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濱 韓平
2020年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的消息,使得全國人民意識到這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嚴重性及危害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就這樣困擾了我們的生產生活。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對防止疫情擴散所做出了戰略安排。現在,我們正處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據商務部的監測顯示:“受前期物流不暢、開工延遲等影響,疫情對當前外貿運行造成嚴峻挑戰,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會改變,中國外貿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當下,我省外貿企業面臨原材料告急、資金缺口增大、復工與抗疫雙線作戰的壓力劇增、物流受阻、違約風險上升、進出口項目無法開展、訂單量下降等問題。如何面對現實,克服困難、緩解壓力,應對挑戰,實現化“疫”為機,是我們當前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一、疫情下,全省外貿企業總體面臨的困難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疊加春節假期因素,使我省各類外貿企業都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有關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訂單取消、出口拒運、貨物拒收、延期交貨不同意、取消合約不支持等各種貿易風險頻發,外貿企業面臨著著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
(一)原材料供應短缺,商業風險增大
這場蔓延到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企業春節后無法按期開工,且停工管制時間較長。自全省實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外經貿企業原有的JIT管理模式(Just In Time 實時管理,企業基本零庫存),使得上、中、下游原材料供應商、采購商企業陷于停滯,產業鏈受到嚴重沖擊。全省已簽合同的外貿加工企業無法及時補充合同項下的原材料、無法簽訂新的訂單、已到交貨期的合同無法按時履約等一系列商業風險增大。
(二)流動資金短缺,無米下鍋風險增大
貨幣成本、技術成本、人力成本是所有企業經營過程中需面對的難題。由于病毒的傳播期和潛伏期為14甚至24天,國家采取了最嚴格的防疫舉措。較長的防疫期導致企業不開工也要承擔按月支出員工開支、房屋租金、社保、住房公積金、倉儲租金等固定成本的沉重壓力,加之企業銀行貸款融資利息按期支付、上下游企業的三角債務,致使企業流動資金短缺,面臨無米下鍋的風險。
(三)物流不暢,郵政出口業務停滯風險增大
2月15日,中國郵政發布了《關于部分國家及地區郵政暫停收寄出口至中國大陸的郵件業務的公告》。公告指出:包括西班牙、新加坡、德國等21個國家和地區的郵政先后宣布暫停收寄出口至中國“內地”的國際函件、包裹和EMS。作為外貿進出口貨物的重要載體——部分出口郵政物流的暫停,使全省通過郵政系統出口到以上國家的80%-90%跨境電子商務受到嚴重影響。
(四)商業快遞費用增高,跨境電商成本風險增大
疫情下,我國國內航空公司雖有運力,但航班減少。DHL、UPS、FEDEX、TNT四大國際商業快遞公司雖未暫停國際發往我國內地的快遞業務,但價格出現翻倍跡象,使跨境電商企業商業快遞成本推高,高昂的價格使全省跨境電商望而卻步。
(五)人工與防疫物資緊缺,復工與抗疫壓力共存風險增大
為有序恢復經濟秩序,國務院要求各地根據疫情排查情況,確定疫情級別程度,有序組織好企業復產、工人復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復產復工面臨防疫物資緊缺、人工不足、防疫成本增加的情況,復工與抗疫的雙線作戰,使得企業各項壓力劇增。
二、全省外貿企業應對舉措
為應對疫情,國家及黑龍江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的政策。商務部先后發布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穩外貿、穩投資措施。全省外貿企業要在第一時間認真學習、解讀國家及我省推出的扶持政策,以期渡過難關。
(一)加強政策學習,讓政策發揮最大幫扶效應
1.學習領會國家政策、明晰政策優惠范圍
將國家及全省推出的扶持政策與企業實際面臨的困難結合起來。一是領會稅費減免政策。包括企業稅收減免、延期繳納稅款、社保費、住房公積金降低及緩交政策。二是領會財政補貼政策。包括涉及抗疫補貼、穩崗援企財政補助、失業保險費返還、國有資產租金減免等政策。三是領會金融扶持政策。包括國家對中小企業貸款扶持、抗疫專項低息貸款、銀行貸款、財政貼息等金融輸血政策。四是領會資金幫扶政策。包括在延續既有優惠的基礎上,有關抗疫物資和人員相關的流轉稅和財產稅優惠政策。
2.學習領會商務部穩外貿、穩投資措施,加強政策應用
2月18日,商務部印發《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按照當地統一安排和規定條件,支持外貿、外資、商貿流通和電子商務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企業要認真學習領會,一是了解對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支持有哪些;二是了解服務貿易有哪些深化創新;三是了解對商貿流通企業創新經營服務模式有哪些支持;四是了解如何釋放新興消費潛力。
3.學習自貿協定關稅優惠政策,提高應用意識
相互給予關稅優惠待遇是自貿協定的重要原則。因此,全省廣大外貿企業根據自貿協定關稅優惠范圍,在履行出口合同時,要積極主動運用自貿協定種的關稅優惠政策。一是出口企業要有利用自貿協定優惠政策的主動意識,而不在是國外客戶提出要求才去申辦原產地證書。 二是積極向我省貿促會申領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通過申領原產地證書實現關稅減免,使其成為外貿企業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出口利器。三是提高出口產品優惠原產地證書的簽證率、優惠關稅的利用率。四是要學會在涉外談判上將原產地證優惠政策作為談判籌碼。五是在運用好自貿協定種關稅優惠政策時,亦要高度關注一些國家為什么對原產地證書做退證查詢,警惕隱形貿易壁壘的發生。
4.弄懂弄透相關法規和慣例,合理使用不可抗力條款
不可抗力條款是國際貿易合同中的重要條款,但非合同要件。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的態勢下,已簽合同中,合理應用不可抗力條款顯得尤為重要。但很多國家對構成不可抗力事件的因素理解不同。貿易風險發生時,是否構成不可抗力,還要依據相關法律及相關談判。當下,外貿企業如果合同不能按期履約,一是要依據國際法律及有關案例,搜集有關資料;二是要就是否為不可抗力事件提前與客戶達成共識,避免糾紛。
5.以出口信用保險制度為抓手,增強風險管理意識
面對疫情對外貿企業的運營帶來的巨大沖擊,2月21日,商務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20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相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進一步擴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提高承保效率,創新承保模式,幫助企業加強出口風險管理,減少企業損失。支持出口重點企業盡快復工復產,發揮好出口信用保險作用。”企業要把出口信用保險作為抵御疫情沖擊的有力抓手,一是尋求如何應對訂單取消、出運拒收等商業風險;二是有效利用保單開展融資業務,使企業獲得應保盡保、應賠盡賠、能陪快賠的補償機制、獲得出口風險管理,減少損失的政策支持;三是通過疫情的風險教育,提高風險意識,增加在非傳統風險方面的保險投入、增強企業風險管理積極性。
(二)化“疫”為機,尋求變革
在防疫期間,企業亦不能消極等待復工條件的萬籟具備,而應提高政治站位,積極尋找各種良策,化“疫”為機,尋求變革。
1.充分利用全省海外倉擴大進出口貿易
目前,哈爾濱市在俄羅斯有11個海外倉、在美國有3個海外倉。應積極通過國內外商協會積極獲得海外倉信息服務,利用海外倉來擴大海外市場份額,穩定客戶關系,使市場采購貿易與跨境電商通過海外倉優勢相互融合發展。
2.加強線上溝通,讓境內外商協會成為傳遞心聲的橋梁
加大招商引資宣傳力度,讓投資者相信,從長遠看,疫情影響是暫時的,黑龍江省吸收外資的良好環境不會改變,外貿企業要積極落實黑龍江省商務廳推出的網上洽談、視頻招標、在線簽約模式,通過“以屏相約、以屏相見”形式,加強線上溝通,讓境內外商協會成為溝通感情、傳遞企業心聲的橋梁。
3.開啟協同辦公模式,讓“互聯網+智慧辦公”形成新常態
疫情加速催生了企業開啟網絡辦公、協同辦公的新模式。據統計,2月3日,有近兩億人開啟在家辦公模式。在線布置、在線會議、在線督導、在線匯報成為當下的新常態。外貿企業也要充分利用企業微信、騰訊視頻會議等平臺,采取直播等多種形式,既豐富網絡時空下企業居家辦公的新方式,也為推動企業建設“互聯網+智慧辦公”、節省辦公場地、提高辦公效率、實行
釘釘打卡、優化辦公環境創造了條件,把數字化建設、“單位-部門-個人”工作線上的全覆蓋作為開啟工作模式的新常態。
4.建立防疫體系,為復工后的公共衛生安全保駕護航
隨著各地疫情危險評級的調整,企業開始有序復工。我省對生產重要民生、醫療器戒、糧食以及必須履行進出口合同、快到交貨期的外貿進出口企業,在有序復工同時,要把復工需要的防疫物資、復工前的生產生活物資準備足,將復工防疫體系建設好、復工過程中的疫情防控措施做到位,防控檢查成為復工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讓科學防疫、精準防疫走進生產第一線,為復工后的公共衛生安全保駕護航。
5.“停工不停學”,讓人才在抗“疫”中成長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唯一決定性因素。越是在危急時刻,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生存能力越是企業管理要重點攻克的課題。無人銷售模式從被冷落到疫情下重新被人們接受,阿里巴巴從創新性提出共享員工,到云派工、無接觸模式的創建,給了我們很大啟示。企業要籍此思考如何改變管理渠道,如何激勵員工創造性生存、開展管理者與員工的網上討論與形勢分析,以形成共識,共同加強學習,為疫情后人才興企積蓄力量。
6.探索模式創新,為疫情后的重生積蓄能量
在疫情危機中,外經貿企業要活下去必須主動出擊,進行自我革新,尋求各種突破。首先是創新制度。推動自身管理制度的“放管服”改革,促進管理方式在疫情結束后的提質擴容,為后疫情期團隊管理的高效率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其次是創新模式。綠色、節約、生態將是疫情后的主流生活模式。為此要積極推進工作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業務模式創新、運營模式創新、管理模式創新、客戶服務模式創新、激勵模式創新等,通過各種創新,適應疫情后的社會變革、行業的重新洗牌,為疫情后的重生積蓄能量。
(責任編輯:顧曉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