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國際學校在我國的迅速發展,世界范圍內影響最大的三大國際課程以及評估體系國際文憑(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劍橋國際考試(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 AS/A Level),美國大學先修課程 (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在中國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本文將通過對上述國際課程中音樂學科評估的分析與比對,以其中的音樂表演、作曲、音樂分析、調查報告、樂理五項評估內容為參照,結合三種不同類型的考試樣題,讓讀者更進一步了解不同國際音樂評估種類的差異。通過對香港、土耳其、美國等地的相關文獻的研究,發現國際課程體系現階段所存在的問題,包括教師的支持、學生的困難與挑戰、以及教育公平等。
【關鍵詞】國際課程;音樂學科評估;國際文憑;劍橋國際考試;美國大學先修課程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5-0243-05
【本文著錄格式】張樂.淺析國際課程中的音樂學科——以國際文憑,劍橋國際考試,美國大學先修課程為例[J].北方音樂,2020,03(05):243-247.
近年來,為了滿足迅速增長的留學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的“國際課程中心”“國際部”或“國際學校”在全國各地悄然興起。《2015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報告》[1]將中國現有的國際學校分為四大類,外籍子女國際學校,民辦國際化學校,公立國際班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據統計,“我國現有國際學校數量總計597所,成為全球國際學校數量最多的國家。”而IB,A Level,和AP則并列為在國際學校應用最為廣泛的國際課程體系。
一、國際課程體系簡介簡介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以下簡稱IB)意為“國際文憑”。根據不同年級以及年齡段的設置,IB分為PYP(Primary Year Programme,小學項目),MYP(Middle Year Programme,初中項目)和DP(Diploma Programme,高中項目)[2]。本文將以IBDP為主要研究對象。
IBDP誕生于1968年(IBO,2017),是IB在誕生之初的第一個學術項目,主要針對16-19歲年齡段的高中學生。IBDP由包括知識理論、拓展論文、社會活動在內的三項核心課程組成,還包括語言與文學研究、語言習得、科學、數學、個體與社會、藝術在內的六個知識領域。每個知識領域設不同的學科課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愛好,在每個知識領域中選擇一門課程,最多六門進行學習。每門課程分為標準級和高級兩個級別,學生需要在這六門課程中選出三門作為標準級[3]。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是劍橋大學國際考試中心在全球范圍內最為廣泛使用的課程體系。除英國本土以外,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的國際學校使用的最多。A Level課程體系屬于劍橋國際考試系統中的11-12年級階段課程,與IBDP相類似的是,也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學科領域以供選擇。一些師資或課程開展受限的國際學校會采用“課程組合”的形式讓學生進行選擇。與IBDP不同的是,A Level課程體系提供了90門以上的學科。但是沒有核心課程與課程分級。通常學生們會選擇四門課程作為自己的學習科目,參加劍橋大學考試中心的全球統一考試[4]。
Advanced Placement(以下簡稱AP)為美國大學先修課程。AP是北美學科測試體系,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5]。多數申請美國或加拿大大學的國際生都會參加AP考試。AP為全球考試提供37個不同的科目供學生選擇。對于科目的數量,AP并沒有明確的要求,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選擇。AP每個學科考試的滿分為5分。
這三種不同的國際課程體系有諸多相似之處。首先,它們在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開展并運行,世界各地的考生不限國籍地參加考試,并用考試成績來申請大學。另外一個相似之處是,上述三類國際課程體系均以英語作為通用語言進行考試,其中IB除英語外,還可以使用西班牙語和法語。三大國際課程體系都為考生提供了轉換大學學分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每一門課程體系都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科供學生選擇。
在這三類體系中,都有音樂學科的存在。但是無論是在課程設置上還是在考試評估方法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現有文獻中極少出現三類國際音樂學科體系的對比研究。本文將著重針對IBDP,A Level,和AP中音樂學科,從評估內容與評價標準的角度進行對比,力求填補這一研究方面的空缺。
二、IBDP,A Level,AP音樂學科的評估結構與內容
(一)IBDP中的音樂學科
IBDP音樂評估分為外部評估和內部評估兩個部分,各占總成績比重的50%,外部評估包括聽力分析和音樂對比報告,分別占30%和20%的成績比重[6]。IBDP學習者需要在自己六個科目內選擇三門課作為標準級,另外三門作為高級內部評估則根據學生的級別來決定。如果學生為標準級,那么可以從獨奏、合奏、作曲三個選項中選擇一項,作為總成績的50%;如果學生為高級,那么獨奏和作曲則各占成績的25%,沒有合奏這一選項。之所以稱這部分為內部評估,是因為IBDP授課教師需要根據國際文憑組織提供的評分標準為學生進行打分,然后由官方進行復審,也就是成績的修正。與內部評估不同的是,外部評估需要完全由國際文憑組織的考官來進行評估和打分。聽力分析為筆試,音樂對比報告考察的是音樂分析與學術寫作的能力。
(二)ALevel中的音樂學科
如前文所說,A Level所指代的是劍橋國際考試中的11-12年級階段。根據年級不同,AS Level用來指代11年級的考試,12年級的考試被稱為A2。針對不同的年級、不同階段的學習,測試中也包含不同的評估內容,最終的成績由AS和A2相加計算得出。AS Level的考試包括聽力分析和音樂能力實踐兩個部分,各占最終總成績的25%;在A Level階段,學生可以從音樂表演、作曲、調查報告三個選項中選擇兩項,各占最終總成績的25%[7]。
(三)AP 音樂理論
雖然AP考試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但是音樂學科的評估是從1978年才真正開始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AP音樂理論考試的具體內容包括聽力、樂譜分析、視唱、旋律與和聲聽寫、聲部寫作與數字低音、作曲與和聲[8]。與IBDP和A Level相比,AP音樂理論考試內容僅限于樂理、和聲、作品分析、視唱以及作曲,并且這一考試需依靠電腦完成。
通過對三種國際課程體系中音樂學科評估內容的對比,不難發現IB和A Level在內容上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因為他們都包含對學生音樂表演能力、創作能力、作品分析能力,以及通過調查報告所體現的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要求。AP樂理考試也體現出其了本身的局限性:僅通過讓學生完成與音樂理論、聽力、視唱等方面的考試來完成對學生音樂能力的評估。
三、IBDP,A Level,AP的評估標準對比
雖然前文大致列舉了三個不同的國際音樂評估體系在內容上的異同,但是還是有一些需要說明的地方。下面以不同考試內容為參照來進行比較:
(一)音樂表演
音樂表演并不是AP音樂考試的評估內容,卻是IBDP和A Level音樂評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比重都在總量50%及以上。但是二者在要求以及評價標準上卻有著很多細節上的差別。在考試的基本要求方面,IBDP指出學生需要進行15分鐘(標準級)或20分鐘(高級)的公開表演,作品需要涉獵不同風格[9]。A Level要求學生的表演連續錄制時長12-20分鐘、有既定主題或風格的作品,表演前需要對作品風格、音樂特征等進行簡要敘述[10]。在評分標準上,IB強調音樂風格的多樣性,演奏的技術性,對作品風格的理解,以及與觀眾的溝通[11];A Level的四個評估標準則包括音樂的流暢性與準確度,技巧控制,音樂表現力,聽覺意識,以及對作品風格的理解[12]。
通過考試要求和評分標準的對比,可以看出IBDP和A Level在評分標準上較為近似,都強調了對表演者技巧、音樂表現力以及作品風格理解上的要求。二者最大的差別體現在對作品錄制方式的要求和作品的選擇上。IBDP要求學生盡可能把握不同風格的作品,并且錄制學生在公開場合的表演;A Level則傾向讓學生很好地把握同一風格或主題的音樂作品,要求錄制的時候一氣呵成。
從這一角度考量,IBDP的音樂表演考試對學生具有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標準級,還是高級的音樂學習者,都需要使用公開場合的、不同風格的作品進行提交。這實際上也是對IBDP音樂教師的一種提示,在兩年學習過程中,需要設計和準備多次的學生音樂會,要提升學生對不同風格作品的把握。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方面是,無論IBDP還是A Level,在音樂學科的表演考試中,無一以對技術的要求作為核心評估標準,反而僅作為占總表演成績四分之一左右的權衡項。這對器樂或聲樂老師最大的提示就是,教學中必須融入學生對作品本身、對音樂表達,以及創作風格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技術。
(二)作曲
三類音樂評估體系雖然均包含作曲的內容,但與AP稍有不同的是,IBDP和A Level都把作曲作為學生的一個選項,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喜好進行選擇。作曲雖然在AP音樂考試中作為必不可少的內容,但難度和要求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IBDP要求學生從作曲、電子音樂創作、編曲、即興創作、音樂風格模仿創作中選擇2-3項,同時提交創作反思[13];A Level要求學生創作獨立的音樂作品或系列,演奏時長不超過8分鐘,還需要上交樂譜、音頻以及創作說明[14];AP則要求學生根據所給出的和聲功能標記進行和聲寫作[15]。在評分標準上,IBDP包括以下六個方面:對音樂元素的發展和把握、音樂的連貫性、對樂器的理解、記譜/音色、整體印象、個人反思[16];A Level的作曲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作品的構思、對創作材料的運用、作品結構、對媒介和織體的運用、記譜與呈現[17];而AP的作曲部分并沒有具體的評分標準
由此可見,作曲部分的難度從IBDP,A Level到AP依次遞減。IBDP作曲部分為學生提供了最多的可能性和最大的創作空間,A Level居其次。AP音樂考試則僅僅局限于和聲寫作,未給出具體的評估標準。如下方例1所示:
例1? AP樂理考試音樂創作部分題目樣題[18]
該題目要求學生用15分鐘的時間,根據18世紀古典音樂的傳統完成一段數字低音寫作。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并非純粹的作曲,而是屬于作曲訓練的范疇。因為學生并沒有對音樂元素的主導自由。這與IBDP和A Level的作曲要求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IBDP在作曲部分的要求中明確指出,作曲任務的設定旨在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對音樂元素的探索,控制,以及發展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IBDP并沒有把這部分內容直接稱為“作曲”,而是“創作”。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給予學生的在音樂創作上更多的自由空間和可能性。與IBDP稍有不同的是,A Level的作曲并不包括諸多選項,而是要求學生僅完成一個獨立作品的創作,要求學生通過這一任務的完成來體現對整個A Level音樂學習的積累。標準與IBDP的評估標準相比是有極大相似性的。
(三)聽力分析
IBDP,A Level以及AP音樂考試中均包含聽力分析的內容。IBDP聽力考試包括對已知西方音樂作品的分析和對未知西方音樂、世界音樂、流行音樂片段的分析兩個大部分[19];A Level聽力考試包括對已知西方古典時期音樂作品的分析、對已知西方浪漫主義或現代派作品的分析、對相關作品或作曲家以及創作風格的開放式問題三大部分[20];AP樂理考試的聽力部分包括對未知音樂西方音樂、流行音樂、世界音樂的簡要分析[21]。在評分標準上,IBDP聽力考試的評分標準包括對音樂元素的分析、對作品結構的把握、音樂化語匯的使用、對音樂背景的了解和掌握四個部分[22];A Level聽力考試的評分標準包括對作品的熟悉程度、對特定的音樂創作技巧的理解、分析過程中的語言組織能力、舉例的準確度、音樂背景知識的儲備以及運用、思辨性這樣六個方面[23];AP則是以選擇題的方式進行考察。
以上不難看出,AP在聽力考試上也與IBDP和A Level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從考試形式上來看,AP音樂考試中的聽力分析部分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核,大大降低了考察的難度。以下為三種不同音樂聽力分析考試樣題節選:
例2:AP樂理考試聽力分析部分樣題(翻譯自英文)[24]
下列問題來自一段歌劇詠嘆調片段的器樂引入部分。這段音樂將演奏三次。在聽音樂之前,請閱讀下列問題:
女高音演唱的第一個裝飾音屬于:
(A)逃音(B)倚音(C)持續音(D)臨音
與器樂引入相比,人聲是器樂聲部的
(A)倒轉(B)變化再現(C)變化對位(D)新旋律
例3:IBDP聽力分析樣題(翻譯自英文)[25]
貝爾格:小提琴協奏曲第二部分– 快板,柔板
貝爾格在序列音樂的基礎上又應用了調性概念。請說明并討論貝爾格是怎樣成功的在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二部分中成功運用這種技法的。
未知作品(無樂譜)
請分析并討論你聽到的片段。
肖斯塔科維奇:小提琴四重奏No.8,Op.110第一樂章(有樂譜)
請根據樂譜來分析并討論你聽到的片段。
例3呈現的樣題中包含了IBDP聽力分析的兩個不同的考察方向。第一題是針對學生提前告知的大型作品的分析進行提問,第二、三題考察的是學生對未準備的音樂片段的分析。與AP音樂分析的樣題相比,IBDP聽力分析考察的是學生對整個音樂作品的完整把握,對音樂內部結構的深入分析,對音樂相關背景知識的運用,以及對音樂化語音的掌握能力。
例4:A Level聽力分析樣題[26](翻譯自英文)
請對比海頓“校長”交響曲第二樂章和貝多芬“英雄”交響曲末樂章中變奏技法的應用。
請詳細描述舒伯特在聲樂套曲《美麗的模仿女中》中怎樣用作曲手法來體現《去向何方?》《焦灼》《我的!》三首作品的不同情緒。
請找一首非西方音樂作品與本試卷中提到的西方音樂作品進行對比
與IBDP部分相類似的是,A Level聽力分析的作品會在學生參加考試前告知,并且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學習和分析。難點在于學生很難預測命題人針對諸多龐大的交響或歌劇作品的考察方向。A Level還將聽力考試的題目分為三個類別:對古典主義時期器樂作品結構和題材的把握;對其他類型音樂作品,如歌劇、聲樂套曲、交響詩等多種風格作品的理解;對相關作曲家、創作背景、拓展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從例4中不難看出,A Level聽力考試對學生的要求是較為深入和全面的,希望學生立足于考試要求的作品的同時又不能被這些作品所局限,考核學生對自己知識的整合和運用的能力。雖然IBDP和Level在命題方式上有相似之處,但是IBDP更傾向于考察學生對音樂理解的廣度。因為還要考察世界音樂和流行音樂、爵士等音樂類型。A Level則更偏向西方傳統的古典音樂。這實際上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對課程的準備,對教學資源的選擇,和針對學生特點對課程的設計,都要面對更大的挑戰。
(四)調查報告/學術寫作
另一個與AP音樂評估系統的差異體現在,IBDP與A Level的音樂評估均包含調查報告即音樂學術寫作的內容。但不同的是,在IBDP中,調查報告為必選項目;而A Level音樂考試中的調查報告則是與音樂表演和作曲相并列的選項之一,在寫作方面并不擅長或者不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忽略此項。IBDP要求學生選擇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進行對比,并為其建立2-3點音樂上的聯系,寫成2000字(英文單詞)的報告[27];A Level要求學生依據所選擇的音樂表演或作曲的作品進行論述,包括作品分析、風格的把握,以及個人對作品的理解等,寫成3000字(英文單詞)的報告[28]。在評分標準上,IBDP包括音樂文化、舉例、建立的聯系、音樂元素的對比分析、專業音樂術語的運用、文章的組織與呈現、整體印象五個方面[29];A Level的五個評分標準包括音樂感知能力、音樂背景的理解力、分析研究的技能以及專業術語的運用、與音樂表演作品或作曲作品的聯系,以及公正地評判、研究結果的可信度[30]。
由此可見IBDP和A Level音樂評估中,調查報告這一部分的評分標準是較為近似的,但是在內容以及要求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由于IBDP的音樂考試中包含多種不同音樂文化以及風格的學習,所以調查報告的寫作實際上是對學生掌握不同文化以及風格音樂的一項考核。A Level音樂評估中的調查報告寫作則是針對學生對已掌握音樂風格知識的總結。從這一方面來說,IBDP音樂評估體系的設置,再一次體系出了其對音樂文化的重要意義。根據要求,學生需要在兩個完全不同的音樂文化中找到音樂上的聯系。這極大地考驗了學生對音樂文化知識和音樂理論知識二者的整合能力。
(五)樂理
在AP考試委員會給出的考試說明中,AP音樂理論考試的內容包括音高,音程,音階與調性,和弦,節拍,節奏。同時需要學生掌握分析傳統四部和聲,終止式,旋律與和聲進行,基本節奏節拍,作品結構,曲式,以及調性轉換這幾個方面的能力[31]。
例5:AP樂理考試樣題[32]
大三度轉位以后是
(A)小六度(B)大六度(C)小七度(D)大七度
音階第三級音的名稱為
(A)上主音(B)中音(C)下屬音(D)下中音
與例2相同的是,例5中AP音樂理論考試同樣也采用了選擇題的形式讓學生作答。這樣的好處是有選項的提示,而減少直接問答帶來的負擔。弊端則是沒有把音樂理論知識整合在真正的作品中來考察學生的分析和運用能力。
雖然IBDP與A Level的音樂評估中并沒有音樂理論這個部分,但是樂理中包含的的內容都被或多或少的涵蓋在了二者的音樂分析中。從知識的應用性上來考慮,IBDP和A Level甚至做得更完善一些。
四、綜述,問題,與思考
通過上述比對,不難得出以下結論。(1)從評估結構上看,IBDP與A Level音樂評估體系更為完整,也有著較大的相似之處。二者的評估內容均包括音樂表演、作曲、音樂分析以及音樂學術寫作。這樣的評估方式顯然比單一某方面的評估更為系統;AP音樂理論考試由于考試內容的局限,使這一評估系統略為單一。(2)從課程上來看,IBDP音樂課程與評估體系對于學生來說具有更大的挑戰。這些挑戰主要體現在IBDP音樂學習者需要學習的內容比A Level和AP更多,難度更深,對學生的音樂能力要求更高。從評估結構上來看,IBDP音樂學習者需要掌握的流行音樂和世界音樂這兩部分的內容是A Level音樂沒有的, AP音樂雖然包含西方音樂、流行音樂、世界音樂等,但由于是音樂理論的考試,音樂分析類問題的設計也都是建立在音樂理論的基礎上,并沒有像IBDP和A Level一樣涉及到歷史與文化。
雖然三大國際課程體系中的音樂學科優勢明顯,涉獵廣泛、考察深刻、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選擇與可能性,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成長和發展的空間。但同時也面臨一定的問題,首先是教師的培養和發展。以IBDP音樂學科為例,對音樂教師在課程設置上的要求是非常多樣的,但現階段IB教師的培養僅局限于IB官方的分級別培訓,由于各個學校資金情況不同,極少有老師能夠得到全部三個等級的培訓。IB音樂教師間的聯系與互通也是極為有限的。來自土耳其的學者哈利歇路(Halicio?lu)從IB教師的角度提出了問題,“雖然IB老師們可以很清楚的意識到IB的價值,但是他們仍然需要學校管理層的關注,特別是需要為教師們提供充分的培訓與支持。”[33]
另一個方面是對學生的要求。如果學生在高中階段需要學習大量的作品分析,作曲,以及參加不同的音樂表演活動,那么在初中甚至小學階段就需要有很好的預備。更重要的是中西方教育理念上的差別。受西方教育哲學影響,三大國際課程體系都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能力,但是對于長期接受應試訓練的中國學生來說,很難體現出自身的優勢。在香港某國際學校擔任IB教師的甘(Gan)提到了中國IB學習者的一些普遍問題,那就是仍然需要面對英語的挑戰。“還有一點不可忽視的是,中國學生在反思與批判性思維上并不是很擅長。”[34]
一個更不容忽視的問題則涉及教育不平等。懷特和李(Wright&Lee)在其研究中指出,中國大陸IB學校的收費對于絕大部分家庭來說是很難承受的[35]。以上海和北京為例,在調查的32所國際學校中,平均學費為每年3萬美元(約20萬人民幣)。在此基礎上。很多學校還會有一些從3250美元到7000美元不等相關費用。IBDP的音樂學習者還需要考慮樂器的保養,單獨課的學習,原版引進的書籍和樂譜,相關校內以及校外音樂活動如音樂會、國內外音樂主題音樂節以及夏令營等相關花費都不容忽視。
其他相關社科類學者也明確指出了國際課程所涉及到的教育不平等問題,包括家長受教育水平的差異,家長職業和收入水平的差異等[36]。畢竟像美國一樣由政府支持向更多的學校開展IB和AP課程的情況還是少數。僅2013年,美國教育部就針對亞利桑那州,馬薩儲斯州,和紐約州投入了一百二十萬美元[37]用于發展AP和IB課程。但對于中國大陸來說,政府暫時還沒有投入資金的計劃。正如如開篇所說,現階段的國際課程還僅限于開展在國際學校和少量公立學校的國際課程中心里。
國際課程在我國的推廣速度很快,涉及學生人數眾多,所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這些問題不僅包括上述國外學者提出的對教育公平、學生素養以及師資水平的全力促進,更重要的是,國際課程的發展還需要結合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播與滲透。未來的國際音樂課程以及評估的研究更需要關注本土化與國際化的銜接與平衡,教師的成長與培養機制,以及國際化音樂教學策略在我國學校教育的應用。還要關注到怎樣讓更多的學生、教育者受益,而不是把昂貴的、所謂“精英教育”禁錮在象牙塔里。
參考文獻
[1]騰訊網.2015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報告[EB/OL].(2015-12-15)[2017-07-08].
[2]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What is an IB education? [EB/OL].(2016-12-20)[2017-12-20].http://www.ibo.org/globalassets/digital-tookit/brochures/what-is-an-ib-education-en.pdf.
[3]CIE.Cambridge International AS and A Level Subjects [EB/OL].(2016-12-2)[2017-12-20].http://www.cie.org.uk/programmes-and-qualifications/cambridge-advanced/cambridge-international-as-and-a-levels/subjects/.
[4]College Board.What it takes to AP?[EB/OL].(2016-12-06)[2017-12-20].https://apstudent.collegeboard.org/exploreap/what-it-takes.
[5]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Music Guide[DB/OL].2011.
[6]CIE.Syllabus:Cambridge International AS and A Level Music 9703 – For examinations in June and November in 2016[DB/OL]. 2014.
[7]College Board. AP Music Theory Course Overview[DB/OL].2015.
[8]College Board. AP Music Theory Practice Exam[DB/OL].2008.
[9]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Music Higher Level and Standard Level Specimen Listening Papers and Score Booklet[DB/OL].2011.
[10]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 9703 Year 2012 Question Paper of Listening[DB/OL].2012.
[11]Halicio?lu,M.The IB Diploma programme in national schools: The case of Turkey.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8.
[12]Gan,A.Chinese studentsadjustment to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Experiences of an Australian high schoo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9.
[13]Wright,E and Lee,M.Developing skills for youth in the 21st century:The role of elit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 school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Education. 2014,vol 60 199-216.
[14]Lareau,A.Unequal childhoods:Class, race, and family life.Univ of California Press,2011.
[15]Walker,G.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Phi Delta Kappa Fastbacks,2004.
作者簡介:張樂(1986—),女,滿族,河北,音樂教育專業博士在讀,研究方向:包括國際音樂課程與測試,音樂教師專業發展,音樂教育中的民族認同與文化意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