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超 朱浩發
摘 要:本次項目主要是由于個人、朋友經歷,因網絡言論和相關文學產生動因,旨在探尋大部分時間單純依靠互聯網交流的情侶的相處模式、消費模式與正常情侶之間的差異,從而總結相關的異地戀現象、得出信息時代下其所具有的特征,為下一步互聯網在此領域的發展方向提供一個好的思路和參考,并且通過了解青年群體的戀愛消費和價值觀,總結其消費觀和戀愛的相關性,有可能的話希望得出后續發展的預測。我們想要的不僅僅是得出這些數據與資料,而是透過這些探索與調查看其背后的原因,它們能影射出異地戀愛人群的生活狀態,從而讓我們更準確的看到現在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也能讓在校學生更好的了解這種戀愛模式,而相關的數據與結論更可以為商家制定市場政策、政府制定民生政策(尤其涉及青少年的內容)提供較好的幫助。
關鍵詞:異地戀;婚姻作用前置;戀愛消費;戀愛觀;男女平等
當今時代,互聯網的發展讓人們之間距離越來越小,社交和溝通的便利程度超過了歷史任何時候。而隨著世界和平發展的大趨勢,中國進入幾百年來的最安定時期,人們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對精神層面的需求已成為不可逆潮流,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愛情和婚戀。當自由戀愛已成為普遍共識,當各種社交軟件日趨便利,兩個距離很遠的人已經可以通過網絡的強大通訊功能,維持一種穩定而親密的關系,于是人們能得到更多選擇:異地戀、網戀,這是愛情領域前所未有的突破性革命。本項目刨除虛假戀愛(即感情欺騙)不談,旨在對真正的異地戀愛做一種調查研究,與網絡、信息化時代的背景相關聯,并統計異地戀雙方的消費狀況,研究他們與正常戀愛人群不一樣的經濟模式。
如果說作為大學生應該有修身齊家的志向和夢想,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有最基本的善意,那么當我們看到無數情侶為了一張車票在凌晨的火車站守候,當我們看到酒吧里酩酊大醉呢喃著某個人名字的孤獨者,當我們看到異地分手后滿滿一抽屜的火車票和機票……一種油然而生的悲壯感和使命感會侵襲著我們,那一刻腦海中縈繞著多是一句千古流芳的名言:“有情人終成眷屬”,然而有太多的人沒有實現這份最美好的期待。
那么,至少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至少去為他們做一點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情,無論這件事情成敗與否,無論這件事情意義幾何,為了這一個“愿”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吧。
1 研究背景
當今時代,互聯網的發展讓人們之間距離越來越小,社交和溝通的便利程度超過了歷史任何時候。而隨著世界和平發展的大趨勢,中國進入幾百年來的最安定時期,人們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對精神層面的需求已成為不可逆潮流,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愛情和婚戀。當自由戀愛已成為普遍共識,當各種社交軟件日趨便利,兩個距離很遠的人已經可以通過網絡的強大通訊功能,維持一種穩定而親密的關系,于是人們能得到更多選擇:異地戀、網戀,這是愛情領域前所未有的突破性革命。本項目刨除虛假戀愛(即感情欺騙)不談,旨在對真正的異地戀愛做一種調查研究,與網絡、信息化時代的背景相關聯,并統計異地戀雙方的消費狀況,研究他們與正常戀愛人群不一樣的生活模式。
2 研究過程
2.1 前期
2018年7月~2018年8月,在青島進行調查問卷的發放,同時在QQ平臺上進行網絡發放,得到約150份有效樣本,了解了異地戀情侶的戀愛生活狀況,并對采集數據進行歸納總結,調查發現在異地戀人群中,當代年輕人群的戀愛思想高度自由,這與社會的發展方向是符合一致的。70%以上的情侶已經默認了平等的男女關系并表示戀愛中花銷應該共同分擔,誰經濟狀況更好,責任就相對大一些。50%的情侶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與當下的另一半相處,與中國人傳統的抱著結婚為目的的“相親”行為已經相去甚遠。
調查還發現,異地戀的比例和城市發達程度有著一定的正相關性,在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群體,網戀比例遠大于三四線城市的年輕群體,而學生人群中更是出現了很多不同校也不同家鄉,卻因網絡結合到一起的情況。
在2018年暑假結束后,我們追蹤了本校的兩對異地戀情侶,并發現了有趣的現象:這兩對情侶的家境平實,處于平均水平,但是情侶用在戀愛方面的花銷分別為45%以及55%,也就是說戀愛在生活中的消費占非常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花銷包括:情侶彼此探望的旅費、在一塊時游玩住宿費用、節假日紀念日的禮物費用、為彼此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的費用,其中旅費占了總花銷的三成以上。需要指出的是,兩對情侶并沒有出現傳統想法中“男多女少”的花銷狀況,其中一對情侶的女方戀愛花銷更加日常化碎片化,追蹤的2個月期間,共計給男朋友買了衣服3件,褲子2件,剃須刀用具一件,以及其他雜項。這更加說明了男女日趨平等的社會現狀。
后面很遺憾的是第二對異地戀情侶分手了,跟蹤調查就此終結,而原因主要是多數異地戀都會面臨的一份問題:懷疑與安全感。事實上在跟蹤初期,雙方就存在這種隱患,只不過到最后才爆發出來成為爭論根源:其中一方的不信任導致另一方的耐心下降,從此雙方展開了拉鋸式的妥協與抗爭,并且幾乎每個周末都會見面以解決本周內的爭端,但雙方相隔的距離過遠(600多公里),加上學生課業繁忙,在幾次爭吵過后,高額的費用及感情付出已經使得彼此再無力支撐后面的發展,最終分開。
2.2 中期
我們開始嘗試著對比校園戀愛與異地戀的差異,并且在后面還發現了更直接的對比方式:開學后語假期中的校園戀愛的不同,于是我們新增了2對校園戀愛的跟蹤對象,在研究中發現,雙方一起外出吃飯時男方付款比例分別達到70%、80%以上,而在異地戀中,前文提到由于高風險、高昂見面消費,雙方更愿意在結伴而行的過程中分攤開銷(且雙方去往彼此城市比例大致相當,男方略多),而在出市旅游方面,同校戀愛在8個月內分別出行1、0次,異地戀愛在八個月內分貝出行2、2次,并且其中一對已經計劃第三次出行,可見戀愛雙方均為彼此付出了比傳統意義上更多的時間及金錢成本,在這方面由于異地戀愛見面和旅游的成本無太大差距,因此旅游對雙方的日常經濟沖擊不大,雙方也更愿意通過旅游去靠近彼此的心靈,這間接促進雙方閱歷和外出經歷的增長,有利于獨立性的培養。
另外,我們有嘗試詢問情侶父母對戀愛的看法,校園戀愛中有一對跟蹤對象并沒有將戀情告知父母,更沒有詢問父母建議,另一對父母表示較為積極的開放性態度。而異地戀的兩對情侶父母則清一色呈現悲觀的態度,并且隱晦表達了對孩子戀愛的不看好,其中女方家長則更明顯表達出希望孩子留在自己身邊的意愿。在詢問情侶對未來的規劃以后,兩對情侶則都明確表示會去雙方共同商定好、值得發展并且有發展機會的城市,并不一定非要任何一方的現家庭所在地。
從這里可以很明顯看出上一代的戀愛觀念與當代年輕人戀愛觀念的不同,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戀愛自由觀念的普及與普遍,實際上這恰恰成為了當下城市人口流動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人口流動促進了文化流動,也促進了地域融合,但顯然異地戀的成功率非常低,這不僅僅是經濟壓力和生活壓力的作用,更是戀愛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與困惑的作用,而很顯然年輕人對于戀愛的困惑相當大程度上來源于自己的原生家庭,這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所構建的家庭概念時至今日還在深刻影響著我們及后代的生活。
2.3 研究成果
我們認為異地戀有助于加速社會上男女平等的趨勢。當代異地戀的特征是高消費以及高風險。正是由于這兩個因素,雙方都無力獨自承擔異地戀的責任,又因為感情,雙方也都非常愿意替對方分擔,由此推進了男女雙方承擔更均等的責任。而這種責任顯而易見,是由于雙方情感經濟的付出比一般戀愛更多,所以更加重視彼此而催生出來的。由于同地戀愛,雙方受到對方的影響、接受的幫助都更多,換言之付出的沉沒成本更高,受到外界誘惑的可能反而更低,同時又不需要高昂的旅費,兩人的經濟壓力和情感壓力都更小,所以穩定性更強,加上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可能會維持男主外(承擔更多花銷)女主內(帶來更多精神世界的支持)的雛形。因此異地戀更容易為男女植入一種平等的觀念,這和每個人的生活狀況、對社會的直接接觸有關,甚至比教育的影響更大。
其次,我們發現婚姻的作用被提前、且相對弱化。在我們追蹤的一對情侶中產生了一種“戀愛基金”,即雙方每個月都要向基金庫里注入一定數額的金錢,雙方數額一樣,這筆基金專門用來支付情侶節假日旅游花銷、彼此探望的旅費住宿費,而不能被用作其他作用。在對周圍同齡朋友采訪之后,我們發現多數人認可這種行為,并且表示要和另一半嘗試建立相同的“戀愛基金”,這是非常明顯的分擔經濟壓力、共擔生活風險的行為。我們認為,因為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個人價值和物質的追求越來越高,這無疑增大了大學生的經濟壓力,那么“戀愛基金”便應運而生,用來同時滿足年輕人的情感需求以及物質需求。
而眾所周知,婚姻的目的就是雙方共同承擔壓力,化解生活風險,只不過在經濟發展、社會趨于和平穩定的環境下,戀愛自由的風潮不可避免,因此人們越來越注重婚姻的愛情因素。但是愛情并不是婚姻制度產生的原因,從當下的異地戀“戀愛基金”現象來看,婚姻的作用已經被前置到戀愛中來,戀愛已經變成了物質、情感、未來共同締造的狀態,這是一個非常值得人們深思的事情:戀愛在某種程度上已經代替了婚姻的作用,這似乎為人類社會情感方面的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婚姻制度是否會隨著時間推移,被更自由更靈活的“戀愛”逐步替代?因為在古代社會,是很少有“戀愛”這種狀態的,我們可以把戀愛理解為婚姻制度產生后才產生的新事物,那么新事物替代舊事物的過程,或許已經開始了。
最后,我們認為時代思潮的發展和生產力發展不匹配導致了年輕人的普遍壓力,這種壓力在戀愛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從婚姻作用大量前移至戀愛、戀愛基金或相關共擔經濟風險的方式越來越多可以看出,大家都不想失去對方,但都非常敏銳的感受到了“目前所擁有的經濟實力無法抵御戀愛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從而想方設法讓對方投入盡可能多沉沒成本,以鞏固戀情,這甚至已經成為異地戀包括校園戀愛都非常普遍的現象。這說明年輕人面臨的經濟壓力過大,所需要購置的資產過多,這來源于傳統房車觀念,而戀愛又來源于新的自由戀愛、崇尚個人價值、敢于冒險的新時代觀念,在這兩種觀念的矛盾結合下,面對社會普遍的通貨膨脹以及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戀愛的成功概率就變得越來越小。如果說我們似乎看不到中國社會隱藏著的一些問題,那么異地戀所體現出的以上全部至少說明它是存在問題的,這種問題從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中或許可以窺見一斑:“中國正在經歷的轉型總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因為正在發生的事情太多、太廣,也太快,對于有興趣研究人、理解社會的學者來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研究機會。還是以我們在前面談到的"中國的錢為什么這么多"這個話題為例,我們看到由于商品交換的日益市場化、經濟活動的進一步錢化、財富和未來收入的快速資本化,這些都使中國的錢和金融資本越來越多。但是,除此之外,正在經歷的中國社會結構與文化轉型也在給中國帶來很多錢。具體講,就是原來許多通過親情關系、友情關系所實現的隱性經濟交易、隱性保險信貸投資交易,都逐步被顯性的市場交易取而代之,被直接錢化、金融證券化了,其結果必然使中國的錢和收入大大增加,同時當然也對金融業的發展提出挑戰。如果中國的金融業跟不上,在原來由親情、友情實現的互助互惠式隱性金融交易被錢化之后,而如果替代性的顯性金融保險、信貸、養老、投資產品又無法跟上,中國人在錢多的同時,可能反而對未來更感到不安,不僅使中國的內需無法增長,使中國經濟增長繼續依賴出口,也讓中國人的幸福感下降。”
4 感想
雖然調查面有限,但至少項目一直在跟進,我們對于異地戀和校園戀愛的差距也感受的越來越直觀,但是僅限于組員內部的感受,缺乏有效的數據公之于眾并且讓大家很直觀的感受到,由于統計學的應用能力太差,消費具體內容的隱私性導致的無法得到精確數據。因此我們也無法利用經濟學數學進行太多的計算。只能說初出茅廬實在是缺乏調研的經驗,更缺乏組織的能力,所以項目的進行效率在初期非常慢,這種節奏一直持續到中期,我們總結了自己的思路,討論了項目的不足,然后重新整理準備,繼續跟進之前的項目,并且竭盡所能搜集了其他的數據,由于戀愛的自由性和極度不確定性,所以屬實難找,我們只能從統計局搜索婚姻的異地比例近十幾年的增長,以此作為異地戀的成功參考案例,來和我們的數據做對比,進而佐證我們研究的規律。
做了這么長時間雖然沒有什么論文和著作,但是我們接觸到了非常多的戀愛故事,看到了大學生在大學里的成長歷程、面對的各種困難,展現出了非常真實而寶貴的喜怒哀樂,我們感受到了兩個人為彼此付出的人性光輝,共同解決戀愛困難、惺惺相惜的美好,以前或許“人間自有真情在”這只是一句很遙遠的話,但是當我們看到很多情侶抱著手機、期待對方回復消息的那種焦急眼神,當我們看到兩個人吵架冷戰許久然后重歸于好時,ta眼中的那種安寧與幸福,我們發現自己做這件事真的非常有意義。因為在了解的過程中,他們有時也會咨詢我們究竟該如何處理某種感情、對方的某個行為,我們帶著最純粹的幫助的思想幫他們出謀劃策,提出鼓勵與安慰,我堅信我在某些時候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這種意義是我們在進行調查初期完全沒有想到的,這個看起來學術意義并不大,但是卻豐富了我們研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