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蒙蒙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等對論文數據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在項群理論的基礎上對田徑項目的特征進行比較分析。根據體能主導類項目的力量、速度和耐力三個項群分類,分別得出各個項目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構成主導因素。分析我國田徑項目運動員選材具體現狀,并在今后的運動訓練中提供科學化指導。
關鍵詞:項群理論;田徑;運動訓練;競技能力
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包括短距離跑、跨欄跑、短距離游泳、短距離速度滑冰、短距離速度滑雪、短程自行車和短程劃船等項目。體能主導類力量性和耐力性項群各個項目之間特點各不相同,以體能主導類速度項群為例,速度性項群是以最短用時或者平均速度來取得最佳的名次。其中供能也是影響競技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據體適能基礎理論提供的資料,各項運動時間的長短分為三個能源系統。第一,由0s至10s是最好的(最長可至30s,根據運動強度的程度而定),以ATP-CP系統供能為主,第二,運動在1min至3min內時,在ATP-CP系統和有氧代謝供能系統供能困難時,糖酵解供能系統就會發揮供能作用。第三,包括時間在3min以上的運動項目,都是以有氧代謝供能系統為主,在運動開始后5min供能更為理想。由此可見,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的供能形式主要是以ATP-CP系統和糖酵解供能系統為主。
一、田徑項目特征
田徑項目主要是以速度取勝,在運動競賽中,任何一個運動項群的任何一個運動員的運動成績,都是由運動員所具備的競技能力和在比賽中發揮的競技水平,以及對手具備的競技能力和發揮的競技水平都對運動成績都有重要的影響。根據項群的劃分,可以把田徑項目主要在三個作用等級中,分別在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群、速度性項群以及耐力性項群。其中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主要包括短跑、跨欄跑,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群主要包括競走、中長距離跑等,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群主要包括跳躍、投擲等項目。任何一個項群的中的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都是由體能、技能和戰術能力、心理和運動智能五個方面決定的。從表1中可以看出,體能主導類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項群主要是以機能和素質起著決定性作用,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同場對抗性、格斗對抗性是以技能和戰術以及素質起決定性作用,其他的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
二、我國田徑項目的現狀
(一)運動員的選材現狀
運動選材是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競技體育的開始。以體能主導類各項群為例,從表2分析得出,男性始訓平均年齡13.8歲,女性平均年齡在12.8歲開始。以表2為例,在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成為奧運選手年齡在21.7,需要訓練10.2年之久才能成才,而快速力量性項群運動員成為奧運選手在23.9歲,需要9.8年,耐力性項群運動員則需要8.2年。因此得出,運動員選材因根據項目特點進行選材,科學和系統化訓練,延遲運動壽命。同時,劉獻武(1991)還提出,在早期階段的選材應該注意遺傳特征的制約。
(二)按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對田徑項目具體進行分類
根據田徑項目的種類,可以按項群理論將運動項目的主導因素可以把田徑項目分為以下類型。
(三)我國田徑優勢項目現狀
從表4中發現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田徑項目中我國收獲金牌14枚,銀牌4枚,銅牌6枚,從項群的角度看,我國的優勢項目主要集中在體能主導類力量性項群如女子鉛球、女子標槍、女子鐵餅、女子鏈球、男子跳遠、男子鉛球、男子跳高,而在體能主導類速度項群中短跑、中長跑項目中取得一定的成績,男子主要是以蘇炳添為主100米,200米以韋永麗為主。但是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群中的女1 000米,女子800米,女子20公里競走中,主要是以女子項目為主,出現了男女項目成績失衡。總的來說,我國田徑的競技水平和世界的競技水平相比還有一段距離,田徑的發展需要全體教練員和運動員以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三、田徑運動員競技能力的主要特征
競技能力是運動員的參賽能力表現在體能、技能、心理、戰術、運動智能特征,這些因素都是競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運動場上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保證。
(一)運動員體能特征
生理方面特征。運動員神經過程的靈活性較高,從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興奮開始,到引起效應器反應所需要的時間,這些都取決反射弧所需要的時間的長短,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神經沖動的傳導速度快,強度大,時間短的無氧運動。
身體素質特征。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礎,也是保證運動員出色身體姿勢、動作軌跡、動作時間、動作速度、動作力量、動作速率、動作節奏。根據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項目特點,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100米對運動的爆發力、腿部運動頻率、最大吸氧量與恢復能力、靈敏與協調等都有高度的要求。
身體機能特點。速度性項群運動員主要是以ATP-CP系統和ATP-CP與糖酵解混合供能為主。如60m跑、100m跑、110米欄都是以ATP-CP系統供能為主,100m自由泳、400m跑都是以ATP-CP與糖酵解混合供能為主。
(二)身體形態特征
主要表現在身材健壯,肌肉發達,肌肉線條粗壯并且富于彈性,臀部肌肉緊縮上收。四肢較長,核心部位結實有力,體脂比較少。但是,不同項目表現出不同的要求,如短距離游泳運動員身材高大,肩寬臂長,手腳掌面積大;速度滑冰下肢較長且肌肉發達;短跑項目運動員身材高大修長,而且跟腱較長,小腿長度長于大腿長度,如表4中,蘇炳添的身高沒有博爾特高從而導致步長較小,但是頻指數蘇炳添是8.566而博爾特是8.389,可以得出蘇炳添可以通過提高步頻來彌補身高的劣勢,從而有力于提高競技能力。
(三)運動員心理特征
運動員在比賽場上或者訓練場上不僅僅要應對對手帶來的困難,還要面對自己的個人的膽怯、退縮、怕輸的心理問題以及在最后一秒鐘決定勝負的緊張程度。要求運動員要有反應迅速,思維敏捷,性格外向,張揚中含有理性的判斷力,對運動場上發生的突發事件作出正確的判斷,爭取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所以,這需要以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作為基礎,同時,可以采用意念訓練法、誘導訓練法等。
(四)運動員技能特征
由于本項群的特點決定,要求運動員的技術運用要表現出經濟性、規范性、穩定性、實用性。同時,要在運動過程中保持合理的運動節奏。在參與不同的運動項目時都會采取不同的動作方式。短跑強調動作規范性和協調性,使人體各個關節協調配合,以腰腹部為核心,上下肢蹬擺協調配合。以(表6)博爾特和蘇炳添100m成績技術對比分析中,博爾特著地瞬間速度和離地瞬間速度分別是155.2°和154.2°,而蘇炳添是146.5°和136.5°,著地瞬間角度和離地瞬間角度分別相差8.7°和17.8°,說明博爾特在跑動的過程中肌肉的收縮速度快。
(五)運動員競技戰術特征
不管是速度性、耐力性、力量性項群都是以個人競賽為主的間接性的比賽項目,通常是以最短的時間或最快的平均速度為判斷標準,該項群需要運動員參加幾個輪次的比賽,才能決勝出最終的名次,但是運動員要承受很大的負荷強度。而本項群戰術的制定和運用,需要運動員具有高水平的技術和充沛的體力。田徑比賽時間短、速度快的特點,使得戰術的運用具有良好的隱蔽性,戰術變化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獲得優勢領先優勢。因此,科學的利用和分配體力,是運用戰術多樣性的基礎,也是影響競技能力的重要影響因素。
(六)運動員運動智能特征
主要體現運動員具有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熟悉把握本項群的運動項目的制勝規律。了解項目訓練與參賽的一般知識,精確掌握專項訓練的與參賽的專業知識,分別掌握運動訓練學、運動力學生理學等知識。
四、結論
(一)加強體能訓練的強度和質量
運動素質在田徑運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高強度的體能訓練肯定能提高運動員的身體肌肉力量,對肌肉的結構進行優化加強,才能最大強度地提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更好的在比賽中取得優勝。
(二)增強技術的連貫性
項群訓練的本質不僅僅是將分解的動作進行科學化訓練,并且要加強各個環節動作之間的連貫性,提高動作的經濟性和時效性。技術動作的連貫性應該從肌肉收縮、高強度高頻的神經沖動以及單個動作的速度快慢、時間快慢、動作節奏等方面進行科學訓練,提升對技術動作的控制能力。
(三)加強專項訓練和體能訓練的組合訓練。
在對運動進行訓練時,不能只強調體能素質,還要強調運動員的專項訓練,要專項訓練和一般訓練協同進行。
(四)加強速度力量的訓練。
田徑運動速度力量類項群體能訓練主要是指在運動員原有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加強其自身速度及力量等技能,并能夠在實際比賽過程中展現出來。同時,在訓練的過程中需要重復的訓練才能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惠芳.山西省競技體育人才地理分布探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2.
[2][5]夏雙.湖南省高校不同項群運動員智力結構特征及其運動水平的相關性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3]郭可雷.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運動能量供應特點與營養補充[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5(3):119-121
[4]王學滿,于嵐.運用項群理論對河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布局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18(1):1-2.
[6]孫赫男.我國優秀女子佩劍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調查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1.
[7]曹憲明,左斌,趙金平.花樣滑冰運動員基本能力結構分析[J].冰雪運動,2012,34(5):24-27.
[8]阮湘平.淺析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12):75,79.
[9]尹軍,田凌.田徑速度力量性項目運動員身體素質與技術訓練結構特征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2):62-65,68.
[10]楊京洲,郝大彬.從項群理論看網球運動員競技能力構成[J].體育世界,2018(10).
[11]鐵鈺,鄭超,代長義,許穎華.社會性別視角下女性田徑運動競技成績的變化[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4,28(4):118-122.
[12]梁小云.競技體育參賽過程中影響運動員競技表現的相關因素分析[D].武漢:湖北大學,2011
[13]陳亮.項群訓練理論的廣泛應用[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8,26(2):11-13
[14]張瑤瑤.第十六屆亞運會競技龍舟運動比賽戰術實踐分析與探討[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2.
[15]肖斌.優秀女子1500米運動員核心競技能力指標體系分析與評定量表制定[A].《西部體育研究》2014年第4期(總第136期)[C].甘肅省體育科學學會,2014:4
[16]易文娟,詹曉梅,王雙,朱小楨.蘇炳添、張培萌與博爾特百米技術差異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15,37(02):63-65.
[17]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18]李屾.北京奧運會體育動作攝影美學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