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南中 夏海鷹
[摘要]1+X證書制度旨在提升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破解職業教育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與社會需求脫節的難題,推動職業院校教材、教法、教師改革。梳理1+X證書制度推動職業院校變革的邏輯可以發現,1+X證書制度存在的正當性基礎是要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合法性基礎是要通過1+X證書制度優化校企合作育人,同時需要特定的程序性邏輯。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從組織建設、基礎建設、內容建設、實施路徑與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等方面實施職業院校變革的策略。
[關鍵詞]職業技能證書;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變革邏輯
[作者簡介]吳南中(1984- ),男,湖南新化人,重慶廣播電視大學、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副教授,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在讀博士。(重慶? 400052)夏海鷹(1959- ),女,四川射洪人,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重慶? 40071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質量診改視角下高職課程教學團隊培育機制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92082)、2019年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在線學習用戶情感體驗研究”(項目編號:19SKGH275)和2019年重慶廣播電視大學改革項目“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質與學校落實策略”(項目編號:FGGG2019-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20)08-0005-08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發布以來,“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簡稱“1+X證書制度”)成為教育領域關注的重要內容。通過1+X證書制度,“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讓學生在獲取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獲取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的本領”,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隨后,教育部迅速發布了三期共92個技能等級證書標準,遴選了首批參加1+X證書制度試點的院校,正式啟動了1+X證書制度在職業教育領域的落地工作。同時,為保證落實過程中“不失真、不失效、不越界”,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組織了多次會議,頻頻安排相關人員深入省市開展1+X證書制度的解讀,各證書開發單位也組織相應的師資培訓。然而,學校層面落實1+X證書制度是一項浩瀚的工程,需要在組織架構、人才培養支持體系、教師隊伍、人才培養過程、評價體系以及相關保障性支持等方面做出系統回應,形成恰當的推進策略,迅速落實1+X證書制度在學校層面的深層次應用。
一、1+X證書制度的本質及其內在要求
(一)1+X證書制度的本質
職業技能證書是“職業技能達到某種層次的證明證書,指的是學習者通過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獲取某個職業技能等級的認可,并以此作為提升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的依據”①。1+X證書制度的核心是建立與若干專業對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體系,“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透析職業教育技能等級證書的功能發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能促進學校與企業、學校與學校、學生與企業以及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溝通,在校企合作辦學、學生自我導向學習、民眾參與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具有引導作用;在人才培養質量、職業人才待遇等方面具有保障作用;在職教生態發展、職教自身完整、職教質量提升上具有約束功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不是一個新事物,是“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培訓普遍做法”和結合國家國情進行的制度創新,是中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迭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改革方案。第一,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更多地接入國際性。部分國家通過資格認證和資歷框架建設,實現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成果等效,極大地提升了民眾參與終身學習的積極性,為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以葡萄牙為例,取得葡萄牙國家資歷框架中“中等后、非高等水平的資格證書的學習者,不管其接受的是學歷教育還是非學歷教育,都可以直接進入高等教育的本科階段進行學習”②。建設與國際接軌的職業技能證書等級制度,支持證書和學歷文憑同等效用,促進人才的流動,激活學習者積極性,提升國家競爭力,是1+X證書制度的重要出發點。第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具有傳承性。1+X證書制度并不是完全的新生制度,而是建立在我國傳統的職業資格證書之上的制度改革。從發源來看,我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實施的工人技術等級考核。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之后,為市場培育職業技術人才成為教育的重要使命。1994年,當時的勞動部、人事部聯合發布了《職業資格證書規定》,將企業工人技術等級證書改造為社會化管理的國家資格證書體系。由于采取非競爭性集中管理,其制度設計的弊端逐漸凸顯,如題庫長期不更新、培訓機構介入評價的程度過深、職業資格證書內容與行業需求不配套等,大量資格證書被取消,僅僅保留了涉及重要行業、重要職業和重要崗位的140個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在職業資格證書基礎上的傳承,需要在總結職業資格證書體系運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職業等級證書建設,形成覆蓋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職業技能評價體系,實現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溝通與并舉的終身學習體系,對職業教育內部和外部形成規制和有效梳理。第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具有創新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顯然不是職業資格證書,后者強調職業技能的門檻準入性,前者強調職業技能的等級性;也不同于國外的資歷證書,更加強化“1”這個學歷教育的基礎性作用,強調“X”社會化評價,真正實現教育體系與用人單位的需求耦合。
(二)1+X證書對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
在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的《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中,對院校提出的要求是“將1+X證書制度試點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緊密結合,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通過試點,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進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實訓基地”。
分析整個制度,結合專家對1+X證書制度的解讀,可以挖掘出1+X證書制度對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第一,希望通過1+X證書制度提升職業教育質量。職業教育通過長時間的外延式發展,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整體質量不高。通過1+X證書制度蘊含的“強化學歷教育,在學歷教育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技能等級證書的學習”③,可以解決職業教育質量建設遲遲不能滿足企業行業需求的問題。1+X證書制度運行的邏輯是通過課程模塊的延伸,實現從課程到技能的轉換,滿足行業對職業教育人才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第二,1+X證書對職業教育的要求體現在通過1+X證書制度破解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師培養與社會脫節的問題,通過“X”實現溝通和銜接。職業教育經過“示范”“骨干”“優質校”等項目的培育,使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師培養取得積極發展。但是,人才培養與社會脫節的問題始終存在,表現為專業建設不強調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沿用學科思維、教師培養強調學歷等。1+X證書制度回應了行業能力需求,為更貼近職業教育本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三,1+X證書制度蘊含了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的要求,體現了加強校企合作、促進實訓室建設等系列舉措,是職業教育的實質性變革。“三教”指教材、教法和教師。在教材上,1+X證書強化新工藝、新技術等在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的體現,需要在教材建設上形成新的機制,支持1+X證書制度的運行;在教法上,強調職業真實任務的訓練,可以引導職業教育從知識灌輸轉向技能鍛煉,通過校企合作、實訓室建設等加以落實;在教師層面,更強調教師的實訓教學能力,這就對職業教育教師的培養過程、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變革邏輯
1+X證書制度給職業教育變革指明了方向,闡明了職業教育改革的意義,是解決職業教育瓶頸的“良藥”。國家層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的開發目前正在快速推進,各地也開始組織力量,為院校加入“X”試點提供支持、為“X”標準建設提供保障。但是,教育育人的主體是院校,需要幫助院校理解1+X制度下的變革邏輯。
(一)正當性邏輯:圍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終極目標
1+X證書制度要在職業教育體系中得到充分的發展,最根本的價值體現為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這是1+X證書制度正當性的根源。1+X證書制度在職業院校的落地,也是圍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終極目標而產生的邏輯關系,也就是從國家視角、學校視角、學生視角、社會視角思考1+X證書制度如何有效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從國家層面來看,職業教育需要通過1+X證書制度,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由于“一切教育都是個人參與和分享人類的社會意識而進行的”④ ,國家推動1+X證書制度建設,就是希望通過調動社會意識,關注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學習者職業技能的掌握程度,拓展職業人才的發展空間。要通過構建評價體系,提高職業教育參與者的社會待遇,實現自身的社會訴求;通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人力資本的增值,進而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服務,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從學校視角來看,通過1+X證書制度,可以實現自身的價值追求。學校和教師按照同樣的實踐邏輯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從職業教育內部來看,當前的職業教育陷入“學歷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的泥潭,導致這一問題的直接原因是教師自帶濃厚的“學科屬性”,不熟悉行業任務。1+X證書制度幫助教師關注職業技能形成的特殊性并認識自身的能力缺陷,推動學校圍繞實踐能力提升來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質保障,如實行靈活的學分制度、建設實訓室等,從而支持學習者通過1+X證書制度,實現與社會需求的對接。從學生視角來看,1+X證書制度能幫助其實現自身的價值。按照經濟學的視角,“職業教育是一種投資行為,通過發展專業能力、社會能力、行動能力進而實現自身價值的提升”⑤,但“職業教育的階層流動促進功能受到質疑”⑥。通過1+X證書制度實現自身能力的進階,完成階層的向上流動,是學習者參與職業教育的根本動因。1+X證書制度展現的是合理的技能進階通道,是學習者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層次,具有導向的意義。從社會視角看,1+X證書制度可以降低企業聘用人才的成本。職業教育人才的最終流向是企業,一方面,有了證書的職業者被認為具備企業所需要的技能,企業招聘人才后無需進行技能培訓即可使用,降低了培訓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是否擁有證書來區分有技能者和無技能者,降低了招聘成本和招聘人才的不良比例。1+X證書制度通過證書的介入,使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方式得以豐富,人才施展的空間得以拓展,能實現“學校與社會”的雙贏互動。
(二)合法性邏輯:提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育人的根本途徑
傳統的“拉郎配”式校企合作模式,本質上沒有解決校企合作育人的合法性問題,沒有讓校企合作的參與主體得到合理的回報,無法激發多元主體參與的積極性。當前職業教育發展危機的本質是校企合作質量問題。1+X證書制度的構建,試圖從教育外部向教育內部輸送標準,通過企業決定標準,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第一,1+X證書制度體現了校企共同建構人才培養體系的需求。當前職業教育在機器換人的大背景下,操作性職業與專業性職業走向融合,職業階層性削弱而呈現扁平化發展趨勢,需要通過校企合作培養符合現代智能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打破傳統校企關系中學校處于弱勢地位的局面,校企共同建構人才培養體系。分析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可以發現,職業教育需要對已有的課程和教學時間進行優化,這就激發了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動力。第二,1+X證書制度體現了校企雙方參與人才培養的需要。讓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需要正視其利益訴求。企業的利益訴求體現為高質量人才輸出和培養過程中可能的回報,后者在傳統校企合作中往往被忽視。由于職業技能證書的介入,學校明確了通過自身無法獲得“X”證書所需要的“面向真實任務的復雜能力”,必須將學習者推向企業行業。學校通過1+X制度也獲得了利益重新分配的空間,企業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將成為常態。第三,1+X證書制度強化了校企共同治理職業教育的機制。職業教育治理的目標是為了“質量更高的職業教育”,從而實現“復合性、合作性、包容性”⑦的治理運行模式。在校企共同治理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嘗試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融入企業參與者這一主體,在課程建設過程中與企業共建培訓課程,采用“校中廠”等實訓方式,嘗試促進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話語表達,但效果都不明顯。1+X證書制度提出了將證書標準融入人才培養過程的明確方向,其建設過程更是將企業作為證書標準建設的當然主體,強化了企業的話語表達通道。同時,1+X證書制度引入競爭機制,不同培訓主體可以設置相同或相似證書。證書的生存基礎是參與者基數,如果證書得不到企業認可,學習者參與證書考核的人數就會減少,培訓主體自身也就失去了發展所需要的“效益”,這就要求培訓評價組織不斷聽取企業真實的人才需求,跟蹤企業工作內容的新變化,從而使企業和學習者的話語“分權”得到體現,這些都為建立一個更加有效的治理體系提供了基礎。
制度建設是支持1+X證書制度持續性發展的基礎,它是圍繞1+X制度落實形成的一系列相關制度,以保障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一,要制定1+X證書制度組織機構的相關規范。要從全校層面落實1+X證書制度,需要落實學校的組織架構、參與措施和物質投入等要素,使實踐有章可循。第二,要解決相應制度變更的問題。落實1+X證書制度,要形成系統性的支持方案,確保每個環節形成相關的支撐,如對學籍制度進行相應的調整。第三,要圍繞1+X證書制度的實施形成特定的功能制度,包括激勵制度、制約制度、保障制度,使學校整個體系圍繞1+X證書制度形成保障。激勵制度指的是采用激勵的措施,對參與1+X證書制度形成正面的支持;制約制度指的是通過設計制約條款的方式,支持個人或組織參與1+X證書制度建設,如將參與1+X證書制度作為職稱晉升的前置條件或予以增撥教學用款的條件,對個人或者學院進行制約;保障制度指的是通過提供保障,促使個體與組織參與1+X證書制度,如為1+X證書對接的課程建設提供建設經費等,保障1+X證書制度的順利推進。
(三)推進內容:圍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與落實為核心
在學校層面落實1+X證書制度,既要在學歷證書所涵蓋的課程體系中融入1+X證書標準,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又要在途徑上支持學習者通過其他方式,參與學習者自身感興趣的技能培訓與證書考核,實現1+X證書制度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根本目的。第一,推進1+X證書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開展人才培養的依據,是具有章程性質的文本,包括專業基本信息、培養目標、知識能力結構、修業年限、課程與時間分配、教學進程、實施保障、質量保證、畢業說明以及相關的說明。1+X證書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包括培養目標、實施過程、課程材料等都會在標準的指引下發生改變。第二,圍繞1+X證書制度,要在師資隊伍、教學實施、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評價、質量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性變革。在師資隊伍方面,要按照勝任新課程體系和新教學運行制度的要求重塑師資隊伍結構。在教學實施方面,要強化以技能養成、基礎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體系,支持混合式學習、工學交替學習、操作性學習等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資源方面,要按照1+X證書制度進行拓展和變更,強化教學資源的功能定位,并在確定的功能定位基礎上進行改造。在教學方法方面,要強化真實任務的淬煉,強調合作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以及不同技能模塊的遷移引導。在教學評價方面,要擺脫傳統教學中的“紙筆考試”方式,引入“成效為本”的評價模式,注重技能考試。在質量管理方面,要強化對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的評價標準,按照現有的“8”字螺旋質量保證機制進行重新設計,使整個保證體系圍繞“1+X”證書制度標準進行遷移。
(四)推進路徑:圍繞學習者的學習發生邏輯開展教與學并改革評價體系
設計科學路徑是減少阻力、提升成效的有效手段。學校落實1+X證書制度,核心是要圍繞學習者的學習發生邏輯開展教與學并改革評價體系。職業教育教與學的發生邏輯是推進路徑建設的主要依據。從教學講,需要按照“證書標準—人才培養標準—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的邏輯,按照證書所蘊含的復合型人才培養邏輯開展教學。對現有教學體系來講,需要設計各類真實任務,強化學習者面向真實職場環境的能力鍛煉,核心是加強企業、實訓室、網上虛擬實訓平臺等多個學習空間的支持與聯動。從學習來講,需要按照“學習資源—學習空間—學習過程—學習支持服務—學習評價”的邏輯,支持學習者按照自身的學習風格和學習需求開展學習。從職業教育生源結構來講,學習者來源多樣化對學習方式形成了沖擊,學習者本身的能力結構也對資源、空間和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支持服務方式等有所需求。為學習者提供多樣化的途徑,承認其工作場等非傳統學習空間的學習經歷,與非學歷教育實施基于成效的成果兌換,是建設符合自身學校的推進路徑的有效辦法。
第一, 要按照學習者的學習發生邏輯提供支持保障。學習者的學習發生不是孤立的事件,需要提供相應的支持保障,既包括學習的直接支持如計劃、教材、教輔和在線學習資源,也包括學習的間接支持如學習策略、學習路徑規劃,還包括學習相關的情感支持如消解學習困惑、理解價值、幫助學習者找到情感共同體等。
第二, 要按照學習者的學習途徑,設計以“成效”為評價標準的評價體系。評價是教與學的指引,也是推進路徑設計的關鍵。在1+X證書的評價中,需要按照“成效文本”的理念進行評價,以支持學習者通過多種途徑參與學習。“成效為本”指的是圍繞課程目標,按照“應該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能夠做什么”⑨的邏輯開展評價,評價依據的關鍵在于“產出的證明”,也就是學習的結果或某一目標上取得的成果。“成效為本”與1+X證書制度考核注重技能相關,也是學校落實新時代職業教育理念的關鍵。
(五)推進保障:圍繞“專業—教學—支持—評價”的思路構建清晰的質量保證體系
1+X證書制度正當性的基礎是提升了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質量保證是1+X證書制度持續推進的基礎。“質量形成于人才培養全過程,質量保證也要貫徹人才培養全過程。”⑩要圍繞專業、教學、學習支持服務、評價,形成完善的質量保證制度,為高質量實現1+X證書制度所蘊含的質量提升目標創造條件,以事實和數據為基礎、以體系化的制度為保證,對1+X證書制度體系進行常態化的診斷,幫助參與者落實主體責任身份、激發參與動力、保持持續投入。在專業層面,要實現與動態化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互動。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接的是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這就決定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動態性,也是對現行職業教育陳舊教學內容的具體回應。在教學層面,要借鑒“零缺陷制造理論”,形成恰當的質量計劃,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多種方式,對教學過程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在學習支持服務上,由于學習者通過在線學習、工作場學習、創新創業體驗學習等多種方式開展學習,學習支持服務成為職業教育新的內容,因此,需要按照個性化、及時化、精準化等支持服務途徑,制定學習支持服務規則,強調教師參與學習支持服務的程度,落實學習支持服務的目標管理。在評價方面,要將1+X證書的整體目標轉化為學習者、教師、專業建設者、學院的具體目標,并通過協商的方式,共同確定完成目標的方式,開展以“診斷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方式,支持1+X證書制度在學校的落實。
四、結語
1+X證書制度蘊含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思路,是職業教育整體系統性變化的開始。落實到職業教育院校,從內涵和外延來看,1+X證書制度蘊含了職業院校塑造職教新生態、支持職業人才成長的需求,是職業院校一次真正的變革。落實1+X證書制度,需要學校在組織層面建立起學校主導、院系主體、企業參與、專業推進、部門保障的系統參與機制,同時在理念認可和制度支持上通過有意識的引導,圍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落實來開展工作,并提供系統保障。由于職業教育涉及面廣、機構多,受制于資源、能力、條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加上受大量外部因素如社會的支持力度尤其是企業對職業證書認可程度的影響,職業院校對1+X證書制度的認同需要一個過程。各院校在落實1+X證書制度過程中肯定會在路徑、方式和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整體而言,在學校層面落實1+X證書制度,沒有成熟的經驗,也不可能依托一個團隊的研究就能完成清晰的路線規劃,需要在實踐中獲取數據,通過數據來完善整體架構并不斷優化推進。在這個意義上說,1+X證書制度在學校的落實還任重而道遠。
[注釋]
①吳南中,夏海鷹.以資歷框架推進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的系統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6):13.
②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Portugal-European inventory on NQF 2014[EB/OL].(2014-10-02)[2019-08-11].http://www.cedefop.europa.eu/en/publication-and-
resources/country-reports/portugal-european-inventory-nqf-2014.
③徐國慶,伏夢瑤.“1+X”是智能化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19(7):21.
④約翰·杜威.民主·經驗·教育[M].彭正梅,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
⑤李鵬,石偉平,朱德全.理想、利益與行動:職業教育學習評價的多重制度邏輯[J].高校教育管理,2019(2):24.
⑥萬恒.社會分層視野中職業教育價值的再審視[D/OL].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2020-01-20]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0911&filename=2009193365.nh&v=MDk3NzZXN3pJVjEyN0Y3S3hIZExLcXB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N3
FmWmVSckZDbmg=.
⑦劉玉萍,吳南中.職業教育生態化治理:價值內蘊與路徑選擇[J].教育學術月刊,2019(7):14.
⑧韓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學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9):50.
⑨章玳.香港高校基于成效為本的課程改革與啟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1):80.
⑩楊應崧,袁洪志,何錫濤.回顧與期望:奏響高職教育質量保障“三重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