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教授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的惡性腫瘤,漿細胞系源于白細胞中的一種淋巴細胞,并能正常地產生抗體以幫助機體防御感染。單克隆的異常漿細胞增殖,在骨髓中形成腫瘤并產生大量異常抗體堆積于血液或尿液中。多發性骨髓瘤約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多見于50~60歲以上的老年人,隨著人口的老齡化,發病率逐年上升。
多發性骨髓瘤雖是血液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占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的15%左右,但對非血液科醫師來說仍為較少見的疾病。由于其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且無特異性,患者出現骨痛、腰痛、貧血、惡心嘔吐、肢體麻木乏力等癥狀時,往往去骨科、腎內科、消化科、神經科就診,而很少首診在血液科,很容易誤診,有報道誤診率高達80%以上。
多發性骨髓瘤以前治療手段有限,治療有效率只有50%左右,且絕大部分患者生存期少于5年。目前,隨著新藥物的應用,治療的有效率達到90%以上,生存期明顯延長,有一半以上的患者生存期超過5年,甚至可以帶病生存10年以上。總之,早診斷、早治療是延長生存期的關鍵因素,誤診而延誤治療往往給許多患者及家庭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
那么,患者出現哪些常見癥狀需要警惕“多發性骨髓瘤”呢?

1.中老年貧血。貧血的發生率在初診骨髓瘤患者達70%,隨著疾病的進展,幾乎所有患者最終均出現貧血。主要原因為大量的骨髓腔被骨髓瘤細胞侵占,紅細胞生成受抑、腎功能受損、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及伴發的出血等。老年人在體檢或就診時如果發現了貧血,不能忽視,不要認為僅僅是牙口不好、營養不良造成的,應及時到血液專科檢查排除骨髓瘤。
2.中老年骨痛、腰痛。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會浸潤并破壞骨骼組織,導致骨質疏松、甚至溶骨性骨破壞。骨痛是多發性骨髓瘤最常見的首發癥狀,常見于胸部和腰背部,隨活動而加重。此外,很容易發生病理性骨折,甚至打個噴嚏就骨折。骨折最常見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其次見于肋骨、鎖骨、盆骨,偶見于四肢骨骼。這種情況下,不應僅僅考慮是由于老年人骨質疏松造成的,為安全起見,應進行排除骨髓瘤的相關檢查。
3.惡心嘔吐。少數骨髓瘤患者也可能以惡心、嘔吐為首發癥狀,常常至消化內科就診。原因主要是因為體內骨質破壞,骨質內鈣大量釋放到血液中導致血鈣升高所致。故在臨床上,不明原因發生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不能僅僅考慮消化道疾病,常規的血生化檢查往往就能發現問題。如果同時伴有骨痛、貧血,多發性骨髓瘤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4.不明原因腎功能不全。骨髓瘤相關的輕鏈和高血鈣可以損害腎臟,大約40%左右的患者在發病初期和發病過程中可能出現腎臟損害的表現。腎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癥可能是骨髓瘤患者的首診原因。如果患者既往無慢性腎炎病史,一定要警惕其他疾病繼發性的腎損害,多發性骨髓瘤是其中常見原發病之一。遇到老年患者有腎臟損害的同時還有骨骼疼痛或與腎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貧血時,應進行有關骨髓瘤的檢查。
另外,因為骨髓瘤患者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及中性粒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發生各種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甚至敗血癥。如果患者短期內反復出現感染,就應該想到機體的免疫功能可能出問題了,及時進行血常規、免疫球蛋白定量檢查,可能早期診斷多發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