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
摘 要: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地球村市民之間的頻繁往來和交流已不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自古以來,中韓兩國有不解之緣,以密切的關系為基礎,韓國留學生在中國占比較多,在韓國留學的的中國學生也是如此。雖然距離十分接近,但兩國文化交流還不夠深。因此,在中韓交流的場合上,經常遇到跨文化交際的障礙。本文以揚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揚州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實習的案例為基礎,其中,采用與韓國學生有關的跨文化交際失敗的案例。通過案例分析,分析跨文化交際失敗的主要原因,以及為了實現成功的跨文化交際,提出的相應解決方案。
關鍵詞:中韓跨文化交際;漢語國際教育;案例分析
一、引言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和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其他文化圈國家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跨文化交際無論何時何地都十分活躍。近年來,來華留學生、跨國婚姻、多文化家庭、國際學校等概念已不再陌生。從漢語國際教育的角度來看,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與對別國文化的接受能力是很重要的基本素養。隨著中國國內學習漢語的韓國留學生逐漸增多,從漢語教師的立場來看,接觸最多的學生應該是韓國學生。因此,可以看出中韓兩國還是最需要緊密的跨文化交往。
二、跨文化交際失敗的案例與分析
以下列舉的案例是在揚州大學漢語教師教外國學生的經驗中,沒有適當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案例。其中,嚴選引用了和韓國學生相關的案例或生活中會遇到的失敗案例,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來分析失敗的原因。
(一)案例一
1.案例描述
有一個韓國男留學生,經常喜歡戴帽子上課。中國同學們說他帽子很好看。這位韓國學生放假回國時,給中國男同學們買各種各樣的顏色的帽子,作為禮物想送他們。開學后,把帽子帶到教室讓同學們選。同學們有選紅色的,藍色的,黑色的,最后剩下綠色的帽子。他把最后沒有人選擇的綠帽子,非常熱情地送給了晚來的同學。這時,中國同學們都笑他說“讓他帶綠帽子”。這位韓國學生覺得莫名奇妙。覺得綠色的帽子很罕見顏色也鮮艷好看,同學們為什么諷刺他。
2.案例分析與跨文化交際的失敗原因
本案例中,韓國朋友不知道“戴綠帽子”在中國有別的含義。在韓國很多年輕男孩們喜歡帶休閑帽子,顏色各種各樣,很時尚,不覺得有什么奇怪。但是在中國,以前為了區分妓女家的家族,給這些女性的丈夫戴綠色的帽子。現在如果妻子或者女朋友在外邊有別的男生也會說“戴綠帽子”,所以給中國男性送綠色的帽子是失禮了。這是韓國男生因不理解這種文化內涵而發生的跨文化交際失敗的案例。
(二)案例二
1.案例描述
在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聚餐時,有韓國老人和中國年輕男學生。這位男學生在請韓國老人喝酒時,就跟在中國時一樣,拿起酒杯就喝了,但是這時旁邊的其他韓國男生就說是這樣是不可以的,這樣不好,但是這位男生卻不知道自己哪里錯了。
2.案例分析與跨文化交際的失敗原因
在上述案例中,表現了中韓酒文化的不同。在韓國老人和年輕人之前,級別分明,格外注重禮貌。在韓國喝酒時,如果和年紀大的人喝酒的話,會把上身轉過去,雙手捂著酒杯,這樣表示禮貌。但是中國人喝酒時,要對著對方,酒杯也要給對方看,要不然覺得你作弊,不實在。在此案例中,中國男生不懂韓國的規矩,導致尷尬情況發生。
(三)案例三
1.案例描述
韓國留學生穿著比較隨便,上課時部分留學生經常坐在桌子上,并且不像中國學生那樣對教師尊重,不但直呼其名,甚至和教師爭論得面紅耳赤。
2.案例分析與跨文化交際的失敗原因
在中國,師弟關系的界定比較清楚,課堂規律嚴明。教師對學生嚴肅,學生應以莊重的態度對教待師。要求學生認真聽講、記筆記、完成作業,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不會主動回答問題或是自由發表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但是,中國和其他國家能接受的道德范圍不同。韓國因為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對包括教師在內的長輩一定要有禮貌,但是,由于教育政策的多次改變,教師的地位逐漸下降。這樣的趨勢令最近的年輕人輕視向長輩應該具備的禮儀。正是因為如此,再加上缺乏文化意識以及跨文化交際經驗,出現了障礙。
三、實現成功的跨文化交際的方案
作為要接觸各種國籍外國人的對外漢語教師,必須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以下是以上述案例分析為基礎,面對有關成功的跨文化交際,提出的相應解決方案。
(一)相互尊重,認可文化多樣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大會上,宣布過文化多樣性,第一條說道:“文化超越時間和空間,呈現多樣化,這種多樣性在構成人類的群體和社會本質的獨創性和多元性中體現出來的。正如生物多樣性是自然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樣,文化多樣性是對人類來說,是交流、創新和創造的根源。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應該為現在和下一代提供優惠,并應該得到保障。”歐盟共同體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同時,大力弘揚文化創意,支持和促進文化的傳播與合作。然而,中韓兩國在跨文化交際方面,有比較封閉的傾向。
從中國社會方面來看,陳光磊(2005)指出,中國文化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社會取向,即個體服從整體,個體淹沒于整體。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崇尚中庸之道,主張合群,反對標新立異,特別排斥異類。
以韓國社會為例,與曾經經歷過多種族、多民族社會的西歐社會不同,韓國社會在很長時間內不斷維持“單一民族”的強烈信念。形成了共同的語言、戰爭的經驗和文化認同的信念,帶來了內部集團之間的強大凝聚力。此外,也間接排斥外部集團,對他人、異文化集團帶有偏見和歧視。因此,中韓兩國彼此之間需要開放的視角。畢竟,文化是通過國家及地區間的交流、相互融合發展下來的。不僅僅是學習彼此之間的文化知識,進一步說,為了和平共處和發展,在中韓兩國之間的跨文化交際中,要從尊重對方國家文化、承認多樣性開始,這就是成功的跨文化交往的起點,也是每個人需要培養的重要素養。
(二)增加海外派遣的機會
常言道,“在海外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人,眼光會變寬。”那么,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有外派工作經驗,在跨文化交際方面是否占優勢呢。???(2016年)指出,通過語言教師的海外派遣前后的比較調查,多文化態度的領域發生了變化。當然,也確認了派遣教師的個人特性帶來的差異,研究結果表明,派遣教師通過參與海外教師交流事業,對多文化的態度變得積極、開放。也就是說,有關跨文化的經驗越多,教師的跨文化態度和跨文化效能感就會發生積極的變化。因此,有必要繼續增加漢語教師的海外派遣機會,并鼓勵他們參與進來,使他們積累海外經驗,積極面對跨文化交際挑戰。
(三)擴大地區間文化交流
中韓兩國都擁有以中央政府為中心的行政體系,對社區和農村的關注時間并不長。但近年來,韓國出現了地區文化財團、地區慶典及文化活動越來越活躍。中國把“三下鄉”“農村圖書館”“農村通”等作為文化政策,關心本地區人民的文化需求;通過點擊可以查詢所有信息的數碼,但在13億中國人口中,仍然有很多人沒有享有應有的文化,相應的,不是通過電視或手機,而直接在現場接觸過韓國文化的人并不多。相反,韓國也有不少人直接接觸過中國文化,而不是在電視上看到的中國電視劇或電影。中韓兩國國民互相理解文化還只是處于建立了文化交流水平的框架階段。為了擴大中韓相互理解,進一步進行無障礙的跨文化交際,需要激活地區間的文化交流,在文化機構及文化團體之間的文化交流中建立相關體系。
四、結語
對外漢語教師是將中國和中國文化推廣到全世界的重要職業。接觸的主要人群是全世界人,因此,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必須培養的基本素養。中韓兩國在多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但跨文化交際的障礙仍在存在。本文列舉了跨文化交際的幾個失敗案例,分析了其原因,進而提出了對外漢語教師實現成功跨文化交際的對策,比如相互尊重,認可文化多樣性;增加海外派遣的機會;擴大地區間文化交流等。在21世紀的國際社會中,無論是在國家層面還是在個人層面,都必須不斷進行相互交流、合作,接受和理解對方的文化。
參考文獻:
[1]陳光磊.中國人心理問題的封閉性及其超越[J].廣西社會科學,2005(4).
[2]???.?? ? ????? ?? ?????? ??-?? ??? ????(研究通過國家間文化交流的未來發展方案——以韓中案例為中心)[D].???????????(慶熙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3]???.????????????-?????,???????, ????????????????(大學生的多文化接受性研究——以文化開放性、刻板印象與不平等對待、相互交流行動意志的關系為中心)[D].???????????(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4]???.?? ?? ????? ??? ??? ??? ??? ???? ??? ??(海外派遣經驗對教師的多文化態度與多文化效能帶來的影響)[D].?????????????(京仁教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