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蓮,張順瓊,杜春艷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健康管理科,重慶)
健康體檢是對社會人群中健康、亞健康群體進行的身體檢查,旨在通過健康體檢,早期發現自身的潛在疾病,以便給予早期的預防和治療,進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1]。常規體檢流程是體檢者在空腹狀態下進行抽血及腹部超聲檢查;而耳鼻喉、眼、婦科、口腔、內外、心電圖、胸片等檢查則無需在空腹狀態下進行[2-3]。體檢資料齊全是健康評估與管理的前提。防止項目漏棄檢對體檢的價值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分析某三甲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項目漏棄檢原因,并據此提出防止漏棄檢的對策。
2018 年1-12 月某三甲醫院健康管理科進行體檢6500 例,(不包含入職體檢)通過每天對回收的體檢指引單的審核,累計發現漏棄檢者410 例(6.3%)。其中,男241 例、女169 例,年齡20~75歲,平均(48.1±6.9)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150 例、大專及高職138 例、 高中及以下122 例。個人體檢146 例,單位體檢264 例。
同時對體檢者采用電話隨訪等方式對體檢漏棄檢原因進行歸總分析,并以此了解和統計漏棄檢的原因。
在410 份體檢報告中,分別對漏棄檢人群進行分類;漏棄檢原因分析;及漏棄檢項目統計分析,分別見表1-3。

表1 410 例漏棄檢人群分類

表2 410 例體檢者漏棄檢原因

表3 410 例體檢者漏棄檢項目
3.1.1 從漏棄檢人群分類分析
男性漏棄檢率高于女性;文化程度高的漏檢率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單位體檢漏棄檢率明顯高于個人體檢。
3.1.2 從漏棄檢原因分析
體檢意識薄弱漏棄檢率較高,達到了41.46%,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體檢的重要性,認為自己還很健康,沒有必要體檢,體檢是一種走形式的過程[4];尤其是單位組織體檢,受檢單位的員工認為是單位的福利,并不是自己消費,而隨意舍棄;體檢者諱疾忌醫,害怕體檢,擔心體檢過程中查出問題;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有病,影響自己晉升而主動放棄體檢[5];有些人缺乏耐心,特別是一些團體體檢者,由于人數較多,有些項目需要的檢查時間較長,體檢者因長時間等待不耐煩而放棄體檢[6];體檢者對健康體檢前準備工作掌握不理想,不清楚體檢注意事項和體檢流程,有些體檢者體檢當天早上未能禁食、禁飲,而不能進行一些需要空腹的檢查,比如:血生化檢查,消化系統B 超檢查等而被動放棄體檢;體檢指引單標識不清晰,體檢指引單未能明確指引各診室具體位置等各種原因造成的體檢項目被動漏棄檢。
3.1.3 從漏棄檢項目分析
有的體檢者只重視醫療儀器或醫學檢驗檢查而輕視物理體檢,對抽血化驗結果、彩超、心電圖、放射檢查比較重視,而忽視內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等檢查,往往認為不重要而隨意放棄,從而不能搜集到全面的健康信息而影響體檢結果[7]。
3.2.1 進行健康體檢必要性和重要性宣教,增強體檢者的健康意識
特別是單位人數較多的體檢要提前聯系,體檢前幾天,到單位進行健康教育,幫助體檢單位做好健康體檢的宣傳動員工作,通過舉辦健康講座、發放健康體檢宣傳資料,如體檢檢查目的、意義、醫院的設施、人員配備等情況,使受檢者充分認識體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
3.2.2 優化體檢流程,提高服務意識
努力創造條件建立“一站式”體檢環境,安排專人導檢服務,減少被動漏棄檢項目;制定各種體檢須知、體檢流程等宣傳資料在醒目的地方,通俗易懂,圖文并茂,便于體檢者獲取相關體檢信息;體檢環境設置溫馨舒適:溫馨舒適的環境能夠很好地緩解體檢者的緊張情緒,減少體檢者恐懼心理,提高體檢項目的受檢率;合理安排體檢流程,盡可能使體檢者較快較好地完成體檢項目,以確保體檢者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所有的檢查項目。
3.2.3 設置清晰易懂的體檢指引單,減少被動漏棄檢
體檢指引單應條理清晰并簡單明確指示各體檢診室位置,注意事項明確,符合體檢流程;嚴格執行核對制度,防止各個環節被動漏棄檢,落實體檢項目完成后簽名制度,以便體檢結束后指引單核對工作;體檢結束后與體檢者共同核對體檢指引單,出現體檢項目未簽名漏檢時,及時詢問體檢者情況,護理人員要做好勸導教育工作,督促體檢者完成全面體檢項目[8]。
3.2.4 在重視儀器檢測和生化檢測的同時,一樣要重視物理檢查,物理檢查對疾病的早期發現有重要意義,如鼻咽癌早期沒有任何癥狀、肛門指診檢查對40 歲以上體檢者直腸腫物的發現尤為重要[9]。
健康體檢是發現疾病的前哨站,一份完整全面的體檢報告,對疾病的早期預防診斷和治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預防體檢項目的漏棄檢顯得尤為作用:體檢前做好宣傳動員工作,提高體檢者的健康意識;優化的體檢流程,為體檢人員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健康體檢服務,能在短時間完成體檢;做好檢后的核對工作,完善的后續保障不僅使漏檢人員有機會補檢,同時也降低了第二年再次體檢時的漏檢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