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強


摘 要: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城市居民收入不斷增長,居民汽車擁有量顯著提升,便于居民基本生活和出行,但也導致城市道路交通擁擠,交通事故發生率升高。上述問題與交通危險駕駛行為關系密切,危險駕駛行為較為普遍,是導致城市交通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且此行為受多種因素影響,本文對具體因素進行分析,旨在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城市交通;危險駕駛行為;影響因素;應對策略
1 引言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居民對汽車的需求量不斷升高,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及出行。但是隨著居民汽車擁有量的不斷增加,也引發了道路交通事故等問題,主要與危險駕駛行為關系密切,一旦出現危險駕駛行為,會對駕駛員自身安全及財產造成威脅,同時也會影響社會整體狀態,目前我國城市交通危險駕駛行為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且管理手段、約束機制均不健全,不利于此行為的引導和控制,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駕駛員危險行為[1-2]。這一行為的產生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包括外界情境因素和駕駛員自身因素,應該結合駕駛員具體情況,制定綜合性調節方案,以降低危險駕駛行為發生率。
2 城市交通危險駕駛行為概述
駕駛行為具體指日常駕駛過程中,駕駛員的表現及與駕駛有關的行為,而危險駕駛行為則是一種負性行為,具體指駕駛過程中,駕駛員出現危險的、錯誤的行為,并極易引起交通事故,甚至會導致違法違規駕駛行為[3-4]。目前我國城市居民汽車擁有量較高,且交通運輸業發展迅速,危險駕駛行為發生率較高,但受外界情景、駕駛員個人因素影響,駕駛員出現的危險駕駛行為也存在明顯差異,需結合具體情況針對性分析。
3 城市交通危險駕駛行為影響因素
3.1 情景因素
情境因素對危險駕駛行為影響較大,通常榜樣作用、社會規范、法律法規、外界獎勵、基礎建設、規章制度等會影響駕駛員危險感知情況,若上述因素控制不當會導致錯誤駕駛,甚至會引發冒險違規情況,也伴有駕駛員情緒性違規情況,削弱了駕駛員風險感知能力,進而增加了不良駕駛行為,導致危險駕駛行為出現;
3.2 駕駛員個人因素
交通危險駕駛行為出現與駕駛員態度不端正有關,同時駕駛員的經驗與技巧直接影響駕駛行為,通常駕駛經驗不足或技巧不過關會增加駕駛風險,而駕駛員人格特性也會影響其駕駛行為,通常焦慮、憤怒、刺激和敏感等情緒會增加危險駕駛行為出現率。
4 城市交通危險駕駛行為應對策略
相關部門應該明確并重視社會規范、榜樣力量、規章制度等情境因素對城市交通危險駕駛行為的影響,并充分調節駕駛員自身狀態,針對性制定應對策略。首先要加強榜樣宣傳、理念規范和社會輿論等的正確引導作用,交通部位制定合理的規范標準,定期開展榜樣宣傳活動,并利于紙媒、電視、網絡等手段宣傳安全駕駛行為,強調危險駕駛行為的危害;其次進行基礎設施完善工作,保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定期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最后應采取多種獎勵機制,強化規章制度貫徹落實工作,并積極宣傳不良駕駛危害,促使駕駛員危險感知能力提升,使其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具體措施可細化為如下方面:
4.1 加大執法與監督力度
城市交通危險駕駛行為多與駕駛員性格特征有關,很多駕駛員急躁且易怒,從而影響其自身危險感知能力,不利于危險駕駛行為控制,而為了進一步端正駕駛員態度,交通部門應通過健全立法、加大監督力度予以調整。相關部位需加強立法和執法力度,完善交通相關法律法規,并做好科普工作,同時嚴懲各類危險行為,幫助駕駛員樹立安全駕駛理念,尤其嚴懲醉駕、超速駕車、逆行駕車等行為,并能夠通采取獎勵的方式提倡文明駕駛行為。
4.2 做好城市道路交通網規范工作
交管部門應加大基礎設施、輔助設置建設和維護力度,合理規劃和布局城市道路網,并且對于駕駛員而言,照明設備、道路標識等設施布置情況直接影響駕駛安全性,因此需結合道路具體情況,合理設置道路標識和標線,并保證照明設備正常使用,標識均清晰可見,定期進行檢查,對不合格的標識進行重新處理,進而提高駕駛員危險感知能力,避免由于失誤或者經驗不足導致的違規行為發生。
4.3 開展危險駕駛行為矯正及安全教育活動
城市交通危險駕駛行為無法短期內得以徹底改善,必須制定長期調節方案,相關部門可結合駕駛人員年齡和職業特點,采取針對性教育方式,尤其對于參加駕駛證考試人員,應加強安全駕駛方面教育,并通過媒體等多種渠道強化日常宣教。
4.4 注重提高駕駛員機能和經驗
除了常規上路前技能培訓外,還應加強對駕齡較短人員或出現違規駕駛人員的在培訓工作,重點傳授駕駛經驗,并對安全知識進行系統培訓,同時創建規范系統的駕駛技能水平測評體系,保證駕駛員對自身技能具有正確的認知,進而主動提高自身駕駛行為,消除危險駕駛行為隱患。
5 結束語
城市交通危險駕駛行為較為普遍,主要與交通基礎設施、法律法規、行為引導、教育和駕駛員自身行為等諸多因素相關,考慮到危險駕駛行為存在較高的安全隱患,因此應結合上述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應對策略,以此提高駕駛員危險感知能力,強化其安全意識,進而預防危險駕駛行為發生。
參考文獻:
[1]本刊編輯部.公交行業法治化建設勢在必行——訪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J]. 人民公交,2019,37(6):8-10.
[2]交宣.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危險駕駛十大典型案例今年上半年全國共辦理危險駕駛案件10萬起2.6萬人被判處刑罰[J].汽車與安全,2017,23(8):18-19.
[3]周曉霞.城市交通危險駕駛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D].2016.
[4]張衛華,胡喆,馮忠祥,等.低能見度環境中駕駛人危險駕駛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7,27(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