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李一年前出現不明原因的噴嚏、咳嗽、流涕癥狀,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后逐漸發展為和睡眠進食相關的咳嗽、呼吸困難以至窒息等典型的哮喘癥狀。呼吸科醫生診斷為“支氣管哮喘”,進行常規治療后,癥狀略有緩解。然而,半年里又先后5次因喉部異常發緊、憋氣、無法呼吸且入院搶救,而每次毫不例外卻被當作“哮喘”治療。直到最近,才被診斷為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在很多人的認識中,泛酸、燒心、胸痛才是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癥狀,但老李的癥狀主要是咳嗽、咳痰、喘息。
通常,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內容物反流進了食管里,人們會出現燒心、泛酸等相對較輕的癥狀。但事實上,約三成胃食管反流患者沒有消化道癥狀,不少患者是高位反流,比如胃內容物反流進了咽部,甚至被吸入氣管、支氣管、肺部,就會導致嚴重的咳嗽、咳痰、哮喘、呼吸困難和窒息等。
發生高位反流的人往往沒有燒心、泛酸等癥狀,反倒不停地咳嗽、喘息、打噴嚏、流鼻涕,以至于常被誤診為哮喘、過敏性鼻炎等。
醫生提醒:有100 種左右看似和胃病無關的癥狀,卻是胃食管反流所致,常被誤診為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支氣管哮喘、冠心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人經常被誤診誤治。
胃食管反流臨床表現復雜且缺乏特異性,僅憑臨床表現難以區分生理性胃食管反流或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目前必須采用綜合診斷技術。有些人患病多年,雖然有明顯的癥狀,但通過胃鏡檢查卻顯示一切正常,都無法查出是胃食管反流病,因而忽視了治療。
這是因為,有60%到70%的胃食管反流病在內鏡檢查中并不會表現為食管黏膜糜爛。因此,胃鏡報告顯示正常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患者就診時應該將癥狀詳細告訴醫生,醫生會通過胃食管反流病問卷,并結合患者的實際癥狀來進行診斷。
一旦確診,可以對癥服用常見的質子泵抑制劑,絕大部分患者在8周后都能有所好轉。
目前,胃食管反流較為常見的治療方法,是口服藥物進行抑酸治療,但這是對癥治療,不是對因治療,只能緩解燒心癥狀,并不能阻止反流的發生。
要徹底治愈胃食管反流,可選擇胃底折疊術和內鏡射頻。胃底折疊術是通過開腹或腹腔鏡手術,將胃底折疊包繞食管下段,從而有效抑制反流的發生。內鏡射頻治療是國內新近開展的一種微創治療手段。
胃食管反流在我國發病率越來越高,其原因與飲食習慣,生活節奏發生改變,吃的油炸食物、快餐越來越多,吃飯速度越來越快,鍛煉時間越來越少,人越來越胖有關。因此,生活調理必不可少,要少抽煙、少喝酒、少喝咖啡,避免過飽及過多高脂肪、高蛋白飲食。此外,餐后至少等2 個小時再臥床,睡覺時把枕頭稍微墊高,放松心情。一定要堅持鍛煉,吃飯細嚼慢咽,才能很好地控制胃食管反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