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琳
摘 要:網絡民粹主義作為民粹主義的演化和擴展,將民眾因不良情緒而表現出來的不理智的行為和言語通過網絡傳播,形成了強大的社會輿論效應,從而給政府管理決策制定與社會管理帶來較強的沖擊。本文詳細分析了網絡民粹主義對政府管理公開化、法治化、效率化、服務化四個方面的沖擊。
關鍵詞:網絡民粹主義;政府管理
在網絡民粹主義的二元對立思維中,“官民對立”最為典型,是眾多對立中民眾最不能接受的一種。當某個事件涉及政府部門、官員、公務員、警察、城管等社會精英時,有的網民會條件反射式地將事件的性質定為官員腐敗、政府的不作為、包庇或以權謀私行為,在網絡中對想象中的政府進行聲討,對涉事的當事人進行全盤否定、批評、審判,對社會的公正、平等、正義等提出深深的質疑。因此,網絡民粹主義對政府管理產生了較大的沖擊。
1 網絡民粹主義對政府管理公開化的沖擊
國家憲法明確規定的公民與各界團體享有權利的落實與執行,全都跟國家機構陽光行使公權力息息相關。通過展示在老百姓面前,才會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享受哪些權益,通過哪些途徑能夠達到,以便保證老百姓基本利益的有效實現,讓他們真切地成為國家的主人。各類社會事件恰恰是百姓對當下出現的濫用職權、個別政府公職人員不廉潔等現象產生異議的發聲之處。諸多跡象已經表明,我國網絡用戶關注當下時事熱點的程度呈漸進式上升,大范圍集結的時間也越來越短,應對能力亦得到增強,其參與形式從口頭評論當下時事轉為現實的身體力行,真正融入其中。如果相關法律實施與執行之公開化程度沒有得到民眾的認可,無法及時獲取事件真實情況,那么有的網民可能失去理性。因此,讓法律的實施與執行暴露在陽光下是防止網絡民粹化之必由之路。倘若沒有構筑廣大群眾對國家機構實施、執行法律公正程度的信任,則當下各個網絡熱點事件均將有網民群體非理性的參與,這對政府的威望和廣大人民群眾來說都會有不可想象的打擊與損害。
政府與廣大人民群眾合理推動社會管理。在網絡環境下,網絡平臺發揮著雙方交流、溝通、互助的紐帶作用。憑借這個紐帶,群眾能夠不受限制地找到表達個人愿望與要求的窗口,因而能夠實實在在地融入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由于互聯網具有交互的特性,國家各級機構陸續更改陳舊的工作方式,基層機關一步步完善了信息發布體系,將與老百姓利益相關的黨建、管理工作等公布出來。許多公職人員意識到了應該加深與廣大群眾的交流,聽之所聽見之所見,學習及掌握網上常用語。另外,憑借融入前沿科學手段,全方位體察百姓想法及愿望,進一步博采眾長,依靠百姓思想結晶輔助國家機構更好地完成社會公共事務工作。
2 網絡民粹主義對政府管理法治化的沖擊
在一九九零年之前,我國面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生態及社會環境等重重挑戰,為應對這些挑戰,新公共管理理論問世了。在那個階段,政府職能和責任逐步規范,大眾越來越肯定一個新的管理主題——“服務型政府”。九十年代,再次流行國家機構改革之風,“治理”工具、“善治”思想皆陸續跟改革挨個對應,國家機構職能執行的效果急需提高,關于這點民眾認為毫無疑問要憑借國家機構體系的改革。國家各級機構首要應研究怎樣可以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多實惠,怎樣讓公權力實施更為規范,使所有公共行政皆按照規定進行。從二十一世紀以來,公共管理最主要的探討內容是著重怎樣將公權力實實在在地授權給基層。新公共管理體系中最重要的三方面:以“管理”為中心,以展現其服務職能為根本,以法治為實施途徑。但社會管理中對互聯網的監督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對互聯網依法進行監督是當今信息化背景下官方亟需解決的熱點及難點。網民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暢所欲言是互聯網規范合法的重點,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就要較好地保護他們的言論自由權。換句話說,便是于執法者不逾法,于司法者保證其獨立性,于守法者樹立其權利觀念。在實際當中,網絡民粹主義者就某個熱點事件進行評判、集體要求某人承認錯誤的言論和觀點,相當程度上干預了正常的司法,甚至在具體量刑方面受到左右,這樣造成網上百姓呼聲和正常的法規執行二者出現沖突。
3 網絡民粹主義對政府管理效率化的沖擊
從深層分析,政府管理體系的改革及優化升級一定涉及各方面,其中,因工作效率增強而引起國家機構管理改革有突破,進而推動整個社會快速前進,才是它最終的目的。
國家各級機構及被管理對象之間的溝通交流是雙向的。與之前相對老舊保守的工作方式對比,網絡的使用不但切實加強了國家機構工作的能力,而且大大減少了各方面的消耗。同時,應運而生的網絡監管亦擁有消耗少、透明度高、執行力強等突出優點。但其本身亦存在很多限制,如少數互聯網使用者代替不了廣大人民群眾,同時互聯網中民粹主義者極易將虛擬世界的言論轉化為暴力。如此,怎樣加強互聯網使用者的涵養,怎樣拒絕民粹主義之糖衣炮彈,怎樣加深政府與群眾的交流程度,以上均為前所未有之挑戰。
世界上,利用網絡化的信息系統執行國家機構職能的體系正慢慢展現且日漸成熟,這將成為把國家機構與互聯網牢牢聯系、攜手進步之關鍵途徑。正是因為這種體系自身的發展及升級推動了國家機構自身的體系運轉,促進了國家機構工作方式的升級,才達到了可以改變組織行為的目的。傳統三角形布局的管理方式,逐漸顯現出在信息傳達方面會出現偏差的弊端。隨著當今互聯網迅速發展及科學水平的提高,政府采用了網絡化的信息系統,并在網絡助力下創造了尖端的信息擴散載體,成功的超越了以往的布局,改變了原有三角形框架之多余現象,最終發展為矩陣式編排。這一點逐步解決了上下級機關間的距離及時間問題,分級清楚、方法不同、樣式豐富的跳躍型傳遞方法。信息傳送方法亦逐步由少至多豐富起來,不但能夠達到縱向傳送的目的,還能夠使同等級別人員橫向互動。如此,上級機構可了解其下級機構的信息,各個級別以及各領導職位人員亦可方便了解詳細信息。這個網絡信息系統包含全局性的指導,軟硬兼施亦含包括適當的限制,應對迅速亦強調仿效實際環境。在網絡信息系統的環境下,即使機關基層也可以對上級的要求進行迅速的回應。網絡化信息系統的成熟運用使得政府跟老百姓在互聯網空間的溝通交流成為常態,老百姓可表述個人建議從正面或側面來影響國家機構的執政活動,推動其治理效果突飛猛進。
4 網絡民粹主義對政府管理服務化的沖擊
新公共服務(the New Public Service),指的是關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為中心的治理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新公共服務推崇者認為國家各級機構領導者們在執行其領導職務職能時要做到為人民服務、為群眾做事,要成立部分包含眾志成城的向心力及較強反饋能力的公共組織。中國的政府怎樣能夠引導網絡媒介的輿論,增強百姓對官方的支持與配合,以便能夠避免和消除民粹主義帶來的負面影響,這已是公職人員應掌握的能力及研究的必修課。因此,倘若各級國家機構可以探索出有效的互聯網溝通交流的方法,那么由互聯網可便利、及時地獲取到百姓的需求。這樣可以防止網上言論發展為民粹主義,通過該方式使官方與百姓能夠及時溝通及達到默契。實際上,老百姓在政治不公平方面及經濟不平衡方面的抱怨比較嚴重且極易爆發,一些居心不良者將小部分老百姓的不安心理及不滿情感進行擴大化,逐漸催生了影響政府及公職人員、不利于國家大環境發展的民粹因素。因此,借助互聯網高效、低耗、實時的優質特性,構建切實服務于群眾的服務型政府,應盡快提上日程。在中國社會環境下,如果想徹底消除民粹的負面影響,政務必須要先進、合理、親民,廣泛接受和考慮大眾想法及需求。這就需要構建現代服務型政府,以便治理國家更為民主、有效,要廣泛聽取群眾的聲音,保證互聯網融洽、健康成長。服務型政府執政過程中首先要使大眾的需求、想法得到重視并實現,尤其在制定法律法規及各項政策時,要以人民意愿為先,才能規避具有民粹性質的不利輿論,從而保證制定出的政策能夠切切實實地體現百姓的心聲。
參考文獻
[1]詹姆斯伯恩斯等.民治政府[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28-29.
[2]戴維·奧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棄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項戰略[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32-33.
[3]金太軍.網絡與政府管理[M].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