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莉,徐運海,鞏向峰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溝里水庫位于牟汶河支流蓮花河上,控制流域面積44.6 km2,設計總庫容1 033萬m3,屬中型水庫。水庫于1965年7月建成,水庫以防洪為主,兼顧工業供水、農業灌溉等。華能萊蕪電廠建于1972年,位于庫區上游,前期華能萊蕪電廠的粉煤灰大多排入河道匯入庫區。根據2015年實測資料,到2015年6月,水庫興利水位以下庫內粉煤灰與泥沙淤積量共計168.43萬m3,興利水位以下庫容僅554.57萬m3,因水庫滲漏嚴重,無法發揮正常作用。增容后水庫總庫容1 129萬m3,仍為中型水庫。
庫區地層巖性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上部為第四系覆蓋層,下覆基巖;庫區內第四系覆蓋層分布廣泛,自上而下分別為:
庫區廣泛分布著石灰巖,庫底及庫岸巖性主要有奧陶系中統八陡組(OMbd)灰色厚層泥晶質純灰巖、閣莊組(OMg)的薄層微晶膏溶云泥巖夾白云巖和奧陶系下統五陽山組(OMw)的灰色厚層泥晶灰巖。
庫區基巖上覆土層分布、滲透性不均勻,不能形成連續分布的防滲體,基巖內巖溶滲漏通道為網絡狀,局部防滲措施不能解決滲漏問題;又由于巖溶、斷層等在基巖中發育深度大,也不能采用垂直防滲措施,因此溝里水庫只能采取庫底水平防滲結合庫岸防滲的型式。庫區地形相對平坦,河道比降較小,兩岸岸坡高度較低,也適合采取水平防滲,因此本水庫采取兩布一膜防滲是適宜的,但需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庫區巖溶發育,且可能隨時間加劇發展。勘探遇到溶洞的鉆孔數占總鉆孔數的12%,局部頂板厚度僅有0.3 m,水庫蓄水后抬高水頭較高,巖溶上部壓力增加較多,可能出現巖溶塌陷問題,因此建議對溶洞提前進行灌漿及混凝土充填處理,對頂板厚度小于0.5~1.0 m的溶洞,開挖后充填混凝土;對頂板厚度1.0~1.25 m的溶洞以及頂板厚5 m內無充填物的溶洞,灌水泥漿防止其蓄水后塌陷引起防滲體破壞。
吳家嶺水位觀測井2000—2015年平均最高地下水位為174.35 m,則多年來溝里水庫庫區最高地下水位低于現狀最低庫底高程,也低于增容工程庫底清淤擴挖最低高程較多,地下水變化區間遠離第四系覆蓋層,因此地下水變化不會對庫區防滲體造成影響。但考慮到汛期地表來水可能很快,沿庫岸進入防滲體底部后,來不及下滲補給地下水,從而壅高水位,短時間內呈現承壓狀態,若防滲體上部重量不足可能造成防滲體上浮破壞,或者造成防滲體墊層沖刷破壞。
庫岸采用復合土工膜防滲,面積8.9萬m2;庫底采用兩布一膜防滲,面積95.3萬m2。庫底土工布和土工膜要求分開鋪設,庫底自上而下分別為:厚0.6 m回填土、重200 g/m2土工布、厚0.5 mmPE膜、重200 g/m2土工布、支持層壓實。在施工過程中,對清淤后的庫底進行整平壓實后,鋪設兩布一膜防滲層。庫底防滲層包括支持層、排水排氣層、防滲層和保護層。
1)支持層。庫底整平壓實至設計高程后作為兩布一膜防滲的支持層,庫底壓實度不低于0.92,為防止防滲層被刺破,支持層表面不得有樹根、蘆葦、巖石尖角等突出物。對于底部為卵石的底層,需進行基礎處理。
2)排水排氣層。為解決庫底鋪膜下的排水、排氣問題,在鋪膜下方設置縱橫交織的軟式透水管。垂直水流向每隔20 m設一道橫向排水、排氣溝,通至庫區兩側護岸,并沿護岸鋪設至岸頂,溝槽尺寸280 mm×280 mm,槽內敷設φ80 mm軟式透水管,并用粗砂回填,共計108條。順水流方向設5道縱向排水、排氣溝,溝槽尺寸350 mm×350 mm,槽內敷設φ150 mm軟式透水管,并用粗砂回填。沿縱向排水、排氣溝每100 m設一套逆止閥,共計103套。溝槽、軟式透水管通至庫區兩側護岸,并沿護岸鋪設至岸頂。同時,為增加排水、排氣的可靠性,在庫底0+000~1+100段水平鋪設一層粗砂墊層,厚0.10 m。
3)排氣口設計。排氣口設在新建庫岸頂部,結合警示柱布設,警示柱高為0.7 m,斷面尺寸0.2 m×0.2 m,內置D50PVC排氣管,孔內可填碎石。
4)防滲層。防滲層選用兩布一膜,其中,土工膜采用厚0.5 mmPE-HD膜,上、下層均為200 g/m2的土工布。土工膜采用焊接。土工膜和土工布等需分別滿足GB/T17643-2011及GB/T17639-2008國家標準。
5)保護層。頂部土工布以上保護層厚0.6 m,其中,回填土厚度0.5 m,壓實度0.92;為滿足抗沖要求,在庫底范圍內表層回填一層開挖的卵石,厚0.1 m。土工布以上回填土應優先采用庫區開挖的礫石壤土。
庫區開挖后土層分別為砂礫質壤土、中粗砂、卵石、粉煤灰、沖填土、砂質黏土、巖石,面積分別為 28.89、20.68、36.54、3.9、0.4、3.44、1.41 萬 m2。
根據設計,開挖后一般(3)層砂礫質壤土和(4)層中粗砂揭露,根據室內試驗指標,砂礫質壤土具有高壓縮性,剩余層厚也不均勻,會產生沉降量較大及不均勻沉降問題,故防滲施工前應進行壓實,對卵石層進行反濾處理。
開挖后底部卵石底層的面積36.54萬m2,需增加反濾措施。根據《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反濾設計要求,對于不均勻系數Cu>8 的被保護土,宜取 Cu<5~8 的細粒部分 d15、d85做為計算粒徑;對于級配不連續的被保護土,應取級配曲線平段以下(一般是1~5 mm粒徑)細粒部分的d15、d85做為計算粒徑。
被保護為無黏性土且不均勻系數Cu<5~8時,第一層反濾級配按下式確定:

式中:D15為反濾料粒徑,小于該粒徑的土重占總土重的15%;d15為被保護土的粒徑,小于該粒徑的土重占總土重的15%;d85
為被保護土的粒徑,小于該粒徑的土重占總土重的85%。
本工程中,卵石層被保護土不均勻系數Cu達193.32,需按規范調整計算粒徑,調整后卵石顆粒級配見表1。

表1調整后卵石層被保護土計算顆粒級配表
中砂反濾料D15為0.268,對于卵石層其d15為 0.05 mm,d85為2.88 mm;則 D15/d85=0.093<4~5。
D15/d15=5.36≥5,說明滿足要求,采用厚30 cm開挖的中粗砂即可。
濟南市萊蕪區溝里水庫增容工程設計中,采用全斷面土工膜防滲方案,這在山區水庫中鮮見。庫區開挖后土層分別為砂礫質壤土、中粗砂、卵石、粉煤灰、沖填土、砂質黏土、巖石,庫底支持層處理較為復雜;通過對卵石層采取換砂反濾處理措施,保證了庫底的滲透穩定和水庫的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