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星雨
摘 要:歐洲中世紀與中國唐宋大致處于同一時期段,在這時段中國教育發展和歐洲教育發展卻截然不同,本文從思想、社會等方面對歐洲中世紀時期和唐宋時期的教育狀況做了對比,并簡要分析。
關鍵詞:歐洲中世紀;中國唐宋;教育對比
1 唐宋時期教育
1.1 唐代教育特點
唐朝實行“重振儒術”的文教政策,確立儒家地位。在此政策指導下,學校教育制度已相當完備。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儒學九經,《禮記》《左傳》學三年,《詩》《周禮》《儀禮》《易》學兩年,《尚書》《公羊傳》《谷梁傳》學一年半,《論語》《孝經》學一年。除學儒經之外,還要學習書法及各項禮儀。
唐代還有學習律學、書學、醫學等專門學校,這些學校范圍廣、門類多,設置的形式多樣化,這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實科學校。而歐洲是在資本主義已相當發達的17、18世紀才出現,比唐代晚了一千年。唐朝積極推行科舉制度所有人都有資格考試。實行科舉制度不僅激勵了中下層知識分子和青少年讀書的動力,而且促進了教育的發展。
1.2 宋代教育特點
宋代的教育制度繼承了唐代特點。有中央公辦學校和地方公辦學校,在教育改革過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種制度。在此期間,書院這一學習形式興起,宋初的四大書院即是白鹿洞、岳麓、應天、嵩陽書院。在這一時期,私辦學校和蒙學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論宋代科舉制度的完善,如擴大了科舉取士的名額,由唐朝的不到五十人增加到二三百人,比之前擴大了十余倍;提高了榮利待遇、科舉及第后不需要經吏部考試即可授官,授官級別也有所提高。
2 唐宋時期著名教育家及教育思想
2.1 韓愈的教育思想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強調儒學的歷史地位和弘揚儒學傳統的重要性。在教育目的方面提出“學所以為道”的教育目的,認為教育的作用在于去掉情欲,使天性得到發展。在教與學的思想方面,提出要“把學習與獨創結合起來”的思想,鼓勵創造性人才。
2.2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是南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宋明兩宋宋明理學的重要人物。他認為,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封建社會所謂的“圣人” ,教育的功能是改變人的性情,實現“明天的正義,摧毀人的欲望”的根本任務。作為一個統一的教育過程,初等教育和大學教育在這兩個階段是相互關聯的。
2.3 歐洲中世紀教育
歐洲中世紀的教育多是鞏固和發展基督教,屬于人為的、理想的,以僧侶階級為社會的最上層,支配其他階級,僧侶階級下為武士階級,再次為平民階級。中世紀又分為早期和晚期,這兩個時期在教育發展上是不同的。
3 歐洲中世紀時期教育
3.1 中世紀前半期教育
3.1.1 以基督教發展為主
基督教徒的教育最先在家中學習,以教授宗教知識或聽宗教偉人的事跡來培養莊敬虔誠、忠貞的德行;通常以祈禱、贊美歌,及簡單的讀書、習字為主要教科。修道院的設立是為了教育僧侶和修女,主教學校的設立是為了培訓教士,教區學校的設立是為了世俗的群眾。在世俗學習方面,宮廷學校主要是培養王公貴族后裔的教育機構,騎士教育主要是培養崇尚上帝、忠誠君主、愛國、勇敢的戰士,只有達到了上述目標,才能稱為合格的騎士。
此外,發源于僧庵制度的僧庵學校“僧庵”,起初只是禁欲主義者清凈的修道場,與基督教并無關聯,后來才傳入到基督教徒之間。
3.1.2 世俗群眾教育
查理士大帝繼位為王之后,以再興古羅馬帝國為理想,在文事方面,努力于基督教的普及與傳播,在教育方面實行獎勵制度以表重視。之后為謀基督教的發達和庶民教化的普及,還特別獎勵僧庵學校、村落學校等庶民教育,將讀算寫等學科進行普及,并頒布義務教育制度,實行對學術技藝保護與獎勵的機制。另個偉人“亞爾弗烈大王”受查理曼大帝的影響,也非常重視文化教育,設立一個很大的宮廷學校,并聘請學者作為教員。
3.2 中世紀后半期教育
中世紀后半期,經過十字軍遠征,獲有軍功者會以封土的形式受到酬庸,封建制度日趨發達,都市世俗教育、武士教育、大學教育也隨之出現。
3.2.1 都市世俗式教育
十字軍戰爭后,都市交通貿易頻繁展開、工商業大規模發展、市民財富增加、社會地位提高,這自然會導致要求世俗式教育趨勢的出現。
3.2.2 武士教育
歐洲中世紀時期因封建制度發達而產生的新教育方式。在封建制度下,君主與武士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故武士教育的主旨是養成主從的道德。十二世紀是武士教育的最盛時期,對于男子而言養成高尚勇敢的人格,對于神與君主及貴婦人等,應盡武士本分;而對于女子教育內容則為紡織、編物、裁縫等,還要學習音樂、舞蹈、乃至祈禱、贊美歌等。
3.2.3 大學教育
在中世紀后半期的教育史上,還有一點更值得注意——大學教育,由以前既存的高等學術研究所或僧庵的組織擴充而來。此種大學,多與王侯、寺院、教皇等有深密的關系,并在其管轄之下而發達。大學所分科目,法科中有民法、寺院法等,醫科則翻譯希臘羅馬、沙拉仙人、猶太人、薩拉爾諾人等的醫術,神學科則讀《神學大全》等著作。
4 對比總結
一般來說,歐洲中世紀時期與中國唐宋時期有很大的不同。歐洲中世紀是一個宗教統治的時代,人們思想被束縛。然而,中國唐宋時期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和成就。由此看來,一個時期的社會狀況、思想傾向和教育二者相互影響。
參考文獻
[1]雷通群.西洋教育通史[M].東方出版社,2007.
[2]郭齊家.中國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郭麗芳.西歐騎士教育與日本武士教育比較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05
[4]張新征,張亞,呂國光.韓愈教育思想及其對現代教育的啟示[J].科教文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