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麗,劉永兵
(1.揚州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揚州;2.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江蘇 揚州)
為了應對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壓力,2013-2015 年期間,我國生育政策由“單獨二胎”轉變為“全面二胎”,即中國將“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隨之出現了隨著孕產婦年齡的增長,造成妊娠和分娩的危險也相應的增高。圍生期發生的并發癥和合并癥給母嬰帶來的危害很大,造成我國近幾年剖宮產率、巨大兒出生率等相關問題非常突出,有資料顯示國內近10 年的剖宮產率顯著升高,北京婦產醫院20 世紀60 年代剖宮產率<5%,70 年代末到80 年代為20%,90 年代上升到40%[1],有些城市甚至高達70%左右。但是,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由于孕產婦健康素養存在問題,對剖宮產危害性認識不足,加之目前醫患關系緊張,在“病人要有知情同意權”背景下,婦產醫生為了緩解醫患矛盾,也可能是造成宮產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因為在歐洲國家孕產婦的年齡也普遍偏高同,但剖宮產率卻在15%~30%左右。雖然剖宮產術為處理高危妊娠和異常分娩的有效手段,可以挽救孕產婦和圍產兒的生命,但剖宮產率升高到一定水平后,新生兒窒息率并沒有明顯的下降。剖宮產率的過高,并沒有降低母兒病死率,反而影響了母嬰的健康。
張艷[2]將母嬰健康素養定義為“孕產婦獲取和理解有利于母嬰的健康信息,并運用這些信息,參與健康相關事務,維護和促進母嬰健康的能力”。因此我們認為孕產婦健康素養的高低也是造成目前宮產率升高的原因。為了達到優生優育,保證母嬰健康、給予完善的母嬰保健工作變得十分重要,為此本文對孕產婦母嬰健康素養與宮產率關系進行了的現狀調查研究,以期為降低剖宮產率提供參考依據。
于2019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對在我院分娩的孕產婦,按照既定的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確定能主動配合調查的孕產婦120 名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橫斷面調查。孕產婦年齡最小者為20歲,最大者41 歲,平均年齡為28.33 歲;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40.05±1.23)周。
納入標準:①年齡≥20 歲;②初產婦、單胎頭位;③婚姻關系正常;④配合度較好,能有效完成隨訪調查;⑤自愿接受調查,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智力障礙、患有精神疾病,認知功能不全;②有糖尿病、心、肝、腎等疾病史;③高危妊娠;④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⑤終止妊娠者。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孕產婦的基本信息、母嬰健康素養測評表和產后母嬰狀況調查表。
(1)孕產婦的基本情況調查表:包括①個人基本情況:年齡、文化程度、職業、身高、體重、經濟收入、婚姻狀況和醫療付費方式等。②孕周、分娩次數、分娩方式、末次月經日期、個人疾病史等。
(2)釆用《母嬰健康素養促進》項目組專家根據《母嬰健康素養一基本知識與技能55 條》(試行)編寫的“母嬰健康素養測評”問卷,測評內容主要包括健康基本知識與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基本技能掌握3 個方面。涉及包括孕期的保健、分娩期及產褥期保健,產后母乳喂養和新生兒保健共4 類母嬰健康問題。
(3)產后母嬰狀況調查表。通過查看產房分娩登記本、住院病歷等方式獲取實際分娩方式的信息。
1.2.2 調查方法
對調查員進行專業的培訓,統一說明本次調查研究的內容;告知孕產婦本次調查研究的目的、內容及問卷調查表的填寫方法;可以采用自填或當面詢問的兩種方式來完成調查問卷,做到及時填寫回收。
1.2.3 質量控制
科學設計問卷調查表,確保量表的信度與效度,診斷標準統一,復核當日調查資料,雙錄入數據,盡量避免差錯。問卷填寫內容能使受調查者在15~20min 完成,以便能現場完成回收。問卷調查表收集時,仔細核查調查數目和填寫的完整性,避免遺漏,如有疑問,需及時給予解釋,及時答疑和及時發現有關錯誤并予修正。
用SPSS 19.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對孕產婦健康素養用統一量化分值進行處理與分析,并將得分轉化為百分制,評分高于60 分者視為健康素養“合格”,否則判定為“不合格”。統計結果用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20 份,收回有效問卷120 份,回收率為100%。孕產婦年齡最小者為20 歲,最大者41 歲,平均年齡為28.33 歲,年齡多集中于25~29 歲,占58.33%;文化程度以大專及以上居多,占60.83%;職業以從事行政管理、公務員、金融和計算機行業為主,占59.17%(見表1)。

表1 孕產婦一般情況分析
母嬰健康素養測評分為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及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及行為和健康基本技能三個維度,總分100 分。總評分達到60%及以上者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在120 名接受調查的孕產婦中,評分合格的人數為40 人,占比33.33%;評分不合格的人數為80 人,占比66.67%。孕產婦母嬰健康素養合格情況見表2。

表2 孕產婦母嬰健康素養合格情況(n=120)
3.2.1 年齡與孕產婦母嬰健康素養
孕產婦年齡在25~29 歲間的合格人數最多,合格率為54.29%,其次為30~34 歲,在20~24 和≧35 歲組,未發現有健康素養合格者,見表3 所示。

表3 不同年齡組孕產婦母嬰健康素養合格率
3.2.2 文化程度與孕產婦母嬰健康素養
健康素養合格的孕產婦,文化程度以大專及以上為主,占全部合格率的52.05%。初中及以下、高中(中專、高職)兩組合格率分別為5.56%和3.45%,可見文化程度高者孕產婦健康素養合格率高(表4)。

表4 不同文化程度孕產婦母嬰健康素養合格率(%)
3.2.3 職業與孕產婦母嬰健康素養
孕產婦健康素養合格者,以從事行政管理、公務員和金融和計算機行業為主,合格率最高為56.34%,而其余的為組建筑生產加工制造、私營業主和農村務工人員無人合格,說明以行政管理、公務員、金融和計算機行業等腦力勞動為主的人群健康知識儲備豐富(表5)。

表5 不同職業孕產婦母嬰健康素養合格率
采用卡方檢驗對健康素養合格與不合格的孕產婦分娩方式選擇的情況進行統計學檢驗,結果顯示,不同健康素養的孕產婦分娩方式選擇的情況有統計學差異(P<0.01),健康素養合格的孕產婦自然分娩的比例(77.50%)明顯高于健康素養不合格的孕產婦(22.50%),響見表6 所示。

表6 孕產婦母嬰健康素養對分娩方式的影響(%)
在120 名接受調查的孕產婦中,評分合格的人數為40 人,占比33.33%;評分不合格的人數為80 人,占比66.67%,顯示孕產婦健康素養水平總體較低。說明我國孕產婦健康教育觀念較為薄弱,健康素養有待提高。文獻[3]表明健康素養水平較低者,會妨礙醫患溝通,由于醫患雙方知識信息上的不對稱,而使醫患矛盾加劇,甚至導致醫療安全事件的發生;而且健康素養水平較低者可影響民眾對自身健康管理的效果。在對不同組別間孕產婦健康素養合格情況的比較中發現:在25~29 歲、大專及以上學歷、從事行政管理等腦力勞動為主的人群中占比最高。可見,文化程度高者,理解力較強,醫患之間的溝通越容易。
由于一些原因的影響,使得近幾年,孕產婦的分娩方式主要以剖宮產為主,但是剖宮產只是解決分娩難題的一種方法,它的潛在風險往往被忽略[4]。剖宮產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學的發展,解決了醫學上的一些難題,但是它也帶來了許多危害,如增加了圍產兒的死亡率及孕產婦剖宮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給孕產婦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對于影響孕產婦分娩方式的因素有很多種,本研究結果顯示,文化程度低的孕婦更會選擇剖宮產,這與多項研究一致[5]。文化水平低的孕婦會通過媒體了解一些懷孕分娩的零散的、片面的知識,并不能很好地幫助孕婦,甚至會誤導她們,使她們盲目地去選擇剖宮產,而她們對于剖宮產術可能會對其造成的危害并不了解。所以,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孕婦,醫務人員的干預顯得尤為重要,使她們樂意接受醫務人員的建議及健康教育,使其對分娩方式有合理的認識,降低盲目的剖宮率[6]。
妊娠分娩盡管是一種生理現象,但如果孕產婦不了解妊娠分娩中的生理變化,就會有焦慮與恐懼等心理問題。剖宮產的危害有很多,首先就是對孕產婦的身體創傷,再者就是出血量要比正常分娩的多,死亡率較高,還會出現盆腔炎、腸梗阻、子宮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等[7],建議孕婦在能夠順產的情況下,盡量不要選擇剖宮產。健康素養合格的孕產婦自然分娩的比例顯著高于健康素養不合格的孕產婦健康素養水平與自然分娩率呈顯著正關聯,與剖宮產率呈顯著負關聯。健康素養水平越高,自然分娩率越高,剖宮產率越低。如何有效提高孕產婦的健康素養水平,已成為我國健康素養促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國家普遍二孩生育政策出臺后,高齡孕產婦隨之增多,只有提高孕產婦的保健意識,提高孕婦的健康素養水平來改善妊娠不良的結局,降低孕育和生產中的風險因素發生,才能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從而達到提高整體母嬰健康水平的目的,因此,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開展健康素養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