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雙,孟繁杰,郝冬梅,張寧,于月新
(北部戰區總醫院,沈陽 110016)
隨著生育年齡的推遲及國家計劃生育“二孩政策”的全面開放,高齡孕婦的數量逐年增多。研究發現,隨著母親妊娠年齡的增長,尤其是35周歲后再生育,子代發生胎兒發育異常及出生缺陷的風險明顯增加[1-2]。對于高齡孕婦產前篩查的方法主要是侵入性產前診斷,包括羊膜穿刺術或絨毛膜取樣,但是由于侵入性產前診斷存在感染和流產的風險[3],導致孕婦產生焦慮、恐懼等情緒,進而拒絕產前檢查導致染色體異常患兒的出生。近年來,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NIPT)在臨床中大量推廣,它通過檢測孕婦外周血胎兒游離DNA篩查胎兒非整倍體異常,不需要進行有創性取樣,具有較高敏感性和特異性[4-7]。因此越來越多的高齡孕婦選擇接受NIPT篩查。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在北部戰區總醫院接受產前篩查的高齡孕婦NIPT結果,探討NIPT對于高齡孕婦產前篩查的應用價值。
1.研究對象:2014年12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NIPT篩查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的孕婦共12 025例。其中高齡孕婦有4 204例,均為單胎妊娠,經過知情同意程序,拒絕羊水產前診斷。預產年齡35~51歲,平均年齡37.1歲;孕周12~29周,平均孕周15.33周。NIPT高風險的孕婦被召回給予產前咨詢,經知情同意后通過羊膜腔穿刺術及核型分析進行診斷,并將檢測結果與同時期本院因高齡直接選擇羊水穿刺診斷的265例孕婦進行比較。
2.方法:(1)NIPT:采集孕婦外周血5 ml,4℃條件下先后以1 600g×10 min、16 000g×10 min離心分離血漿,每管600 μl分裝后于-80℃保存。血漿分離需要在采血后8 h內完成。使用DNA提取試劑盒提取胎兒游離DNA,采用第二代測序技術進行測序。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評估胎兒患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的風險率(21-三體、18-三體和13-三體)。檢測結果在-3.0~3.0為正常。超過此范圍的異常者,建議行羊膜腔穿刺或臍靜脈穿刺進一步確診。(2)羊水染色體核型分析:對NIPT高風險的高齡孕婦及時進行產前遺傳咨詢,經知情同意后于孕18~22周在超聲引導下行羊膜腔穿刺術,羊水細胞培養、制片、閱片過程均按本實驗室常規操作進行。
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率(%)來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NIPT結果:行NIPT篩查的高齡孕婦有4 204例(35.0%),檢出NIPT高風險36例,陽性檢出率為0.86%(36/4 204),其中21-三體26例、18-三體7例、13-三體3例(表1)。
表1 NIPT高風險的孕婦信息及羊水診斷結果
注:Normal:未檢出異常
2.高齡孕婦NIPT結果準確性評估:通過對比高齡孕婦NIPT和羊水染色體核型結果,評估NIPT的準確性。結果顯示,NIPT對于21-三體異常的陽性預測值顯著高于其他兩種三體異常(P<0.05)(表2)。
表2 高齡孕婦NIPT和羊水染色體核型結果對比(%)
注:與其他兩組比較,*P<0.05
3.NIPT與羊水直接診斷的陽性檢出率比較:同時期本院因高齡直接選擇羊水穿刺診斷的孕婦有265例,檢出21-三體2例、18-三體1例、13-三體1例,檢出率為1.51%。對比同期NIPT與直接行羊水染色體核型分析對染色體非整倍的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NIPT與羊水直接診斷陽性檢出率比較(%)
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高齡孕婦的數量增多,出生缺陷患兒的出生率也增高[1-2]。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的有關規定,對于生育年齡≥35歲的孕婦,應建議其進行介入性的產前診斷。但是,由于有創性產前診斷存在流產及宮內感染等風險,孕婦對其依從性不好,因此常會造成染色體異常胎兒的漏診,導致出生缺陷患兒的出生[8]。
NIPT技術開展以來,由于其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特異性越來越受到關注[4-7]。它通過采集孕婦外周血,提取胎兒游離DNA,高通量測序技術測序,生物信息學分析,最終計算出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率[9]。據報道,NIPT應用于染色體拷貝數異常胎兒檢測的敏感性為98.6%~100%,特異性為97.9%~100%[4-7]。這種無創性的篩查方式,為拒絕接受有創性產前診斷的高齡孕婦帶來希望。2016年ACOG和SMFM指南就指出,對于預產年齡≥35歲的所有孕婦應及時進行NIPT檢測,排除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10]。而我國的《技術規范》將高齡孕婦列為NIPT檢測的“慎用人群”,即“按規范應首先建議孕婦進行介入性產前診斷的情形”。但在臨床實際應用過程中,在面對NIPT和羊水穿刺的選擇時,更多的高齡孕婦還是愿意選擇NIPT。本研究中高齡孕婦4 204例,占接受NIPT篩查孕婦總數的35.0%,是接受NIPT篩查中比例最大的人群。因此,對于高齡孕婦,探究合理的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方法尤其重要。
本研究中,NIPT高風險36例,陽性檢出率為0.86%,經過羊水穿刺診斷后,陽性預測值為83.3%。與國內報道相符[11]。并且我們還對比了同時期未經過NIPT篩查直接做羊水穿刺診斷的高齡孕婦,NIPT與直接羊水診斷對于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的檢出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中NIPT對于21-三體、18-三體和13-三體的陽性預測值分別為91.7%,60.0%和0。NIPT對于21-三體的篩查效果較好,與國內外報道相符[11-12]。但對于13-三體的陽性預測值較低,共檢出13-三體3例,其中1例假陽性,另外2例是因為孕婦超聲檢測出胎兒結構畸形,拒絕做羊水穿刺的產前診斷直接引產。根據文獻報道,18-三體、13-三體胎兒常伴有嚴重的結構畸形,在中晚期超聲檢查時易被發現[13]。由此可以推測2例超聲異常但未羊水穿刺確診的胎兒染色體很可能為13-三體。因此可得出結論,NIPT技術可以用于高齡孕婦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的篩查,并且具有較高的陽性檢出率,大大減低了羊水穿刺率,減少有創性產前診斷資源的占用。
另外,NIPT的篩查只針對21-三體、18-三體和13-三體,對于其他染色體的準確性不能保證。當高齡合并其他指征時,如超聲軟指標異常、多胎、不良孕產史等情況時,如果繼續選擇NIPT有可能會出現假陰性。因此建議高齡孕婦在選擇時,完善的遺傳咨詢和知情同意是十分必要的,應建議有創性診斷,以防漏診。本研究中雖然對NIPT高風險的孕婦都予以召回進行遺傳咨詢,但是仍有2例21-三體高風險孕婦未做羊水診斷直接引產。由于引產手術未在本醫院進行,無法得到胎兒的組織,因此無法確認胎兒的真正染色體核型。因而在此強調,雖然NIPT的靈敏性和特異性都較高,但是由于NIPT的檢測性質為篩查實驗,它仍有假陽性的存在,無法代替產前診斷。對于NIPT高風險的孕婦必須進行規范的遺傳咨詢,向患者及家屬告知NIPT篩查的局限性,進行有創性的產前診斷,避免不必要的引產[14]。
綜上所述,NIPT的準確性和陽性檢出率能夠接近介入性的產前診斷。對于高齡孕婦,可以考慮先對其進行 NIPT篩查,根據篩查結果再行產前診斷。如果合并其他指征,建議有創性產前診斷。選擇最適合的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方法,減少出生缺陷患兒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