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1 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培養、就業基本情況
2007年,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首先在社會福利專業下設老年福利服務方向,開始培養養老服務專業化人才。2009年,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首次以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招收學生。截至2018年7月底,學院已經為養老服務行業輸送了557名(2013屆至2018屆)專業人才。截至目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在校生總數為298人。
近年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采取在自主擇業基礎上,采用學院全面推薦、企業合作訂單式、校企融合的招生即招工的現代學徒制等有效方式,有就業愿望的學生可以實現100%的就業,對口就業率達到85%左右。同時,本專業堅持升學與就業并舉,根據政策,每年推薦15%的畢業生參加北京市專升本考試。
2 畢業生就業情況
本報告以2013屆至2018屆557名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共收集有效問卷461份,問卷填報率為83%,主要從工作現狀、薪資待遇、行業留任率、工作滿意度等方面調查了解畢業生就業情況。
在調查中發現,有部分畢業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已從養老一線走向養老管理崗、培訓崗,如2013屆畢業生高敏,目前為北京儆堂集養老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區域總監,年薪20萬;2015屆畢業生刁磊,在基層工作2年后,被提拔為晉江市社會福利中心副院長;2015屆畢業生秦夢嘯,養老服務技能大賽國賽一等獎獲得者,從我校畢業后考入本科進行深造學習,畢業后入職徐州開發大學健康養老學院任專業課教師,是我院畢業生中第一個到高等職業學校任教的學生;2018屆畢業生孔玉臣,畢業后在山東創辦金暉老年公寓。
2.1 問卷填報人基本情況
本次問卷填報中,2015屆至2018屆畢業生參與度較高,完成率達98%;2010屆至2012屆作為老年方向培養的畢業生,因大部分未選擇養老行業,問卷回收量為個位數;2013屆、2014屆畢業生,因畢業時間太久,部分學生無法取得聯系,問卷樣本收集量不足50%。其中,83.15%的學生學歷層次仍為專科,14.63%同學為本科學歷,畢業生中有1人考取研究生。340名畢業生處于工作狀態、29名學生自主創業、35名學生國內求學、自由職業63人、7名學生國外求學工作、未就業25人(因本題是多選題,部分學生在就業的同時選擇成人本科教育繼續學習)。
畢業生目前工作單位地點以北京居多,遍布廣東、廣西、貴州、河南、河北等21個省市。
2.2 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
1)行業留任率。本次461名畢業生調查中,共有229名學生留在養老行業,留任率達50.55%,(其中2018屆留在養老行業的64人、2017屆58人、2016屆39人、2015屆44人),具體單位名稱詳見附件1。他們所在的崗位涉及一線護理員、老年社工、驛站站長、銷售、護理主管、養老教育培訓等。因選項中部分養老崗位未提供選項,有31.58%畢業生選擇其他選項,填報的養老崗位有健康管家、培訓助教老師、區域運營業務經理、院長助理、儲備干部、養老顧問、財務、藥房、驛站服務專員。
2)薪資待遇對比。在薪資調查中,養老專業畢業生普遍反映起始薪資較低,其中101人起始薪資在2000-3000元,143人起始薪資在3100-4000元,僅有93人的薪資達到4500以上。
3)留任動力。在調查中,當問到“畢業后留任養老行業,支撐您的動力是什么?”(多選題)時,共收回438份有效答案,其中186人選擇“對于養老行業的熱愛”、107人選擇“肩負青春養老人照護責任”、107人選擇“政府利好政策”選項,這三項原因成為畢業生留任養好行業的重要原因。
4)流失率及原因。畢業生中,有232名同學離開養老行業,138人認為“養老行業缺少職業發展空間”、118人認為“福利偏低”、78人認為“不能實現職業理想”、118人選擇其他選項,補充回答認為“交通不方便、不發工資、家庭原因、身體原因、準備創業”是離開養老行業的主要原因(具體原因詳見下圖),但當問到“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推動養老服務業的利好政策,作為養老專業畢業生的您,是否愿意重新投身養老事業”時,大部分學生表示愿意重新回到養老行業。
5)流失去向。教育業成為學生轉行的首選行業,10.76%的學生選擇考教師資格證進中小學任教,具體詳見下圖1。
6)工作穩定性。在問到“首份工作的工作時長是幾年”時,最短的時間是“兩個月”、最長的是“2.5年”。
其中,2018屆108名畢業生,第一次就業率的專業相關度是87.84%,畢業一年后,留在養老行業的64人,行業留任率為59%;
2017屆128名畢業生,第一次就業率的專業相關度是68%,畢業兩年后,留在養老行業的58人,行業留任率為45%;
2016屆80名畢業生,第一次就業率的專業相關度是68.8%,畢業三年后,留在養老行業的39人,行業留任率為48%;
2015屆85名畢業生,第一次就業率的專業相關度是88%,畢業四年后,留在養老行業的44人,行業留任率為52%;
2014屆61名畢業生,第一次就業率的專業相關度是85%,畢業五年后,收回問卷14份,其中留在養老行業的4人;
2013屆85名畢業生,第一次就業率的專業相關度是80%,畢業六年后,收回問卷42份,留在養老行業的13人。
7)工作滿意度。在問到對“薪酬水平、工作內容、工作地點、工作環境、職業發展前景、總體滿意度”時,48.12%的學生基本滿意。
3 調查問卷反映的主要問題
1)就業區域由北京分散至各個省市。第一次就業時,85%的畢業生選擇留在北京的養老機構發展,通過此次調研,留在北京工作的畢業生比例達28%,大部分學生因為“生存成本”、“就業機會”等原因選擇回到生源地就業。
2)行業流失率隨著畢業時間增加。在2013屆至2018屆畢業生的調查中,不難發現,隨著畢業時間的拉長,流失率逐漸增大。與第一次就業時的專業相關度相比,2018屆的流失率達28.24%、2018屆的流失率達23%、2018屆的流失率達20%、2018屆的流失率達36%。
3)薪資待遇低、缺乏職業規劃成為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調查中,僅有20.17%的學生在第一次就業月薪超過4500元,在問到“離開養老行業的原因”時,39%的畢業生因“福利偏低、無法養家糊口”、29.87%的畢業生因“缺乏職業規劃”、16.88%的畢業生因“無法實現職業理想”而轉行。
4)養老機構發展水平一般,導致職業發展不順暢。此次調研統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初次就業后,一年后流失率高達28.24%。由于多數養老機構(尤其是民辦機構)剛剛起步,其業務能力、服務水平、管理能力都在社會服務業中處于較低水平,人員整體素質一般。多數機構在職業崗位提供上,只能提供初級護理員崗位。并且缺少細致的職業成長規劃和發展崗位,使不少畢業生在職業發展方面十分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