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 張凱
摘 要:公共體育資源是典型的公共產品,科學合理地配置公共體育資源是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得以實施的基礎,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文章闡述了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重要意義,指出了遼寧省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現狀及問題,并提出了遼寧省全民健身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及建議。
關鍵詞:全民健身;公共體育資源;配置;途徑
簡單說,公共體育資源就是指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各種有形的和無形的體育資源,也就是政府、社會提供給公共體育活動中的各種資源的總和。包括人力、物質及財力等有形資源及體育科研信息、管理、政策法規等無形資源?!凹劝◤氖麦w育活動的物質產品和生產要素等硬資源,如自然生態環境、體育人才、體育經費、體育設施等,也包括閑暇時間、體育信息、運動技術、專利、商標、名譽、聲望、民族體育傳統和習俗等軟資源。”顯然,廣大公眾是公共體育資源所面對的對象,為其提供開展各類健身鍛煉活動所需的資源。政府是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主體,公眾則享受公共體育資源,屬于客體。
1 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內涵及重要性
“所謂的體育資源配置是指將各種渠道獲取的體育資源以一定的配置方式配置到各個組成部分,形成一定的資源配置結構,而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體育資源,是體育資源流向最適宜的地區和部分是體育資源配置的最終目標?!比魏我苑止榛A的社會都存在資源配置問題,可以說資源配置任何社會都大量存在的社會經濟問題,公共體育領域同樣要面臨資源配置問題。資源配置主要涉及時間、空間和數量三方面問題。資源配置合理,就能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因此,公共體育資源的科學合理的配置對全民健身活動、對提高人民的身心健康及體育事業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資源配置的合理科學對于可以協調體育事業均衡發展,有效解決公共體育資源分布不均問題,使體育場地、設施設備等體育資源得到最佳配置;能促進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全民健身活動及體育鍛煉等公共體育活動協調發展;能很好的提高公民的身體素質,促進體育人才的質量和數量的提高;對節約公共體育資源,提高公眾的文明素質和體育經濟效益,促進全民健身等公共體育事業的和諧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 遼寧省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現狀及問題
應該承認,遼寧省近些年體育產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尤其是十二屆全運會,推動了遼寧體育資源的建設和發展,更是推動了公眾體育健身的熱潮的形成。但隨著這幾年人口的增長,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十分緊缺,規模性的體育館數量不多,難以滿足公眾的需求。除沈陽、大連外,其他大部分城市,尤其是縣城的公共體育場館、設施非常少,公共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十分突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規模的公共體育館較少以及資源分配不均衡,社會體育資源配置越位與缺位并存。越位方面,政府比較重視體育政績,而對民生體育的關注則不夠。表現為,對競技體育資金等資源的投入及配置的比重比較大,而用于公共體育資源的投入的比例很小,使得公共體育資源一直處于短缺狀態。缺位方面,在一些體育市場及領域,管理不到位,修繕不及時,缺乏規劃,政府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
二是公共體育資源配置效率低,公共體育信息交流、管理及相關制度建設滯后。表現在,資源配置監管不力、資源使用效率較低等方面。相關的公共體育制度規定等很少,且不規范,全面性和操作性明顯不足,相關行政條款的規定比較模糊,法律效力有限。一些場館設施適合籌辦競技賽事,而不適合全民健身鍛煉的需要,場地投入多、產出低,閑置嚴重,技術性浪費現象嚴重。此外,社會體育資源配給率也很低,人力、經費及場地設施的效率低。
三是公共體育資源配置不平衡,地區差異較大。表現在:首先,各城市之間資源配置不平衡引起的不公平,公共體育資源供給不足。其次,城鄉之間資源配置不平衡。物力方面,鄉村體育場地的匱乏。財力方面,城鄉體育經費投入不成比例。人力資源方面,社會指導員絕大多數集中在城鎮,農村幾乎不存在。再次,體育領域內部的不公平。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和公眾體育受重視程度差別明顯。學校場地占比高,競技體育的資源配置也有明顯的優勢,但公眾體育的發展缺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嚴重影響社會體育的資源配置。三是參與群體之間不公平。不同社會群體所享有的參與權利、機會不均等、也不公平。
3 遼寧省全民健身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及建議
3.1 全民健身公共體育資源配置應遵循的原則
公共體育資源配置是一個要考慮多元目標的體系,因此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公平優先,兼顧效率原則。公共體育的公益性和全民性的性質決定了體育資源配置必須堅持公平性原則,兼顧城鄉、發達與貧困地區以及不同公眾群體對體育的需求,解決群眾體育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的問題。尤其是農村體育事業還很落后,體育經費、體育設施和體育人才都非常短缺。同時,在強調公平配置體育資源的同時,還要重視配置效率。目前,體育資源的重復建設現象仍很嚴重,導致體育資源共享率低,設施和場地短缺和閑置并存。因此,有必要在體育資源配置中引入市場機制,打破資源占用上的條塊分割和部門封鎖,讓有限資源生產出數量多、質量好的體育產品和服務。
二是注重社會效益,兼顧經濟效益原則。公共體育資源的社會性,要求在體育資源的配置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的原則,把關系民眾身心健康的群眾體育放在重要位置。當然,追求社會效益并非放棄經濟效益。體育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發展形勢方興未艾,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引擎。這就要求我們在配置體育資源時把政府的調控和市場的調節有機結合起來,讓市場的調節發揮其經濟效益提高的作用。
三是政府投入優先兼顧社會資本原則。社會公益性與商業開發性的特點,其資源配置也分為政府和社會兩條渠道。公益性要求政府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投資主體的角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由財政給予保障,沒有財政投入就難以實現公平性和社會效益。財政投入能保障體育產品的公共性,但無法滿足多樣化體育消費需求。這就需要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使體育資源參與市場化運作,形成政府、企業、機構等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的多元化格局。如現行的興辦體育產業、發行體育彩票、接受贊助、捐助等都是很好的辦法?!耙e極培育體育市場,使一些非公益性體育活動,如體育欣賞、體育旅游、體育表演、體育培訓、體育服裝、體育器材、運動食品、體育藥品、體育中介、體育信息服務以及把體育競賽作為載體的廣告等走向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軌道。建立起市場調節與政府宏觀調控相結合的體育資源配置方式?!?/p>
四是市場配置優先兼顧均等的原則。市場配置資源強調的是以市場機制作為體育資源的配置的基本手段,并輔以政府計劃干預的配置方式,使社區體育資源的配置更趨科學、合理,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保證公共體育資源的配置盡可能地發揮社會和經濟的雙重效益。均等是指合理調配,將公共體育資源均等分配。政府要協調自身的資源配置和資金調配,按照公平原則分配,以保障全民健身的公平性,調整地區間的差異。因為在全面健身理念中,居民不能因為城鄉、地區等差異而有差別的進行健身和鍛煉,差別的使用公共健身資源。
五是人本優先兼顧差異的原則。尊重民眾的的意愿實施全民健身,強化人本觀念,推廣全民健身工作是政府為人民提供的服務,是政府的職責而非施舍或恩惠。在進行公共體育資源配置時,既要了解公眾的需求,又能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同時要根據區域氣候、民族風俗、體育傳統等特點,有差異的配置體育資源?!安町愂潜WC公平的前提,由于公共健身資源的配置主要是根據地區的人口和健身需求進行配置,因而地區間差異的調查和分析是進行公平、合理資源配置的前提,而公平是減少健身資源差異的保障,通過公平分配健身資源,能夠縮小地區之間的健身資源差異。”
3.2 全民健身公共體育資源配置建議
近些年,遼寧省的競技體育尤其是“三大球”等集體類項目,成績下滑、人才流失,這與群眾體育基礎不牢、公共體育資源的配置不合理及投入不足不無關系。要將遼寧省建成體育強省,最重要的是合理配置體育資源,使體育資源得到科學、合理、充分的利用。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建立共享機制,大力發展群眾體育事業。全面開放教育系統及部分開放競技體育的場館、設備設施等體育資源,最大限度實現體育資源共享,以此促進公眾體育健身的需要。要充分認識群眾社會體育在全民健身鍛煉的基礎作用,重點加強對鄉村的引領,鼓勵農民利用農閑時間,加強體育鍛煉,促進城鄉協同發展。要著重改變以往單純重視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的觀念,加強公共體育資源的配置?!霸谶M行資源配置時要把社會體育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來進行考慮,只有社會體育有了扎實基礎,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才能更好地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
二是處理好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和諧發展的關系。在提升競技體育成績的同時,不能忽視群眾體育的發展。針對競技體育資源閑置、社會體育資源不足的實際,要加大對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投入,使競技體育資源和群眾體育資源協調發展。體育資源的配置重要的是將體育資源合理配置到各部門、各地區、各系統,使各體育系統有效運轉,使投入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遼寧省而言,體育資源配置問題必須引起重視。我們認為,要在培養高水平優秀運動員的同時,更要積極發揮公共群眾體育、學校體育事業,尤其是要有針對性地實施公共體育人才培養計劃,發揮其基礎作用,科學合理的配置資源,使體育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使體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為遼寧省體育事業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是完善地方法規及制度建設,規范資源配置行為。法規和制度是規范政府資源配置行為,保證資源配置規范實施并取得成效的根本。法制建設在資源配置中起著重要作用,是保證公平的關鍵。《體育法》和《體育物資保障制度》等法律法規中有關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的條文很少,且操作性不強,說明有關這方面的制度條文比較欠缺,對于在公共體育資源配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違規、越位不公平等問題時,得不到有效解決和糾正。所以,需要不斷修訂、補充、完善,通過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來保障配置行為的規范有序。
四是通過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的有機結合實現公共體育資源的有效配置。市場機制有自由、靈敏和效應性強等優點,但也有其盲目、滯后等劣勢。因此,市場不具備保證秩序的功能,如此,需要政府實行宏觀調控。政府在實施宏觀調控中,要對政府配置行政權力的形式、領域及環節、程序以及與其他配置主體的利益關系等明確界定,同時要增強政府行政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斷強化和規范執政人員行為的法規建設。
五是利用各種資源,拓展公眾體育服務范圍。提高社會體育整體服務的重要一環是增加社會體育資源總量,包括完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增加場所、場館及設施設備等的建設;改革公共財政制度,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公共體育投入;建立公共體育指導員的選配、培養等機制,增加數量,提高質量。要將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資源為公眾體育所用,采取不同的激勵措施,鼓勵各類學校通過收費、出租或其它方式向公眾開放場館設施,提高利用率。鼓勵體育老師深入基層,指導公眾的全民健身公眾體育活動。提高競技體育的比賽場館的利用率,通過有償或無償等各種方式向公眾開放;鼓勵高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抽出一定時間走進社區、走進學校、走進基層開展公益性活動,為社會體育服務。
六是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兼顧。優化公共體育資源配置就是力求其最優化,提高配置效率。如體育場館的建設,要更多地考慮公共體育的因素;在體育資源配置過程中,考慮按體育活動人口的多少進行配置、按體育活動人口的結構特征配置、按公眾的愛好和興趣配置場地器材等方式,避免資源配置的結構性失調現象出現,改變所有的活動場所的體育健身器材千篇一律、單調等問題,要注重資源的多樣性和實用性,使相對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功效。要制定政策措施,扶持偏遠落后地區群眾公共體育的開展,關注弱勢群體,保障其權益,推進社會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增加提供便利殘疾人活動的場地設施、建立專門老人和兒童健身樂園等,促進社會體育資源配置的公平性。
參考文獻
[1]司榮貴.論體育資源合理配置的目標和原則[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3):28-30.
[2]柳娟.陜西體育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西部,2011,(29):12.
[3]楊洪武.我國實現全民健身公平的必要性及途徑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7,(3):200.
[4]辛松和.新時期我國社會體育資源配置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14,(3):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