程度進行詳細統計。調查中,將各個風險因素的風險概率(p)劃分為:很大(概率在81%~100%)、較大(概率在 61%~80%)、中等(概率在41%~60%)、較小(概率在21%~40%)、很小(概率在0~20%)5個等級;影響程度(q)分為:嚴重(定量判斷標準81%~100%)、較嚴重(定量判斷標準61%~80%)、一般(定量判斷標準41%~60%)、輕微(定量判斷標準21%~40%)、可忽略(定量判斷標準0~20%)5個等級。
通過對問卷賦值,對所有回收問卷進行數據分析,識別影響工程建設的主要社會穩定風險因素以及社會穩定風險因素的影響程度。每一項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的計算均采用取中值的方法,五個等級分別對應值90%~100%、70%~80%、50%~60%、30%~40%、10%~20%。通過累加中值乘以等級百分比最后得出每一項因素引發社會穩定風險的概率和影響程度。各指標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風險概率(p)=“很大”概率×100%+“較大”概率×80%+“中等”概率×60%+“較小”概率×40%+“很小”概率×20%。
利津縣黃河灘區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中,結合風險因素對照表,以調查數據為基礎,選取對該項目影響風險程度較大的因素,通過排序篩選最終從7個方面篩選出對于本項目具有實際影響的12個風險因素。
風險估計是對識別出的風險因素的風險程度進行估計,確定其單因素風險等級。根據風險調查情況,考慮風險因素可能發生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影響采用定量的方法進行估計,按以下公式計算出各種風險的程度:
風險程度(R)=風險概率(p)×影響程度(q)
風險概率及影響程度通過邀請的省內有關領域專家、地方職能部門發放社會穩定風險因素識別及風險等級調查表后進行統計分析確定分值。在該項目單風險因素的風險概率和影響程度估計的基礎上,按風險程度計算公式可得到每個風險因素的風險程度。從對利津縣黃河灘區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單風險因素風險程度計算及風險等級判定看,該項目存在7項一般風險因素,5項較小風險因素。
根據項目特點和已經確定的單因素風險程度,項目組通過對風險等級調查表中風險因素權重調查結果進行算術平均,計算得出各項風險因素權重。最后對單因素風險進行權重分配并進行疊加匯總,獲得了對整個項目的風險估計。
按以下公式計算出各種風險的風險指數:
風險指數(T)單=權重(I)×風險程度(R)
按以下公式計算出整個項目的風險指數:
SW2(config)#spanning-tree portfast bpduguard defau //二層交換機SW2所有 portfast端口上啟用BPDU保護
風險指數(T)總=∑T單
采用綜合風險指數評判標準,利津縣黃河灘區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綜合風險指數為0.222 4。
根據風險等級評判參考標準,從總體評判、可能引發的風險事件、風險事件參與人數、單因素風險程度、綜合風險指數等五個評判標準多角度綜合評判,科學確定項目整體風險等級。工程項目社會穩定風險等級評判參考標準見表1。

表1工程項目社會穩定風險等級評判參考標準
經過分析,綜合考慮以下因素確定該項目整體初始風險等級:
1)采用總體評判標準和可能引發的風險事件評判標準:目前未發生針對該項目的非正常上訪、集會、請愿等事件,調查表明,項目周邊居民、企業及當地政府普遍支持該項目建設,因此評判該項目風險等級為低風險。
2)采用單因素風險程度評判標準:該項目存在7個一般單因素風險,屬于中風險等級。
3)采用綜合風險指數評判標準:該項目綜合風險指數為0.222 4,屬于低風險等級。
綜合上述分析,利津縣黃河灘區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的整體初始社會穩定風險等級評判為:中風險。
為了從源頭上防范、化解擬建項目在設計、施工、運行全階段可能引發的風險,需充分考慮各方建議和訴求,以現行各項法律法規、行業規范為依據,結合經風險識別后的風險因素的特點,明確項目需采取的風險防范、化解措施,以便責任主體有針對性地解決可能引發社會穩定的風險,從而進一步降低風險概率及風險影響程度;通過明確責任主體及相關協助單位,將責任進行分解、落實,確保責任主體遵守現行法律、規范,保障利益相關者訴求得到有效解決。
在采取以上可行、有效的風險防范、化解措施后,通過預測落實措施后每一個主要風險因素可能引發風險的變化趨勢(包括發生概率、影響程度、風險程度等)綜合判斷擬建項目落實風險防范、化解措施后的預期風險等級。落實措施后,利津縣黃河灘區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為3個一般單因素風險,為低風險。在完成“單因素風險估計”的基礎上,采用專家打分法對權重進行打分,通過加權疊加進行“項目整體風險估計”。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黃河灘區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也采用綜合風險指數的方法對項目的整體風險進行了估計,落實防范和化解措施后最終的綜合風險等級數值為0.136,小于0.36,因此屬于低風險等級。
綜合上述分析,利津縣黃河灘區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的社會穩定風險等級評判為:低風險。
本文以利津縣黃河灘區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為例,對工程項目建設和運營可能產生的社會風險因素進行深入調查、識別、分析、估計,論述了整個風險分析過程。對工程項目進行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可以為工程項目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提供重要參考,有利于將各種不利因素和矛盾防患于未然,及時降低工程項目中不穩定因素發生的概率,縮小和減輕其影響范圍和程度,有效的實施社會穩定風險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