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玲
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后,越來越多的家庭都在準備生育二胎,但是各位準媽媽的身體做好生育準備了嗎,特別是一胎進行剖宮產的女性?據不完全統計,進行剖宮產手術之后再次妊娠者,出現瘢痕子宮妊娠的概率高達20%。
瘢痕子宮是指當子宮內膜、肌層和漿膜子宮壁全層,或僅有子宮肌層和(或)漿膜層,或因子宮內膜和(或)肌層因各種原因造成創傷,日后形成瘢痕者。造成瘢痕子宮的原因主要包括:剖宮取胎和剖宮產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妊娠滋養細胞腫瘤、子宮肌層病灶剔除術、減胎術、人工流產或取環術或診刮術導致的子宮穿孔形成瘢痕、外傷或異物穿透子宮腔等。
瘢痕子宮的治療方式及結果各異。目前,臨床上以剖宮產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瘢痕子宮為多見,對此主要使用抗炎,人工周期治療至少3~6個周期,以控制月經前后的不規則陰道流血及月經期延長或出血量多;宮腔鏡治療瘢痕處愈合不良,以電燒灼、切割等為主。
有了疤痕子宮后,懷孕存在一定風險。早孕期最大的風險是疤痕處妊娠;孕中期發展為前置胎盤,產前出血、感染及早產的風險明顯增加;孕晚期則可能發展為兇險型前置胎盤,即胎盤前置并植入進疤痕處。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為產科最兇險的手術,出血量大,子宮切除率達20%~50%。另一個風險就是子宮破裂。由于子宮上有個疤,其彈性較正常子宮肌纖維差,隨著孕期子宮增大,受宮腔內壓力及牽拉的影響,子宮就有可能破裂。研究表明,既往有剖宮產史孕婦再次妊娠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是既往陰道分娩孕婦的37倍。
瘢痕子宮有些可無癥狀和對月經、生育、分娩等無影響,有些則有婦科癥狀和病癥,嚴重者會危及生命,甚至對母體和胎兒造成威脅,尤其早年我國剖宮產、多次人工流產、子宮肌瘤剔除術、宮腔粘連、宮內節育器放置和取出等情況較普遍,所以在二胎政策開放的形勢下,瘢痕子宮的臨床問題現在尤為突出。正因為如此,具有瘢痕子宮風險的女性對此應有充分和足夠的認識,切勿有僥幸心理,為了確保再次妊娠的安全性,最好在備孕前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如子宮切口的恢復情況、瘢痕愈合情況等。如果不幸發生瘢痕子宮妊娠,則要注意以下幾點:
1.患者應該保持臥床休息,盡量減少活動;消除緊張情緒,減少不良刺激,保持居室安靜;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吸氧,每分鐘以4~6升為最佳;在飲食方面,應該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半流食,甚至是流食,還需要少量多餐,不應該每一頓飯都吃得過于飽脹。
2.懷孕6~7周時,建議利用B超檢查妊囊的位置,排除瘢痕部位的異位妊娠; 孕32周做B超時,除了看胎盤位置,也要注意子宮下段厚度,評估瘢痕對妊娠的影響程度。
3.為了預防在孕期出現子宮瘢痕裂開的風險,瘢痕子宮再孕產婦應當在臨近預產期時密切關注身體情況。胎兒不要養得太大,現代人營養豐富,出生體重超過4公斤的胎兒比例很高,但胎兒過大會增加子宮產前破裂的危險。不可用力擠壓腹部,防止子宮瘢痕破裂,孕婦盡量不要開車、騎車,盡量減少性生活,一旦有任何不適要立即報告醫生,特別要注意出現陣痛、陰道出血、分泌液過多等狀況,一有以上狀況需到醫院檢查。
4.瘢痕子宮產婦在分娩結束后,要注意休息,做好飲食和個人衛生保健,促進子宮切口良好愈合,同時要避免感染。不要出現幅度過大的動作,以免傷口裂開,再次形成疤痕子宮。
最后給育齡女性一個建議,若頭胎是自然分娩,最好半年以后再懷孕;若是剖宮產,最好2~3年以后再考慮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