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作為我國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學生在學習期間會倍感吃力,尤其在古詩的背誦時常感到十分困難與枯燥,難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死記硬背總是給人乏味之感。為了提高學生對古詩的快速背誦能力,本文將對右腦的圖像記憶法運用到古詩的教學中。經過案例教學實踐確能達到快速記憶背誦的效果。
關鍵詞:左右腦;圖像記憶;詩
1 研究背景
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隨著人們對大腦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我們驚奇的發現大腦的潛能十分豐富,很多國家在開發右腦上先行一步。1989年,美國率先推出了全國性的腦科學計劃,把1990~2000年命名為“腦的十年”,并制定了以開發右腦為目的的“零點工程”,在全美范圍內加大藝術教育力度。1996年,日本開始啟動為期20年的“腦科學時代”計劃。2003年1月,啟動了“腦科學與教育”研究項目,逐步構造理想的教學方法和教育體系。到今天,日本從事腦科學研究的達1萬人,出現了許多像七田真、春山茂雄這樣國際知名的右腦開發專家,右腦教育呈現出“全民普及”的態勢。
2 斯佩里的左右腦分工理論及啟示
2.1 左右腦的分工理論
美囯心理生物學家斯佩里博士(RogerWolcottSperry,1913820-19944.17)通過著名的割裂腦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并因此榮獲1981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大腦兩半球在機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邊的身體,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邊的身體。
左半腦主要負責邏輯理解、記憶、時間、語言、判斷、排列、分類、邏輯、分析、書寫、推理、抑制、五感(視、聽、嗅、觸、味覺)等,思維方式具有連續性、延續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腦可以稱作“意識腦”、“學術腦”、“語言腦”。右半腦主要負責空間形象記憶、直覺、情感、身體協調、視知覺、美術、音樂節奏、想像、靈感、頓悟等,思維方式具有無序性、跳躍性、直覺性等。斯佩里為全人類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愛戴,被譽為“右腦先生”、“世界右腦開發第一人”,斯佩里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對人類大腦科學研究的重大里程碑。眾所周知,右腦的記憶速度是左腦的100萬倍,信息存儲量是左腦的100萬倍,反應速度比左腦快千分之四秒,并且我們所知道的天才,愛因斯坦,達芬奇,貝多芬,愛迪生,牛頓等等科學家,藝術家,發明家,政治家,他們的右腦能力是超過常人的。
2.2 啟示
目前,語文教材不僅書本兒大了一圈,由原來的14開本變為A4大小,傳統文化的篇目也大大增加,最讓同學們頭疼的是背誦。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六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0多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的古詩詞數量也明顯增加。這個改變對孩子來說意味著古詩詞學不好,將會給語文學習帶來一系列影響,古詩之韻律優美寓意深刻,但對于理解能力尚淺的小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學好古詩文背誦很重要。但現在仍然有很多學生在背誦古詩中采取多讀硬背的方式。
斯佩里的左右腦分工理論為解決學生該問題帶來了希望的曙光,給該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由于學生們大多在規范的學校接授統一的教育,在古詩詞的學習中,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古詩詞,讓學生讀古詩詞,這都是調動學生用左腦進行學習。教師應開發平時很少用的右腦,讓具有想象力、創造力的右腦多參與到學習中發揮其作用,那么學習效率就可能快速得到提高。
3 開發右腦快速記憶古詩教學案例
3.1 簡筆畫圖像記憶
在整個記憶領域中,圖像記憶法有著很高的地位。人們所進行的各種記憶活動中,很多信息都是依靠圖像記憶法才能最終被人記住。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語義記憶的能力在逐漸減弱,與之相對應,情景記憶的能力卻在逐漸增強,而圖像記憶法和人們的情景記憶能力的關系十分密切,所以人們會越來越依賴圖像記憶法,來記憶各種記憶材料和信息。人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聯想,是圖像記憶法一個重要的環節。右腦記憶是圖像記憶,這種記憶可以使只看過一次的事物像照片一樣印在腦子里,可以大量快速的記憶圖像,且記憶質量高,一旦記住就很難忘掉。
簡筆畫作為一種以簡潔的造型語言來表情達意的繪畫形式,以概括性、可辨性、示意性的特征賦予人們生動簡潔、可愛幽默的視覺感受,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形式。好的簡筆畫作品讓人過目不忘、記憶深刻,具有很強的痕跡性。這樣簡筆畫除了能表現熟知的事物之外,還可根據古詩所表達的意思創作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這些藝術形象在給學生帶來視覺享受的同時也激發著學生的聯想,而這種聯想對強化物象特征、加深記憶效果是非常有益的。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王灣的一首古詩《次北固山下》,第一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我們根據這句話的意思可以很輕松的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一座青山(用兩個倒“V”字型),一條小河(用兩條波浪線),在河上畫一個小船(倒“T”字型)。第二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句話我們就把小山畫在兩條波浪線里。在小船邊畫兩條斜線代表風。在小船上畫一個小旗代表高高掛起的風帆。第三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我們在波浪線邊畫一個圓代表紅日。旁邊畫一個燈籠,過年時我們第一想到飾物。第四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可以畫一只鳥嘴邊兒再畫一個正方形。正方形里在畫個問號來增加第四句話的聯想力。四幅簡單的簡筆畫,就能把這首詩完美體現出來。當學生回憶起這四幅圖畫時,腦海里馬上就能把這首詩復述下來。
3.2 思維導圖圖像記憶
思維導圖由世界著名的英國學者東尼.博攢發明。思維導圖是把我們大腦中的想法用彩色的筆畫在紙上,通過畫圖的方式充分的提高所記憶的內容,幫助我們釋放出巨大的大腦潛能。思維導圖,就是借助文字將你的想法畫出來,因為這樣才更容易記憶。
舉例: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古詩,王安石創作的《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首詩一共四句。首先我們把登飛來峰王安石寫在紙的中間用筆畫一個圓圈起來。其次按一點鐘、五點鐘、八點鐘、11點鐘四個方向分別從圓圈邊畫出四條小弧線,每一條弧線就代表整詩的一句。最后我們按照順時針的方向在第一條弧線上寫上第一句第一個字“飛”,弧線后面畫一個山一個塔。第二條弧線上寫上詩的第二句的第一個字“聞”。弧線后面畫一個雞一個太陽。第三條弧線上寫上詩的第三句第一個字“不”,弧線后面畫一朵云彩一只眼睛。第四條弧線上寫上詩的第四句話的第一個字“自”。弧線后面畫個人站在云朵上。那么這首詩展現出來的就是一張圖。只要同學們按毎句詩的意思進行創作,當看見這幅圖時馬上就能想起這首詩。思維導圖圖像記憶的關鍵是要建立某種聯系,有人認為這比“背”更費時、更費力。最初當然如此,但隨著練習的精進又絕非如此。對此,最初你需堅信,待成功后定有體驗。
4 結語
在學校學習中,教師講授課文,習慣口授,學生發言,做文字練習都是訓練左腦,左腦思考問題的時間多,而具有無比龐大的學習潛能的右腦經常閑置著,僅從記憶來說,右腦的開發就具有極大的價值,只要我們有意識地運用右腦快速記憶古詩詞,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研究開發右腦提高古詩記憶能力是意義深遠的。
參考文獻
[1]馬蕊.右腦記憶開發的鑰匙——簡筆畫[J].美術教育研究,2012(19):117.
[2]馮曉嵐.超右腦照相記憶訓練[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5.
[3]陳玢.超級記憶術[M].中國華僑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許金諾(1980-),男,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延邊大學朝漢文學院,研究方向:教學語文。