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笛音色柔美清澈,演奏高中音區明朗,低音區透明婉約,演奏技巧多樣,能演奏憂郁悲傷,及明亮歡快的旋律,是現代木管樂器中靈活的樂器。長笛是現代管弦樂團的高音樂器,隨著時代的發展,長笛以其先進的制造工藝服務于音樂藝術,在交響樂演奏中,以優雅曼妙、靈動柔和的音色擔當著不可替代的藝術形象。長笛演奏要注重演奏技巧,氣息訓練是長笛演奏的基礎。本文對長笛演奏的呼吸訓練進行研究,總結了長笛氣息教學的訓練方法,為長笛學習者提供參考指導。
【關鍵詞】長笛演奏;呼吸訓練
【中圖分類號】J63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4-0075-01
【本文著錄格式】高源.長笛演奏練習中的呼吸訓練技巧[J].北方音樂,2020,02(04):75,77.
長笛由笛頭、笛身與笛尾組成,笛身與笛尾是長笛中的重要部分,笛身的聯動按鍵經開閉可改變長笛的發音。長笛發音以棱音為主,長期演奏者對準笛身吹起時,氣流與笛子內部空間發生碰撞發出聲音,要求演奏者演奏時掌握熟練的演奏技巧。
一、長笛演奏與氣息運用
長笛演奏音色干凈婉轉,可演奏高中低不同音區,各音區演奏時,音色風格特點各異,高中音音色明快,低音區音色柔和,帶有婉約的氣息。長笛演奏技巧豐富,大多數樂隊演奏中經常扮演主旋律角色,長笛演奏音域寬廣,音色在各種音域中表現出的風格不同。
長笛與單簧管等現代木管樂器相比,長笛音色風格具有獨特特點,長笛演奏相關音樂作品時缺少幽默氣息,主要因為長笛音色豐滿度低于單簧管等木管樂器,演奏表現力較弱,如音樂作品演奏需要模仿人聲時,長笛演奏效果不能充分表現,長笛的特殊音色擅長表現自然界中的動植物聲音[1]。
長笛演奏中的音域寬廣,共有3個八度,從小字1組c到小字2組c。長笛不同音區的表現力存在差異,要求演奏者有氣息穩定,如演奏低音區時需要帶有一絲凄涼情感,使聽眾產生情感共鳴。演奏低沉的樂曲中要逐漸減小音區壓力,運氣時需要放松身體,充分打開咽喉部分,提升氣息的流動感。演奏中音區時需要展示豐富的情感,演奏者要按不同音樂作品表達的情感控制氣息。演奏中氣息的消耗量很小,演奏中音區時氣息掌控難度降低。高音區穿透力較強,必須體現作品的華麗風格,演奏時難以把控氣息,耗氣量較大,吐氣時要保證足夠的氣息,演奏者需要緩慢吐出氣息,增加聲音的靈動性。
長笛音色的表現通過氣息調節控制,如同聲樂演唱中的氣息運用需要建立科學的方法。長笛演奏氣息控制與聲樂演唱有所不同,氣息運用更多需要靠上肢多個部位協調,演奏者的身體狀況直接影響長笛演奏音色。初學者往往對發音音色問題感到困惑,如吹孔位置偏差導致發音困難。長期的吹奏訓練會提高手指技巧,但音色的表現力不能有效提升,主要原因就是未把握好氣息的控制。
吸氣動作是呼吸的開始,體內殘留氣息全部釋放后,進行瞬間深吸氣,使腹部有明顯的膨脹感。練習吸氣時可以平躺在床上,將一本書放在腹部,通過大幅度呼吸頂起書本,體會演奏時的呼吸狀態。演奏長笛要注意呼氣時的身體狀態,演奏者不要過于在意音色,要注意保持氣息不斷。初學者可以將紙巾放在面部前端十公分距離,要求紙巾被吹起的角度保持基本一致,鍛煉演奏者的氣息控制能力,只有保持平穩的吹奏力度才能保證音色的穩定。
二、身體狀態對氣息的影響
精氣神是構成生命延續的重要元素,代表氣血在體內的流通等,大多數人希望擁有良好的體魄,健康的精神面貌,長笛演奏是需要協調全身的表演,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及精神狀態,身體狀態對氣息的運用具有重要的影響。吹奏長笛時人體需要提供大量氣息,對演奏時氣息的運動狀態等有嚴格的要求。身體力量源于身體活動機能支撐,身體經過適度鍛煉后,腰部形成良好作用力,腿部肌肉變得緊實富有彈性,良好的身體狀態有助于演奏中氣息的深度儲備[2]。音色的形成中需要注意胸腹演奏時的狀態,其涉及到氣息吸入時的儲存,胸腹背部的擴展動作非常關鍵。胸腹背部動作起到傳送氣息的作用,加入胸腹背部的伸縮,擴展運動,使胸腹部呼吸順暢,為氣息的運用提供支持。演奏時想象喝水一樣,身體強烈渴望吸收,胸腔配合腹腔進行深度呼吸,肩背部骨架適度下垂,將頸部拉伸,慢慢呼出氣息,使氣息找到科學的調理狀態,有利于發揮良好的音色。手臂手指的協調是配合氣息集中運用的輔助動作,手指狀態對吹奏音色產生影響,要引導學生盡量學會手部放松,為形成良好音色奠定基礎。手部狀態放松,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氣息控制,使人體吸氣更為集中,吹奏出的音色更為自然流暢。手臂所用力量與長笛重量一致,手部盡量不要抓得過緊,感受長笛的重量有益于緩解手指演奏疲勞,持笛姿勢可作雙手成環抱狀態,手腕在持笛時要靈活使用,手腕僵硬,會影響手指的靈活性。要盡量保持放松,緩解手臂僵硬可以與人體持笛時手臂高度一致固定位置,人體力量轉移,手臂負責托起長笛不費力。手指是直接接觸長笛的部位,使用手指案件時應注意力度輕,啟閉笛孔手指動作幅度小,使手指觸鍵更為敏捷。演奏者學習節奏初期會隨身體搖晃作節奏,節奏與人體適應情況下可以附和,但速度加快時影響演奏中節奏的準確性,將腦部操控的節奏傳遞給手指,會避免身體搖晃對音色的影響。
三、長笛演奏呼吸訓練方法
不同的思想感情產生不同的呼吸方法,演奏中的抑揚頓挫帶來呼吸的柔連逗斷變化,呼吸把握不熟練就會影響樂曲的思想情感表達。根據技巧的需要場地演奏要保持不同的呼吸狀態,長笛呼吸訓練方法主要有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與胸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如同彈弓原理,練習長笛演奏呼吸松弛方法需要加強腹式呼吸訓練,用力方向由上而下。腹式呼吸法主要用腹肌收縮用力,帶動胸部向內收縮,縮小胸廓,采用腹式呼吸讓腹部控制氣息壓力,使演奏出的音樂更有張力[3]。睡姿訓練法是運用睡覺姿勢進行訓練,學習長笛演奏松弛訓練法要放松身體。全身放松平躺,雙手叉腰吸氣,緩緩吹出氣息。要注意吸氣的速度要求平緩均勻,腹式呼吸訓練切記氣息吸氣過量。睡姿訓練要感覺氣息充盈程度,注意吹時氣息緩慢下沉,使吹出的氣息更有力度。逐漸加大吸入氣息量,可視情況逐次進行腹部外加力量。多次練習可以達到提高氣息控制能力的目的。站姿訓練是運用站立姿勢進行訓練,人體站立時更為緊張,站立正確的方法是雙腿同肩寬,左腳與身體呈90°,目視前方,身體微向前傾,穩定身體重心;開始練習站姿訓練時需要結合睡姿訓練方法,逐步加入新技巧,為避免造成身體緊張,身體能夠松弛緩慢吹出氣息時加大氣息力度;胸式呼吸靠單肋骨側向擴張呼吸,吸氣時雙肩上抬,故又稱肩式呼吸法。胸式呼吸不利于肺部健康,長笛呼吸訓練中不刻意提倡,但胸式呼吸訓練法較腹式呼吸法更簡單。初學者練習胸式呼吸法容易走入誤區,往往在胸式呼吸訓練時抬肩,造成長笛演奏中氣息不足教師可引導學生作腹式呼吸訓練,逐步擴張胸腔范圍,避免胸式呼吸造成吸氣受阻,要求訓練者結合自身情況靈活控制;胸腹式呼吸法是通過外肋間肌收縮,擴展胸腔,內肋間肌收縮,胸腔縮小,呼吸作用是通過胸腔有節奏擴張縮小,胸腹式呼吸訓練要完全掌握好腹式呼吸方法。吸氣時,將氣息吸到胸部膈肌,按照腹式呼吸要領吸入腹部,將氣息吹盡。腹部肌肉緊張時,屏住呼吸,打開胸腔,放松腹部肌肉空氣送到腹部,開始練習時受訓者如果練習不當可能導致肩部緊張。練習打開胸腔需要循序漸進,胸腔打開程度不能過大,被訓者在睡姿情況下熟練掌握松弛方法后,轉換為站姿訓練。
參考文獻
[1]侯寶民.長笛演奏的技能與技巧[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2):151-152.
[2]張志遠.長笛演奏的呼吸與訓練[J].樂器,2003(4):74-75.
[3]譚錚.淺談長笛演奏中的呼吸[J].黃河之聲,1998(2):25.
作者簡介:高源(1992—),女,漢族,碩士,西安音樂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長笛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