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智杰,陳宇基,高鄂
(肇慶市中醫院,廣東 肇慶)
急性左心衰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的內科疾病,該疾病發病率相對較高,并且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迅速的臨床特點,致死率較高[1]。急性左心衰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與安全,而合并心源性肺水腫的患者致死風險更高,現階段機械通氣在臨床急性左心衰中應用較多,其中早期無創通氣獲得良好的效果,而磷酸肌酸鈉以及小劑量呋塞米同樣均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本文旨在選取一定樣本量的左心衰合并肺水腫患者聯合以上治療方式進行干預研究,為后續臨床治療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現獲得良好效果,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間本院收治的50 例急性左心衰肺水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及常規組均為25 例。研究組有13 例男性患者,12 例女性患者,年齡為34~56 歲,平均(45.22±4.34)歲;常規組中有男性患者14 例,女性患者11 例,年齡為34~58 歲,平均(46.35±4.21)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并無太大差異,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與臨床診斷標準相符,并經本院醫師確診為急性左心衰合并肺水腫的患者,身體素質良好,治療前的臨床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對本研究應用的藥物均無明顯過敏反應,可以耐受本次研究的治療;無精神疾病,溝通能力良好,可獨立完成研究;治療積極性較高,配合醫師治療。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且本研究的具體內容已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準許。
1.2.1 治療
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措施,在其基礎上行早期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根據臨床指標變化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直到患者符合撤機條件時 再撤除呼吸機。
研究組在常規組基礎上應用磷酸肌酸鈉以及呋塞米進行加強治療。磷酸肌酸鈉每日按0.1g 劑量給予兩次治療,而呋塞米服用劑量為20-40mg,每日1 次。
1.2.2 檢查
使用X 光機對患者的肺水腫面積進檢測,將IP 板正確放置后進行拍攝,將焦距控制在1.3 米,保證患者的姿勢正確,使球管表面和拍攝位置保持平行。分別從患者的后前正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以及左側位進行拍攝,重復進行2 次拍攝,根據患者的影像數據,使用Kircher 計算方式來獲得其肺水腫的面積,標準為:標準范圍控制為橫突外緣到胸壁內源,即為完整的一側肺野。當肺野水腫情況達到上述范圍的25%時,則患者的肺水腫面積約為35%;當水腫情況達到上述范圍的30%時,患者肺水腫面積約為50%;當水腫情況達到上述范圍的50%時,患者肺水腫面積約為65%;當水腫情況達到上述范圍的60%時,則患者的肺水腫面積約為80%;若水腫情況超過肺野最外緣,且表現為高密度陰影時,則肺水腫面積應超過95%。
根據X 線影像計算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2 小時、24 小時、72 小時的肺水腫面積并進行比較;計算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若患者的肺水腫面積縮小30%以上,即為顯效,若患者的肺水腫面積較治療前縮小10%~30%以內,即為有效,若患者的肺水腫面積縮小幅度低于10%或未出現明顯縮小,甚至出現面積增加,即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本研究選用SPSS 20.0 軟件,對研究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的表示方式為均數±標準差,即(),檢驗方式為t 檢驗;計數資料的表示方式為[n(%)],檢驗方式為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各時間點的肺水腫面積進行計算對比,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面積無明顯差異,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研究組治療后12h、24h、72h 的面積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附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各時間點的肺水腫面積

表1 比較兩組患者各時間點的肺水腫面積
注: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12h 治療后24h 治療后72h研究組 0.71±0.02 0.63±0.02 0.51±0.03 0.42±0.02常規組 0.73±0.01 0.70±0.03 0.68±0.02 0.63±0.01 t 1.323 5.343 6.745 7.112 P 0.121 0.043 0.034 0.021
經比較,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附表2。

表2 對比各組患者的臨床效果[n(%)]
無創通氣在一定程度上可使患者保持持續吸入較高濃度氧氣的狀態,進而緩解患者的低氧血癥狀,改善患者體內的氣體交流,增強患者的通氣量,進而增強患者的胸內壓、肺泡內壓,有效減少肺泡液體的流出,進而縮減肺水腫面積[3]。本研究中實施無創通氣治療的兩組患者肺水腫面積均出現一定幅度的縮減,與上述結論相一致。陳以明[4]研究中同樣指出應用早期無創通氣治療,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并且患者的肺水腫面積得到大幅度的縮減,該結果與本研究獲得數據基本一致。
左心衰患者常伴有肺循環靜脈回流受阻的情況,進而使肺內脈細血管壓增加,液體外滲進而引發肺水腫[5]。服用呋塞米可從促進患者排尿,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容量,降低患者血管內壓,從根本上緩解患者的肺水腫癥狀,包括縮減患者的肺水腫面積。而磷酸肌酸鈉可穿透細胞膜,進而在人體內的胞漿膜、線粒體、肌原纖維等位置中存在并釋放一定的ATP,服用磷酸肌酸鈉可將ADP 轉化為ATP,進而為人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并促進患者紅細胞對氧氣的攝入,增強細胞膜的穩定性,降低左心衰患者的心律失常發生率,同時改善患者的肺內壓,進而降低血容量,有效改善患者的肺水腫癥狀。黃莉姍[6]研究后得出一致結論。
另外本研究中聯合應用以上三種方式治療的患者,相比單獨應用無創通氣治療的患者肺水腫面積縮減更為明顯,因此獲得更為良好的臨床效果,證實聯合應用早期無創通氣、磷酸肌酸鈉、小劑量呋塞米治療可提升急性左心衰患者肺水腫的臨床治療效果。
總之,早期無創通氣聯合磷酸肌酸鈉加上小劑量呋塞米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血壓水平,進而減輕患者的肺水腫癥狀,縮減患者的肺水腫面積,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