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根 江偉文 何亞明

【摘要】 目的 分析MR擴散加權成像在腦梗死缺血半暗帶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30例腦梗死患者, 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使用MR擴散加權成像檢查, 分析對比全部腦梗死患者病癥檢出情況;病灶中心區和對側鏡像區、缺血半暗帶和對側鏡像區表觀擴散系數值;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腦梗死患者表觀擴散系數值。結果 MR擴散加權成像經檢查后與患者癥狀體征相符合的腦梗死病灶檢出率明顯超過T2加權像, 且T2加權像的檢出率為83.33%(25/30)。其中, 存在12例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腦梗死患者在發病過程中的MR擴散加權成像顯示異常, 經一段時間治療后T2加權像與最終腦梗死的面積并不匹配, 其中, 10例患者呈現出可逆性改變, 即患者在發病時MR擴散加權成像呈現為高信號, 但在進行復查過程中則顯示為T2加權像信號正常, 2例患者呈現為不可逆性改變, 即MR擴散加權成像無論是發病時還是復查時均顯示為高信號表現。病灶中心區和對側鏡像區表觀擴散系數值分別為(3.86±1.52)×10-4、(7.48±0.88)×10-4 mm2/s, 缺血半暗帶和對側鏡像區表觀擴散系數值分別為(7.84±0.79)×10-4、(8.20±0.72)×10-4 mm2/s,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12.726, P<0.05)。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帶和病灶中心區表觀擴散系數值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急性期腦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帶和病灶中心區表觀擴散系數值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MR擴散加權成像、表觀擴散系數值能夠準確檢測出腦梗死急性期缺血半暗帶情況, 為患者日后治療和確診提供科學的依據, 便于患者更好治療和盡早恢復健康, 應在臨床中大力推廣并應用。
【關鍵詞】 MR擴散加權成像;腦梗死;缺血半暗帶;診斷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4.013
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現狀下, 人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水平發生極大變化, 且人口老齡化趨勢亦越來越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 腦卒中發病率也隨之不斷攀升, 加之該病癥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 已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病癥之一[1]。由于腦梗死在腦卒中發病率中占比≥50%, 使病癥盡早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性得以凸顯, 一般來說, 腦缺血半暗帶作為急性腦梗死中可恢復和治療腦組織, 成為臨床檢測和治療的重中之重[2]。當下, MR擴散加權成像是診斷腦梗死缺血半暗帶的主要方法, 并結合T1加權像和T2加權像、表觀擴散系數比率等進行動態觀察和分析[3], 從而得到更為準確的影像學檢測結果。本次研究針對MR擴散加權成像在腦梗死缺血半暗帶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 詳細內容見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0例腦梗死患者, 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發生腦梗死癥狀, 其中, 男16例, 女14例;年齡最小49歲, 最大88歲, 平均年齡(61.84±8.72)歲;起病時間≤6 h即超急性期患者5例, 起病時間為7~24 h即急性期患者7例, 起病時間>24 h即亞急性期患者18例;患者臨床表現多集中在無力、失語、偏癱、昏迷、嘔吐等。所有患者家屬均經臨床倫理委員會認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MR擴散加權成像所使用超導儀設備型號為Philips Mutiva1.5T, 對患者進行MR擴散加權掃描、T1加權像掃描和T2加權像掃描, MR擴散加權成像序列為SE-SSEPI, TE值為105 ms、TR值為3600 ms、矩陣長為165 mm、寬為130 mm、層厚為5 mm、FOV為25 cm×15 cm, B1值設置為0 s/mm2, B2設置值為1000 s/mm2, 確保所有患者在進行檢查時操作、序列、劃線最大限度上保持相同, 從而減少誤差的產生, 保證全部患者掃描參數相同。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全部腦梗死患者病癥檢出情況。缺血半暗帶發病中MR擴散加權成像和復查時T2加權像病灶大小不匹配腦組織顯示為高信號, 復查時T2加權像信號顯示正常腦組織或MR擴散加權成像高信號, 在復查T2WI時顯示為高信號區域;病灶中心區發病中MR擴散加權成像和復查時T2加權像均為高信號[4]。②在表觀擴散系數測量圖中對患者病灶中心區進行測量, 主要是病灶中心區和對側鏡像區表觀擴散系數值與缺血半暗帶和對側鏡像區表觀擴散系數值, 注意避開患者腦室、腦溝和腦脊液, 最大限度上減少測量誤差。③對比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腦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帶、病灶中心區表觀擴散系數值。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30例腦梗死患者病癥檢出情況 MR擴散加權成像全部顯示與患者癥狀體征相符合的腦梗死病灶, 其檢出率100.00%(30/30)明顯高于T2加權像的83.33%(25/30)。其中, 存在12例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腦梗死患者在發病過程中的MR擴散加權成像顯示異常, 經一段時間治療后T2加權像與最終腦梗死的面積并不匹配, 其中, 10例患者呈現出可逆性改變, 即患者在發病時MR擴散加權成像呈現為高信號, 但在進行復查過程中則顯示為T2加權像信號正常, 2例患者呈現為不可逆性改變, 即MR擴散加權成像無論是發病時還是復查時均顯示為高信號表現。
2. 2 30例患者病灶中心區和對側鏡像區、缺血半暗帶和對側鏡像區表觀擴散系數值對比 病灶中心區和對側鏡像區表觀擴散系數值為(3.86±1.52)×10-4、(7.48±0.88)×10-4 mm2/s,?缺血半暗帶和對側鏡像區表觀擴散系數值為(7.84±0.79)×10-4、(8.20±0.72)×10-4 mm2/s,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12.726, P<0.05)。
2. 3 12例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腦梗死患者表觀擴散系數值對比 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腦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帶和病灶中心區表觀擴散系數值對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帶和病灶中心區表觀擴散系數值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急性期腦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帶和病灶中心區表觀擴散系數值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腦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帶中主要由中央梗死區域和周圍缺血半暗帶共同組成, 一般來說, 缺血半暗帶位置在患者腦部正常區域和嚴重缺血區域中間部位[5], 隨著血流量的逐漸減低神經元功能逐漸喪失, 但基本可以保障細胞膜泵水平以及離子梯度水平, 據相關報道可知, 在灌注區域根據不同低灌注程度存在一定區別, 如腦梗死發病<6 h時間段灌注閾值依賴性相對較強。目前, 腦梗死診斷多應用MR擴散加權成像, 但MR擴散加權成像顯示為高信號時也并不是全部表現為梗死癥狀[6]。本次實驗研究通過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MR加權成像和T2加權像進行動態方面的觀察和診斷, 從而確定是否可以使用, 是否可通過表觀擴散系數值對患者腦部中心壞死區域、正常腦組織和缺血半暗帶進行準確評價, 根據實驗結果可知, MR擴散加權成像經檢查后與患者癥狀體征相符合的腦梗死病灶檢出率明顯超過T2加權像, 其中10例患者呈現出可逆性改變, 2例患者呈現出不可逆性改變, 且病灶中心區和對側鏡像區表觀擴散系數值分別為(3.86±1.52)×10-4、(7.48±0.88)×10-4 mm2/s, 缺血半暗帶和對側鏡像區表觀擴散系數值分別為(7.84±0.79)×10-4、(8.20±0.72)×10-4 mm2/s,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12.726,?P<0.05);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帶和病灶中心區表觀擴散系數值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急性期腦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帶和病灶中心區表觀擴散系數值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 腦梗死患者在發病后表觀擴散系數值出現下降, 而缺血半暗帶趨于表觀擴散系數值下降幅度相對較小[7], 經治療后復查階段信號強度和正常腦組織基本一致。且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腦梗死患者病灶中心區域的缺血程度十分嚴重, 使其細胞膜、細胞器在長時間缺血狀態下降低細胞外水彌散效果。另外, 在全部腦梗死患者中, 其表觀擴散系數值并不等同, 以病灶中心區域的表觀擴散系數值最低, 由中心向外圍擴散表觀擴散系數值逐漸升高, 并隨著發病時間的延長表現為上升, 可知缺血半暗帶內部腦細胞雖受損傷, 但經治療仍可恢復正常水平[8]。
綜上所述, 通過MR擴散加權成像、表觀擴散系數值能夠準確檢測出腦梗死急性期缺血半暗帶情況, 為患者日后治療和確診提供科學的依據, 便于更好治療和盡早恢復健康, 具有極佳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丁立, 王薇, 康敏, 等. MR擴散加權成像對子宮腺肌病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后早期療效的評價價值.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15, 26(11):804-807.
[2] 林鶴, 阮海威, 王樹, 等. 動脈自旋標記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價值(附50例分析). 福建醫藥雜志, 2016, 38(3):102-105.
[3] 杜漢旺, 牛慶亮, 武希慶, 等. 3. 0T MR擴散加權成像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 15(1):95-97.
[4] 張連宇, 陳雁, 王繹忱, 等. CT能譜成像與MR擴散加權成像評價腎透明細胞癌病理分級的價值比較.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8, 28(4):627-631.
[5] 祁宇, 薛靜, 高培毅, 等. 磁敏感加權成像突出血管征對急性缺血性卒中缺血半暗帶的評估價值. 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 2017,?40(6):651-655.
[6] 鐵超恩, 崔惠勤, 李濤, 等. 磁敏感加權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檢查中的應用價值. 醫療衛生裝備, 2017, 38(5):86-88.
[7] 陳國財, 易海玲, 劉強. MR擴散加權成像在肝硬化后腎功能評價中的應用. 現代醫用影像學, 2017, 26(2):200-202.
[8] 孟建民. MR擴散加權成像和CT灌注成像在肝纖維化中的診斷價值.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8, 2(12):81-82.
[收稿日期: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