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鳴明
摘 要:為探討樹莓灰霉病及莖腐病的藥劑篩選及防治技術,2019年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國有大巴林場樹莓試驗區,以“海爾特茲”(秋果型)樹莓為試材,進行了50%速克靈、50%樸海因、木霉菌和70%甲基硫菌靈、1.5%金抗、25%阿米西達藥劑篩選試驗。結果表明,對防治樹莓灰霉病比較有效的藥劑為50%速克靈(腐霉利)1500倍液,其防效54.98%;對防治樹莓莖腐病比較有效的藥劑為25%阿米西達2000倍液,其防效68.52%。
關鍵詞:樹莓;藥劑;篩選;防治;防效
中圖分類號:S-3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330007
樹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為薔薇科懸鉤子屬多年生半灌木型落葉果樹,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向世界推薦的“第3代水果”,果實富含花青素、SOD、黃酮、鞣化酸等抗氧化物質,具有抗癌、防止心腦血管疾病、提高人體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阜新市地處遼寧西北地區,屬于北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雨適中,晝夜溫差大,具有發展樹莓產業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為我國樹莓的適宜種植區。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樹莓產業發展勢頭迅猛,至2019年,種植面積1000hm2,年產量約3000t,形成了遼寧省內規模最大的產業集群,成為阜新市農業特色產業,為當地農民增產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樹莓是阜新地區新興的產業,栽培技術研究基礎較為薄弱,隨著人工大面積集約化栽培,無公害防治難度大,各種病害的發生和流行呈現逐年加重的趨勢,導致產量低、品質差,個別年份損失慘重,已成為產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
為探討樹莓灰霉病及莖腐病的藥劑篩選及防治技術,2019年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國有大巴林場樹莓試驗區,以“海爾特茲”(秋果型)樹莓為試材,進行了50%速克靈、50%樸海因、木霉菌和70%甲基硫菌靈、1.5%金抗、25%阿米西達藥劑篩選試驗,旨在實現樹莓優質、高產、控病。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于2019年進行,試驗地為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國有大巴林場,年平均日照數為2865h,年均氣溫7.2℃,年降水量為480mm,無霜期150d,雨熱同季,四季分明。試驗區面積3.6hm2,土壤為沙壤土,有效土層80~100cm,土壤有機質含量1.15%,pH值7.3,有良好的排灌條件。
供試品種為四年生“海爾特茲”樹莓,栽植株行距0.5m×2.4m,架式為雙壁籬架,架上拉2道鐵線。實施免防寒栽培。
1.1 灰霉病藥劑篩選試驗
選用藥劑為速克靈(腐霉利),有效成份含量50%WP,日本住友化學株式會社生產;樸海因,有效成份含量50%WP,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生產;木霉菌,總有效成份含量2億活孢子/g,山東嘉禾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探討不同藥劑的防治效果。
藥劑處理試驗設3個處理。即速克靈(腐霉利)噴布1500倍液,樸海因噴布1000倍液,木霉菌噴布1500倍液。
小區面積5m×40m=200m2,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
1.2 莖腐病藥劑篩選試驗
選用藥劑為甲基硫菌靈,有效成份含量70%WP,江陰市農藥二廠有限公司生產;金抗(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有效成份含量1.5%,美邦農藥責任有限公司生產;25%阿米西達懸浮劑,有效成份含量250g/L,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探討不同藥劑的防治效果。
藥劑處理試驗設3個處理。即甲基硫菌靈噴布1000倍液,金抗(多抗霉素)噴布1200倍液,阿米西達噴布2000倍液。
小區面積5m×40m=200m2,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
1.3 防治時期及方法
全年噴藥2次,于2019年8月10日第1次防治噴藥,8月26日第2次防治噴藥。采用農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3WBD-20型)噴霧,噴藥后其它藥劑停用。
1.4 調查項目
每處理小區隨機取樣50株、果實50個。噴藥前后對小區進行病情基數調查。防治前1d,分別調查果實灰霉病及枝條莖腐病的發病率、病情指數;2次噴藥防治后15d,分別調查果實灰霉病及枝條莖腐病的病情指數、防治效果?;颐共〖扒o腐病的分級標準、發病率、病情指數如表1所示。
2 結果與分析
第1次藥劑處理前1d(8月9日),果實灰霉病及枝條莖腐病的發病率及病情指數分別為45.75%、52.00%和31.94%、30.50%。
第1次藥劑處理后15d(8月26日),3個藥劑處理對防治果實灰霉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以速克靈1500倍液處理的效果最好,病情指數12.19%,較防治前下降19.75%,防治效果61.83%,其它處理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為樸海因1000倍液、木霉菌1500倍液;3個藥劑處理防治枝條莖腐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以阿米西2000倍液處理的效果最好,病情指數17.33%,較防治前下降13.17%,防治效果43.18%,其它處理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為金抗1200倍液、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
第2次藥劑處理后15d(9月10日),果實灰霉病的病情指數較第1次防治有所增加,其由低到高依次為速克靈1500倍液14.38%、樸海因1000倍液20.38%、木霉菌1500倍液25.75%,以速克靈1500倍液處理的防治效果較好,為54.98%,其它處理依次為撲海因1000倍液、木霉菌1500倍液;枝條莖腐病的病情指數較第1次均有所下降,其由低到高依次為阿米西達2000倍液9.60%、金抗1200倍液13.73%、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14.27%,以阿米西達2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較好,為68.52%,其它處理依次為金抗1200倍液、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
3 結論與討論
樹莓灰霉病及莖腐病的發生與栽培品種、土壤理化狀況、田間管理措施及氣象因子關系密切,品種單一、規?;N植、氣候因子、管理粗放是造成病害多發的主要原因。本試驗中,樹莓灰霉病及莖腐病多發生于8—9月,高溫、高濕、多雨,易爆發真菌性病害,且病害傳播速度較快,因此,選擇適宜的藥劑防治至關重要。生產上應加強增施有機肥、整枝調控、合理留枝等栽培技術措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重防治結合,采用農業、化學、生物及物理等綜合防治技術控制病害的發生。
試驗結果表明,對防治樹莓灰霉病比較有效的藥劑為速克靈(腐霉利)1500倍液,其防效54.98%;對防治樹莓莖腐病比較有效的藥劑為阿米西達2000倍液,其防效68.52%。
本試驗僅研究了“海爾特茲”樹莓灰霉病及莖腐病的藥劑篩選與防治,對其它品種樹莓的病害防治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討。
(責任編輯 常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