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珊
【摘 要】地方傳統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熾熱的思想感情和獨特的人文情結,也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現代文化價值。地方高校是區域文化中心,也是地方教育機構。地方高校不僅要為地方經濟服務,更要承擔起引領地方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重任,這是時代賦予地方高校的新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地方文化;高校文化;影響
中圖分類號:G127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0-0218-02
高校校園文化是指大學的校園人在大學教育理念導向下,在特定的大學教育活動中所形成的具有個性化的文化。高校校園文化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育人為主要導向。地方高校作為地區文化的中心,它的校園文化始終是包含在區域文化中的,多少都帶有區域文化的印記。作為地方高校,應與該區域文化產生良好的互動影響。
一、當地文化對于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
(一)借助區域城市文化拓展校園文化
高校校園文化是利用豐富多彩的、立體的、交流的平臺讓大學生體驗文化的多層次結構。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大學生都能受到熏陶與感染。因此,校園文化應借助區域文化的文化環境、文化精神以及多元的文化載體,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體現區域文化的主體地位,使其對大學生的教育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借助校園文化平臺弘揚區域文化
區域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進行傳播的重要因素。一個地區的人文環境和地理因素都會對師生的行為和思想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和制約。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區域文化中的道德因素、風俗習慣,價值觀念中的合理因素,來完善師生在思想和行為上的不足,對師生的品德培養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用區域文化中積極的文化內涵滋養師生的文化素質,從而豐富師生的人文精神。
(三)促進校園文化特色發展
文化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時間的積累與歷史的沉淀,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發展,地域文化也具有了穩定的特征。而高校校園文化作為植根于區域文化的一部分,勢必要受到它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制約。發掘區域文化的特色資源,使其更好地與高校校園文化融合,促進校園文化的發展,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大學文化,將成為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當地在影響高校校園文化構建中的困境分析
(一)地方政府重視不夠,研究經費難以保障
很多地區市政府還無暇顧及地方傳統文化建設的全面協調推進,高校校園文化中的地方傳統文化研究缺少明確的社會需求導向,某些研究成果缺少轉化的平臺和實體。政府財政的支持力度非常小,學報編輯部每年用于科研的經費尚不到萬元。學校的圖書館要想建立地方文化的數據庫,首先需要對地區的文化資源進行普查,但是,完成地方文化資源普查的基本經費得不到保障,面對許多非遺資源的悄然流逝,科研人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高校對地域傳統文化傳承創新不足
高校的校園文化特色,是區別于其他高校的符號,必先形成高校校園文化特色。雖然眼下高校對地方傳統文化傳承越來越重視,但是總體上,當前高校對地方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內容設計缺乏創新,對載體缺乏思考,對實踐措施缺乏制度保障,借助地方傳統文化建設高校校園特色文化的路徑不夠暢通,建設形式單一,缺乏理論研究,思想意識淡薄。從本質上講,教育的競爭就是文化的競爭,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在引領城市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城市精神的凝聚和城市靈魂的塑造上有所體現,這樣高校的校園文化才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然而,有些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卻忽視了這一宗旨。
(三)高校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存在隔閡,缺乏有效溝通
高校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之間的溝通障礙,來源于高校自身獨特的人文氛圍、校園精神和生存環境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是高校文化和城市文化在地理位置、溝通途徑、思想觀念上存在差異化的結果。高校與城市在傳統觀念上產生分歧,兩者不僅缺乏交流意識,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互相形成了成見,阻礙了兩者間的相互影響,再加上溝通路徑的不足,最終形成了雙方在心理上的隔閡。
三、當地在影響高校校園文化構建中的困境的對策分析
(一)建立和完善地方高校經費保障體系
我國高等教育學校一般由國家政府舉辦,政府以舉辦者的身份承擔高等教育投入的主要責任,同時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明確責任,量化目標,加大各級政府教育投入;建立違法必究的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確保各級政府依法嚴格落實教育財政責任;拓寬地方高校經費來源渠道,增加各類社會資源對教育的投入;加強管理,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率。
(二)雙管齊下,增強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文化認知包括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當代文化的判斷。地方文化遺產是文化自信發生的歷史根基。地方文化遺產越豐富,文化底蘊越深厚,地方高校弘揚地方傳統文化的自信越充分。地方政府在傳統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應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地方傳統文化研究的突出問題,著力轉變不符合傳統文化建設的思想觀念,給予地方高校政策、財政、人事使用等關乎可持續發展權限的支持,才能使地方高校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輝煌業績。名校帶動名市、名省,強市、強省培育名校、強校。
(三)傳承創新城市傳統歷史文化,培育校園文化特色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落腳點始終是育人,高校不能簡單地授予學生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將學生培養成具備健全人格、堅強的意志、良好的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強的公民。因此培育校園文化特色,應與地方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緊密相依。在精神文化培育方面,揚州高校要挖掘自身文化資源、傳承自身辦學傳統和辦學理念,在大力建設和弘揚高校精神的同時,應注重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之間的聯系,廣泛吸收能夠體現揚州精神和價值取向的精神文化營養,開展高校師生能夠廣泛參與的文化活動;在行為文化培育方面,以揚州歷史名人事件陶冶教師職業道德,牢固教師職業底線,開展傳統文化課程和研究,提升教師文化研究水平。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建設“文化強國”不僅是技術措施和文化產業的興建,其核心在于中華文化精神之提倡,民族感情之凝聚,中華智慧之弘揚。“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使得高等學校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但在我國廣大的非中心城市地區,地方傳統文化的研究力量較薄弱,因此,地方高校如何研究和弘揚地方傳統文化,在文化強市、文化強省、文化強國的建設中,如何發揮地方高校的文化創新和輻射作用,如何構建地方高校和地方傳統文化和諧互動發展體系等問題,既是理論研究,也是實踐研究。剖析我國地方高校在弘揚地方傳統文化的共同困境,并提出對策思考,其間可能有創新之處,但因自己的水平有限,在論述之中還存在些許不足,希望我國地方高效在弘揚地方傳統文化方面有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福來,李東斌.地方高校地域文化育人體系的探索[J].社會科學家,2016(01):157-160.
[2]張宜嵐.提升高校檔案文化建設的策略探析[J].蘭臺世界,2016(15):32-34.
[3]李美清,王芳.淺析地域文化對促進地方高校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推動力[J].北京教育(德育),2013(02):26-28.
[4]鞠國帥.大慶地域文化與地方高校文化軟實力建設[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03):144-147.
[5]劉雅靜.地方高校文化與區域文化建設的關系[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3):417-420.
[6]周秋蓮.論黃石的礦冶文化與高校校園文化互動發展[J].湖北社會科學,2013(08):194-197.
[7]林蔚.論統一戰線在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福建商學院學報,2019(02):95-100.
[8]李興興.地方傳統文化與高校校園文化融合的實踐途徑探索[J].職大學報,2019(02):112-114.
[9]梁敏.地方高校藝術類學生在校園文化中的傳播作用探析[J].宜春學院學報,2012,34(09):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