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歲的王大伯,在上廁所時突然暈倒在地,家人將他扶起休息。大約過了幾分鐘,沒發現特殊情況,王大伯離開座位想活動一下,又突然倒地。家人發現他臉色發白,大汗淋漓,趕緊將他送往醫院急診科。
王大伯平時身體還算好,也沒有胸痛、胸悶的情況。看了心電圖報告后,醫生對家屬說:“馬上辦理住院手續,老人是急性心肌梗死?!边@樣的診斷結果,家屬有些不相信,急性心肌梗死怎么事先毫無癥狀?
醫生解釋,急性心肌梗死通常伴有劇烈的胸痛,但也有一些患者沒有胸痛,醫學上稱之為無痛性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簡稱急性心梗)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危重急癥,是由冠狀動脈病變導致心肌出現急性缺血導致的。
急性心梗發病前通常有典型的心絞痛癥狀,如胸骨后上中斷壓榨性疼痛,但并不是每個患者在發病前都會出現心前區疼痛癥狀。
無痛性心梗就是這樣一種無明顯心絞痛癥狀的心肌梗死,由于心絞痛報警系統缺陷,在發生心梗時不能被感知,致使治療不及時,可引起心衰、嚴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堪稱隱蔽的“炸彈”,其病死率可高達50%。
無痛性心梗之所以表現為無疼痛感,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年齡因素 無痛性心梗多發于老年人群中,老年人的神經系統敏感性較差,疼痛感的閾值有所升高。而心梗后心排出量降低,導致腦組織缺氧,以致疼痛敏感度進一步降低。
2.心梗的面積 無痛性心?;颊叩男墓C娣e比較小,導致向血液中釋放的致痛物質大大減少,因而患者感覺不到疼痛。
3.心肌長期缺血 長期慢性冠狀動脈的供血量減少,可使得心肌纖維化,致使感覺神經末梢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壞,因而發生心梗時患者感覺不到疼痛。
4.糖尿病和高脂血癥 患糖尿病和高脂血癥者容易發生無痛性心梗。糖尿病患者發生心梗時,約40%為無痛性心梗。其機制為糖尿病患者的心臟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病損,尤其是交感神經纖維的病變,使痛覺沖動傳入受阻,發生無痛性心?;虬Y狀發生延遲。高膽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可影響心臟神經鞘膜,使痛覺沖動傳導減慢或受阻,從而發生無痛性心梗。
5.心臟并發癥 心梗發生后,尤其是并發休克、嚴重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或腦卒中時,其疼痛被并發癥的嚴重癥狀掩蓋,造成無痛的假象。
6.心梗的部位 無痛性心梗多為心臟后壁和右冠狀動脈梗死,而有痛者多見于左冠狀動脈梗死。
無痛性心梗隱藏很深,因此我們遇到下面這類情況時,就需要做心電圖和心肌酶動態監測,從而盡可能早地發現這類心梗。
1.凡40歲以上突發心力衰竭,或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礎上突然加重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釋的患者。
2.以意識障礙為表現者,如突發意識障礙、暈厥、抽搐等腦循環障礙者。
3.以低血壓、休克為表現而無其他原因者。
4.在心梗發生以前,身體會有不明原因的短時間陣痛,如上腹痛、牙痛、嗓子痛、下頜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一般疼痛時間較短,只有幾分鐘,并且一活動就疼,不活動即緩解,有這種情況要及時去醫院排查心梗發作的可能。
5.突然出現從未出現過的胸悶、乏力等癥狀,或者活動時出現心慌、氣短等現象,并有逐步加重的趨勢,要考慮心梗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