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琦 長謠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海外留學生境況成為關注焦點。
從2月下旬至今,全球疫情持續升級,多國新冠肺炎確診數攀升。2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賽宣布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此前的“高”上調為“非常高”。
截至北京時間3月4日12時,除中國外,74個國家累計確診12621例新冠肺炎,累計死亡218例。其中,韓國確診5328例,意大利確診2502例,伊朗確診2336例,日本確診1000例。
世界疫情形勢嚴峻,為國內的抗疫工作帶來了挑戰,嚴防境外輸入病例至關重要。與此同時,海外留學生的安全問題也引發民眾的擔憂與關切。
病毒筑起的“壁壘”
事實上,自從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出現以來,中國留學生群體的學習與生活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嚴重影響。世界多國相繼出臺入境管制措施,給身居國內的留學生入學、返校造成阻礙。據悉,澳大利亞出臺的對華旅行禁令導致近70%的中國留學生無法如期返澳,受影響的中國學生初步估算有十萬之眾。日前,新西蘭政府稱,旨在阻止新冠肺炎傳播的旅行禁令,已經導致11280名(占總比41%)中國留學生無法按計劃抵達新西蘭上學。2月19日,俄羅斯宣布,自莫斯科時間2月20日零時起,臨時禁止持工作、私人訪問、學習和旅游簽證的中國公民入境。2月26日,俄方宣布,將所有預防新冠病毒輸入的政令延至4月1日。這意味著,4月1日之前,留在國內的留學生暫時無法返回俄羅斯學習。
當前,韓國疫情態勢不容樂觀,韓國教育部也在不斷強化中國留學生管理措施。中國留學生入境時,須按照有關程序進行健康狀況確認,入境后,須自我隔離14天并每日報告身體狀況。對于入境有困難的中國留學生,韓國教育部建議本學期休學或通過遠程授課獲得學分認證。
此外,多國簽證中心延遲開放、推遲預約時間,給中國留學生出境帶來了麻煩。而包括雅思、托福、SAT、GRE等在內的考試在全國范圍內取消2、3月的考試,也影響了打算出國的學生的申請進程。
針對疫情為中國留學生學業帶來的困難,各國的政府、高校也紛紛出臺措施,旨在減輕中國學生受到的影響,如提供網上課程,改進學分認證方式、提供補貼資助等。盡管如此,疫情帶來的沖擊仍然客觀存在。病毒筑起的“壁壘”,讓無數徘徊在國內的留學生陷入了迷茫。
返校還是休學?
受疫情影響,身處國內的留學生不能按時如入學、返校。而對于身居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來說,情況同樣“難上加難”,甚至更加令人憂心。尤其是近段時間以來,世界多國確診病例飛速增長,身處異國他鄉的學生們如何確保自身安全?能否得到當地政府和學校的充分保護?這些問題讓家長牽腸掛肚,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當前,韓國的確診病例數量僅次于中國,疫情進展之快令人心驚。3月1日,韓國政府通報首例中國學生確診案例,該名學生2月28日入境韓國。在韓的中國留學生成為最受關切的群體。各大媒體也對在韓中國留學生的情況進行了報道。
3月初是韓國開學季,2月末3月初是中國留學生赴韓返校的高峰時期。據韓媒報道,目前已經有1.9萬中國留學生抵達韓國。入境的中國留學生需要在手機上安裝“自我診斷應用程序”專用App,入境后自我隔離14日,并通過該款App每天通報身體狀況。
日前,鳳凰網視頻采訪了一名就讀于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她表示,近幾日學校會在機場為中國留學生設置特別的導向臺,負責為他們解決問題。各個學校會派專門的巴士接留學生。學校的國際交流處也會每天打電話詢問留學生的身體狀況。
央視記者也探訪了韓國漢陽大學的學生宿舍,采訪了正在隔離期間的中國留學生。這名留學生處于隔離的第10天。據介紹,在隔離期間,她獨自住在一個兩人間,老師為處于隔離期的學生分發了口罩、洗手液以及基本的生活用品,每天需要給學校上報體溫,并通過“自我診斷應用程序”報告是否有發熱、咳嗽等癥狀。宿舍里生活設施比較齊全,每天可以自己做飯。
與此同時,還有大量中國留學生滯留國內,不能及時返校。1月,中國疫情發生以來,中韓航班驟減,導致部分學生返韓困難。2月下旬,韓國疫情蔓延,為更多留學生返校造成了障礙。
韓國教育部表示,對于不能按時獲得赴韓簽證、不能確定赴韓日期以及不能確定在韓居住地等入境有困難的中國留學生,建議本學期休學或通過遠程授課獲得學分認 證。
2月28日,教育部平安留學也向留學生發出了暫緩赴韓的提醒。教育部平安留學表示,經過中國教育部與韓國教育部協商,為保護中國留學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議尚在國內的學生學者在新冠肺炎疫情穩定之前,暫緩赴韓國學習和研修。
休學還是返校?這成為許多留學生的艱難選擇。韓國疫情態勢嚴重,此時返韓讓學生和家長都不放心。而選擇休學也會面臨很多問題。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一位暫時留在國內的留學生告訴記者,一旦選擇休學,就意味著延遲畢業,要辦理許多繁瑣程序,還要承擔高額的房租成本。
韓國教育部表示,將面向本學期休學的留學生放寬學分限制,通過集中修學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休學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將鼓勵各高校簽署互認學分協議,方便中國留學生在華期間網上選修其他學校的課程獲取學分。
口罩戴還是不戴?
疫情帶給海外留學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學業方面。文化習慣的差異造成了很多不適應,甚至會帶來歧視。比如,國外很多國家的人沒有戴口罩的習慣,當中國留學生為防止疫情戴著口罩出門時,會承受很大的心理壓 力。
新京報旗下“緊急呼叫”新聞欄目報道了意大利米蘭留學生的見聞。該留學生表示,當她戴著口罩出門時,路人看待她就像看待一個奇怪的怪獸一樣,這種壓力使她覺得比病毒更可怕。出于這樣的原因,這名留學生選擇了回國。回國開始接受隔離時,她說,“在米蘭的時候,意大利宣傳被病毒感染的人才會戴口罩。所以我每次出門戴口罩,他們都會繞著我走,會捂上鼻子,還有人拿手機拍我,讓我覺得壓力特別大,特別惶恐。現在我終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戴口罩了。祖國給我的安全感就是滿分。”
不僅在意大利情況如此。包括法國、德國、英國等在內的歐洲國家發布的官方防疫手冊也都并不建議普通民眾佩戴口罩。
當前,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態勢并不樂觀。截至北京時間3月4日12時,意大利確診2502例,法國確診212例,德國確診196例,西班牙確診165例,英國確診51例,瑞士確診40例……以意大利為首的歐洲各國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在這樣的形勢下,一些歐洲國家官方不建議民眾戴口罩,民眾“拒戴口罩要自由”等行為讓許多國內網友感到不解。
針對這樣的問題,澎湃新聞采訪了多位在歐洲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一名在意大利羅馬留學的中國學生說:“在這里,如果一個人戴著醫用口罩出門的話,意味著他是一位危重癥或者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在他們培養的公共衛生觀念中,如果患有這樣的嚴重疾病,應當自覺在家隔離,而不應該跑到公共場合,這時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據這名留學生介紹,在當地戴口罩會招致別人異樣的目光,她和身邊的留學生們都沒有選擇天天戴口罩,而是盡量少出門,在家自我防護。另一位在挪威留學的中國學生則表示,“這么說吧,在這邊戴口罩,就仿佛在國內套個絲襪在頭上出門。”
當前,中國駐多國大使館發出關于加強防范新冠肺炎的提醒。教育部平安留學也提醒海外留學生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最新動態,切實做好自我防護。此外,英國發生多起以新冠肺炎疫情檢查為名,針對華僑和中國留學生的入室搶劫、街頭攻擊事件,在此提醒當地留學生務必加強安全防范,出行保持警惕。
心系祖國 共同抗疫
隔離、停課、被歧視、入境受阻、被迫休學……一場疫情,讓留學生陷入了種種困境。然而,在這場疫情中,留學生們也因為愛國和擔當贏得了廣泛的關注。自從1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暴發以來,身居海外的留學生們心系祖國,通過各種方式為國內受疫情影響的人們提供幫助。
據報道,1月底,韓國中國學人學者聯誼會在韓國發起募捐活動,募捐的主要對象是在韓留學生,他們沒有收入,捐款也以小額為主,最終一共募捐的總數為53萬元。
據神州學人報道,1月31日,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以下簡稱“全波學聯”)發出捐贈倡議書,眾多在波中國學生學者、孔子學院教師、波蘭友人,以及從波蘭學成歸國的學子積極響應。截至2月13日0時,全波學聯共收到224筆捐款,共計人民幣63192.4元。
據人民網報道,2月12日,烏克蘭中國留學生“以歌相約”,用蕩氣回腸的歌聲聲援祖國,向祖國表達抗疫勝利的祝福。烏克蘭利沃夫留學生與廣西詞作者毛妤斐、曲作者巴野共同創作抗疫公益歌曲《以歌相約》,向戰斗在疫情防控一線的英雄們表達敬意。
據美國中文網報道,2月22日晚,美國南加州大學(USC)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CSSA)在該校舉辦了主題為“貳拾望春回”的晚會。節目全部由留學生自編、自導、自演,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并多次為“武漢加油”。晚會所有的門票收入,將用于捐贈湖北,支持抗擊疫情。
此類事例不勝枚舉。疫情期間,身處世界各國的中國留學生紛紛為祖國抗擊疫情貢獻力量。自1月底以來,留學生將防疫物資從海外寄往國內、為抗疫募捐款項的消息就見諸報端,展現了青年人的拳拳愛國心與強烈責任感。
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中國在疫情中,多次受到各國援助,留學生們也以自己的方式回報幫助與表達感恩。近期,日本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重,當地口罩處于斷貨狀態。不少在日華人華僑、留學生自發走上街頭,將籌集到的口罩分發給路人,以感謝日本各界對于中國抗疫的援助,再一次印證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