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風電開發建設情況專項監管
8月6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開展風電開發建設情況專項監管的通知》(國能綜通新能〔2020〕78號)。由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2020年風電開發建設情況專項監管。重點監管內容如下:
政策落實情況。包括地方能源主管部門是否按照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組織項目建設;是否按照消納能力合理安排新增項目規模;是否按要求組織開展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和海上風電項目競爭性配置,方案是否科學合理,程序是否公開公平;分散式風電項目建設是否按照有關規定執行;是否存在向投資企業捆綁其他產業項目、轉嫁分攤收取不合理費用情況。
電網公平接入情況。包括電網企業是否定期開展消納能力研究論證,制定消納方案,定期向社會公開消納容量空間;是否按規定及時向風電企業出具并網接入意見;是否存在未及時建設電網配套接入工程和回購企業自建送出工程情況;是否按照規劃和消納能力合理安排項目并網時序;是否存在要求風電企業超標準配置接網設備和不合理收費;是否公平合理考核風功率預測結果。
還包括風電規劃及年度建設方案執行情況、項目建設標準執行情況和項目核準建設情況等。
國家征求“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意見
8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布,明確分類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建設:
“風光火儲一體化”建設。鼓勵存量煤電機組通過靈活性改造提升調節能力,明確就近打捆新能源電力的方案;對于增量基地化開發外送項目,按照政策要求,以大型煤炭(或煤電)基地為基礎,優先匯集近區新能源電力,嚴格控制煤電規模;對于增量就地開發消納項目,在充分評估當地資源條件和消納能力的基礎上,優先利用近區新能源電力。
“風光水儲一體化”建設。鼓勵存量水電機組通過龍頭電站建設優化出力特性,明確就近打捆新能源電力的實施方案。對于增量風光水儲項目,嚴控中小水電建設規模,以西南水電基地為基礎,優先匯集近區新能源電力。
“風光儲一體化”建設。對于存量基地,結合新能源特性、受端系統條件和消納空間,研究論證增加儲能設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確實施方案。對于增量項目,積極探索以具備豐富新能源資源條件基地為基礎,充分發揮配套儲能設施的調峰、調頻作用,最小化風光儲綜合發電成本,提升價格競爭力。
財政部明確提出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
8月6日,財政部發布《2020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明確提出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
在支持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聯合有關部門明確將購置補貼政策延長至2022年年底,同時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延續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支持;支持增加國內油氣產量;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繼續通過從電價中征收附加的方式支持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水平提升,成本下降。
補齊生態短板等其他方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下達資金256億元,重點支持補齊農村生態環境短板。繼續支持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發展。安排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和中西部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資金120億元。
未來多措并舉保能源安全。繼續支持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采利用,支持可再生能源健康發展,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建立和完善能源安全儲備制度。降低企業用電用氣成本,階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氣價格。
吉林推進2020年新增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
8月14日,吉林省能源局新能源處組織召開了2020年新增風電、光伏發電項目調度協調推進會議,聽取了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對項目進展情況及存在問題的工作匯報,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會議指出,電網企業要做好項目接網服務,考慮電網逆分布特點,新能源項目主要布局在西部電網薄弱地區,電網接入存在一定困難,項目單位要加快開展接入系統設計工作,在完成項目規劃用地預審、核準、環評水保、本體可研等工作后,充分考慮對電網技術安全影響,盡快編制電網接入技術設計方案。
會議要求,一是搶進度,必須要在規定時間節點內完成規定動作,加快項目核準、開工建設,2021年年底前建成并網。二是重合力,政府、電網、企業三方要形成工作合力,密切協調配合,相互支持幫助,確保項目及時有效推進,避免中梗阻。三是勤督促,要經常性調研項目進展情況,并通過各種形式溝通聯系,及時提醒,確保問題發現及時,解決及時。四是嚴獎懲,對于沒有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實物工作量的,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懲處,對于提前完成工作進度也要按照要求給予獎勵,通過獎懲機制,更好激勵企業加快項目建設,早日投產達效。
安徽明確各市場主體承擔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
8月18日,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征求安徽省2020年度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實施方案意見的函》。據悉,安徽202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消納責任權重最低為15%,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最低為12.5%。
根據文件,各承擔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的市場主體2020年承擔消納責任權重如下:
第一類市場主體(售電企業)中,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承擔與其年售電量相對應的消納責任權重,其中,總量消納責任權重最低為21.2%,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最低為17.7%。各類直接向電力用戶供(售)電的企業、獨立售電公司、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等,承擔與其年供(售)電量相對應的消納責任權重,其中,總量消納責任權重最低為13.6%,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最低為11.3%。
第二類市場主體(電力用戶)中,通過電力市場購電的電力用戶(不包括通過售電公司代理購電的電力用戶),承擔與其通過電力市場年購電量相對應的消納責任權重,其中,總量消納責任權重最低為13.6%,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最低為11.3%。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承擔與其年使用自備電廠發電量相對應的消納責任權重,其中,總量消納責任權重最低為13.6%,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最低為11.3%。
廣東明確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
8月25日,廣東省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征求廣東省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實施方案和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實施方案意見的函》。據悉,廣東202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消納責任權重最低為28.5%,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最低為4.5%;激勵性總量消費責任權重為32%,激勵性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為5%。
《方案》明確2020年最低總量消納責任權重為31.5%、最低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為5.0%、激勵性總量消納責任權重為35.3%、激勵性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為5.6%。
《方案》要求引入有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需求的市場化用戶、售電公司、集中式風電和光伏企業開展交易,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采用價差模式簽訂年度雙邊協商合同,用戶側可自主選擇參加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和中長期電能量市場交易,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合同優先結算。在年度雙邊協商交易的基礎上,研究增加月度雙邊協商、月度掛牌等交易品種。條件具備時,研究開展可再生能源電力參與現貨市場交易。
中車株洲電機廣東陽江海上風電基地項目正式奠基
8月18日,中車株洲電機廣東陽江海上風電基地項目在陽江高新區正式奠基。
該項目致力于打造集大功率、多路線海上風力發電機科研、生產、銷售、服務及咨詢為一體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生產基地。項目開工奠基標志著陽江市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發展迎來新突破,加速推動陽江世界級風電產業基地不斷走向“高精尖”。
根據規劃,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將投資10億元建設該項目,其中,一期預計投資6億元,將國際領先軌道牽引電機技術引入到風力發電機研制過程中,培育年產500~800臺6.0~8.0MW直驅、6.0~12.0MW半直驅風力發電機和3.0~5.XMW雙饋及異步風力發電機制造能力,預計可實現年產值約10億元;二期計劃投資4億元,用于廠房擴建提升產能和新產業孵化,規劃實現年產值約20億元。基地落成后將進一步完善陽江市海上風電產業鏈條,進一步推動風電產業做大做強。
首套用于風電的240噸重載自動導引運輸車研發成功
8月28日,天津朗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舉辦了240噸重載自動導引運輸車(AGV)發布會。
此次該公司推出的AGV產品,長10米、寬3.6米、高0.8米,由12驅24個輪子協同驅動,載重量可達240噸,可手動操作或自動運行,是我國首套用于風電整機智能制造的240噸重型AGV。會上,該公司還與河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電工所天津先進電氣技術研究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據了解,天津朗譽科技擁有50余項專利和獨有技術,其重型AGV承載重量可達到600噸。
該公司AGV產品在伺服控制系統、無線通信系統、同步液壓系統、電量監測系統、安全防護系統、智能調度系統、故障自診斷系統等八個系統中都有獨特技術創新。特別針對超大超重件運輸提供“無人化”系統解決方案,不僅可自動采集設備運行數據,還有故障預測分析功能,將推動風電產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度電成本。
國際熱點
荷蘭
近日,荷蘭政府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宣布開發一個零補貼海上風電項目:Hollandse Kust (noord) 海上風電場。該風電場位于北海,規劃裝機容量75.9 萬千瓦,離岸18.5 千米,計劃于2023 年投運,年發電量約33 億千瓦時。
巴西
挪威石油公司Equinor計劃在巴西海岸附近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場Aracatu。該項目距里約熱內盧20千米,場址水深15~35米,總規模400~466萬千瓦,分兩期建設,每期包括160臺12~16MW風電機組。
丹麥
8月31日,西門子歌美颯宣布計劃在丹麥啟動一個氫能試點項目,以測試其風電機組如何為氫燃料生產提供動力。項目位于丹麥西部的布蘭德附近,正在建設中,為400 千瓦的電解槽提供動力,其中包括一臺3MW 的風電機組。
越南
7月初,越南政府宣布了一個風電項目清單,共計91個項目,總裝機容量697.67萬千瓦。該清單已添加到越南《電力發展計劃VII》(修訂版)中,以作為根據法規實施建筑投資管理的基礎。
數據
1139.67萬千瓦
8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2020年平價風電項目名單,總規模共計1139.67萬千瓦。根據要求,所有平價項目需要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備案開工,2022年年底前并網。
910.1萬千瓦
8月31日,國家電網公布2020年第三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此次納入項目共計446個,核準/備案容量2306.872萬千瓦。其中,風電項目119個,核準/備案容量910.1萬千瓦。
1120612元/萬千瓦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顯示,風電運維價格四年來首次趨于穩定,2020年全球風電運維全包服務初始合同均價為每年164000美元/萬千瓦(約合人民幣1120612元/萬千瓦),與去年相差不到1%。
250萬千瓦
8月25日,World Forum Offshore Wind發布報告顯示,上半年,全球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超過250萬千瓦。截至6月底,全球已有接近30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并網。
2320萬千瓦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其短期能源展望報告(STEO)中預測,2020年,美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為2320萬千瓦,新增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為1290萬千瓦,二者將成為今年增長最快的發電來源。
50.2%
近日,德國公用事業行業協會(BDEW)發布消息稱,雖然今年上半年德國整體的用電量同比下降了5.7%,但1月至6月電力消耗中的50.2%來自可再生能源,并有望到2030年將該比例提高至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