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楠
【摘要】 目的 研究臀位助產術在異常分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式及相關注意事項。方法 160例胎兒臀位異常產婦, 根據產科醫師評估建議結合產婦及其家屬意愿分為剖宮產組(82例)、臀位助產組(52例)和臀位牽引組(26例)。剖宮產組選擇剖宮產, 臀位助產組選擇臀位助產術, 臀位牽引組選擇臀位牽引方式助產術。觀察比較三組胎兒體重、并發癥及死亡發生情況;產婦產后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臀位助產組及臀位牽引組胎兒體重分別為(2.88±0.32)、(2.91±0.24)kg, 均明顯輕于剖宮產組的(3.45±0.56)kg,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臀位助產組、臀位牽引組胎兒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48.08%、61.54%, 均明顯高于剖宮產組的12.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臀位助產組、剖宮產組胎兒死亡率分別為1.92%、0, 均顯著低于臀位牽引組的15.3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臀位助產組產婦產后住院時間(4.51±0.54)d顯著短于臀位牽引組的(5.02±0.58)d、剖宮產組的(7.54±1.06)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臀位牽引組產婦產后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剖宮產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臀位助產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15.38%顯著低于臀位牽引組的65.38%和剖宮產組的30.4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剖宮產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臀位牽拉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5<0.05)。結論 臀位助產術應用于異常分娩中不會對產婦造成較大的手術傷害, 產婦產后并發癥較少, 恢復快, 但臀位助產術可使胎兒并發癥發生率較高, 且僅適用于體重較小的胎兒, 臨床應用前必須預先進行充分評估, 并做好充分的準備。
【關鍵詞】 異常分娩;臀位助產;臀位牽引;剖宮產;胎兒;產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29
臀位分娩是產科臨床上一種頗為常見的異常分娩類型, 此類分娩過程中主要表現為臀為先露部分, 占分娩總數的3%~4%[1]。臀位分娩時, 采用傳統自然分娩方式, 通常難以正常娩出胎兒, 胎兒死亡率較高。而近年來隨著多種助產技術的成熟, 使得臀位分娩也能平安地娩出胎兒[2, 3]。而當下臨床上對于臀位分娩的助產方式主要分為剖宮產、臀位助產術以及臀位牽引術[4]。為探討分析臀位助產術在臀位異常分娩中的作用效果和方法, 本研究以本院近期收治的部分胎兒臀位異常分娩產婦為研究對象進行了觀察和分析, 詳情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胎兒臀位異常產婦160例。入選產婦均通過產前超聲檢查, 確診為胎兒臀位異常。所有產婦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根據產科醫師評估建議結合產婦及其家屬意愿分為剖宮產組(82例)、臀位助產組(52例)和臀位牽引組(26例)。
剖宮產組產婦年齡20~41歲, 平均年齡(28.22±8.73)歲;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28±1.02)周。臀位助產組產婦年齡22~38歲, 平均年齡(28.57±5.42)歲;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14±0.96)周。臀位牽引組產婦年齡23~34歲, 平均年齡(26.95±4.38)歲;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19±0.94)周。三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產前對產婦及其胎兒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明確胎位狀況、B超預測胎兒體重、檢查產婦盆腔及軟產道狀況。產科醫師經過會診, 評價進行臀位助產術、臀位牽引術的風險情況, 對于風險較大, 不宜進行臀位助產術或臀位牽引術的產婦建議進行剖宮產術分娩。然后將產前會診評估報告及生產方式建議如實告知產婦及其家屬, 并由家屬最終確定分娩方式。
1. 2. 1 臀位助產組 對于采用臀位助產術的產婦產前做好外陰消毒, 剔除陰部毛發, 準備縮宮素、凝血藥物、產鉗、產包等藥物及器械。產婦在產程中應該盡量保持胎膜完整, 在胎兒即將娩出前一般不進行人工破膜。一旦出現胎膜破裂應該及時檢查胎心情況并進行陰道檢查, 明確是否存在臍帶脫垂。在接近第二產程時, 應及時了解宮頸擴張情況。應用消毒治療巾在宮縮時進行推堵, 促使胎臀下蹲時產婦陰道能得以充分擴張, 預計胎臀即將娩出時再準備接產。對于會陰較緊的產婦, 應作會陰側切。在胎臀娩出后, 應協助胎背轉向上方以利于雙肩進入盆骨入口。在胎肩即將娩出時再協助胎背轉回側方以利于雙肩娩出。在胎肩娩出后再協助胎背轉向上方, 助手應該在恥骨上適當施壓, 保持胎頭俯屈, 以利于胎兒以枕下前囟徑通過盆骨出口。采用臀位助產術分娩時, 在出現宮縮乏力, 產程進展速度慢;胎兒窘迫;臍帶脫垂但胎兒尚存活;宮口全開, 但先露位置仍高等情況時, 應及時轉行剖宮產術, 確保母嬰安全。術后注意檢查胎兒狀況, 明確胎兒是否出現相關并發癥, 并妥善處理相關并發癥, 及時縫合軟產道及會陰損傷, 適量應用抗生素。
1. 2. 2 臀位牽引組 產前準備同于臀位助產術, 術前需排空膀胱, 進行陰道檢查, 確保宮口全開, 進行胎心監護。采用陰部神經阻滯麻醉, 進行會陰切開, 人工破膜。當胎兒單足或雙足已露于陰道內或外陰時, 術者用手握住并進行適當牽引。若宮口全開后, 胎兒雙足仍滯留于宮腔內, 術者應將手伸入宮腔, 握持雙足進行牽拉。若胎兒為單臀先露, 可以用雙手勾住胎兒腹股溝, 一邊向外牽引, 一邊適度旋轉, 幫助娩出胎兒臀部, 然后按扶著法娩出胎足、軀干, 再以堵臀法娩出胎肩及胎頭。若以上方式失敗時可以嘗試應用皮納爾手法分開胎兒雙臀, 牽引胎足, 助其分娩。術后注意檢查胎兒狀況, 明確胎兒是否出現相關并發癥, 并妥善處理相關并發癥, 及時縫合軟產道及會陰損傷, 適量應用抗生素。
1. 2. 3 剖宮產組 采用硬膜外麻醉, 在腹部作橫向或縱向切口, 暴露瘤胃, 探查子宮及其附件。然后前移瘤胃, 將子宮緩慢托出切口外, 在子宮和切口邊緣堵塞大塊多層滅菌紗布。切開子宮放出胎水, 沿子宮切口抓住胎兒后肢跗部或前肢腕部, 調整方向將胎兒緩慢拉出。然后剝離胎衣, 縫合子宮和腹壁。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和適量的縮宮素。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三組胎兒體重、并發癥及死亡發生情況。觀察比較產婦產后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三組胎兒體重、并發癥及死亡發生情況比較 臀位助產組、臀位牽引組以及剖宮產組胎兒體重分別為(2.88±0.32)、(2.91±0.24)、(3.45±0.56)kg。臀位助產組與臀位牽引組胎兒體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4218, P=0.6744>0.05);臀位助產組及臀位牽引組胎兒體重均明顯輕于剖宮產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6756、4.7679, P=0.0000、0.0000<0.05)。
臀位助產組胎兒發生蒼白窒息7例, 青紫窒息18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48.08%;臀位牽引組胎兒發生蒼白窒息3例, 青紫窒息10例, 上肢骨折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61.54%;剖宮產組胎兒發生蒼白窒息2例, 青紫窒息8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2.20%。臀位助產組與臀位牽引組胎兒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597, P=0.2617>0.05);臀位助產組、臀位牽引組胎兒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剖宮產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1.2308、26.2955, P=0.0000、0.0000<0.05)。
臀位助產組胎兒發生死亡1例, 死亡率為1.92%;臀位牽引組胎兒發生死亡4例, 死亡率為15.38%, 剖宮產組胎兒未發生死亡, 死亡率為0。臀位助產組與剖宮產組胎兒死亡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5888, P=0.2075>0.05);臀位助產組、剖宮產組胎兒死亡率均顯著低于臀位牽引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2356、13.1006, P=0.0221、0.0003<0.05)。
2. 2 三組產婦產后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臀位助產組、臀位牽引組以及剖宮產組產婦產后住院時間分別為(4.51±0.54)、(5.02±0.58)、(7.54±1.06)d。臀位助產組產婦產后住院時間顯著短于臀位牽引組、剖宮產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8363、19.0841, P=0.0502、0.0000<0.05);臀位牽引組產婦產后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剖宮產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1.5610, P=0.0007<0.05)。
臀位助產組產后發生產后出血4例, 軟產道損傷3例, 產褥期感染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5.38%;臀位牽引組產后發生產后出血7例, 軟產道損傷8例, 產褥期感染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65.38%;剖宮產組產婦產后發生產后出血3例, 產褥期感染12例, 產后腹腔粘連10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0.49%。臀位助產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臀位牽引組和剖宮產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9.8974、3.9104, P=0.0000、0.0480<0.05);剖宮產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臀位牽拉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1155, P=0.0015<0.05)。
3 討論
臀位分娩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異位分娩, 其影響因素較多, 主要原因為產婦子宮畸形所導致。臀位時自然分娩難度較大, 在分娩過程中可引起臍帶脫垂、胎臂上舉、出頭困難等[5, 6]。同時由于臀位分娩產程較為緩慢, 也會增加胎兒窒息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也會明顯增加胎兒死亡率。選擇適當的分娩助產方式, 有助于盡快平安地娩出胎兒, 減少異常分娩對母嬰的傷害[7]。
當下對于臀位分娩最為常見的分娩助產方式主要為臀位助產術、臀位牽引術和剖宮產術。剖宮產術目前應用范圍廣、技術更為成熟、風險相對更小, 但其創傷較大, 產婦術后容易發生感染、腹腔粘連等并發癥[8]。臀位助產術與臀位牽引術, 更接近于自然分娩, 對產婦身體影響更小, 但胎兒發生并發癥、死亡風險也相對更高[9]。
綜上所述, 臀位助產術應用于臀位異常分娩雖然可能會造成胎兒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并發癥, 但死亡率較低, 同時對產婦傷害較小, 可以推廣應用。但應用臀位助產術時, 應該做好充足的產前檢查、評估和準備, 確保產婦及胎兒狀況符合臀位助產術相關要求, 并在產程中應按照正確步驟逐步進行, 避免盲目操作。
參考文獻
[1] 白伶俐, 馬娜, 馬園. 異常分娩中臀位助產術的臨床應用效果探討. 科學養生, 2019, 22(10):213.
[2] 田輝. 異常分娩中臀位助產術的治療效果研究.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8, 10(22):81-83.
[3] 劉文娜. 異常分娩中臀位助產術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16(28):117-118.
[4] 張務潔. 異常分娩中臀位助產術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大家健康(上旬版), 2017, 11(10):201-202.
[5] 徐婉妍, 徐小鳳, 麥今寶, 等. 異常分娩中臀位助產術的運用分析.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17, 32(4):476, 478.
[6] 宋俊霞, 孔令普. 臀位助產術在異常分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實用醫藥雜志, 2017, 34(8):723-724.
[7] 董銀芳. 探究異常分娩中臀位助產術的臨床應用效果. 世界復合醫學, 2017, 3(2):36-38.
[8] 馮新文. 探討異常分娩中臀位助產術的臨床應用效果. 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15):100-101.
[9] 劉蘭華. 異常分娩中臀位助產術的臨床應用效果探究.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13):137-138.
[收稿日期: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