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沖突及解決路徑探析

2020-04-17 12:52:12梅傲
中國流通經濟 2020年1期

摘要:自《內地與香港、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實施以來,粵港澳一直將知識產權保護作為三地間實現貿易便利化、自由化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由于粵港澳三地間法律制度的差異,產生了管轄權、沖突法、實體法以及司法協助等諸多方面的沖突,這些差異直接導致三地間知識產權法律糾紛的發生。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需要基于粵港澳現有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通過完善立法,強化司法和執法保護,紓解粵港澳大灣區現有知識產權法律沖突的困境,創新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以知識產權發展推動科技創新,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區際法律沖突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266(2020)01-0122-07

我國于2019年初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旨在將粵港澳大灣區創建成世界范圍內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國際化科技創新中心。知識產權作為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勢必在大灣區建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需要不斷協調完善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為大灣區內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創新法治氛圍,讓科技創新成為大灣區協調發展的剛需必配,讓知識產權成為大灣區參與國際競爭的源動力。[ 1 ]在司法實踐中,諸如商標或專利在其他法域被搶注、商標或專利的內容因不符合其他法域的法律無法取得知識產權而得不到保護等知識產權案件頻發。本文將對粵港澳三地存在的知識產權法律沖突現狀進行分析,從三地法律相異性入手探尋產生沖突的原因,并嘗試為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模式協調發展提供路徑。

一、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沖突之現狀

自《內地與香港、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簽署以來,隨著粵港澳經貿往來日漸密切,知識產權領域內的糾紛頻發,尤其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推進,糾紛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

2009年至2016年《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廣東法院網有關數據顯示,廣東省各級法院審結涉港澳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數量從2015年的109件、2016年的403件增長至2017年的968件、2018年的1 514件。在未來若干年內,廣東省仍將是全國涉港澳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發生的重點區域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知識產權法律糾紛日益增多,從側面反映出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諸多弊端,強化知識產權的立法、司法、執法保護是一個亟需正視的問題。

1.知識產權法律沖突之立法現狀

基于粵港澳特殊的現實原因,三地尚未制定適用大灣區統一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僅能以簽署合作方案的模式來進行協調。自從CEPA簽署以來的16年時間里,隨著各分階段協議的實施,在簽署之時未能預見到的問題在粵港澳三地貿易自由化的逐步深化中開始凸顯。對此,CEPA補充協議(三)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其中,旨在促進粵港澳三地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方面進行合作,如設立保護知識產權協調中心、交換關于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制定和執行方面的信息等,推動三地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交流與溝通。近年來,粵港澳在CEPA框架下簽署了一系列知識產權保護協議,但究其內容更多的只是對跨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做了原則性規定。雖然粵港澳基于CEPA框架也做了一些跨區域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工作,如成立“粵港保護知識產權合作專責小組”,但此種措施僅僅是在政策層面或執法層面,尚不能解決粵港澳三地在知識產權法律方面的差異問題,或者說,不能在CEPA框架下制定一種有效適用于粵港澳三地統一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

2.知識產權法律沖突之執法現狀

知識產權的地域性這一特點,以及粵港澳三地關于知識產權注冊登記方面法律規定的差異,使權利人不得不忍受煩瑣的行政程序、支出高昂的程序性費用且忍耐漫長的審批時間,這不僅增加了知識產權糾紛發生的可能性,同時也不利于知識產權的自由流通,例如在商標權方面極有可能出現商標搶注、商標重復申請等問題。為便利知識產權權利人了解各地知識產權的具體情況,廣東省知識產權局聯合澳門經濟局知識產權廳、香港知識產權署等港澳知識產權主管機構共同開發了“粵港澳知識產權資料庫”,以便于權利人通過該資料庫了解粵港澳三地各自關于知識產權的法律規定以及已經注冊登記的或正在審批中的專利、商標信息。但實際上,此類做法治標不治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法律沖突的發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法律制度相異性所帶來的問題。

3.知識產權法律沖突之司法現狀

知識產權案件的判決常常由于地域性、公共秩序保護等諸多原因而在其他法域難以得到承認與執行。內地與中國香港地區于2019年初簽署《關于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其中雙方相互承認與執行的判決范圍首次涵蓋著作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案件。盡管這種規定使部分知識產權案件在法律層面上有了被承認與執行的可能,但在審查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如以公共秩序保留等事由而被拒絕的現象,究其原因,仍然是粵港之間的知識產權法律存在沖突。這種差異也恰好解釋了部分專利權案件被排除在承認與執行范圍之外的原因。相對于商標權和著作權,兩地專利權法律的差異性更大,專利權案件更容易被拒絕承認與執行。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目前仍屬于以訴訟為主導的知識產權爭議解決模式,但在大灣區知識產權領域尤其是在當前追求高效定分止爭的環境下,該模式難以發揮其在其他領域內所具有的優勢。爭議解決模式的多元化,如非訴方式的仲裁、調解,更能適應大灣區知識產權領域發展的新要求。在實踐中,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調解中心所實行的多元調解、結果互證等模式,因其較低的金錢、時間成本更容易獲得當事人的青睞。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由于當前“一國兩制三法域”法律制度模式的掣肘,在知識產權領域不可避免地存在關于知識產權權屬、知識產權合同、知識產權侵權等方面的立法、司法乃至執法方面的法律沖突。如何協調粵港澳三地知識產權法律規定的相異性,降低知識產權糾紛發生率并高效化解已有知識產權糾紛,為創建世界范圍內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國際化科技創新中心奠定良好的法治環境,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積極面對的挑戰。

二、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沖突之溯因

盡管內地與中國香港、澳門地區均為《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的成員,但港澳兩地分屬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各自所適用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與內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有所不同,意味著三地知識產權的具體法律規定必然存在差異,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現實和潛在的法律沖突。

(一)沖突法上的差異

粵港澳三個法域知識產權法律的沖突,實際上是區際知識產權法律沖突。當粵港澳三地中任一地發生涉其他兩地知識產權糾紛,如粵涉港、涉澳時,需要通過適用某一沖突規范援引相應的準據法解決知識產權糾紛。但粵港澳三地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不同,有關知識產權的沖突規范必然存在差異。

1.知識產權合同爭議

對于內地來說,根據《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有關規定,知識產權合同適用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以及最密切聯系原則。在中國澳門地區,關于知識產權合同爭議的法律適用與內地相同,亦采用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與最密切聯系原則相結合的方法。在中國香港地區,雖未明確規定知識產權合同爭議的法律適用,但根據關于法律行為之債的規定可以認為,對此種爭議澳門法律采取同樣為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與最密切聯系原則結合的辦法。

在知識產權合同爭議的法律適用方面,粵港澳三地均采用了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與最密切聯系原則相結合的辦法。一方面,知識產權合同的法律適用遵循了合同領域的意思自治原則,允許權利人共同選擇愿意受其支配的法律來解決他們之間的爭議,在爭議發生時明確當事人各自承擔的責任從而迅速定分止爭。另一方面,在當事人未合意確定爭議發生所應適用的準據法時,引入最密切聯系原則,避免因準據法缺位而出現爭議無法解決的問題。然而在司法實踐中,在當事人未選擇知識產權合同所適用的準據法時,由法院根據最密切聯系原則予以確定,這在無形之中賦予了法院自由裁量權,存在法院濫用這種自由裁量權以選擇所謂的“具有最密切聯系”法律的可能。[ 2 ]案例判決中經常有這樣的表述:“由于雙方當事人未約定解決合同糾紛的法律,應適用最密切聯系原則,故應以中國的法律為準據法”。如在韓國樂金電子(亞洲)有限公司與佛山市正凱樂鑫電器有限公司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表述為:因雙方在簽訂的商標許可使用合同中未合意確定相關的適用法律,本案應以中國的法律為準據法。②也正是此種自由裁量權,使法官在粵港澳三地知識產權實體法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可能存在偏向于本法域當事人的傾向,從而選取對該當事人更有利的法律。

2.知識產權權屬及侵權爭議

對于內地來說,根據《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有關規定,知識產權權屬和內容適用被請求保護地法;知識產權侵權適用被請求保護地法,但在一定條件下允許當事人通過意思自治原則選擇法院地法。在中國香港地區,知識產權與股票、股份、流通票據、商譽等同屬無形物權,可依法主張未實際占有的物之權利,對它們均適用權利產生地(即授予地)的法律。[ 3 ]在中國澳門地區,著作權以及工業產權適用提出保護要求地的法律。

在知識產權權屬以及侵權爭議的法律適用方面,粵港澳三地存在差異,即沖突法所指向的準據法所屬法域不完全相同,如在侵權案件中,中國澳門地區適用的提出保護要求地的法律與內地適用的法院地法可能并非同一法域的法律。此種差異會引起一種沖突,即當發生糾紛時,選擇粵港澳三地中不同地方的法院起訴所適用的沖突規范不同,導致選擇的準據法相異,最終可能造成案件審判結論的差異。然而由于知識產權存在地域性,尤其是專利權、商標權以行政登記為要件,通常情況下被請求保護地與權利授予地相同,因此對粵港澳三地專利權(粵澳除外,內地專利權在中國澳門地區屬于延伸性權利)、商標權侵權案件,選擇任一地法院起訴最終所適用準據法并無明顯區別。③

從中國裁判文書網選取若干涉港澳侵權案件(參見表1)進行分析。前五個案件均為涉港商標權侵權,案件所涉商標均在內地注冊。若選擇在內地法院起訴,將適用被請求保護地法即內地法,同時法院地法亦為內地法,故被請求保護地法與法院地法相同,不存在產生沖突的可能。若選擇在中國香港地區法院起訴,將適用權利授予地即內地法。第六個案件為涉澳著作權侵權,案件所涉作品在內地發表,無論選擇在內地法院還是中國澳門地區法院起訴,都將適用被請求保護地法即內地法。正如前述,通常情況下被請求保護地與權利授予地相同,選擇粵港澳三地任一地法院起訴所適用的準據法并無實質區別。

但存在一種例外情況,即根據內地沖突規范本應適用被請求保護地法,但雙方協商選擇適用法院地法。如內地當事人在中國香港地區取得專利權并在中國香港地區被侵權,若在內地起訴,且雙方均選擇適用法院地法即內地法作為準據法,則會出現不適用香港法的可能。而著作權通常無需登記,如內地的著作權在中國香港地區受到侵權時,若在內地起訴,法院根據法律適用法的規定選擇中國香港法為準據法,而在中國香港地區起訴,法院則會適用權利授予地法即中國法為準據法。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就有機會選擇有利于自己的適用法律和起訴的法院。

(二)管轄權上的差異

對于知識產權合同爭議,當事人可以共同協議選擇管轄法院,粵港澳三地法院基于此種當事人合意取得對案件的管轄權。如若合同中沒有約定,粵港澳三地對于管轄權的確定存在不同規定,因此產生了司法管轄權上的法律沖突。同樣,對于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粵港澳三地確定管轄權的規定不同,亦存在司法管轄權上的法律沖突。

在內地,合同履行地以及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對合同爭議享有管轄權,侵權行為地以及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對侵權糾紛享有管轄權。法院主要是以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為依據對案件取得管轄權,對于不同類型的糾紛應適當增加可供選擇的管轄權依據。在中國香港地區,法院采取“實際控制說”,只要被告出現在境內即可具有管轄權,主要的依據是被告實際所在地域。中國香港地區法院行使地域管轄權要求被告在香港管轄范圍內出現時被適當送達即可,與被告國籍以及是否在香港有住所或慣常居所無必然聯系。[ 4 ]在中國澳門地區,法院取得管轄權的依據主要有兩種:一是案件所涉法律事實發生在澳門;二是被告有住所或者居所位于澳門。

事實上,內地與中國澳門地區關于管轄權的規定極為相似,在某種程度上都屬于由被告住所地法院或行為地法院管轄。而內地與中國香港地區取得管轄權依據的差異容易引發管轄權沖突。例如,被告在內地有住所,在中國香港地區期間收到法院的有關文書,則內地法院與中國香港地區法院因均取得管轄權而發生沖突。又如,被告為在內地登記的企業,在香港從事經營活動,則內地法院和中國香港地區法院均享有管轄權,多田野公司訴柏來福公司和深圳麥基公司(該公司在香港和內地均登記注冊)案就屬此種情況[ 5 ]。

(三)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

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應該將其準確界定為某一國家或地區授予的知識產權,通常只在本國家或地區的地域范圍內有效,知識產權的效力僅在該國家或地區的地域內有拘束力。[ 6 ]因此,從理論上講,粵港澳三地的知識產權僅在各自領域內受到法律保護,在其他地域如果未按照相應法律規定履行一定的程序,則其權利不能獲得保護;從實踐上看,粵港澳三地通過加入國際條約或者簽訂區域性條約等諸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知識產權的地域性。例如,著作權在任一地產生在其他兩地就可獲得保護;內地獲得的專利權利在中國澳門地區履行相應程序可獲得延伸性權利的保護。按照目前三地相異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除著作權外,專利權、商標權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域外被侵權的可能,這也為粵港澳知識產權法律沖突提供了基礎。

三、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沖突解決路徑探析

粵港澳大灣區現有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在新形勢下勢必會制約三地知識產權的自由流通與交融,必須尋求有效路徑破解“三法域”凸顯的立法、司法、執法保護方面的相異性所帶來的法律沖突。從立法角度看,大灣區應當依托現有粵港、粵澳知識產權合作機制,進一步協調各自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模式中的差異;從執法保護角度看,應建立大灣區知識產權信息交換機制和信息共享平臺,完善知識產權案件跨境協作機制,以實現大灣區知識產權技術的互認及保護;從司法角度看,應推動非訴訟爭議解決方式處理知識產權糾紛,打破原有的以訴訟為主的知識產權爭議解決模式,建立區際案件移送制度,解決案件可能的被拒絕承認與執行的問題。

鑒于知識產權與其他私法領域相比具備一定的公屬性,在大灣區建設中突破原有的粵港澳三地分屬不同法域的法律制度模式成為可能。

(一)協調統一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制度

隨著CEPA的緊密實施以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步伐的加快,構建有關知識產權區域保護的規則具備了可能性,并具有國際法基礎:內地與中國香港地區、澳門地區所分屬的三個法域各自獨立,三地對知識產權法律的制度設計是三個法域獨立行使自有立法權的體現,亦是三個法域理性選擇的結果;三法域中任一法域的制度安排不僅要建立在符合本法域利益的基礎上,也必須同時兼顧其他法域的利益。[ 7 ]粵港澳三地加入的諸多國際條約,為建立統一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礎。

1.主導機構

粵港澳三地政府間合作機構粵港澳合作聯席會議,可以作為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統一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主導機構,由該機構負責統籌相關法律制度的制定、實施、監督,但這涉及該機構是否享有立法權的問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諸多區際法律沖突將產生,現有法律制度難以在新形勢下完美地解決此類法律沖突,因此對現有法律制度的修改成為必然。這意味著必須賦予相關機構一定的立法權,以制定適用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統一適用法”。根據我國憲法及其他法律的規定,可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粵港澳合作聯席會議一定的立法權,允許其在不違背憲法及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等前提下,有權在粵港澳大灣區制定適用于大灣區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

2.政策互認模式

“區域統一適用法”的制定并不能一蹴而就,是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不斷發展以及CEPA的不斷完善而循序漸進的過程。目前,減少現有知識產權法律沖突的辦法是基于CEPA框架簽訂新的補充協議,而政策互認是消除區際知識產權沖突、實現統一立法的重要途徑,[ 8 ]目的在于協調三地知識產權程序法以及沖突法、實體法中的有關規定。在知識產權沖突規范方面主要是統一現有關于涉外知識產權糾紛的規定;知識產權實體法方面主要是對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中的有關法律概念、法律術語以及其他實體規定進行互認;知識產權程序法方面主要是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減免申請費用以及代理資格等其他程序方面問題。

3.示范法模式

大灣區可以參照歐盟、美國解決區際法律沖突的區域性規則,即示范法模式,解決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區際法律沖突。歐盟采用開放協調機制,該機制由四個基本要素組成,即基準設定、最佳實踐、定期評價、共同學習。[ 9 ]其一,基準設定,即由歐盟制定綱領性的、普遍適用于各國的評定標準,或者說設定一個既定目標起到指引各國行為的作用;其二,定期評價,即各國根據歐盟設定的目標,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適用于本國的行動計劃,由某一常設機構在該計劃的執行過程中進行監督,評估執行效果;其三,最佳實踐以及共同學習,即歐盟對各國行動計劃的執行效果進行評價,結合評定標準和既定目標,選出最佳實踐,倡導各國共同學習。美國經常、廣泛地采用示范法方式,即由學術機構等編撰某種不具備法律效力的示范法,各州以該示范法為框架,制定相同或類似的實體法以謀求法的統一。[ 10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現有法律模式的特點,既可由粵港澳合作聯席會議主持制定示范法,亦可對學術機構等組織擬定的示范法予以認可。這種示范法僅作為建議參考而不具備強制法律效力,粵港澳三地政府在示范法基礎上可以進行變通,實行相同或類似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

經過示范法一定時期的實踐后,粵港澳合作聯席會議在對示范法施行過程中新產生的法律沖突問題基礎上,以示范法為框架,制定大灣區內統一適用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最終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模式的統一協調。

(二)建立粵港澳知識產權互認機制

知識產權互認機制主要是指在粵港澳任一地取得某項知識產權之后,可以同時取得其他兩地對該項知識產權的承認和保護。吳漢東教授在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聯盟成立儀式上提出“一件技術、一項申請、一次授權,同時在三地取得同樣效益”的構想,即知識產權權利人在粵港澳任一地提出申請,一經授權,便可在其他兩地獲得法律保護,無需再到其他兩地重復提出申請。

實際上,粵港澳知識產權互認機制不是毫無經驗可供參考。正如前述,內地專利權在中國澳門地區可以獲得延伸性保護,內地權利人無需在澳門重復提出申請,僅需要在澳門地區進行簡單登記即可獲得保護。故粵澳之間可以將此種模式擴大到商標權領域,粵港之間可以參考粵澳模式實現專利權、商標權的互認,最終實現粵港澳三地知識產權的互認。這一政策互認機制可避免由于法律規定不同而造成的程序煩瑣、費用高昂等問題,極大地便利知識產權權利人獲得授權,促進知識產權的流通、轉讓以及許可使用。

(三)推動以非訴訟爭議解決方式處理知識產權糾紛

非訴訟爭議解決方式因其具有訴訟不可比擬的優勢而頗受當事人青睞,尤其是具有準司法性質的仲裁。通過仲裁解決知識產權爭議在近年來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推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仲裁與調解中心的成立更是彰顯了世界范圍內眾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知識產權仲裁的認同。

與訴訟相比,知識產權仲裁具有如下優點。其一,知識產權存在保護期限,仲裁是一裁終局制度,程序較為簡單,可以高效解決糾紛,避免復雜冗長訴訟程序耗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其二,知識產權糾紛尤其是專利權糾紛多涉及復雜的專業技術,仲裁可以選擇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專業仲裁人員,避免法官因對知識產權技術性問題疏于了解而做出有瑕疵的判決;其三,知識產權糾紛可能會涉及商業秘密,在解決糾紛的過程中對保密有著極高的要求,仲裁保密性強,仲裁程序和仲裁裁決一般都不公開,更能保護糾紛所涉的商業秘密;其四,知識產權判決在其他法域得到承認與執行的難度較大,而作為《承認與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的締約國,只要不違背公約及有關法律規定,知識產權仲裁裁決均能夠順利地在其他法域得到承認與執行;其五,當知識產權糾紛涉及前沿技術內容而法律未做規定或規定滯后不能提供法律依據時,仲裁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解決,例如,在雙方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遵循公平合理原則做出裁決。

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仲裁中心,突破原有的地域性限制,使得粵港澳三地仲裁規則、仲裁員、仲裁模式等機制實現互認,這不僅能夠使知識產權仲裁裁決在大灣區內擁有更強的說服力,也更易于知識產權仲裁裁決得到承認與執行。

(四)完善大灣區區際司法協助制度

正如前述,多個法域的法院同時獲得管轄權可能引起管轄權沖突和規范沖突,誘使當事人選擇有利于自己的法院起訴。在《關于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中,對于做出被承認與執行的知識產權判決的法院是否具有管轄權進行了規定,④可以視為當事人在知識產權糾紛中選擇法院行為的一種規制。當某一法域的法院本不具有管轄權,或者不同法域的法院均具有管轄權的情況下,考慮到對管轄權以及可承認與執行判決類型的相應規定,考慮判決被承認與執行的難度,建立區際案件移送制度不失為一種替代性的解決方案。區際案件移送制度,主要是指不同法域的法院之間基于特定的原因或考慮,將其受理的案件通過一定的程序移交給另一法域的法院審理,這種制度可以基于管轄權不當、存在更方便管轄法院等原因。我國就涉外民事案件專門設定了不方便法院原則,在以往對案件的審判過程中也存在以訴訟不方便為由駁回訴訟的情況,如東鵬貿易公司訴東亞銀行信用證糾紛案⑤以及香港居民蔡某訴王某離婚案,這為建立區際案件移送制度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一方面,區際案件移送制度可以有效解決在多個法院享有管轄權或者已受理案件的法院并非最合適的情況下,將案件交由最適合法院,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管轄權沖突的問題,避免當事人挑選法院甚至當事人在多法域同時起訴而發生平行訴訟的問題;另一方面,將域外判決轉變為域內判決,無需經過對域外判決的承認過程而直接作為域內判決加以執行,不存在判決被拒絕承認與執行的風險。[11]基于現有的法律體系,在大灣區建設中這一制度可采取司法協助的方式,在未來粵港澳三地先基于互惠原則進行試點,在條件成熟時簽署有關司法協助協議,并使其成為一種常態化的制度。

四、結語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持續推進和CEPA更深入貫徹的落實,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已經成為粵港澳三地法律制度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產權作為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對創建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全球范圍內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國際化科技創新中心舉足輕重。然而,由于諸多原因,粵港澳三地在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方面參差不齊,隨著三地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發展,知識產權糾紛數量在近年來呈現出急速增長的趨勢。粵港澳“一國兩制三法域”背景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相異性,也加劇了知識產權區際的法律沖突。在大灣區建設的新形勢下,粵港澳三地勢必將在知識產權領域內進行一系列深度合作,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區際合作,因此,應充分發揮粵港澳科技研發與產業創新優勢,連通大灣區創新產業交互渠道,破除影響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瓶頸和制約。通過完善立法,強化司法和執法保護,創新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以知識產權發展推動科技創新,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張永嘉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此表示感謝。

注釋:

①典型案例包括香港六福集團有限公司與深圳市六六福珠寶首飾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案、中山市咀香園食品有限公司與澳門咀香園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案等。

②參見(2017)粵0604民初7672號判決書。

③另有(2018)粵20民終464號為(2016)粵2071民初24671號二審,法院認為一審關于沖突規范的適用及準據法的確定準確無誤。

④侵權、不正當競爭、假冒行為實施地在原審法院地境內,且涉案知識產權權利、權益在該方境內依法應予保護的,才應當認定原審法院具有管轄權。

⑤在此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給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做了批復,適用了不方便法院原則,以雙方當事人均為香港法人以及糾紛的產生與內地無關為由,為方便訴訟起見,裁定駁回原告起訴。

參考文獻:

[1]張曾曾.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治理研究[J].智庫時代,2018(29):244-245.

[2]梅傲.“人本”語境下的規則沖突與沖突規則[J].現代法學,2012(4):143-150.

[3]楊德明.中國內地與港澳地區知識產權法律沖突與法律適用問題研究[J].知識產權法研究,2005(1):25-43.

[4]CLARKE W S.Hong Kong civil court practice[M].Hong Kong:Hong Kong LexisNexis,2005:55-56.

[5]呂伯濤.涉港澳商事審判熱點問題探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8.

[6]ANDREA SLANE.Tales,techs,and territories:private in? ternational law,globalization,and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borderlessness on the internet[J].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2008(71):129-151.

[7]易在成.粵港澳合作機制中突破知識產權地域性的探討[J].暨南學報,2015(1):18-23.

[8]盧純昕.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知識產權協調機制[J].學術研究,2018(7):66-70.

[9]朱最新.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立法的理論建構[J].地方立法研究,2018(4):11-20.

[10]王春業.區域合作背景下地方聯合立法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117.

[11]江保國.超越隔閡:人民法院港澳臺法查明實證研究[J].法商研究,2017(4):144-156.

責任編輯:方程

Analysi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Conflict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nd Its Solution Path

MEI Ao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of Law,Chongqing401120,China)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PA,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 have always regard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s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process of trade facilitation and liberalization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legal systems between 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there are conflicts in jurisdiction,conflict law,substantive law and judicial assistance,which directly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egal disputes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legislation,strengthen the judicial and law enforcement protection,relieve the existing legal confli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innovate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and create a good legal enviro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Key word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intellectual property;interregional conflict of laws

收稿日期:2019-11-08

基金項目: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項目“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法律沖突及解決研究”(18SFB3045);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企業海外發展的域外法律保護問題研究”(2019YBFX026);重慶市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我國涉外侵權法律適用司法實證研究”(CYS19163)

作者簡介:梅傲(1981—),男,四川省達州市人,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私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 四虎综合网|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亚洲国产清纯| 久久香蕉国产线| 精品人妻AV区|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中文一级毛片| 经典三级久久| 婷婷激情五月网|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国产免费黄|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日本午夜三级| 日韩专区第一页| 自拍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91国语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熟女视频91|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青青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中文字幕2区|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a毛片在线|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日本久久网站|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久久国产热|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国产在线欧美|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天天干伊人|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国产jizz| 看国产一级毛片| 日本午夜三级| 五月天天天色|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亚洲天堂高清| 91网址在线播放|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日韩在线第三页|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理论片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