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成天一針見血,
自認快意恩仇。
苦心尋章摘句,
風雨中猶清醒。
所謂生民立命,
過眼便成浮塵。
文章若能濟世,
應問懸壺之人。
在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最后一批摘帽縣各項工作正穩步推進。近日,西部地區某縣住房異地搬遷項目進度嚴重滯后,被省領導當面問詢。正當該縣有關負責同志無言以對時,承包商冒出一句“交通不便影響材料運輸”,將火引到了交通頭上。
經核實,該縣規劃建設1.2萬套安置房,分布在196個點,計劃于2019年底完工,但因中標單位組織不力,至今完成數量不足2000套。而該縣交通扶貧項目已于2019年底全面完成,部分早期建成的項目因集中運輸導致局部路段“暢返不暢”。據全口徑統計,與安置房建設勉強相關的路段僅7處,占比不足該縣交通扶貧項目的3.6%。
眾所周知,“三通一平”是集中安置點建設發包的基本前提。因其涉及施工組織、運輸成本等,有經驗的承包商從現場考察開始,就會高度關注道路運輸條件。在進場超過1年后再將問題推給道路顯然是別有用心,何況集中安置點運輸道路并非交通行業保障范圍。
簡單地分析就可以看出甩鍋者的手段并不高明,但這事之所以能鬧得沸沸揚揚,說明中標人深諳此道,更說明行業邊界并不為外界甚至高層領導了解——當不明真相者遇到蓄意挑事者時,行業的被動就開始了。
最樂觀的情況是,領導將相關問題發回給行業,讓行業去了解、處理,這時行業就有了解釋的機會,可以洗脫罪責。最糟糕的情況是,領導不給任何解釋的機會,而此時行業對飛來橫禍還毫無知覺,于是行業所有的前期努力都付之東流。
可見,行業應該認真對待類似甩鍋事件,在可以說話時旗幟鮮明地回應無理挑釁——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力軍,我們也有行業的“兩通”目標,為更好地保障貧困群眾走上小康路,“暢返不暢”治理目標也需要如期完成。在自己時間極度緊張時,還能最大限度地為其他行業提供方便,我們已經仁至義盡。對于道路條件影響材料運輸這口鍋,咱不能背,也不該背!
當地農民兄弟曾經說過的兩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一是“沒有習主席和黨中央的關心,我們三代人也不可能修出這么好的路”;二是“農村公路的建設是我們這個地方第二次‘一步跨千年’”。可見,對于道路的改善,受益群眾有著無比深刻的認識。
為更好地體現行業的善意,在勉強相關的7處路段,當地交通部門向政府建議,給對方一個運輸窗口期,請其提供材料運輸計劃,在固定時間內集中運輸,用行業的溫暖融化對方的冷酷。至此,事情的處理就算告一段落。
脫貧攻堅進入收官階段,在需要拿出實際成果供人檢驗時,一些南郭先生便會原形畢露。為延緩暴露時間,他們必然會找各種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為自己開脫。我們需要警惕的是無處解釋時的莫名蒙羞。在可以解釋時,為“飛刀”和“黑鍋”找到回家的路,旗幟鮮明地予以回擊。須知,個人可以委屈,但行業決不窩囊!對于無法預料的“暗箭”,我們應主動出擊,通過新聞媒體、宣傳標語等讓行業政策入心,讓高層領導熟悉行業邊界,當再次面對精心包裝的“黑鍋”“暗箭”時,能在關鍵時刻張開慧眼。到了那時,行業便可心無旁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