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意大利、法國特約特派記者 青木 葉琦 劉玲玲 ●本報記者 白云怡
在世衛組織(WHO)總干事譚德塞宣布歐洲成為全球“疫情中心”(3月13日)整整5周后,歐洲這場抗擊新冠病毒的斗爭終于出現了些許曙光:德國率先宣布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本周起將逐步“解封”;18日意大利新冠肺炎單日死亡人數創下近一個月來新低,重癥病例和住院病例連續數日下降;法國的住院人數和重癥患者也呈下降趨勢;目前確診病例僅次于美國的西班牙,19日公布的死亡病例也比前一天出現顯著下降。《慕尼黑水星報》歡呼德國取得對疫情的初步控制,稱“德國就是歐洲的中國”。而法國《回聲報》指出,一些國家出現疫情緩和的積極信號,但歐洲疫情形勢總體仍十分嚴峻,徹底“解封”恢復正常還需漫長等待。18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報,武漢市城區首次整體降為“低風險”,世界也期待歐洲能夠跟隨中國的腳步,早日迎來真正的疫情拐點。
歐洲疫情或進入“階段二”
“德國抗疫見成效!”據德新社19日報道,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18日稱,德國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人際傳播的傳染指數已降至0.7,即每名感染者平均可傳染0.7人。基本傳染數小于1表示傳染病將會逐漸消失,這是德國“初步控制”疫情的跡象。
意大利高級衛生委員會主席洛卡特利18日也援引了這一研究稱:“數據統計顯示,意大利傳染指數在0.83至0.78之間。這意味著每位患者平均感染人數也少于1人”。意大利媒體稱,這個數字小于1或許是疫情進入“階段二”的標志。但意大利議員加萊拉指出,在意大利這一數值仍處于震蕩中,時而比較穩定,偶爾又回升,而不是“果斷地下降”。
此前,在當地時間17日,德國衛生部長施潘在記者會上宣布,近幾日每天的康復人數,均多于每日的新確診病例,“感染人數大幅下降,尤其是單日新增病例。目前疫情得到控制”。根據德國18日的報告,該國新冠肺炎患者中超過8.3萬已經康復,這一數字目前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包括中國。
據德國《明鏡》周刊19日報道,從本周起德國將逐漸“解封”,這是德國總理默克爾15日與各州州長討論的結果。這意味著德國抗疫進入“下一階段”。默克爾當時說,德國目前的成果是:醫療系統沒有超出負荷,疫情擴散看似得到控制,死亡病例也顯然度過了高峰期。她同時強調,迄今取得的只是“微妙的、中等的成功”。
在意大利,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重癥患者和死亡率均有明顯下降。意大利著名藥理研究所主任雷穆齊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盡管新增病例數下降較慢,但總體來看,意大利疫情應該已過“拐點”。
法國《費加羅報》19日稱,這表明意大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初見成果。這要歸功于意大利從3月10日起在歐洲率先采取全國“封城”狀態,并兩度延長時限。該報同時稱贊德國的抗疫成果,截至18日,德國死亡病例累計4110例,而法國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19000例,“從這一角度來說德國抗疫比法國做得要好”。文章稱,德國死亡率遠低于其他歐洲國家的原因之一是默克爾嚴謹科學的判斷和果斷嚴格的“禁足”措施,原因之二便是德國健全的醫療體系和醫療物資儲備。
疫情暴發的5個星期
除了德國和意大利,歐洲其他國家在抗疫斗爭中也不同程度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比如19日,西班牙報告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從前一天的565人下降至410人,不過西班牙衛生部表示,不排除周一開始繼續上升。法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18日比前一日減少551人,法國衛生部表示,重癥監護室的病例連續第十天下降,也是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住院病例則是連續第四天下降。
但歐洲的疫情總體仍處于高峰期。5周之前,譚德塞宣布歐洲成為全球“疫情中心”時,歐盟27國的感染病例總數才2.5萬例,而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9日晚9時,西班牙確診病例超過19萬例,意大利超過17萬例,法國超過15萬例,德國超過14萬例,英國超過11萬例,這5個歐洲大國,感染人數僅隨美國之后,都已經排到中國之前。
法國國防部18日宣布,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編隊超半數官兵,即1081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這一事件引起法國輿論震驚,航母靠岸時是否采取了足夠的防疫措施也引發普遍質疑。
據美聯社19日報道,西班牙正在承受疫情的嚴重打擊。在當地報紙上,訃告取代了5周前的房地產、汽車或保險廣告,大多數零售商店、餐館酒吧及學校仍在關閉狀態。西班牙足球聯賽至少要等到5月底才能恢復。即便恢復,這一賽事可能在整個秋天都不能請球迷到現場觀賽。
與此同時,一些歐洲民眾至今不能很好地執行“禁足令”。據《環球時報》記者在羅馬的觀察,雖然羅馬街頭行人很少,但還是有部分難耐隔離之苦的民眾走上街頭,甚至有“頂風作案”的跑步之人。16日,法國內政部長卡斯塔內在接受參議院質詢時表示,自“禁足令”實施以來,法國警方已經開出“76萬張罰單”。
各國政府呼吁“不放松”
歐洲各國政府對待疫情的態度明顯比前一階段謹慎。意大利第一階段的居家令5月3日即將到期,政府對于“階段二”的恢復計劃也日漸明朗。總理孔特主張按照各行業以人群聚集程度劃分“高中低”優先開放等級。“低”風險行業將率先重啟,包括時尚業、家具業、汽車制造業、工地施工、農業、漁業、礦產開采等行業有望在4月27日后開工。據意大利《共和國報》報道,世衛組織代表兼衛生部長顧問里恰爾迪表示:“秋季第二波疫情流行不只是假設,如果重啟失敗,后果將十分嚴重。”
默克爾要求德國不能放松警惕。發廊在5月4日可以恢復營業;大型集會如音樂會或運動賽事在8月31日以前都禁止舉行;學校將從5月4日開始陸續上課,日間托兒所和電影院則將繼續關閉,宗教集會也繼續禁止。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宣布,他將要求議會將西班牙的封鎖期再延長15天至5月9日,以應對新冠病毒的擴散:“我們不能用倉促的解決方案將人們置于危險之中。”英國教育大臣威廉姆森周日表示,尚未決定何時重開學校。他在推特上說:“只有在科學建議表明是合適的時候,它們才會重新開放。”
據路透社19日報道,英國衛生部已經任命前高盛銀行家、2012年倫敦奧運會組委會主席戴頓組織為一線抗疫醫護人員生產防護設備。目前,英國幾家高端時裝品牌均已將工廠生產線從高端時尚產品轉變為生產醫用防護產品。法國也有一百余家企業響應政府號召,投入生產“大眾口罩”。
“歐洲疫情處于決定性階段”,德國電視一臺19日稱,歐洲累計已有10萬人死于新冠肺炎,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約2/3。不過,意大利的疫情開始穩定,德國疫情也得到初步控制。歐洲抗疫現在處于關鍵節點,需要各國團結一致,繼續努力。
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向意大利表示道歉后,歐元區財長已批準了一項50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幫助遭受疫情困擾的歐洲國家。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承諾,將在4月23日的歐盟峰會上推動達成歐盟跨年度預算,以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
環球時報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