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麗萍
摘 要:通過2018年全國跆拳道錦標系列賽賽制的改變,調查運動損傷情況,從而能夠為今后的比賽以及訓練提供建設性意見。本論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運動損傷的發生率、損傷部位、損傷性質以及損傷原因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新賽制下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發生率更高,從病程上看,主要以急性損傷為主,從損傷類型上看,肌肉損傷比例最高,其次是拉傷,擦傷位于第三位。損傷的部位集中在下肢的小腿、足部,其次是上肢、軀干、其他、頭部。損傷的主要原因有細節上動作錯誤、比賽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疲勞、帶傷參加訓練等原因。
關鍵詞:運動損傷;跆拳道;新賽制
2018年全國跆拳道錦標系列賽開始實施了全新賽制,其比賽的方式和頻率都有了很大的改動,其比賽共分為四站,是由中國跆拳道協會主辦。競賽從以往單敗淘汰制改變為三局兩勝制度。各級別無限報名,打破了以往的每個級別限報一人的限制,比賽的人數和難度隨之增加,這樣的調整給更多的運動員創造參賽機會,與此同時,帶給運動員的運動損傷也隨之增加。因此,如何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率是極為重要的。本研究主要是對參加全國跆拳道錦標系列賽后,對運動員進行及時的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以及發生損傷的主要原因進行調查探討,并最終得出結果,對今后跆拳道運動員重點損傷類型進行必要的預防,從而降低損傷對運動員正常訓練以及競技成績產生的影響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參加2018年新賽制下全國跆拳道錦標系列賽的北京體育大學附屬競技體校28名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情況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女生各14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以“跆拳道”“運動損傷”“競賽中”為關鍵詞或主題,觀看了相關論文,全面了解跆拳道運動的項目特點,運動損傷與產生運動損傷原因等相關知識,為本研究的展開提供借鑒。
2.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設計了“運動損傷調查問卷”并進行發放。發放問卷28份,回收28份,回收率100%。
3.數理統計法
使用Excel表格對調查所得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從而得出北京體育大學附屬競技體校跆拳道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發生損傷的發生率、部位、原因以及損傷的主要類型等。
4.專家訪談法
在訓練期間走訪相關跆拳道訓練方面的專家,就選題依據、研究思路等問題展開訪談,并對北京體育大學附屬競技體校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的常見損傷情況進行具體的交談,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撐和保障。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新賽制下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發生率
通過調查后分析,產生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有26人次,占調查總人數的92.86%,在一次比賽中損傷次數1~5次,占89%,其次是6~10次,占11%。
由此可見,北京體育大學附屬競技體校跆拳道運動員表現出損傷普遍存在的特征,尤其是一名冠軍選手,最少得贏3個以上的對手,賽制改成三局兩勝制,就必須至少打兩局以上,并且這兩局比較激烈進行,沒有像之前賽制那樣可以在最后進行反敗為勝,一旦前兩局輸了,則鎖定勝局,比賽的進度也因此加快,每場比賽之間更為緊湊,運動員的心理、體能等各方面因素都產生極大的變化,運動強度也不斷增大,因此在比賽過程中受傷的幾率也大幅提高。
(二)新賽制下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創傷部位
通過調查,在比賽過程中,運動損傷的發生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部分,其次是上肢、軀干、其他、頭部。其中下肢的小腿損傷發生頻率最高,占18.35%,足部占16.55%,膝部占12.59%,踝關節占11.15%,大腿占10.43%,上肢中手指損傷發生率較高,占10.07%,手臂占5.76%。
因此,在比賽過程中,對于跆拳道運動員各方面的要求極高,在腿法運用的過程中,經常發生碰腿、磕腿現象,防守運動員會用手臂進行格擋,進攻方足部會經常踢到對方關節、手上,導致足部極易發生損傷,由此可見損傷發生部位主要集中于下肢的小腿(18.35%)和足部(16.55%),在防守過程中,需要用手和手臂去格擋,經常會被對方踢到手指,因此損傷發生部位排第二的則是上肢的手指和手臂,各占10.07%,5.76%。
(三)新賽制下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的性質
在常見損傷類型中,調查得出肌肉損傷比例最高,占13.2%,其次是拉傷,占12.4%,主要的幾種損傷類型依次排序為:肌肉損傷、拉傷、擦傷、扭傷、軟骨損傷、挫傷,這幾種損傷中除了軟骨損傷以外,其他均屬于急性損傷,因此跆拳道比賽過程中的運動損傷主要以急性損傷為主在激烈的比賽過程中,跆拳道運動是需要一定柔韌性,有快速爆發力的運動,當一腿快速有力的腿法踢到對方身上時,擊打力度可導致肌肉發生損傷,也有一部分運動員對一些高難度技術動作掌握的不夠嫻熟,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導致肌肉的損傷與拉傷,腿與腿碰撞交手回合過程中,挫傷、擦傷極為常見,尤其是在賽制的更改后,三局兩勝制度的制定,使得比賽更為激烈,交手回合的增加,身體之間的相互碰撞更為頻繁,導致肌肉損傷、拉傷、擦傷、挫傷等急性損傷比例增大。
(四)新賽制下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的原因
任何一種損傷都是由各種內因、外因共同作用下導致的,只有在真正了解發生這些損傷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增加防護措施,對癥下藥,將損傷降低到最小限度。通過調查看出,位于第一位的是細節上動作錯誤,占13.5%,其次則是比賽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占9.4%,位于第三位有疲勞、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帶傷參加訓練,占8.8%,通過前三位損傷原因來看,細節上動作錯誤占據第一,跆拳道腿法眾多,尤其是高難度動作對技術要求,如果動作沒有做到位,則技術也不到位,則容易導致足部、小腿磕碰到,腿法技術運用需要一定的距離,距離太近,容易碰撞小腿,距離太遠,則容易傷到腳趾或者踢不到對手,因此細節動作處理不到位提高損傷的發生頻率。一個人長期精神狀態能夠保持在一個狀態是很困難的。而且隨著體能、身體狀態的不斷下降,人很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成為第二大產生運動損傷的因素。位于損傷原因第三位的有三個,分別是疲勞、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帶傷參加訓練,通過調查得出的結論,與新賽制的改革有較大的關系,比如說疲勞、帶傷參加訓練等因素,新賽制的改革,將以往每年的兩次大型比賽,改成了系列賽,相當于每三個月就有兩次比賽,而且比賽不限制人數報名,比賽的頻率大大增加,在打完第一次系列賽后,產生的損傷,并不一定完全恢復,便進行積極地訓練,為下次比賽的到來做好準備,不斷地比賽,導致身體十分的疲勞,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身體得以恢復,這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新賽制下,全國跆拳道錦標系列賽北京體育大學附屬競技體校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發生率為92.86%,其中輕度傷為主。運動損傷的部位和以往類似,以下肢損傷為主,不同的是下肢中損傷的主要部位不同,通過調查可知,下肢中小腿損傷頻率最高,其次是足部。運動損傷性質,從病程上看以急性損傷為主,從運動損傷的主要的類型上看,以肌肉損傷為主,其次是拉傷、擦傷、扭傷等。產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占據第一位的是細節上動作錯誤,其次則是比賽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位于第三位的是疲勞、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帶傷參加訓練。
(二)建議
在平時訓練過程中,教練員要注重運動損傷防護的相關思想工作的灌輸,讓運動員有運動損傷防護意識,并且訓練時對于各種腿法、步法移動細節上更加注重。對于運動員,要注重體能的訓練,體能的增加,培養運動員注意力集中的相關訓練方法,能夠較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加運動員的防守意識訓練,在平時多注重實戰的練習,根據比賽的新規則的制定,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損傷發生后,應進行及時的治療,配備有良好的醫療團隊,對于受傷的運動員提供良好的康復訓練計劃,以便于下次比賽的到來之前,有良好的身體狀態。
參考文獻:
[1]申旭,韓恩力,劉德皓,趙秋容,郭運濤.我國優秀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狀況的調查分析[J].西安體育學報,2006,23(2):67-69.
[2]李志.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的預防與康復[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3]張岳.北京青少年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與康復訓練方法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6.
[4]孫青山,宋敏勇,申旭,肖麗.跆拳道專修學生運動損傷狀況的調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6):100-102.
[5]朱麗華,劉柏,趙鑫,陳立人,盧秀棟,王潤強,尚迎秋,孟昭瑞.我國優秀跆拳道運動員運動創傷調查與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2):17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