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娟,薛冰,程燕,朱愛珍*
(1.西北婦女兒童醫院輔助生殖中心,西安 710003;2.運城市中心醫院生殖醫學科,運城 044000)
Y染色體是人類最小的染色體,其在男性性別分化和精子發生中起重要作用[1-2]。Y染色體長臂大部分由異染色質組成,容易發生長度變異[3]。Y染色體長臂末端的異染色質區延長(Yqh+)是臨床較常見的男性染色體結構變異,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種正常的多態現象,沒有任何的功能和表型[4-5]。然而,也有研究報道Yqh+在不育男性中的發生率約為6.8%,顯著高于生育力正常男性(發生率3.74%)[6];Yqh+不育男性接受體外受精/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療后受精率、著床率和臨床妊娠率較染色體正常不育男性更低[7-8]。目前尚無Yqh+患者子代健康情況的報道。因此,我們進行了一項單中心回顧性研究,探討男性染色體Yqh+對IVF/ICSI-ET妊娠結局和新生兒健康情況的影響。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診于西北婦女兒童醫院輔助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嚴格的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共納入1 705對夫妻。
納入標準:(1)所有周期均為第1次治療周期,女方促排卵方案為GnRH-a降調節方案或拮抗劑方案;(2)夫妻雙方均進行染色體核型檢測,排除夫妻雙方合并其它性染色體或常染色體異常病例;(3)所有患者在進行助孕治療前均經過體格檢查、內分泌相關檢查、遺傳學檢查,男方至少進行兩次精液分析。排除標準:(1)合并存在嚴重的生殖系統疾病及異常者,如男方存在重度精索靜脈曲張、隱睪癥,女方存在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等;(2)男方重度少精子癥(精子計數<5×106活動精子/ml)和無精子癥患者均行Y染色體微缺失檢查,具有Y染色體微缺失的男性;(3)供精治療周期以及采用微刺激促排卵、黃體期促排卵和高孕激素狀態下促排卵的周期。
根據人類染色體方法學進行染色體核型檢測,將最終入組病例分為Yqh+組(男方檢測到Yqh+,67例)和對照組(男方未檢測到Yqh+,1 638例);又根據受精方式不同,分別比較IVF助孕周期和ICSI助孕周期中Yqh+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妊娠結局及新生兒出生情況。
1.IVF/ICSI-ET:促排卵方案為GnRH-a降調節方案和拮抗劑方案。當2/3以上優勢卵泡直徑發育至17 mm時用重組HCG(默克雪蘭諾,意大利)或人源HCG(珠海麗珠醫藥)扳機。34~36 h后,在陰道B超引導下經陰道穿刺負壓抽吸取卵術,記錄獲卵數。女方取卵當日,男方取精,根據不同精液參數標準,選擇IVF或ICSI人工授精。根據女方年齡、身體條件、獲卵數、性激素水平、子宮內膜厚度和胚胎級別等因素決定在取卵后第3天(或第5天)進行胚胎(或囊胚)移植。黃體支持方案為取卵日開始每日肌肉注射黃體酮(浙江仙琚)60 mg,同時每日口服地屈孕酮(雅培,美國)20 mg。胚胎移植后第14天(或囊胚移植后第12天)測血HCG。胚胎移植后第28天(或囊胚移植后第26天)行盆腔超聲檢測,B超下見孕囊即為臨床妊娠。孕11周停止黃體支持。
2.授精方式選擇: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人類精液實驗室檢查及處理》第5版標準,根據患者的精液分析結果選擇不同的助孕方法:當前向運動精子(即a+b級)計數>5×106個/ml時納入IVF治療周期;當前向運動精子計數<5×106個/ml時納入ICSI治療周期。
3.染色體核型檢測:抽取外周血淋巴細胞培養后行標準G顯帶分析染色體核型。計數20個細胞中期分裂相,分析5個核型,異常者加倍計數、分析。按照《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制(ISCN,2009)》進行核型描述及診斷,以Y染色體長臂異染色質區長度增加定義為Yqh+。
4.隨訪:隨訪期限為嬰兒出生后1年。
主要觀察指標包括妊娠率、活產率和新生兒出生健康情況;次要觀察指標包括正常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種植率、HCG陽性率、異位妊娠率、流產率、持續妊娠率和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性別比例等[9]。
其中HCG陽性率=HCG陽性周期數/移植周期數×100%;IVF正常受精率=第1天(D1)出現2PN卵子數/IVF加精卵子總數×100%;ICSI正常受精率=D1出現2PN卵子數/注射MⅡ卵子總數×100%;卵裂率=卵裂胚胎數/受精卵子數×100%;胚胎種植率=種植胚胎數/移植胚胎數×100%;臨床妊娠率=臨床妊娠周期數/移植周期數×100%;持續妊娠率=妊娠持續到20周以后周期數/臨床妊娠周期數×100%;活產率=活產周期數/新鮮移植周期數×100%;流產率=流產周期數/臨床妊娠周期數×100%;異位妊娠率=異位妊娠周期數/臨床妊娠周期數×100%;出生缺陷率=出生缺陷嬰兒數/活產嬰兒數×100%。
統計分析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本研究納入的1 705對夫妻中,男方Yqh+共67例(Yqh+組),對照組1 638例。Yqh+組中有36例患者(53.73%)依據個人精液分析結果選擇IVF治療周期,31例(46.27%)選擇ICSI治療周期;對照組中877例患者(53.54%)選擇IVF周期,761例(46.46%)選擇ICSI周期。
1.一般資料比較:IVF治療周期中Yqh+組和對照組間的男方年齡、女方年齡、體重指數(BMI)、基礎FSH和LH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IVF治療周期中兩組間扳機日血清E2水平和獲卵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Yqh+組和對照組的正常受精率[(59.43±16.84)% vs.(56.74±19.33)%]、卵裂率[(81.49±14.69)% vs.(81.73±2.63)%]比較亦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1)。
表1 IVF治療周期中Yqh+組與對照組一般情況比較[(-±s),n(%)]
2.新鮮周期妊娠結局比較:IVF治療周期中分別有17例Yqh+組患者和502例對照組患者行新鮮周期移植。兩組患者新鮮周期移植前子宮內膜厚度和血清孕酮(P)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Yqh+組的HCG陽性率(52.94% vs. 63.94%)、胚胎種植率(43.48% vs. 47.90%)、臨床妊娠率(52.94% vs. 60.96%)、持續妊娠率(88.89% vs. 94.12%)均略低于對照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Yqh+組流產率有高于對照組的趨勢(11.11% vs. 5.23%),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Yqh+組的異位妊娠率顯著高于對照組(11.11% vs. 1.63%)(P=0.04)。Yqh+組活產率略低于對照組(41.18% vs. 54.18%),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2)。
表2 IVF治療Yqh+組與對照組新鮮周期妊娠結局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新生兒出生情況比較:IVF治療周期中Yqh+組共出生7例新生兒,對照組出生338例新生兒。兩組患者新生兒Apgar評分和出生缺陷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Yqh+組的男嬰出生率略高于對照組(85.71% vs. 51.78%),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3)。
表3 IVF治療周期Yqh+組與對照組新生兒出生情況比較[(-±s),%]
1.一般資料比較:ICSI治療周期中Yqh+組和對照組間的男方年齡、女方年齡、BMI、基礎FSH和LH水平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ICSI治療周期中兩組患者扳機日血清E2水平、獲卵數、正常受精率和卵裂率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4)。
2.新鮮周期妊娠結局比較:ICSI治療周期中分別有19例Yqh+組患者和460例對照組患者行新鮮周期移植。兩組患者新鮮周期移植前內膜厚度和血清P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對照組比較,Yqh+組的HCG陽性率、胚胎種植率、臨床妊娠率、持續妊娠率、流產率、異位妊娠率、活產率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5)。
表4 ICSI治療周期Yqh+組與對照組一般情況比較[(-±s),n(%)]
表5 ICSI治療周期Yqh+組與對照組妊娠結局比較[(-±s),%]
3.新生兒出生情況比較:ICSI治療周期中Yqh+組共出生15例新生兒,對照組出生329例新生兒。兩組患者新生兒Apgar評分和出生缺陷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Yqh+組男嬰出生率略高于對照組(66.67% vs. 52.58%),但尚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6)。
表6 ICSI治療周期Yqh+組與對照組新生兒出生情況比較[(-±s),%]
Yqh+的臨床意義一直存在爭議。1987年Hsu等[10]首先報道了Yqh+是一種正常的染色體多態性,因為異染色質區不能編碼蛋白[11-12]。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男性染色體Yqh+可能與生育力下降有關[13-15]。2015年Li等[15]發現Yqh+男性無精子癥和少精子癥發病率高于非Yqh+男性。Xiao等[8]發現Yqh+者行IVF-ET助孕治療其受精率、著床率、臨床妊娠率顯著低于非Yqh+者。活產率和新生兒健康情況也是IVF助孕治療最關鍵的質控指標,但目前尚無Yqh+對IVF/ICSI-ET活產率和新生兒健康情況影響的研究。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Yqh+組和對照組IVF/ICSI-ET助孕治療新鮮周期的妊娠結局和新生兒健康情況。在前述觀察指標中,Yqh+組和對照組的HCG陽性率、臨床妊娠率、活產率和新生兒出生健康情況等觀察指標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僅在IVF治療周期中,Yqh+組異位妊娠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但這可能與納入樣本例數較少有關,尚需后續研究進一步研究探討。
值得注意的是,在IVF治療周期中,Yqh+組HCG陽性率、種植率、臨床妊娠率、持續妊娠率和活產率均略低于對照組。而在ICSI治療周期中,這種現象并未出現。這與Xiao等[8]的研究結果相似。Xiao等[8]曾報道在IVF治療周期中,Yqh+者種植率和臨床妊娠率均顯著低于非Yqh+者,而在ICSI治療周期中,Yqh+者種植率和臨床妊娠率與非Yqh+者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因此Xiao等[8]認為Yqh+可能對男性生育能力有一定的影響;對于IVF治療結局不良的Yqh+不育者,采用ICSI方式人工授精可能會改善其助孕治療結局。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IVF治療周期和ICSI治療周期中,Yqh+組與對照組的新生兒出生健康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本研究首次報道了Yqh+者的子代健康情況,結果顯示Yqh+可能對子代健康狀況無明顯影響。
綜上所述,Yqh+可能對IVF/ICSI-ET妊娠結局和新生兒健康情況無明顯影響。Yqh+是否增加IVF新鮮移植周期中異位妊娠的風險,尚需要更大樣本量和更具特異性的研究加以探討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