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水平的逐步提升,為各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助推力,基于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模式已然是未來發展路程中的主流趨勢。作為現代農業企業,應當利用好信息技術,在傳統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上融入農業信息化的工作模式,以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水平。本文根據農業信息化的基本特點,分析其在農業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所帶來的實質性影響,以期給農業企業的日常工作提供指導,全面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業企業;財務管理
農業是經濟總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長期以來農業生產技術水平都呈持續提升的趨勢,在農業產業化升級的大環境下,促使農業結構發生變化,市場競爭則逐步趨于激烈化。基于農業信息化發展理念的指導,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融入至農業企業日常發展中,其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農業企業應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提升會計信息化水平,為自身的財務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1 農業信息化與會計信息化的存在意義
農業信息化的基本特點在于將高度發達的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至農業發展領域中,為農業結構的調整提供幫助,喚醒農業市場活力,助力于現代農業建設。“以農為本”是實現農業事業良好發展的重要理念,以此為依托的信息化道路則成為助力傳統農業升級的有力工具,將信息化應用于常規財務管理工作中,即可衍生出會計信息化發展模式。
會計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成熟的信息技術,可實現對各類會計信息的有效處理,生成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為農業企業的管理與決策提供指導。盡管會計信息化已經在農業企業中大范圍普及,但由于行業的持續發展,會計信息化在實際運用中依然表露出較多問題,因此有較大的改進空間。
作為農業企業,其在未來發展歷程中必然將采取會計信息化發展模式,此舉是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關鍵途徑,置身于信息時代,通過會計信息化的方式能夠為管理者提供更具說服力與可控性的數據信息,提升了企業內部的溝通效率,并且擺脫了傳統模式下會計電算化工作中“孤島”的局面,令農業企業在異常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可享受到更豐富的資源,穩固主導地位。
2 會計信息化的特點
會計信息化集計算機、網絡等領域的領先技術于一體,引入至常規的會計工作中,可改變以往的種種局限性,在業務核算、財務處理等領域都具有更充足的優勢。會計信息化的本質在于豐富的會計信息,是實現高效管理的必要支持,于開放系統環境中,可實現對參數與模型的多樣化組合,并生成更豐富的數據信息,以便給農業企業管理者提供參考,并在某些工作中實現自動化控制。會計信息化的基本特點體現在普遍性和集成性兩方面,信息化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項會計細分工作中,可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個領域的融合,確保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此外,在企業組織內部工作中,還可達到財務信息與業務信息相協調的效果,創建的信息網絡能夠有效整合企業組織、客戶等多個主體。會計信息化以網絡為基本載體,傳統方式下信息輸入投入大的問題不復存在,信息的準確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增強了數據共享效率,發揮出資源優勢,解決了信息資源利用不充分的問題。
3 信息化在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3.1 提升數據處理的自動化水平
農業企業日常發展中,財務管理深入至各環節中,因此財務管理部門要緊密協調于各相關部門,彼此間的高效交流是推動財務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財務管理部門的職責在于廣泛收集財務數據,含原材料采購、基礎建設、銷售等一系列內外部數據,經整合后填制各類憑證。在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各類信息收集的執行主體在于財務人員,存在耗時長、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而在會計信息化的引導下,計算機與通信兩個領域的技術優勢被充分發揮,傳統方式下人力采集并錄入信息的方式已經發生轉變,利用信息技術可實現對企業財務數據的自動化操作,如采集、整合與分析等,各項業務處理具有更高的自動化水平。信息化的方式能夠幫助農業企業減輕員工工作量,財務管理成本下降,豐富的財務信息能夠得到有效的應用。
3.2 動態預測管理水平提高
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之下,加之與網絡通信技術的融合,衍生出更便捷化的工作方式。從農業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來看,由于數據資源深度共享的特點,農業企業可更為快速的掌握第一手信息。會計信息化可以減輕財務人員的工作壓力,在數據采集、處理等環節所耗費的時間大幅縮減,可在管理會計、內控決策等重大工作事項中投入更充沛的精力與時間。在會計信息化的支持下,可改善信息不及時、可靠性偏低等一系列問題,財務與業務形成緊密關聯,可實現協同發展,調整了企業會計核算的工作方向,朝預算管理等層面發展,因此農業企業在預算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將更為顯著。從管理者角度來看,可獲得更可靠的決策依據,為企業的良性發展引導方向。
3.3 避免數據冗余
作為常規的會計電算化方式,財務人員是重要的執行主體,工作在于收集財務信息,將其逐一錄入至計算機,在加大財務人員工作量的同時,計算機工作任務也相對繁重,不可避免在某一環節出現問題。而在會計信息化的引導下,財務管理工作得到細化,能夠在大方向的基礎上產生若干線程,各自均對應有特定的計算機,可分別完成對信息的整合與處理。根據線程類別運行相應的電腦,經處理后生成結果并統一傳輸至服務器,信息的錄入具有及時性,同時又可實現對數據的統一存儲,計算機的工作量大幅減少,解決了單臺計算機數據冗余的問題。
3.4 綜合化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
社會經濟不斷前行的大環境下,信息技術取得突出成果,該技術也具備綜合化的特點,融合了以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先進技術,數據的處理具有流程化與精細化特性。近年來,多數發達國家更是加快了農業財務信息化的發展步伐,并引入了數據庫技術,可實現對豐富農業財務數據的有效存儲,并從中獲取具有利用價值的信息,將其在農業企業中共享。從發達國家的發展規律來看,農業財務信息化歷程中不斷的引入了新型信息技術,除了對農業財務信息的收集外,還實現了高效的處理與共享,有利于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
3.5 全程化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
發達國家不斷深化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形式,打破了該技術應用于某一生產環節的局面,更加彰顯出全程化特征,信息技術被融入至與農業生產有關的各個環節中。農業財務信息化則是現代信息技術得以有效應用的縮影,農業財務數據成為整個農業生產流程中的重要支持,可實現對數據的采集、處理與分析,農業勞動生產率偏低的局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4 結語
綜上,農業信息化的出現引導了傳統農業的發展,提出一套全新的發展模式,是農業企業在信息化大環境下所作出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關鍵舉措。農業企業會計人員則要充分認知并掌握信息技術,具備處理各類財務問題的能力。農業企業則要轉變傳統發展理念,依托于信息化財務管理的優勢,加大力度做好管理數據庫的建設工作,積極培養信息化管理人才,持續優化信息化財務管理模式,發揮出農業信息化的優勢,使其成為財務管理的重要指導,從而提升農業企業的綜合發展水平,助力于現代農業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良剛.農業信息化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7(02):29-30.
[2]張軍.基于新農村建設研究村級財務管理信息化的發展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02):85-86.
[3]于樹明.淺談農村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發展[J].南方農業,2019,13(17):179-180.
作者簡介
巴宥雅(1996-),女,研究方向:農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