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隆柱 宿茂偉 付秀華

【摘要】 目的 對腹股溝疝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與普通平片疝修補術治療的效果進行觀察。方法 150例腹股溝疝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75例。對照組采用普通平片疝修補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手術時間、術后疼痛評分、疼痛持續時間、住院費用、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出血量。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的8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2.17±0.65)分、疼痛持續時間(0.95±0.66)d、下床活動時間(11.85±3.66)h、住院時間(5.43±1.73)d、切口長度(2.36±0.03)cm、出血量(159.65±20.36)ml均優于對照組的(3.34±1.05)分、(2.08±0.73)d、(22.32±6.84)h、(7.68±2.25)d、(5.12±0.25)cm、(256.32±28.26)ml, 住院費用(7685±300)元高于對照組的(4585±232)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腹股溝疝, 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有明顯優勢, 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效果確切,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腹股溝疝;普通平片疝修補術;腹腔鏡疝修補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4.027
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普及, 目前臨床上廣泛開展腹腔鏡手術, 腹腔鏡手術具有很多優勢, 例如傷口小、恢復快、不易引起感染等并發癥, 進而受到廣大醫生和患者的青睞[1]。有研究發現腹股溝疝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能提升治療效果, 減少并發癥, 縮短住院時間[2]。為此本研究選取150例腹股溝疝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50例腹股溝疝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75例。對照組男60例, 女15例;年齡42~72歲, 平均年齡(62.4±6.9)歲。觀察組男62例, 女13例;年齡38~70歲, 平均年齡(57.2±6.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腹股溝疝診斷標準;②心肺功能正常, 能耐受氣腹及手術;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心肺功能異常, 不能耐受氣腹及手術;②精神狀態異常;③既往腹部有手術病史;④臨床資料不完整;⑤復發疝和凝血時間較長。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普通平片疝修補術治療, 麻醉滿意后, 取平臥位, 在腹股溝韌帶上方兩橫指做一與腹股溝韌帶平行的切口, 將疝囊游離至內環口, 如果疝囊較大則將其橫斷, 疝囊的較小則直接與網塞縫合還納腹腔后與周圍腹橫筋膜固定, 再將平片放置在精索或圓韌帶的下方。平片與恥骨結節、腹股溝鐮及腹股溝韌帶等進行固定, 切口沙袋加壓6 h。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麻醉滿意后, 取平臥位, 在臍下方做一切口, 分離腹直肌, 形成腔隙, 放入一1 cm的Trocar, 建立人工氣腹, 在腹腔鏡的指引下, 將兩個5 mm Trocar分別置入臍和恥骨連接的中上、中下1/3位置。在腹橫筋膜及腹膜之間分離出疝囊, 疝囊較小直接還納, 如果疝囊較大則用絲線結扎或用Hemolock夾閉后將其橫斷后還納, 內側至膀胱前隙, 將補片平鋪, 確保恥骨肌孔全部覆蓋, 補片中心是疝環的位置, 排氣后將腹腔鏡撤出。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手術時間、術后疼痛評分、疼痛持續時間、住院費用、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出血量。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 對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進行評定, 評分越高, 疼痛程度越嚴重。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癥狀全部消失, 恢復非限制性活動;有效:癥狀明顯改善, 恢復非限制性活動;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 未恢復非限制性活動。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3]。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的8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各項臨床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2.17±0.65)分、疼痛持續時間(0.95±0.66)d、下床活動時間(11.85±3.66)h、住院時間(5.43±1.73)d、切口長度(2.36±0.03)cm、出血量(159.65±20.36)ml均優于對照組的(3.34±1.05)分、(2.08±0.73)d、(22.32±6.84)h、(7.68±2.25)d、(5.12±0.25)cm、(256.32±28.26)ml, 住院費用(7685±300)元高于對照組的(4585±232)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腹股溝疝主要分為先天性疝和后天性疝。先天性腹股溝疝主要由鞘突形成和腹膜壁缺損引起。獲得性腹股溝疝主要由腹內壓升高引起, 而腱膜組織膠原代謝二次異常導致局部無力。
腹股溝疝主要發生在老年男性, 男女比例為15∶1。隨著社會的老齡化, 疝氣的發生率越來越高。腹股溝疝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其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修復腹橫肌缺損或無力。隨著手術技術的發展, 腹股溝疝修補主要經歷三個階段:傳統的張力修復、無張力修復和隨后的腹腔鏡修復。傳統的腹股溝修復主要是利用缺損周圍的組織進行修復, 使用于修復材料的組織能與正常解剖部位分離, 強行縫合, 造成張力大, 易于復發。同時, 由于肌腱和韌帶的存在, 很難愈合, 可能引起并發癥。有研究報道, 主張使用合成材料修復腹股溝疝的缺陷部位, 該方法克服了傳統修復方法的缺點, 可顯著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降低復發率, 它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手術方法, 但通過腹股溝管來解決, 解剖結構受限, 術后易疼痛。
陰部肌肉是腹股溝區的薄弱部位, 是引起疝氣的主要原因。只有成功修復恥骨孔才能有效治療腹股溝疝。腹腔鏡手術主要在腹腔外進行, 可減少腸道感染, 損傷小, 恢復時間短, 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然而, 腹腔鏡手術與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區別是臨床爭論的熱點。
腹股溝疝在臨床上具有很高的發生率, 也被叫做疝氣[4]。是指在腹股溝區缺損處腹腔內臟器向外凸出, 該病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 發病原因也不一樣[5]。其中中老年男性患病率較高。傳統的腹股溝疝修補術的修補材料為缺陷周圍組織, 復發率和并發癥發生率高[6], 術中出血較多、切口大, 且增加了術后感染和并發癥發生的風險, 住院時間較長, 術后傷口愈合時間較長, 預后效果不佳。隨著不斷的改進開始使用人工材料, 在局部會增加異物感, 但并發癥和復發率比傳統手術明顯降低, 因此整體治療效果較好[7, 8]。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 術中切口較小, 術中出血少, 恢復快, 住院時間短, 患者能夠早期下床活動, 臨床效果較好。但唯一的不足就是治療費用要高于傳統疝修補手術[9-12]。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疼痛持續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出血量均優于對照組, 住院費用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于腹股溝疝, 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的效果更顯著, 能夠縮短住院時間, 加快癥狀改善, 術后恢復快, 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有才, 梅明榮, 王仁庚. 經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療效比較. 中國基層醫藥, 2016, 23(22):
3492-3495.
[2] 張利國, 林唯棟, 溫順前, 等. 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疝修補術的效果比較. 中國綜合臨床, 2013, 29(8):844-846.
[3] 劉郁, 段紹斌, 于亮, 等. 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復發性腹股溝斜疝的療效分析.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 11(1):63-65.
[4] 李煒宇, 趙蕾. 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與腹腔鏡疝修補術在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比較.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7, 11(4):302-303.
[5] 張朋, 牛兆健, 屈彬, 等. 探討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 吉林醫學, 2014, 22(19):4203-4204.
[6] 姚鵬飛. 腹腔鏡疝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的療效比較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24):89.
[7] 胡良鶴, 鄭明, 王貴和, 等. 腹腔鏡下成人腹股溝疝修補術的近期療效分析. 皖南醫學院學報, 2015, 16(4):363-365.
[8] 蔡濤, 劉芳, 何艷. 腹腔鏡疝修補與普通平片疝修補臨床比較分析.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4, 23(12):1727-1729.
[9] 李偉, 侯會池, 甄四虎, 等. 超普疝裝置在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中的應用.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3, 25(3):19-21.
[10]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與腹壁外科學組, 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疝和腹壁外科醫師委員會. 成人腹股溝疝診療指南(2014年版). 中華外科雜志, 2014, 52(7):581-584.
[11] 周峰, 于鵬, 于躍洋, 等. 經腹膜前間隙行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股疝20例分析.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3, 7(2):134-137.
[12] 劉匯明, 田慶, 袁義磊, 等. 腹腔鏡經腹腹膜前疝修補術與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年人腹股溝復發疝臨床對比研究. 中國基層醫藥, 2017, 24(3):351-354.
[收稿日期: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