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甜 佃杰



[摘 要]基于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和“一步法”貿易非效率模型,對2001—2018年中國出口金磚國家的農產品數(shù)據(jù)進行實證分析,從而得到雙邊國家農產品的貿易潛力和貿易效率。結果表明:貿易非效率項實際存在且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結果具有重要影響。提高金磚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人口規(guī)模和經濟自由度均能推動農產品貿易的出口,而地理距離、關稅壁壘、制度差距會增加貿易成本,給中國農產品出口帶來貿易阻力。因此,中國應提高農產品供應質量和水平,推動金磚國家自由貿易區(qū)建設,挖掘農產品貿易潛力和提高農產品貿易效率。
[關鍵詞]農產品出口;金磚國家;時變隨機前沿;貿易非效率
[中圖分類號] F752.6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2095-3283(2020)02-0019-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time-varying stochastic frontier gravity model and the “one-step” trade inefficiency model,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ed to BRICS countries from 2001 to 2018, thus obtaining the trade potential and trad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bilateral coun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de inefficiencies actually exist and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esults of agricultural export trade. Increasing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opulation size and economic freedom of BRICS member countries can promote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le geographical distance, tariff barriers and system gap will increase the trade cost and bring trade resistance to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herefore, China sh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CS free trade zone, tap the potentia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Key Words: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RICS Countries; Time-varying Stochastic Frontier; Trade Inefficiency
一、引言
中國是全球農產品生產和出口的最大市場之一,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以其龐大的人口總數(shù)量、廣闊的國土面積、獨特的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等也在世界農業(yè)的生產和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國和金磚國家之間的農產品資源稟賦與農業(yè)生產結構的差異較大,從而為雙邊農業(yè)經貿合作創(chuàng)造了天然的互補條件。據(jù)中國農產品統(tǒng)計報告數(shù)據(jù)表明,自2010年12月南非加入并成立“金磚國家”以來,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往來頻繁,中國與金磚國家農產品的進出口總額從2001年的32.36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313.65億美元,年均增速15.25%。截至2017年底,金磚國家的農業(yè)生產總值已突破世界農業(yè)生產總值的50%,尤其是2017年9月在福建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通過了《金磚國家農業(yè)合作行動計劃(2017-2020)》等成果性文件,更進一步為拓寬經貿合作范圍,提高雙邊貿易效率,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隨著近些年金磚國家貿易合作的不斷深化,如何持續(xù)擴大經濟開放,消除貿易壁壘,提高中國與金磚國家在農業(yè)方面的貿易潛力與效率將成為新時代經貿合作的新議題。因此,本文將引入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金磚國家的貿易潛力與貿易效率進行分析,結合實證結果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從而助推金磚國家引領世界經濟走向繁榮。
二、文獻綜述
(一)中國對金磚國家農產品出口的研究
自2001年首次提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到2010年南非加入并組建金磚國家以來,中國與金磚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農業(yè)作為各金磚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基礎性傳統(tǒng)產業(yè),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較大,鑒于其經濟地位的特殊性,圍繞農產品跨國貿易的研究成為近年來探討金磚國家經貿往來問題的重要議題。
筆者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與收集發(fā)現(xiàn),國內外學者對于此項研究多集中于中國對金磚國家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因素分析。在金磚國家成立前,K.G.Manton(曼頓,2008)曾嘗試從人口結構和農民專業(yè)素質兩方面探究影響金磚成員國農產品貿易的因素,隨后Mohamed Abdelmonem(穆罕默德,2012)基于2000—2010年的樣本數(shù)據(jù),運用貿易引力模型分別分析了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到金磚四國和歐盟各成員國的主要因素;隨著金磚國家規(guī)模的擴大,對此項議題的研究不斷推進,(張雅,2016)認為中國與俄羅斯、印度和南非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屬于產業(yè)內貿易,而產業(yè)內貿易會受人均收入差異的影響;(張淑輝,2018)通過測算2008—2016年金磚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發(fā)現(xiàn)實施貿易便利化和提高進口國GDP均能夠促進中國農產品貿易出口,相反運輸距離較大、進口國人口規(guī)模增加會抑制中國農產品出口;由于2017年金磚國家峰會首次提出“金磚+”的概念,(李睿楠等,2018)擴大研究對象范圍,利用貿易引力模型仍得出了相似的研究結論;(張國梅、宗義湘,2019)將中國出口金磚國家的農產品運用CMS模型進行分層次分解研究,結果表明:進口國的農產品需求和競爭力是影響出口的最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部分學者致力于中國與某一金磚成員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專項研究,其中(孫東升,2007)發(fā)現(xiàn)中印農產品貿易具有較大發(fā)展?jié)摿Γ膭顕鴥绕髽I(yè)積極開展貿易合作;(梁丹輝,2014)借鑒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和貿易強度指數(shù)等方法得出中國與南非之間存在貿易互補性的結論;(趙捷,2017)在對比中國和巴西不同農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后,總結為部分類別農產品貿易合作密切。也有學者嘗試從建立金磚國家自由貿易區(qū)的角度進行前瞻性研究:(劉合光、王靜怡、陳玨穎,2015)通過GTAP模型模擬研究發(fā)現(xiàn),自貿區(qū)的建立有利于各成員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農產品出口,提高社會福利。
(二)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研究
目前,基于貿易引力模型研究中國對外出口的貿易潛力在國內外已有較為豐富的參考依據(jù),隨著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有的學者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引力模型在進行測算時只考慮了部分指標,而絕大多數(shù)不可量化的因素如政治制度和法規(guī)政策等被籠統(tǒng)地計入隨機擾動項中,再進行回歸估計,這種方法并不能切實預測雙邊國家間的貿易潛力,因此部分學者開始引入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將貿易阻力因素納入對貿易潛力與效率的研究中(文淑惠等,2017)。(邱斌等,2014)通過采用1992—2011年我國出口148個國家的面板數(shù)據(jù)研究得知,制度因素與行業(yè)協(xié)同效應對出口貿易具有積極的正向作用,Alvarez(阿爾瓦雷斯等,2018)研究發(fā)現(xiàn)制度對進出口國家農產品貿易的影響甚至超過了服務與制造行業(yè)?;诖?,本文借鑒相關研究成果,采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和貿易非效率模型,將制度因素從隨機擾動項中予以分離進行單獨討論,更準確地探究中國對金磚國家農產品出口的貿易潛力與貿易效率。
三、模型、樣本和數(shù)據(jù)
(一)建立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分析
本文嚴格按照隨機前沿函數(shù)模型的設定方法Armstrong(阿姆斯壯,2007),將人均GDP、經濟規(guī)模、地理距離等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制度水平、關稅政策、貿易協(xié)定等)進行分離討論研究,由于隨機擾動項ε由隨機誤差項v與貿易非效率項υ組成,將人為因素歸為貿易非效率項,因此構建中國與金磚國家進出口貿易的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公式(1)為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實際進出口貿易量。其中,i代表中國,j代表金磚國家,tt為研究年份(2001—2018年),Tijt代表中國向金磚國家出口農產品的貿易總量;自然因素中CGDPt和BGDPt分別表示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總體的經濟規(guī)模;Dij為空間距離,是以兩國首都間的地理距離來表示的;Pit和Pjt分別為中國與金磚成員國的人口數(shù)量,Bij表示中國和金磚成員國領土是否接壤;vijt代表隨機誤差因素,uijt代表貿易非效率因素。
公式(2)表示運用引力模型測算中國對金磚國家農產品出口的貿易潛力。其中表示前沿研究水平下的貿易最優(yōu)值,規(guī)避了運用傳統(tǒng)引力模型測算結果的不準確性風險。
為了更進一步測算貿易潛力,可結合公式(3)引入貿易效率進行綜合分析:當貿易非效率因素uijt>0時,實際進出口貿易量減少,直接阻礙中國農產品出口的規(guī)模;反之,當貿易非效率因素uijt<0時,Tijt>0,實際進出口貿易量增加,擴大中國農產品外銷規(guī)模。
另外,根據(jù)公式(4)可推出:貿易潛力與貿易效率成反比關系,當uijt=1時,Tijt=Tijt*,即貿易達到最優(yōu)值,當uijt=0時,貿易不受制度等人為因素影響。
(二)建立貿易非效率模型分析
早期對于貿易非效率項的影響因素研究分為兩步走:首先,計算求得貿易非效率項uijt的估計值,其次假定存在多種其他因素λ對uijt可能產生影響,并分別以λ1、λ2、λ3...作為解釋變量,以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回歸,最后得到影響因素的結果。然而許多學者在研究運用中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容易遺漏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λ,并且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和貿易非效率模型中得到的u值并不相同,前者為常數(shù),后者則為被解釋變量,二者的結果產生矛盾,容易造成結果偏誤?;诖耍瑸榱烁M一步探究貿易非效率項uijt對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量Tijt的影響,本文參照(文淑惠、張昕,2017)“一步法”的研究成果,建立貿易非效率模型進行分析:
其中,各解釋變量的含義、說明和預測符號如下:
(三)樣本說明與數(shù)據(jù)來源
由于2001年提出初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直到2010年南非加入金磚四國的行列中,“金磚國家(BRICS)”才正式成立,并且農產品貿易額逐年穩(wěn)步增長,2017年又提出了“金磚+”的概念,基于綜合考慮,本文選取2001—2018年金磚五個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的面板數(shù)據(jù)作為研究樣本,運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和貿易非效率模型計算中國農產品出口金磚國家的貿易潛力與貿易效率。農產品出口的貿易總量Tijt是基于UNcomtrade Database整理而得,中國和金磚國家的GDP以及人口P的數(shù)據(jù)來源于世界銀行數(shù)據(jù)庫,空間距離可通過距離計算器計算而得,TARIFFSijt可用關稅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進行表示,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SYSDISijt參考(黃新飛等,2013)對制度距離的定義,分別從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兩方面進行討論研究,數(shù)據(jù)來自www.govindicators.org和www.heritage.org,CEFijt和EFijt代表了經濟自由度水平,數(shù)據(jù)同樣來自美國遺產基金會網站,SCOijt和Bij均為虛擬變量,若中國和金磚成員國同屬于區(qū)域經濟組織SCO則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中國和俄羅斯、印度的國土接壤,可取值為1,其他成員國取值為0。
四、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本文的實證檢驗思路為:運用Frontier 4.1版本的軟件分別對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和貿易非效率模型進行估計,從而得到中國對金磚國家農產品出口的貿易潛力和貿易效率情況。
(一)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估計結果分析
為確保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研究結果更準確有效,本文需先通過似然比檢驗,判定約束條件是否能夠對結果產生影響,剔除未有影響的變量因素,再進行回歸估計。因此,本文分別以“不存在貿易非效率”“貿易非效率非時變”“不引入語言變量”“不引入邊界變量”“不引入人口變量”五項作為原假設檢驗的內容,若LR值超過x2分布表中1%的顯著性臨界值,則拒絕原假設,反之,則不拒絕原假設。以下是似然比檢驗的結果(見表2):
根據(jù)上述結果可判定:1.拒絕“不存在貿易非效率”假設說明本文可建立隨機前沿引力模型進行研究,并且貿易非效率項存在且具有討論意義;2.2001—2018年中國農產品出口到金磚國家的貿易效率會隨時間發(fā)生變化;3 .“語言”變量對于農產品出口貿易效率的研究并沒有顯著影響,因而應當剔除;4.邊界是否接壤會影響農產品貿易值,LR統(tǒng)計量超過x2檢驗值表中1%的臨界值,因此應當拒絕原假設;5.拒絕“不引入人口變量”,即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應當考慮人口數(shù)量的變化,會對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基于似然比的檢驗結果,在排除語言變量后利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對2001—2018年中國農產品出口金磚國家的數(shù)據(jù)進行回歸估計,所求得的時變模型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的數(shù)據(jù)可得出以下結論:變量μ>0,則表明貿易非效率因素會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而γ則表示貿易非效率因素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程度,其值越接近1,說明影響程度越大,更能反映雙邊貿易潛力與貿易效率情況;η系數(shù)值為正數(shù),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檢驗,說明2001—2018年中國農產品出口的貿易效率持續(xù)得到提升。
出口國CGDP和BGDP進口國的在數(shù)值上均通過檢驗,說明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能夠刺激農產品的生產與貿易。由于金磚國家所擁有的農產品要素稟賦各不相同,因此隨著政策的開放和經濟的發(fā)展,各國農產品比較優(yōu)勢更為顯著且能充分保障供給,更進一步擴大了進出口貿易規(guī)模。
盡管地理距離Dij回歸結果滿足預期,但其值為負數(shù),說明距離因素會給農產品出口貿易帶來負面影響,原因包括:1.距離相對較遠的國家,運輸成本高,農產品競爭力小,阻礙貿易的發(fā)展;2.農產品質保期較短,地理距離增加了其變質易腐的風險,不利于貿易活動的開展。
由回歸結果可知,中國和金磚國家人口數(shù)量的系數(shù)值異號。說明在農產品總量一定的前提下,中國人口數(shù)量的增加會使國內市場需求大于供給,從而刺激本國農業(yè)改善分工結構和擴大生產規(guī)模。但隨著生產發(fā)展的擴大,農產品自產能夠滿足自銷,壓縮了對外部市場的貿易需求,進而抑制了貿易活動的進行。
(二)貿易非效率模型的估計結果分析
根據(jù)前述分析可知,貿易非效率項對于判定中國農產品出口金磚國家的貿易效率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了探究每個變量對貿易非效率項的作用結果,本文設定檢驗貿易非效率項是否存在和貿易非效率項是否隨時間變化兩種假設(表4),然后采用“一步法”對模型進行回歸估計。
根據(jù)表4的檢驗結果可以明確:貿易非效率項確實存在且對最終結果能夠產生顯著影響,因此建立貿易非效率模型進行研究是有必要且合理的。在選定模型后,本文對2001—2018年農產品出口金磚國家的數(shù)據(jù)進行回歸處理,以下為輸出的結果(表5):
根據(jù)表5結果可知,中國和金磚國家之間的關稅水平TARIFFSijt與貿易非效率項呈正相關關系。即關稅壁壘增加了農產品出口的成本,削弱了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抑制了國內企業(yè)對外出口的積極性,從而不利于農產品跨國貿易的發(fā)展。
假定制度距離SYSDISijt會抑制農產品進出口貿易,貿易非效率模型的結果證實了這一假設,估計系數(shù)值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制度距離每增加1%,中國農產品出口金磚國家的貿易總量減少0.084%。一方面,跨國制度的異質性會擴大人均收入差距,進而影響雙邊國家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發(fā)展規(guī)劃;另一方面,民族宗教、社會形態(tài)的差異等阻礙了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方面的交流,不利于中國與金磚國家之間溝通和貿易往來。
農產品貿易成本TRCijt是一個國家實施出口貿易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項開支,其數(shù)額越大,則越不利于貿易出口。因此應當就有關農產品出口成本的問題增加雙邊交流頻率、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以實現(xiàn)通關減稅惠費,農產品保質保量,提高貿易效率與便利化水平。
進出口國的經濟自由度CEFijt和EFijt與貿易非效率項呈負相關關系,估計與預期結果相同,說明經濟自由度越高,促使資源在國際范圍內實現(xiàn)優(yōu)化配置,提高各國技術水平與要素生產率,從而推動經濟增長,抑制貿易非效率的負面影響。
中國與金磚國家是否同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SCO)與貿易非效率項呈負相關關系,SCOijt為虛擬變量,所得結果符合預期,反映了同屬一區(qū)域經濟組織能提供更多的貿易便利,如降低關稅壁壘、簡化通關手續(xù)等最惠國待遇政策,促進國家之間農產品自由流動。
(三)農產品出口貿易效率分析
根據(jù)回歸結果和分析,可以得到2001—2018年中國農產品出口金磚國家的貿易效率變化情況(見圖1):
由圖1可直觀看出:2001—2008年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效率漲幅較大,原因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上合組織并啟動建立金磚國家貿易合作機制等區(qū)域性經濟組織,極大增加了中國貿易對外開放程度,2009年因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有所下降之后,2010年起恢復增長,但由于近些年人民幣升值、市場經濟結構調整等原因,出口貿易效率增長緩慢且起伏不定。由前述模型分析可知:Tijt=Tijt*×TEijt貿易潛力與貿易效率呈反比關系,貿易效率數(shù)值越大則貿易阻力越小,更有利于推動農產品外銷,創(chuàng)造互利雙贏的國際經濟新環(huán)境,牢固中國與金磚國家貿易合作伙伴關系。
2009年以前中國和巴西的農產品貿易效率值在金磚成員國中長期居于最低水平,即具有巨大的貿易潛力,2009年中巴簽訂長期貿易協(xié)定以來,為雙邊農產品輸入輸出創(chuàng)造了極為優(yōu)渥的貿易環(huán)境,貿易效率值一躍而升,目前中國已成為巴西農產品最大的進口來源地之一;中俄農產品貿易在近十年內由貿易高效率轉為貿易高潛力發(fā)展的趨勢。究其原因可知,中俄在早期憑借地理、制度優(yōu)勢等已達成密切的貿易合作關系,導致貿易增長空間受限,發(fā)展較為緩慢;中國與印度盡管國土接壤,但受歷史發(fā)展、地緣政治等影響,發(fā)展?jié)摿σ仓饾u擴大;中國與南非農產品貿易關系較為密切突出,尤其是2010年后貿易效率達到最高值,為保持本國農產品在南非市場具有長期競爭力,中國需要創(chuàng)新農業(yè)生產方式、提高機械化水平以及增加農產品出口附加值。
五、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
中國和金磚國家的經濟增長推動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fā)展。實際上,農產品國內需求量大于金磚成員國對中國農產品的需求量,因此政府應增加對農業(yè)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力度,發(fā)揮各省、市、縣利于農產品生產的要素稟賦優(yōu)勢,扶持特色優(yōu)勢農業(yè)項目和扶助具有生產技能的農民,以綠色生態(tài)為導向,優(yōu)化農產品出口品質,從而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地理距離的遠近決定了貿易成本的多少,間接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產生抑制作用。但隨著雙邊貿易合作的深化,“空間距離”的弊端被逐漸弱化,此時應加快與鄰國俄羅斯、印度關于鐵路建設的談判議程,以及橫跨太平洋鐵路的可行性研究,助推中國高鐵“走出去”將為農產品企業(yè)開拓海外市場、產業(yè)轉型升級、產品更新迭代以及進一步貿易互通帶來更便捷更優(yōu)厚的福利;中國與金磚國家人口規(guī)模的擴大對農產品出口貿易具有相反的作用,這說明我國農產品生產既要能夠滿足內需,又要保障外部供應,可以從突出特色、價廉質優(yōu)、服務保障等幾個角度進行改進,從而增大貿易合作潛力,提高貿易通關效率。
(二)“一步法”貿易非效率模型
進口國為保護本國農業(yè)產業(yè)和保留國內農產品競爭優(yōu)勢會采取關稅壁壘加以限制,同時,兩國之間存在的民族、宗教等文化和制度差異,無疑也會阻礙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路徑。因此,應加強中國與金磚成員國的緊密聯(lián)系,圍繞全球經濟合作與治理提出互利共贏的發(fā)展方案,調整與升級經濟合作模式,為農產品貿易提供更為開放和便利的環(huán)境;經濟自由度與貿易非效率因素呈負相關關系,提高雙邊國家的經濟自由度能夠推動進出口企業(yè)在國際市場上實現(xiàn)農產品自由貿易,進而提高貿易效率,實現(xiàn)經濟增長;中俄同屬于上合組織成員國、中印同屬于“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合作國家,同屬一經濟合作組織給雙邊國家農產品貿易帶來了更多的優(yōu)惠待遇,因此,應推動中國與金磚國家自由貿易區(qū)建設,更大程度上消除貿易障礙,提高各國農產品貿易效率。
[參考文獻]
[1]Alvarez I C, Barbero J,RodrIguez-pose A,ZofIo J L.Does Institutional Quality Matter for Trade?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 in a Sectoral Trade Framework[J]. World Development, 2018(103):72-87.
[2]Armstrong S. Measuring Trade and Trade Potential: A Survey[J]. Asia Pacific Economic Paper, 2007(368) :1-17.
[3]K.G.Manton. Population and Labor Force Aging, Effect o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razil, Russia, India and China[J].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Public Health. 2008,(10):170-181.
[4]Mohammad Amin, Jamal Lbrahim Haidar. Trade Facilitation and Country Size[J]. Empirical Economics. 2014,47(4):1441-1466.
[5]黃新飛,舒元,徐裕敏.制度距離與跨國收入差距[J].經濟研究,2013(9):4-16.
[6]梁丹輝.中國與南非農產品貿易互補性及增長空間分析[J].農業(yè)展望,2014,10(7):65-69,79.
[7]劉合光,王靜怡,陳玨穎.金磚國家建立FTA對五國農業(yè)的可能影響及中國對策[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5(12):87-94.
[8]李睿楠,譚珅,楊逢珉.中國對“金磚+”國家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因素研究[J].世界農業(yè),2018(12):59-67.
[9]邱斌,唐保慶,孫少勤.要素稟賦、制度紅利與新型出口比較優(yōu)勢[J].經濟研究,2014(8):107-119.
[10]孫東升.中國和印度農產品貿易的現(xiàn)狀與前景分析[J].農業(yè)展望,2007(7):28-32.
[11]文淑惠,張昕.中南半島貿易潛力及其影響因素——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7(10):97-108.
[12]張國梅,宗義湘.中國對其他金磚國家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19(7):149-153.
[13]趙捷.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下中國與巴西農產品貿易發(fā)展研究——基于貿易特征及趨勢、互補性和增長潛力的實證分析[J].世界農業(yè),2017(4):41-47.
[14]張淑輝.金磚國家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分析[J].經濟問題,2018(4):116-122.
[15]張雅.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農產品產業(yè)內貿易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世界農業(yè),2016(10):135-260.
(責任編輯:郭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