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與生活密切相關,凡是有人類足跡的地方就有音樂,是陶冶人們情操最好的方式之一。合唱藝術是一門集體性質的音樂藝術,人聲交響樂最具體的表現就是合唱藝術,合唱藝術所具備的不僅僅是最為基本的音樂美學特點,還具備自身獨有的技術特點。本文從音樂美學的視角出發,簡單闡述了流行合唱藝術所具備的特點,重點分析了合唱作品《大魚》音樂美學下的美學特征。在當下國內的合唱實踐中流行合唱頗為盛行,尤其是根據流行歌曲改編的合唱作品受到了大眾的熱切青睞,在一定程度上這些流行合唱作品的出現不僅拓寬了合唱藝術的群眾范圍,而且促進了合唱表演形式的多樣化。無論是獨唱作品還是合唱作品,好的音樂好的聲音就像是一股暖流流淌進人們的心中,給人以溫暖與關懷。
【關鍵詞】音樂美學;流行音樂;音樂審美的多元化趨勢
【中圖分類號】J632.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5-0252-02
【本文著錄格式】楊穎.淺談“流行音樂與合唱”的美麗邂逅——以合唱作品《大魚》為例[J].北方音樂,2020,03(05):252-253.
近兩年有一部國產動畫電影非常火爆,那就是《大魚海棠》,它的故事雖然沒多么新穎,但卻包含著很多中國民族風格的獨特元素,用中國的傳統元素創造了一個充滿想象力的世界,在這個想象的世界里,海天一色,層層相連,大魚在人間和另外一個想象中的平行世界穿越游走,打開了一場奇妙絕倫的生命輪回,展現出人間大愛。里面有一首主題曲《大魚》,由尹約填詞,錢雷譜曲,周深演唱。主歌部分旋律十分悠遠,歌詞讓人非常容易構建出畫面感,整體豐富又不缺少驚喜之處,歌曲一開始展現了一幅十分壯麗的場景,跟隨故事情節發展慢慢地過渡到主人公之間微妙的情感,就像一首詩一般直抒胸臆,讓人陷入沉思。隨后歌曲的副歌旋律線條慢慢上揚,就像漫步在大草原上空曠又安靜,帶著幾分中國傳統文化中古典哀愁的味道,讓觀眾們沉浸在《大魚》的美妙音樂和精彩故事中,猶如身臨其境。2016年9月,該曲榮獲亞洲新歌榜年度盛典年度十大金曲獎,后來由青年作曲家溫雨川改編成合唱版本。廈門二中合唱團的同學們演唱了《大魚》,他們清澈的聲音,質樸的歌唱,讓每一位聆聽者的耳朵猶如被溫柔的海浪聲包圍,讓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呈現出一個美麗新世界。
在音樂發展史上,中西關系、古今關系、雅俗關系一直是理論家們熱衷于討論的三個范疇。從古至今,國內外各個時期的合唱作品多的數不過來,但是不管在每個歷史時期的合唱,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味道,毫無疑問成為了合唱發展的重要載體,這些優秀的合唱作品毫無疑問成為合唱藝術發展路上的照明燈,這幾年以來,國內有很多知名的合唱團和優秀作曲家委約和創作了一批耳熟能詳旋律也十分好聽的流行歌曲改編的合唱作品。如著名作曲家陳一新改編的《可惜不是你》等作品;著名作曲家金巍改編的《菊花臺》等作品;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團委約青年作曲家、指揮家溫雨川改編的《時間都去哪了》《大魚》等作品。這些作品的成功漸漸把普通大眾與高雅的合唱藝術越拉越近,讓普通大眾明白合唱并不完全和他們腦海中想象的傳統高雅藝術那樣古板與嚴肅,也讓更多喜歡音樂的朋友愿意進一步了解與加入合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流行音樂已經慢慢地成為中國當代大眾音樂生活人氣最高,最具影響力的一種音樂樣式。在社會文化環境的制約下,形成多元文化特點。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傳統深厚的大國。縱觀整個中國,音樂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審美,還有著諸如知識傳授、禮儀風俗、宗教活動、娛樂游戲、社會交往等一系列的功能。流行音樂與合唱有著不同程度的碰撞、相遇、邂逅、交流。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西方傳統意義上的合唱類型的高雅音樂他們并不是那么感興趣,覺得不夠接地氣。相比而言他們更愿意去接觸當下的熱門流行音樂,尤其是好聽簡單的流行歌曲,因為這些作品相對比較通俗易懂,而且所表達的內容也更貼近生活,對于心靈刻畫也更加細膩,讓人聽著容易產生一種思想上的共鳴。所以流行音樂這一音樂形式是合唱與大眾之間一個非常好的媒介。
音樂的美是有多種因素構成的。聆聽音樂時,悅耳動聽的聲音、起伏流動的曲調、濃淡相宜的和聲、重復裱花的主題、還有在這之中產生的感覺和意味、情感和想象、象征和思想等等給了聽眾聽覺上的享受和精神的升華。音樂美的載體就是音樂作品,這是音樂美所創造出來的產物。音樂作品的出現就引起了人們對創造過程的關注。
合唱作品《大魚》有關音樂審美的點。說到它的美,第一個就要先談談作品里面的文化里面的基調美,《大魚》這首歌表達的就是“追求自由與美”的思想,歌詞:“看你飛遠去,看你離我而去,原來你生來就屬于天際,每一滴淚水,都向你流淌去,倒流回最初的相遇?!辟x予了作品靈魂,使歌曲撼動人心。美感是人作為主體的一種心理狀態,通過自由的心境得以體現。主題的創造能力得到了肯定,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審美愉悅。
第二個美點在于作品的編曲美,運用多聲部手法來改編,高聲部大多數在高音域,低聲部低沉有力,沉穩的過渡,使得和聲更加飽滿,緊湊的和聲有一種朦朧意境之美。人聲形成的四部和聲大概是最舒服的了,旋律還是以原創為主,而作品的情感態度更以深遠的意義為主,使得整個歌曲的風格變得更加清晰,棱角更加分明,和聲變得飽滿豐富,功能性和聲的運用,運用副屬和弦替代和弦,使得旋律更加具有創新性,增加了和聲織體的飽滿度。
第三個美點就在作品的演唱風格美。把觀眾帶到海邊,就像海浪在耳邊吹拂,產生了此起彼伏的聲音效果,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讓人眼前一亮。輕柔的聲音拉著觀眾慢慢的走進了故事,走進了音樂里面的美妙世界,對于感官來說當然是一種解放。
第四個美點體現在作品中使用的樂器美。在作品伴奏樂器的運用上,不僅運用了鋼琴,而且在作品一開頭,使用了海浪鼓,模仿海浪涌動的聲音,營造了空靈的氛圍,推動了音樂的情感。這些樂器一發聲,就能讓人聯想到故事的場景,心曠神怡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這些樂器的獨有魅力。
第五個美體現在作品的畫面美。孩子們處理這首歌的音色拿捏的恰到好處,松緊有度,沁人心脾。童聲合唱確實是人間最美的聲音,是最接近上帝的聲音,閉上眼睛聽,好像墜入了一片混沌的海水,神秘且溫暖。
《大魚》上述美的表現都離不開一個要點,就是流行音樂和合唱的結合。作品的成功充分說明了音樂的美是多元化的,合唱文化除了自身的創新以外,與流行音樂的融合也是不可缺少的,人是有思想有態度和有想法的生物,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學習與工作,也想去看一部經典的老電影,也想去戴上耳機躺在床上愜意的聽上一首美妙的音樂,就像走進一個讓人放空的世界。任何文化藝術都會在人類生活方式變化和思想觀念更新中慢慢退出舞臺,在媒介日新月異和大眾審美多元化的今天,傳統合唱音樂當然難抵迅猛發展的多元文化所帶來的沖擊。
通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現代音樂發展日趨成熟,就是因為人群所具有不同的價值觀、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以及文化模式,這是世界多元文化存在的基礎。流行合唱可以和民間音樂或者美聲唱法相融合,也可以和咱們中國精彩的民間合唱去融合,大膽地去做嘗試才能慢慢探索出更加奇妙的音樂世界,形成像化學實驗室里面的實驗成果一樣絢爛多彩的流行合唱表演的一種趨勢。國內的合唱現在越來越具有包容性與創新性,不僅僅要保持聲音的和諧,還要通過手勢和姿態來點燃人們審美的小火苗,在聲音和諧的同時獲得了審美的最大化,流行音樂與合唱一次次的邂逅與嘗試是應該去繼續做努力的,合唱早就不是人們固有思想中的群眾性大齊唱,越來越多人開始去了解和聲的世界,開始去對合唱產生新的認知,我堅信,中國國內的合唱會越來越上一個臺階,也會一步一步高水平高質量發揮。
參考文獻
[1]王思琦.中國當代城市流行音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羅小平.音樂美的尋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楊穎,女,河南大學音樂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合唱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